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消費的消費卡——疫情之下的預付卡糾紛調查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 題:無法消費的消費卡——疫情之下的預付卡糾紛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舒靜、宋佳、胡林果

  健身房老闆「跑路」,導致數千元的消費卡作廢;教育機構一紙公告宣布倒閉,連帶餘額過萬元的課程費「打水漂」……疫情期間,多地頻現預付費消費糾紛。僅2月份以來,全國有數十家教育培訓機構因關停、不返還消費者預交費被投訴,其中不乏知名機構。

  疫情下預付費風險凸現,涉案金額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

  去年7月,王女士花3000元在深圳天焱健身俱樂部辦了一張年卡。今年2月,一些行業開始復工,但關閉多時的健身房卻遲遲沒有消息。

  「不會是老闆跑路了吧?」王女士通過微信聯繫了私教。令她吃驚的是,教練叫苦連天。因被拖欠工資,10多位教練已申請勞動仲裁。300多名維權消費者中,有人辦了3年的卡,有人買了100節私教課。初步統計,涉及金額超過百萬元。

  由於健身房負責人失聯,消委會無法開展調解,只能將企業經營異常的信息推送至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並進行公示。王女士及其他消費者正準備向法院提起訴訟。

  教育機構也是預付費消費糾紛的「重災區」。3月16日,兒童體能培訓機構「趣動旅程」突然宣布公司現金流枯竭,正通過破產重整尋求各種可能的機會。「孩子在這兒上課快兩年了,沒想到突然會倒,可氣的是預交的錢估計討不回來了。」家長高先生卡上還剩餘126個課時,費用折合約2.7萬元。據不完全統計,該機構在北京地區十幾家門店涉及會員4000餘名,還有28萬餘個課時未履行完成,折合服務費約4300萬元。

  「趣動旅程」近日發布公告稱,將由德柏教育託管現有門店及會員服務。但截至發稿,家長們無法確認預付卡能否繼續使用。

  疫情之下,多地服務機構經營受挫,資金鍊斷裂,被迫關閉門店,導致預付費消費糾紛凸現。

  中國消費者協會不久前公布,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涉疫情消費者投訴180972件。其中,合同問題投訴量為35260件,培訓服務類預付費糾紛成為投訴熱點。

  「打兩三百個電話也沒用」,監管主體不明投訴無力

  今年3月,北京黃先生為討回培訓機構預付卡裡的餘額想盡辦法。「群裡的家長為此打了無數個電話,投訴熱線打了不下1000次,其他各部門也打了兩三百次」,但均無果。

  很多消費者經歷了相似的投訴歷程:派出所稱並無直接證據證明企業有詐騙或經濟犯罪行為,所以無法立案。12345熱線起初反饋很快,說「會轉到相關部門」,但之後遲遲沒有下文。也有消費者一開始就發起訴訟,法院表示會合併審理,但也一直沒有進展。

  那麼,預付費消費糾紛究竟該如何依法管、由誰管?

  「市場監管、商務等部門對預付卡都有一定監管權,但由於權責劃分不明確,導致監管形同虛設。」長期關注預付費消費的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說,「我的親戚朋友很多都有類似遭遇,我和他們一起去找過各個部門,但基本都未解決。」

  陳音江說,目前,按相關文件,單用途預付卡的主體監管部門是商務部,多用途預付卡的主體監管部門是中國人民銀行。不過,這兩個部門都沒有基層執法力量,消費者遇到問題還是找市場監管部門。可是,市場監管部門都是進行事後監管,面對消費者的投訴只能盡力找商家調解。如果商家失聯,他們往往也無能為力。

  廣東省消委會表示,預付費消費市場準入門檻低,大量規模小、資質差的經營者湧入營銷行列,導致市場主體身份複雜、良莠不齊,難以規範。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防範措施之一的企業備案制度難以發揮作用。

  2012年9月頒布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發卡企業應在開展單用途卡業務之日起30日內辦理備案,規模、集團和品牌發卡企業實行資金存管制度。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企業是否備案、存入存管資金,基本都靠發卡企業自願自律,資金使用情況也無法做到跟蹤監管。一位業內人士說,截至2017年10月18日,上海市發卡企業約達10萬家,但只有396家企業備案。

  多舉措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強化事前消費者資金安全保障

  疫情之下,多數經營者都受到或大或小的影響,一方面經營者延遲復工甚至無法復工,另一方面消費者出於安全考慮減少了大部分消費活動。持續性的支出大於收入,對經營者的資金鍊而言是巨大的考驗。

  對此,廣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歐衛安等專家建議,監管部門應適當出臺減免政策,積極篩查經營者狀況,對於遇到經營困難主動求助的經營者,給予相應幫扶,以助企業恢復正常經營狀態。此外,在疫情期間,監管部門對於預付費消費應加大監管力度,嚴格篩查經營者備案情況,及時公開備案信息。

  對於如何確保預付卡消費安全,多位專家表示,我國現有法律主要強調對消費者的事後救濟,應通過更加完備、嚴密的規定,強化事前對消費者資金安全的保障。

  歐衛安建議,目前預付卡的管理辦法僅適用於企業法人,有必要將個體工商戶納入規範範圍,建全分類監管機制。此外,應針對發卡主體的資格、經濟實力、管理人員資信等情況進行嚴格規定。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陳端建議技術賦能監管,運用大數據技術搭建跨部門的信息共享平臺,把發卡主體資質審核、經營狀況及風險提示、失信懲戒信息等打通,及時向消費者公布和預警。

  陳音江提出,要通過擔保機構進行嚴格的資金託管,出現糾紛消費者可索回剩餘款項。此外,還可採取部分資金監管方式,企業將20%或30%的預付款資金存入專項帳戶,解決退款問題。

相關焦點

  • 無法消費的消費卡:新華社調查疫情之下的預付卡糾紛
    健身房老闆「跑路」,導致數千元的消費卡作廢;教育機構一紙公告宣布倒閉,連帶餘額過萬元的課程費「打水漂」……疫情期間,多地頻現預付費消費糾紛。僅2月份以來,全國有數十家教育培訓機構因關停、不返還消費者預交費被投訴,其中不乏知名機構。疫情下預付費風險凸現,涉案金額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去年7月,王女士花3000元在深圳天焱健身俱樂部辦了一張年卡。
  • 疫情之下的預付卡糾紛調查
    原標題:無法消費的消費卡——疫情之下的預付卡糾紛調查健身房老闆「跑路」,導致數千元的消費卡作廢;教育機構一紙公告宣布倒閉,連帶餘額過萬元的課程費「打水漂」……疫情期間,多地頻現預付費消費糾紛。僅2月份以來,全國有數十家教育培訓機構因關停、不返還消費者預交費被投訴,其中不乏知名機構。
  • 疫情下消費卡無法消費 預付費糾紛頻發
    實習記者 於海霞 記者 孫吉正 北京報導 疫情之下,預付費消費模式再次帶起了「滿屏」爭議。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數據,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涉疫情消費者投訴180972件。
  • 疫情之下的預付卡糾紛成投訴熱點
    健身房老闆「跑路」,導致數千元的消費卡作廢;教育機構一紙公告宣布倒閉,連帶餘額過萬元的課程費「打水漂」……疫情期間,多地頻現預付費消費糾紛。僅2月份以來,全國有數十家教育培訓機構因關停、不返還消費者預交費被投訴,其中不乏知名機構。
  • 疫情下預付卡消費糾紛頻發
    繳了年費,因疫情沒享受的服務可延期或退費嗎?線下輔導班轉為線上教學,家長可要求培訓機構退費嗎?日前,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走訪發現,受疫情影響,預付卡消費延期成為眾多經營者和消費者爭執的焦點。對此,律師認為,因疫情導致預付卡無法使用,消費者可要求退費或延期;而若因疫情致使線下課程無法繼續,培訓機構將此轉為線上教學,家長也可要求終止合同,或退還部分費用。
  • 預付卡消費「卡」在哪兒?
    8月10日,長沙市民劉媛向我們反映,其購買的星卡出現多個合作商戶不能使用的情況,質詢相關商家,均已「不清楚情況」作為回應,劉媛很是惱怒:「當初購買星卡,就是衝著打折讓利去的,想消費的商家都沒了,白白損失好幾百元。」如今,像這樣「先存錢,後消費」的商業預付卡以打折讓利、升級服務為「賣點」,正「佔領」著百姓的錢包。
  • 固鎮縣市場監管局成功調處一起預付卡消費糾紛_蚌埠市人民政府
    預付卡消費模式能夠使商家儘快回籠資金,給消費者帶來方便實惠,但其帶來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遇有商家經營不善或改行轉業,悄然關門,而消費者持有的預付卡卡內尚有餘額,卻無法消費,由此引發消費糾紛。
  • 預付卡消費預警:美容美髮行業「高危」
    目前,市商委接到12312關於該公司石橋鋪店倒閉,消費者預付卡餘額無法消費的投訴。經九龍坡區商務局調查核實,該公司在九龍坡區註冊,現石橋鋪店已關門停業,江北分店已轉讓給其他人,與原公司再無關係。目前重慶祥瑞美容美髮有限公司下屬沒有任何實體店,該公司法人代表孔祥瑞失聯,已建議投訴人向公安機關報案。
  • 預付卡消費頻現糾紛,如何維權?你需要這樣做
    來源:經濟日報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多地頻現預付費消費糾紛。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家政、健身、教育培訓等預付費類消費場所不能正常營業,導致相關糾紛增加,特別是在教育培訓方面。對於這種因暫停營業導致的消費糾紛,專家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不能預見、不能避免,而且不能克服,屬於不可抗力因素。但是,判定不可抗力因素,還要結合具體地區、具體時間以及具體影響、是否因疫情防控措施導致等因素綜合考慮。近年來,預付消費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難點問題。
  • 預付式消費遭遇糾紛,消費者如何維權?
    預定的鮮花無法送達,預付的健身卡無法健身,預存了錢理髮店老闆卻關門跑了……預付式消費糾紛頻現—— 預付式消費維權難在哪裡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永濤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湖南省消費者委員會3月12日發布《2019年湖南省預付式消費維權狀況調查報告
  • 疫情引發消費糾紛如何維權
    自疫情發生以來,1月20日至2月29日,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涉「疫」消費者投訴180972件。本報記者綜合中消協、市消協、消費者網的發布梳理發現,暫停營業退費糾紛、服務方式變更、使用期限受限等,成為疫情期間的糾紛焦點。
  • 預付卡消費為何 充值容易退費難
    而頗受爭議的預付卡消費,其背後存在哪些誘惑與風險?發卡商家印發的售卡協議,又暗藏怎樣的貓膩?消費者在選擇這類消費時,還應注意哪些問題?日前,魯中晨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市民投訴狀況頻出的預付卡消費一段時間以來,晨報調查熱線接到關於預付卡消費遭遇商家停業轉卡、閉店失聯,無法辦理退費的投訴越來越多,許多消費者對此既無奈又無助。
  • 直播預告:疫情之下,預付卡餘額怎麼辦?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各方面的影響。不少網友表示,剛充值的健身卡、美容卡等預付卡才用了沒幾天,機構就歇業或倒閉了。那些以往出現在合同條款中的不可抗力條款,如今卻成為我們所面臨的切實問題。
  • 預付卡消費惹糾紛 12315調解成功退費
    日前,祁門縣市場監管局成功調解一起預付卡退還糾紛,消費者拿到退款後,對我局工作人員的消費維權工作效能予以好評。
  • 電影卡健身卡美發卡,疫情下不能用的預付卡該怎麼解決
    「健身卡還在,店卻沒了」、「卡裡還有1000元,都快過期了,但電影院還沒開門」,現在的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煩惱?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線下培訓、健身房、美容美髮店、電影院等多個營業場所無法正常運營,預付卡糾紛頻現。
  • 預付卡消費合同解除問題淺析
    其中,據各地消費者協會發布的相關投訴調查報告中,關於退卡難、餘額返還難等糾紛更是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2】本文無意於從立法層面、行政管制角度對其進行解析,而傾向於選取服務消費領域內,以審判實踐中涉及的預付卡消費合同解除糾紛中的常見類型及面臨障礙為切入點,圍繞合同解除的條件及解除的法律後果,探討司法裁判過程中所應考慮的利益衡量及公平正義,以尋求在促進交易基礎上更好地實現消費者權益的維護。
  • 預付卡消費遭遇圈錢跑路,談消費合同,及如何解除?
    筆者按近幾年來,預付消費成為不少商家籠絡消費者的模式,會員辦卡、充值金額少則幾百元,多則上萬元。然而,健身房老闆「跑路」、美容美髮店「關門」、連鎖超市「歇業」、教育機構「倒閉」等等,消費者協會發布相關投訴調查報告顯示,預付容易消費難、退卡難、退還餘額難等糾紛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
  • 電影卡健身卡美發卡 疫情下不能用的預付卡該怎麼解決?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線下培訓、健身房、美容美髮店、電影院等多個營業場所無法正常運營,預付卡糾紛頻現。4月16日,商務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做好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工作的通知》,稱將高度關注停止經營、消費糾紛頻發等各類風險信息,並表示將向發卡企業宣傳復工復產復市和促消費等相關政策,鼓勵發卡企業增強信心,用足用好各類政策措施,儘快克服當前困難,恢復正常生產經營。
  • 青島市場監管開展專項行動 解決預付卡消費糾紛難題
    青島新聞網10月20日訊(記者 黃曉)預付費消費、儲值卡消費近年來越來越常見,相應地這類消費糾紛和投訴也屢見不鮮。近日,青島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張杰、副局長劉偉政做客《行風在線》,連續兩天均有市民反映預付費消費糾紛問題。
  • 暫停營業致退費糾紛頻現 預付卡有效期縮短成焦點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疫情之下,預付式消費糾紛問題頻現,在美容美髮、運動健身以及教育培訓等領域尤其突出。從各地消協組織受理消費者投訴情況看,受疫情影響,大部分消費者被迫改變消費計劃,或者部分經營者無法正常提供服務,導致合同類糾紛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