-
預測——華為何時才能用上世界一流的國產晶片?(一)
華為的晶片已經斷供一周有餘了,美國是鐵了心要將華為的晶片業務置於死地。我們不禁要問華為何時才能用上世界一流的國產晶片?下面我就給大家好好分析一下。為了用最簡短最直白的語言給大家講清楚,我這裡用到了一個最有效的辦法:抓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抽絲剝繭,層層剖析。
-
用數據和推理做預測——華為何時才能用上世界一流的國產晶片?
,假設兩年後晶片製造達到3納米水平,我們的晶片也要達到或超過這個水平,才能稱為世界一流。(這裡插一句題外話:中芯國際已經突破了10nm製程,國內最先進,但落後世界先進水平兩代,這樣的成果取得與其說是中芯國際努力研發的結果,還不如說是美國努力限制的結果,因為《瓦森納協議》要求,賣給中國的晶片製造設備要至少落後世界先進水平兩代以上,所以只要中芯國際還繼續用美國技術和設備,那他始終就不能做到世界一流水平,即便他有一天能向華為出售晶片,也是兩代四年前的晶片,對華為意義也不大,打個比方四年前的手機你用著感覺速度怎麼樣
-
預測——華為何時才能用上世界一流的國產晶片?(二)
在以上關鍵節點中,只有光刻機我們落後最多,可以說:國產光刻機的研發速度,直接決定了我國晶片製程的追趕速度為什麼我們追趕了這麼多年卻始終落後,原因是世界晶片技術更新的太快了。越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越不可能拿來主義,我們只能從人才挖掘和培養,技術積累做起。7nm之前都是技術小幅改良,對我們來講已經很難;7nm之後是DUV改EUV的重大改進,這才是真正的難關,而我們還沒走到最難的關口,何時能夠闖關難以預測。
-
中國晶片真的接近國際水平了嗎?產業發展水平與美差距多大
眾所周知,前一段時間華為事件爆發後,雖然華為說不受影響,儲備了夠用兩年的晶片,但是因川普的貿易戰正奪走大量的國民信心,特別是針對中興晶片的制裁,更會讓人妄自菲薄,也因為此,國人對晶片的關注度急劇上升。晶片,又稱微電路,是指內部含有集成電路的矽片。製成這樣的矽片,要將上億個電晶體在指甲蓋大小的矽晶片上精確排布,前後要經過近5000道工序。
-
中芯國際發展先進晶片只是商業行為嗎?
推進半導體先進工藝製程的困難,不是做戰略決策的第一性原理思考。我國不能放棄追趕先進位程最核心的原因,是因為這事關乎國運,根本沒有退路。第一,我國晶片行業被降維打擊後,每年付出代價在萬億元以上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晶片市場,同時也是最大的進口國。中國大陸集成電路市場約佔全球60%,但是產能只佔全球12.5%,大量晶片需要進口,貿易逆差逐年增加。
-
我國自主研發高精度絕對式旋轉光電編碼器核心晶片 達國際先進水平
我國自主研發高精度絕對式旋轉光電編碼器核心晶片 達國際先進水平 來源:科技日報 • 2019-08-30 10:49:27 記者29日從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獲悉
-
我國晶片產業需要更多協同攻關
此前,美國除了宣布要斷供華為,美國晶片公司英特爾也一度宣布因法律原因伺服器晶片將斷供浪潮集團,浪潮佔我國伺服器37.6%的市場份額;這會影響到國內眾多網際網路企業的雲服務。目前,以我國晶片的設計、生產和製造能力,華為和浪潮如果真的被美國公司斷供晶片,到底會不會倒下?中國晶片產業和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到底有多大?如何自強開闢新天地?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關心的問題。
-
我國晶片行業的差距在哪裡?
,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過去一年多以來,從中興、華為到中芯國際,中國的頂尖企業屢屢因為晶片被卡脖子,中國晶片行業的不足也充分暴露出來。和全球領先水平相比,我國晶片行業的差距到底在哪裡?到了90年代,中國開始逐漸認識到自主發展晶片產業的重要性,有關方面提出砸鍋賣鐵也要把半導體搞上去,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是,1996年推出的「909工程」,這是中國電子工業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工程。由此開始,晶片行業在國內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過去幾十年,中國的晶片業和國際水平雖然仍有很大差距,但是差距開始逐漸縮小。
-
落後的國產光刻機,何時能追上國際?
華為受到美國的制裁,它將面臨晶片故障的問題,這暴露了中國晶片製造業的落後,社會各界對國產晶片的關注突然增加。 日前,一位來自中科院的研究人員研製出了一種新型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的消息更加升溫,一時間,國產晶片有望超車,取代光刻機誇張四次。
-
中國晶片產業如何縮短與國際晶片產業的技術差距
中國目前在晶片行業已取得一些成績,特別是在手機晶片、AI晶片等數字晶片方面已大幅縮短了與國外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已具有與全球比肩的技術水平。,目前中國最大的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投產的最先進工藝是14nm工藝,而三星和臺積電今年已投產5nm。
-
美國打壓華為,臺積電斷供華為,我國的晶片製造現狀
高通的晶片,華為麒麟晶片,AMD的cpu與顯卡,英偉達的顯卡等等國際半導體大廠都是臺積電代工生產的。我國現在半導體行業大部分依賴於國外,自主技術不高。目前面對國外兇險的環境,半導體行業的自主化迫在眉睫。
-
缺人才、缺設計、缺系統,中國晶片到底何時才能真正崛起?
>小語想跟大家侃一侃關於「缺人才、缺設計、缺系統,中國晶片到底何時才能真正崛起華為這一次在晶片被美國人卡脖慘遭斷供的事情,就能夠很能看出,我國在製造生產方面的能力的確世界一流,但是在晶片上的核心競爭力上面跟世界發達國家之間的確還是存在極大的差距。這是事實,即便這樣的事情還是很難讓人接受。
-
中芯國際——國產晶片代工的崛起
這件事情給了我國IT企業的衝擊是巨大的,也是在此時,大家才真正意識到中國發展自己的晶片產業的重要性及迫切性,&34;這句話又如當頭一棒給國人敲了警鐘,我們沒能掌握核心的智慧財產權,依靠別人來發展,便始終受別人掣肘。中興事件發生後,很多IT企業和製造企業都馬上對自家進行&34;的檢查。
-
阿斯麥加速推進,中國追趕還要多遠?
大力發展晶片相關技術,努力追趕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目前正在做的一件大事。而光刻機技術,則是這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這一領域,相比於目前國際先進的生產企業,特別是荷蘭的阿斯麥,與之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雖然我們在全力追趕,以期能夠儘快縮短這個差距,但是,在我們追趕的同時,阿斯麥發展的腳步也沒有停止下來。
-
深度|借晉華DRAM事件解構我國存儲晶片產業瓶頸
但是,從申請主體可以發現,如圖3,我國的專利申請主要來自國際和中國臺灣的企業,如三星電子、旺宏電子、臺積電、SK海力士、美光科技、英特爾、華邦科技、IBM等。而申請前十的大陸企業只有中芯國際和兆易創新,且所申請專利多數是相對邊緣化的技術,還有部分前沿技術。
-
為什麼中國的晶片領域比美國更加先進?
甚至在某些領域上已經超越了美國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比如中國的北鬥衛星。北鬥衛星之所以能夠取得這麼高的關注度,除了這是第四個全球導航系統以外,更加重要的這是我們中國完全擁有獨立自主產權的科技產品,並且在通信手段上比美國的GPS要更加先進,可以直接進行雙向溝通,而不是美國GPS那樣是單程聯動,這也是為什麼北鬥衛星一完成全球組網,立刻就拿到了全球150多個國家合作協議的最核心原因,因為夠先進!
-
中芯國際:先進位程全面遇阻,企業內耗何時停止?!
消息面上,剛有消息稱晶片業大佬蔣尚義將重回中芯國際,就爆出中芯國際現在的聯席CEO、執行董事梁孟松因不受尊重試圖辭職。隨後有消息稱蔣尚義正在牽頭與荷蘭ASML就進口EUV光刻機進行談判,但伴隨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名單」,在美方阻撓下,進口光刻機有可能化為泡影。即便可行,我國晶片產業依然需要憑藉自主可控的技術,突破光刻機封鎖,等著買別人的終究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
-
新加坡半導體設備公司STI被一上海公司收購 我國發展半導體產業刻...
近日,新加坡半導體技術與儀器公司STI(下簡稱:STI),被上海浦東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下簡稱:浦東科投)收購,另據爆料,中芯國際在去年就有意收購STI,或許這次浦東科投收購STI與中芯國際有關也說不定。不管怎麼說,這次收購都將為我國半導體行業產生一定的動力。
-
我國精細結構常數測量水平成國際先進
原標題:我國精細結構常數測量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精確測量精細結構常數是確立新的國際單位制的重要一步,近日,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承擔完成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精細結構常數測量關鍵技術及電容基準的研究」順利通過由金國藩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驗收。
-
臺積電、中芯國際指望不上,華為晶片之殤揭露出國內晶片產業現狀
雖然華為的晶片設計能力非常出眾,但是晶片生產還是需要通過第三方代工廠商來完成。而由於某些原因,中國臺灣的臺積電和大陸的中芯國際都將無法為華為代工晶片,這樣的消息讓不少國人都倍感遺憾,同時華為晶片之殤也揭露出了國內晶片產業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