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深度報告:決勝時刻到來

2021-01-08 騰訊網

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決勝時刻到來

網際網路醫療業態梳理

早在 2015 年國家層面提出「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之前,網際網路醫療就以各種業 態存在,以信息化、數位化的形式嘗試解決各種醫療系統的痛點。目前互聯 網醫療業態更加豐富,包括從患者端切入的在線問診、預約掛號、醫療諮詢、 疾病管理等公司,從醫生端切入的患者管理、醫生交流和信息資訊公司,傳 統醫藥流通和零售的線上化,以及智能硬體、技術支持等多種業態。

除了主流的在線問診、預約掛號、醫療諮詢、疾病管理等業態,技術提供也 是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療較新的細分賽道,也是投融資極為火熱的領域。

1. AI 助力網際網路醫療

AI 在很多醫療領域得到應用,例如疾病篩查(主要是 AI 醫學影像)、診斷支 持(如合理用藥)、醫保控費、新藥研發、臨床管理等方面。

影像

AI 在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應用最成熟的當屬影像。雖然最早成立的 IBM Watson 沃森醫生飽受爭議,但在國內,影像人工智慧方面依舊湧現了 一批新的公司,如健培科技、醫渡雲、智影醫療、睿佳醫影 RayPlus、 迪英加等。

新藥研發

AI 在新藥研發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藥物發現和臨床前研究階段,利用 AI 算法預測蛋白質結構和分析,對比化合物分子進行預篩選,降低實際篩 選數量,提高先導化合物的發現效率,及預測分子 ADMET 性質等。在 此新興領域走在前列的有晶泰科技、深度智耀、雲勢軟體、望石智慧等。

網際網路企業的優勢在於算法和擁有強大算力的伺服器,憑藉自身優勢, 容易切入新藥研發領域。例如,騰訊推出的雲深智藥(iDrug)剛在 2020 年加入世界測試平臺 CAMEO 就連續 5 個月在預測蛋白質結構方面排名 高於權威方法 Robetta。據路透社報導,百度也計劃籌集 20 億美元在三 年內創立一家 AI 新藥研發和疾病診斷的公司。

2. 醫院信息化系統

根據智研諮詢數據,2019 年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達592 億元人民幣,較 上一年增長了 14.7%,預計到 2023 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 1,006 億元人民幣, 2019 至 2023 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為 14.2%。

醫療信息化可分為醫院信息化和公共衛生信息化兩個部分。醫院信息化過 程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開發醫院信息系統(HIS):主要用於醫院內部 財務核算以及日常信息管理,具體表現為利用計算機網絡對掛號、配藥、收 費等工作流程進行管理,有助於提升醫院經營效率;2)開發臨床新信息系 統(CIS):具體包括電子病歷系統(EMR)、醫學圖像管理系統(PACS)、檢 驗信息系統(LIS)、放射信息系統(RIS)、臨床決策支持系統、遠程醫療系統 等子系統;3)開發區域醫療信息系統(HGIS):可實現醫院、監管部門、保 險機構、患者等多渠道的信息互通互聯。目前國內醫療信息化服務提供商主 要包括創業慧康(300451.CH)、東華軟體(002065.CH)、東軟集團(600718.CH)、 萬達信息(300168.CH)、衛寧健康(300253.CH)等。

我國上一輪 HIS 建設熱潮興起於 2010 年,當前 HIS 系統滲透率較高,三級 醫院基本達到 HIS 全覆蓋,二級及以下基本達到 80%覆蓋,目前處於正逐漸 普及 CIS 階段,據智研諮詢預測,EMR、PACS、LIS 等 CIS 核心產品仍存在 20- 40%的滲透空間。

各業態的頭部公司

我們將網際網路醫療的主要業態中的具有代表性的頭部公司總結如下。醫療 服務提供方的網際網路醫院領域,既有以公立醫院發起的廣東省網絡醫院,也 有企業發起的第三方網際網路醫院平臺微醫。醫療服務提供方其他業態還包 括線上問診和掛號,頭部企業有平安好醫生等。在藥品流通領域中,除了傳 統流通企業九州通旗下的好藥師,也有電商企業阿里巴巴和京東在醫藥電 商的布局,以及 O2O 的健客。服務患者端的健康管理有糖護士和微糖,服 務醫生端的丁香園等。

網際網路巨頭布局醫療領域

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百度等國內網際網路及人工智慧龍頭均對網際網路醫療 進行了布局,但各自的布局重點和方式略有差異。阿里巴巴和京東具有電商 流量上的優勢,以醫藥電商為切入點,逐漸往醫療 AI、醫療大數據、在線問 診等領域發展。騰訊則更多通過參股網際網路醫療龍頭切入行業,並通過 AI 和大數據為醫療業務賦能。百度進入行業較早,但業務發展未如預期,2020 年設立百度健康重新發力。

決勝時刻到來

為什麼是現在

網際網路醫療在之前有過很多失敗案例,絕大多數主要因為商業模式或盈利 模式不清晰,更深層次的原因來自於網際網路醫療公司無法參與到中國的醫 療體系內。當時醫改邏輯還未理順,固有的利益關係還沒有破除。如今,互 聯網醫療已經過了上下求索的階段,隨著各項條件成熟,行業進入了飛速發 展的關鍵階段。

那麼為什麼是現在?因為各種政策逐步放開,不斷釋放利好信號,醫療系統 中參與各方都已經產生了變化。隨著醫改深入,醫療系統未來的發展方向逐 漸清晰,網際網路醫療也找到了切入點和可行的盈利模式。

1. 醫改使醫療系統中參與各方都已經產生了變化,為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發展培養了有利的生長環境

醫療服務提供方:醫院

一方面,以藥養醫的利益鏈條慢慢瓦解。醫藥分家的趨勢將最終使醫療 服務的價值得到體現,而部分藥品的銷售也將隨著處方外流的趨勢,分 流到零售藥店和線上電商。

原先,醫院的收入中,藥品的佔比達到 60-70%,醫院的利潤主要來自 於藥品。國家通過強制的行政手段包括取消藥品加成、控制藥佔比等, 破解以藥養醫的公立醫院盈利模式。接著,兩票制和國家集採將藥品流 通和製造環節中的利益擠壓,相應地減少了公立醫院獲得的隱形收益。 而目前進一步減少公立醫院中的腐敗問題,將最終使醫療服務的價值 得到體現。

另一方面,醫療系統的信息化水平飛速發展,為開展遠程診療和慢病網 上複診做好了物質準備。醫院信息系統 HIS 已經普及,目前處於大規模 建設 CIS 階段,以電子病歷系統為核心產品的 CIS 可幫助在線問診的普 及。在紙質病歷模式下,醫生難以遠程獲取或驗證病人的病歷資料,電 子病歷就可以被隨時存取,在線問診時醫生可迅速調取病人資料。

支付方:國家醫保和商業醫保

藥品的最大支付方是國家醫保資金,而這部分資金此前一直存在不合 理利用和浪費的問題。如果前期監管不完善、醫保資金使用效率低的情 況下就開放醫保資金接入網際網路醫療,必然造成醫保資金的更大浪費。

國家醫保資金的使用更加高效合理。醫保局通過各種措施擠壓藥品的 水分,包括推行兩票制,取消了藥品加成,控制藥佔比,國家集採,減 少醫療腐敗問題,醫保談判,醫保目錄調整,重點監控藥品名單等。同 時,查處藥店醫保套保行為,嚴控醫保資金浪費。

全國醫保信息系統正在建設中。2019 年國家醫保局的「醫保業務編碼標準動態維護」窗口上線試運行,統一的醫保信息系統建設進入了實施階 段。之前各地醫保標準不統一、數據不互認等問題不僅導致使用中有不 少困難,還導致缺乏標準,造成過度醫療,影響醫保基金合理使用。而 醫保信息化、全國統一化能更高效的管理醫保資金,遏制騙保現象。

醫療服務使用者:患者

在分級診療的推進下,部分診療量從大醫院分流到了基層醫療,如社區 衛生服務中心。為達到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繼續提升基層醫療水平, 國家通過提高基層醫療報銷比例,提升水平和人員配備,為承接大型公 立醫院外溢的診療量做準備。但這一部分外流的診療量也是網際網路醫 療的機會,網際網路醫療已在疫情期間成功地培養了部分用戶習慣。同時, 更多高端醫療需求如專科、體檢等湧現,這部分將被社會辦醫所滿足, 而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在前端導流時也具有話語權。

藥品耗材生產企業

通過一致性評價,提升藥品質量;而國家集採和醫保談判降低藥價。

流通企業

在推行兩票制後,流通環節提升效率,減少了附加值低的環節。

2. 政策不會繼續反覆

前期的政策搖擺是行業萌芽期的常態。政策最終引導的目的是讓網際網路科 技介入,解決資源分配不平衡和低效的問題,例如解決城市和農村醫療資源 分配不平衡,提升醫保資金的使用效率。高效和公平是醫藥政策的目的,作 為轉移支付的主體,政府未來還將保持基本醫療的公益性。而高端需求則是 讓社會資本介入解決。各省的招標制度改為了全國統一集中採購,醫保、基 藥、監控目錄等制度逐漸將藥品這一領域的不合理用藥浪費醫保資金的不 良行為矯正,藥品採購和支付體系更加高效。

我們認為,醫療系統中參與方經歷一系列改變後,條件已經慢慢成熟,政策 將不會繼續反覆。相反,將會有更多政策釋放出利好信號。例如 2020 年, 《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發布,提出探 索推進網際網路醫療醫保首診制,釋放出開放網際網路醫療「首診」的信號。

3. 醫保支付瓶頸仍然存在,但正被逐漸破除

目前非處方藥和幾乎所有處方藥線上銷售都已實質性放開,然而,網際網路醫 療納入醫保支付範圍這個最大的瓶頸仍然存在。國家醫保支付接入僅在部 分省市的定點醫院進行試點,仍未在全國範圍內落地。2019 年醫保局發布 的《關於完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提出, 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適用醫保支付政策,並對納入醫保的醫療服務 提供主體、醫療服務範圍、醫保支付價格機制等作出原則性規定。此後廣東、 浙江、天津、武漢、上海等地均有將網際網路醫療相關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的試點項目,但在全國範圍看,試點區域和試點醫院數量較少,大部分互聯 網醫療平臺仍不支持醫保支付。由於醫保支付的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各地政 策和醫保資金狀況,因此各地落地的進度也會有所差異。

除了疫情期間的少部分地區,目前網上藥店無論是 OTC 還是處方藥都只能 自費,即使是線下線上都有布局的企業,醫保也只能覆蓋線下。我們認為, 對於醫院為主體的網售處方藥對接醫保支付系統有望在中短期內全面放開, 之後便是面向第三方企業主導的平臺的全面放開。

醫保信息化和支付監管提升有助於突破瓶頸。目前國家醫保基金支出壓力 大,醫保控費的大環境下,通過大數據進行精細化管理醫保是當前第一大任 務。在此基礎上,醫保對接網際網路醫療才會全面放開。

另外,商業醫療保險剛開始發揮作用。前期,醫療數據由於信息化低的原因 成為信息孤島,無法被保險機構所利用。現在主要由於數據被高度監管,保 險機構無法利用這些數據來做產品精算和風控,從而限制了推出商業醫療 保險產品。保險公司也在利用自己的方式,如和網上診療、檢驗檢測機構合 作獲得這些數據,推出更好的健康險產品,發揮醫療保障作用。

部分保險公司還和地方政府合作,開展針對大病的補充醫保。例如珠海市醫 療保障局聯合中國人壽珠海分公司推出補充醫療保險「大愛無疆」項目,納入 了 12 種腫瘤治療藥品。

未來的想像空間有多大

雖然目前醫藥電商還沒有能夠接入醫保,但疫情已經催生了政策積極開放 的態度。未來,分級診療將繼續促進患者和處方外流,慢性病和輕症實現互 聯網診療,藥品也將加速從公立醫院流向零售和電商終端,因此診療與藥品、 線下的藥店形成閉環,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納入醫保後,整個行業將會快速發展。

中國的醫療資源長期處於分配不均、倒三角的狀態,大城市擁有豐富的醫療 資源,而農村因為城鄉二元結構醫療資源長期不足。在分級診療的過程中, 城市醫療資源的流出,以及承接基層醫療未被滿足的需求,提供了網際網路醫 療市場機會的空間。

根據 Frost & Sullivan 的報告,我國在線零售藥房市場規模 2019 年達 1050 億 人民幣,預計將於 2030 年增長至1.2 萬億,2019-2030E CAGR 達 25%。行業 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於處方藥外流及院外零售市場高速發展。中國門診藥品 銷售額中 88%可以在院外流通,而其中約 33%可在線上銷售,在線零售藥房 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此外我國在線問診市場 2019 年規模約為 90 億人民幣,預計將於 2030 年增 長至 4070 億人民幣,2019-2030E CAGR 達 41%。增長主要由於我國醫療資 源緊張,就診體驗滿意度較低,在線問診能有效分流線下就診壓力且患者能 獲得更優的問診體驗。

1. 醫藥電商

從政策的支持力度和趨勢來看,醫藥電商發展前景的確定性都較高。雖然目 前的政策限制仍在醫保支付,但處方外流的趨勢將會繼續,藥品的渠道將繼 續發生改變,醫院作為藥品銷售的第一大終端佔比將下降,以凸顯醫院的醫 療作用。因此,醫藥電商將作為藥品銷售其中的一大渠道發展迅速。

根據米內網數據,零售藥店終端(含實體藥店和網上藥店)藥品銷售額佔藥 品銷售總額的比例從 2015 年的 22.5%上升至 2019 年的 23.4%。其中網上藥 店增速遠高於實體藥店,網上藥店銷售額 2019 年達 138 億人民幣,同比增 長 40%,實體藥店銷售規模則同比增長 6%至 4,057 億人民幣。

根據《中國醫藥電商市場數據報告》,2019 年我國醫藥電商滲透率約為 0.93%, 仍處於較低水平。對比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品類,如家電,根據《2019 年中 國家電市場報告》,其滲透率 2019 年已高達 41.17%,預計將於 2020 年達到 50%。藥品由於不存在線下試用及體驗需求,其相較於其他產品品類更適合 線上銷售,長期來看藥品線上銷售滲透率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2. 網上診療

國家在 2018 年《關於完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 見》中對於「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做了定義,以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作為主體, 線下已有醫療服務在線上開展和延伸,且目前的在線問診範圍僅局限於常 見病和慢性病複診。從目前各省的網際網路醫院來看,大部分地區實體醫院為 主體的網際網路醫院佔比更高,這與政策的支持程度有關。

網上診療市場的想像空間取決於政策支持和與醫院的合作情況,未來互聯 網醫院將帶來更多流量,接入醫保真正打開廣闊市場。如果只是輕問診,市 場空間不大。2018 年,醫院的門診掛號收入只佔 1%不到,公立醫院在 2018 年的門診收入約為 51 億。在政策引導下,以線上問診為主營業務的網際網路 醫療企業除了自建網際網路醫院,也開始與實體醫院合作共建網際網路醫院,以 拓展線下醫療資源。2019 年,平安好醫生(1833.HK)擁有三張網際網路醫院 牌照(銀川、合肥、青島),也與北京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四川省第 二中醫醫院等全國近 50 家醫院達成戰略合作共建新型網際網路醫院。微醫在 2015 年創建了全國首家網際網路醫院烏鎮網際網路醫院後,也積極與各地政府 合作,例如上線天津微醫網際網路醫院。截至 2020 年 3 月,微醫已擁有 12 家 實體醫療機構和 22 家網際網路醫院。

此外中國龐大的慢性病管理市場預計也將為網上問診服務帶來巨大需求。慢性病患者需要定期複診並長期續籤處方藥,而該類問診活動可在線上完 成。根據 Frost&Sullivan 數據,我國 2019 年慢病管理市場規模達 4.5 萬億人 民幣,佔我國醫療健康總支出近 70%,預計 2030 年慢病管理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至 14.9 萬億,佔我國醫療健康總支出約 84%。因此,門診業務的延 伸才是想像空間更大的市場,在醫療領域對應的是醫藥電商,在醫藥領域之 外的有醫療保險、非基本治療醫療需求如專科、整容、體檢等。

3. 其他細分領域

由於醫療行為的主要資源在醫院,除了醫藥電商和網上診療,其他細分領域 例如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可穿戴設備、數據分析等以大健康為概念的市場 仍然屬於剛被開拓的一塊市場。而這些細分市場則需要患者數據來更好的 建立行業地位,網際網路醫療企業與網際網路醫院合作的一大目的也是基於此, 建立醫療大數據,以更精準地開展業務。

多個催化劑驅動行業發展

政策放開釋放醫藥電商需求

網際網路醫療發展進程與監管政策鬆緊程度緊密相關。在早期的醫療體系中, 政策對於網際網路醫療的態度反覆搖擺,使得不少公司輾轉變換主營業務。產 業鏈內的固有利益鏈條並未得到改變,使得網際網路醫療企業無法介入其中。 近年來醫改慢慢進入到了深水區,藥-醫-險整條產業鏈的某些關係發生了變 化,網際網路醫療企業才真正看到了切入點。這次疫情也充當了催化劑的作用, 加速了網際網路醫療整體行業的發展。(見附錄:網際網路醫療在政策變動中前 進)。

政策搖擺期結束,醫藥電商迎來利好。對於生產和批發企業之間的 B2B 業 務和零售企業 B2C 業務中的非處方藥業務,政策很早就放開試點,企業也 很早就開始運營。但對於 B2C 業務中的處方藥市場,政策一直到 2019 年底 的新藥品法才開始放開。我們預計,由於對 B2C 處方藥的政策限制在 2019 年底放開,需求釋放將在 2020 年和 2021 年繼續體現,醫藥電商將迎來更 高增速。

醫藥電商在近幾年蓬勃發展,既有網際網路巨頭阿里、京東的加入,也有線下 線上同時發展的企業例如康愛多和健客。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8 年醫藥 電商包含第三方交易服務平臺交易額在內的銷售總額達到 2,315 億元。其中 B2B 業務規模達到 931 億元;B2C 業務規模達到 47 億元。醫藥電商的高增 長主要是佔比 95%的 B2B 業務部分帶動的,2015-18 年複合增長率為 28%; 而 B2C 業務的增長則因為政策限制增速下滑,同期複合增長率為 14%。

根據 Frost & Sullivan 的報告,我國在線零售藥房(即 B2C)市場規模 2019 年 達 1050 億人民幣,預計將於 2030 年增長至 1.2 萬億,2019-2030E CAGR 達 25%。行業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於處方藥外流及院外零售市場高速發展。中國 門診藥品銷售額中 88%可以在院外流通,而其中約 33%可在線上銷售,在線 零售藥房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2019 年醫藥電商顯示出更為強勁的增長態勢。商務大數據顯示,雖然由於 政策的限制,中西藥品網上零售額佔網上零售總額比例在所有品類中雖然 是最低的,但是中西藥品網上零售額的增速是最高的。從 2019 年開始,中 西藥品網上零售額增速超過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速,達到 47%。2020 年更是在疫情期間由於大量醫療物資的緊急需求,中西藥品同比增長超過 100%。

我們根據監管機構行業數據和各家醫藥電商的公開數據進行大致測算。根 據商務部數據,2018 年全國醫藥電商規模達 2,315 億元,其中 B2B 規模 931 億元,佔比約 40%;B2C 規模 47 億元,佔比約 2%;第三方交易服務平臺(含 B2B/B2C)1,337 億元,佔比約 58%。假設 2019 年增速約為 38%,則 2019 年 行業規模約為 3,195 億人民幣。由於第三方平臺業務以 B2C 為主,我們測算 2019 年醫藥電商 B2C 和 B2B 分別佔醫藥電商銷售規模約為 57%和 43%。根 據各家電商披露的數據及我們的測算,醫藥電商 B2C 和 B2B 板塊目前最大 的醫藥電商企業分別為阿里健康和九州通網,分別佔到市場份額約 50%和 9%。

新零售消費習慣已養成

網際網路醫療場景主要是問診和買藥兩大場景。問診這一環節在疫情中得到 推動,線上輕症問診和複診逐漸成熟。而買藥的環節除了在醫藥電商外,還 在線下藥店能夠解決。此外,健康管理類的買藥需求例如保健品,一般也發 生在線下藥店和醫藥電商渠道上。因此,更多醫藥電商選擇與線下藥店的合 作。隨著即時配送網絡、新零售消費習慣的養成,新零售勢必是醫藥電商的 一大發展趨勢。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我國外賣市場已基本培育完成。根據 CNNIC《中國互聯 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20 年 3 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 達 3.98 億,佔中國網民整體 44%。在消費者端,除傳統餐飲外,目前外賣 服務已經延伸到生活超市、生鮮等更多生活場景,這使得外賣成為了全時段、 跨品類的重要消費場景。根據 Trustdata 數據,2019 年三季度,非餐飲外賣 同比增長 116%,遠超過餐飲 30%的增速。

從騎手供給角度,我國的即時配送網絡仍在快速擴張,運力充足。以美團今 年二季度數據為例,從美團平臺獲得收入的騎手數達到 295.2 萬人,其中新 增騎手約 138.6 萬。充足的騎手運力為即時配送網絡的搭建提供了保障,成 為組建物流配送最後一公裡的城市「毛細血管」。2020 年 2 月份,人社部、 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文,正式發布「網約配送員」等 16 個新職 業。隨著配送能力的不斷增強,也可為更多品類和全時段配送提供有效供給。

隨著消費習慣的逐漸養成,醫藥電商新零售的滲透率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根據美團研究院的調查顯示,25.3%的消費者曾使用外賣買藥。外賣的配送 速度快、時效性強,30 分鐘至 1 個小時就可配送到家,極大地方便了人們 的日常生活。

疫情加速了線上化,零售外賣得到進一步培育。疫情期間,外賣平臺推出的 買菜、買藥、閃購等到家服務迎來爆發,進一步推動用戶線上消費習慣的培 育。外賣訂單結構進一步從餐飲向零售拓展,包括生活超市、生鮮果蔬和醫 藥健康等領域,根據美團研究院,醫藥健康在外賣零售品類的佔比從 2019 年的 3.5%上升至 2020 年 1 月份的 6.3%,4 月份和 5 月份穩定在 4%-5%左 右。

醫藥配送,在消費者的需求端不如餐飲外賣那麼高頻。隨著醫藥配送的消費 習慣養成,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目前平臺上超過 90%的送藥訂單是治療感 冒、咳嗽、腹瀉等日常疾病的應急性藥品。而對於供給端,我們認為傳統藥 店也會更加注重向數位化轉型,如適當延遲夜間營業時間,以及增設電商醫 藥諮詢崗位等,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體驗。此外,無人售藥機的推廣,也將 有助於騎手在藥店夜間打烊期間自行取藥配送。這也為醫藥電商帶來機會, 例如阿里巴巴就與傳統連鎖藥店合作形成新零售聯盟。

疫情推動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發展

此次疫情是 2014 年以來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一次大飛躍。大量網際網路醫療企業於2014—2015 年間成立,但不少企業由於政策限制、資金短缺、盈利模 式不清晰等因素出局。醫療服務最核心的價值仍是看病,疫情前人們更傾向 於線下面對面問診,且對線下醫院的資質更為放心。疫情期間,人們被迫轉 向線上,對於網際網路醫療的認知上升,包括線上也有豐富的醫生資源,具有 便利性、節約時間和減少交叉感染風險的優點。從這一點上看,疫情成為了 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一個重大契機。我們認為,此次疫情有助於促進網際網路醫 療的快速發展,而在整個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中,醫藥電商無疑是直接受益最 多的子行業。阿里巴巴和京東等在 B2C 的細分市場具有天然的流量入口, 在醫藥電商領域可以極快地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在 B2B 端的傳統醫藥流 通商例如九州通在下遊醫院端前期積累的資源仍擁有較大市場份額。

居家隔離使得醫藥電商網上需求爆發。大部分地區的人們只能居家隔離,出 行受阻,且線下醫院感染風險大,因此具備網際網路醫院和網上藥店的企業剛 好滿足了患者在特定時期的這些需求。網上藥店提供了這些患者的線上問 診配藥場景,培養了他們的網上購藥習慣。疫情不僅使醫藥電商在銷售消毒 防護用品和部分藥品中受益,同時也推動了用戶對於網際網路醫療的認知和 接受程度。

短期內醫藥電商受益於消毒防護用品需求增加,以及線下藥店購藥不便轉 移的部分需求。根據易觀的數據,今年春節期間醫藥電商活躍人數平均增長 5.44%,1 藥網、康愛多等醫藥電商平臺的日活平均增幅為 6%左右。同時, 部分線下藥店疫情期間出現閉店或防控物資短缺現象,根據瑞商網數據, 1H20 線下零售藥店月均客流量由 1H19 的 4,025 人次同比下降 9%至 3,654 人次。

根據網際網路醫療企業披露的數據來看,用戶數量激增,網上問診的用戶也部 分導流到網上藥店,進一步促進了醫藥電商業務的發展。

網上醫療服務迎來拐點。由於對於網上醫療服務的政策相較醫藥電商更加 謹慎,不少網際網路醫療企業以掛號預約、在線問診、患者管理等各種服務方 式介入到這個領域,並開始探索與實體醫院合作共建網際網路醫院。這次疫情 不僅促進了需求端的增量,還推動了政策的發展。

不少網際網路醫療企業推出了免費網上問診服務吸引用戶,獲得了新老用戶 的訪問量和使用量,增加了用戶粘性和培養用戶習慣。據衛健委統計,委屬 管醫院的網際網路診療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17 倍,第三方網際網路服務平臺的診 療諮詢量也比同期增長了 20 多倍,處方量增長了近 10 倍。

相比疫情期間新增的用戶數量和診療量,政策支持帶來的長期影響是互聯醫療企業更需要的。疫情期間,國家衛健委等監管機構多次發文鼓勵各地 發展網際網路醫療,以緩解醫院救治壓力,減少人員集聚,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2019 年 2 月 6 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於優化醫療保障經辦服務推動新型 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疫情防控期間,慢病處方 用藥量放寬至 3 個月。為了避免進入醫院就診發生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政 策鼓勵患者到網際網路醫院進行問診。除了慢性病例心腦血管、呼吸、痛風等, 有些輕症如五官、皮膚、婦科等領域的常見病患者也嘗試了網上問診和醫藥 電商。隨著支持政策力度加大,監管政策更明確,預期網際網路醫療發展將進 一步提速(見附錄:網際網路醫療在政策變動中前進)。

在醫保方面,部分地區也做了與網際網路醫療連接的嘗試。武漢等多地醫保局 也在疫情期間開通了與網際網路醫院、甚至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如微醫的醫保結 算通道,常見病、慢病患者可以在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就診購藥,使用醫保支付。

後續的政策支持也很重要。2020 年 4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研究 發布了《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探 索推進網際網路醫療醫保首診制和預約分診制,釋放出開放網際網路醫療「首診」 的信號。

首選行業龍頭

我們看好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發展前景。醫藥電商方面,2019 年底網售處方藥 的政策限制放開後將會迎來更高速的發展時期,特別是頭部企業,擁有充足 的客戶流量,由於藥品對安全要求高,消費者更青睞信譽較好的平臺,頭部 企業以樹立起了品牌形象,消費者已產生粘性,隨著處方藥外流行業迎來高 速發展期,頭部醫藥電商企業更有可能享受行業增長。網上醫療服務方面, 疫情催化了線上問診模式的滲透,我國線下資源分配的嚴重失衡,令監管機 構有較大的動力推動線上線下問診的分流,從而推動分級診療的實現,未來 有望享受進一步政策放開紅利。除了以公立醫院為主體的網際網路醫院,也有 企業發起的第三方網際網路醫院平臺。整個行業正處於日新月異的時期,龍頭 企業如平安好醫生和微醫已在部分地區布局,與地方政府和醫院建立了緊 密的合作關係,先動優勢明顯。

醫藥電商變現的確定性更大,推薦擁有絕對流量主導地位的醫藥電商龍頭 阿里健康(241.HK)。阿里健康背靠阿里巴巴集團,醫藥電商具有天然的流 量優勢,增速高且具有確定性,扭虧為盈在即。但公司不止步於醫藥電商, 而是積極發展更大版圖的網際網路醫療,給未來發展帶來更多想像空間。

此外在網上醫療服務方面,平安好醫生(1833.HK)在承接平安集團母公司 的流量的同時,也在積極整合醫療產業鏈,戰略調整升級後帶來不確定性的 同時也帶來更大的機遇和想像空間,值得在中長期關注。

目前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平均 2021E 預估市銷率為 11x,高於電商平臺企業(京 東等)的 3x 和綜合性平臺的 6x,但由於網際網路醫療企業 2021E 預估收入平 均增長 46%,遠高於電商平臺平均值 25%和綜合性平臺平均值 30%,我們認 為網際網路醫療行業估值在合理區間。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作者:浦銀國際,朱倩嵐、趙丹、胡澤宇、林琰)

如需完整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相關焦點

  • 浦銀國際研究: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決勝時刻到來
    原標題:浦銀國際研究: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決勝時刻到來   我們首次覆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在多個催化劑包括政策、疫情等驅動下,
  • 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深度報告:破局之路,行則將至
    網際網路醫療是傳統醫療產業與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的緊密集合,實現個體健康全過程的覆蓋,形成諮詢、診療、康復、保健、預防等全流程的深度融合,使網際網路在醫療產業全鏈條、全主體結合,成為一種新型業態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 刺激戰場S6決勝時刻套裝圖鑑 決勝時刻怎麼樣
    《刺激戰場》S6賽季即將到來!正是決勝時刻。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S6賽季決勝時刻套裝圖鑑!各位小夥伴千萬不要錯過呀!決勝時刻套裝
  • 深度二戰模擬 中青寶自研手遊《決勝時刻》曝光
    擅長製作民族網遊的深圳中青寶手遊計劃之一的二戰SLG遊戲《決勝時刻》也於近日曝光,該遊戲真實模擬二戰背景,引入諸多歷史經典戰役,內容偏向軍事迷、策略愛好者,深度體驗、迷文化是該遊戲的特色。背景:新老帝國大決戰《決勝時刻》將體現二戰期間新舊交替的戰場背景,設置了兩大勢力,一方為自由朝氣的「自由聯邦」,一方為歷史悠久的「聯合帝國」。
  • 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深度報告:迎3.0時代,多層次三醫聯動有望開啟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本次疫情期間消費者對網際網路醫療 認知度快速提升,使用頻次大幅增加;在行業快速發展階段,除了醫療 IT 建設和信息化平臺建設廠商直接受益外,用戶的問診習慣、行業的業態模式 都將逐步豐富。平臺型網際網路醫療公司有望在這期間獲得優質流量,更有望 受益於行業發展。
  • 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全生命周期健康為中心
    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以關注全生命周期健康為中心從以診斷治療為中心,到以關注全生命周期健康為中心自網際網路技術不斷進步以來,遠程醫療逐漸網際網路化,網際網路醫療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融合趨勢醫康與康養深度融合,新型模式助力長護險政策落地2020年5月,國家醫保局推出《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決定進一步擴大長護險制度的試點範圍,而推進醫康與康養的深度融合正是符合規劃要求的方向之一。
  • 行業報告及白皮書TOP10:每一本都值得深度了解
    2019年已經逐漸接近尾聲,各個行業都在為最後的一擊努力,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各個行業我們只有去深度了解,才能得知行業的前景發展,明年將是新的一年,在網際網路時代下,我們只有做到高瞻遠矚,才能為下一年的發展做好計劃。
  • 中普達入選艾瑞諮詢《2020網際網路醫療研究報告》產業鏈圖譜
    近日,國內權威的數據分析機構艾瑞諮詢發布了《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研究報告》,通過多維度數據以及調研對當前整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進行了深度分析,並簡述了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史,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網際網路是如何滲透進醫療產業鏈
  • 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行業加速駛入3.0時代
    一、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概況網際網路醫療是傳統醫療產業與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的緊密集合,實現個體健康全過程的覆蓋,形成諮詢、診療、康復、保健、預防等全流程的深度融合,使網際網路在醫療產業全鏈條、全主體結合,成為一種新型業態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 發現報告:疫情推動下的網際網路醫療
    安信證券《計算機行業醫療信息化系列報告之網際網路醫療篇:網際網路醫療,「烏雲」背後的金邊》就指出:網際網路醫療將是解決中國醫療體制難題的重要力量。經過多年的行業縱深發展,網際網路+醫療按照「就醫」、「購藥」、「健康管理」三個環節進行歸類的話,可以把現階段主要的網際網路醫療業態梳理成三類:網際網路醫院、醫藥電商及網際網路健康管理平臺。
  • 決勝時刻最新預約_決勝時刻手遊預約_18183最新手遊下載
    來試試決勝時刻預約吧!決勝時刻預約官方介紹:決勝時刻預約實在是良心之作,你真的不下載試試嗎!《決勝時刻》是一款由動視和騰訊聯合推出的大型多人在線第一人稱射擊類手遊。遊戲將以最高質量的視覺效果呈現遊戲品質,高度還原使命召喚系列的經典玩法地圖角色,並針對手機端的操作特點進行了適配與優化,讓玩家們能更好地沉浸在爽快的射擊體驗中!
  • 決勝時刻安卓版下載
    你是否在尋找決勝時刻安卓版下載,18183遊戲庫為您提供最新最好的下載體驗!決勝時刻安卓版下載官方介紹:學習工作太緊張,決勝時刻安卓版下載讓你心情愉悅《決勝時刻》是一款由動視和騰訊聯合推出的大型多人在線第一人稱射擊類手遊。
  • 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研究報告(純圖版)
    今天給大家分享純圖片版《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研究報告》,該報告由躍馬檀溪研究院於2020年發布。完整版文檔已上傳知識星球&34;。
  • 網際網路+院內業務系統深度整合 智慧醫療攜手「掌上醫院」助力提升...
    「掌上醫院」app是北大醫信推出的網際網路+院內業務系統深度整合項目,是一個以網際網路思維為醫院打造、為公眾提供全方位醫療健康服務的平臺。在這個患者、醫生、醫院「三位一體」的綜合平臺上,醫患之間存在的溝通不暢、信息滯後等問題將得以有效解決,三方的效率將得到明顯提升。
  • 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專題研究報告:用戶規模將達到6.35億人
    近年來,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發展迅速,從萌芽期步入到高速發展期。2020年,網際網路醫療受新冠疫情影響發展繼續加快,5G和人工智慧技術逐步落地應用也助推行業規模增長。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74.4%的受訪網民在疫情期間參與過網際網路醫療服務,且認為其能夠減輕門診壓力和避免交叉感染的網民佔比也超過七成。
  • 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行業深度報告:高壁壘專業化細分賽道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3.2 疫情催化下提升檢測能力、生物藥規模擴張、保障藥品質量共同推動低溫存儲設備需求增長 根據 EvaluateMedTech 的最新報告,2017 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為 526 億美元,預計 2024年將達到796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速6.1%,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17)》, 2015 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總規模為 385 億元,預計 2020 年將達到
  • CVSource:2019年三季度網際網路行業投融資報告
    超越J曲線「用數據延伸你的閱讀」,本期超越J曲線帶來2019年三季度網際網路行業投融資報告。網際網路行業加強資源整合,大額併購案頻頻發生。ITU&WHO醫療健康人工智慧焦點組中國對口組正式成立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焦點組(FG AI4H)致力於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的標準預研究,並聚焦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的數據格式、標準數據集和算法評估驗證等方面,擬起草健康醫療人工智慧(AI for Health)技術報告及遴選健康醫療人工智慧垂直領域的最佳應用案例(Best use case),
  • 醫療器械行業深度報告之醫療影像篇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1.而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市場對醫療器械的需求日益增加,當前,國內醫療器械已經成為一個創新力強、產品品類齊全、市場 需求旺盛的朝陽行業。2016 年公立醫院成本效益報告數據顯示,影像科和檢驗科具有最高的 收入水平和收益率,在盈利導向驅使下有望通過科室地位的提升帶來相關設備和耗材 市場的增長,我國醫療影像市場有望加速發展。
  • 中青寶推出自研手遊決勝時刻(2)
    武器:步槍飛機任你選 無論是小米加步槍,還是飛機加大炮,《決勝時刻》就是一個二戰武器庫。不同武器不同性能,再配以步兵、裝甲兵、炮兵等不同兵種組合,一個上百種的排列組合玩法就出來了,馳騁沙場,建功立業,遊戲的深度策略就此體現。 作為一款隨時隨地都能對戰PK的手遊,《決勝時刻》是中青寶掌趣網採用跨平臺技術,無論是IOS用戶,還是android與wp8用戶,都將有機會與朋友來一場二戰風雲匯。雖然該遊戲只是初現端倪,但微操加深度模擬經營玩法值得迷文化玩家的期待。
  •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深度融合助推資源配置優化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深度融合助推資源配置優化 2018-04-17 10:04: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電 記者16日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獲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