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卡消費正在成為一種主流的消費方式,不過,市民需當心其中暗藏的風險。昨日,市商委發布重慶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消費警示,多家企業因投訴頻發,進入消費預警名單。其中,美容美髮業成為風險高發行業。市商委市場秩序處負責人提醒,消費者辦理商業預付卡消費,應警惕風險,不要因貪圖優惠一次性購買較大金額預付卡。
風險預警
這些企業可能有風險
●重慶卓藝美容美髮有限公司
旗下有「卓藝美業」等連鎖美容美髮店,自2014年以來,市商委接到12312關於該公司分店倒閉、消費者預付卡餘額無法消費也無法退回的投訴11起,涉及到卓藝沙坪垻、解放碑、南坪、石橋鋪等多家店,而且經與重慶卓藝美容美髮有限公司總部聯繫,除了對沙坪垻店投訴的消費者退還了預付卡餘額外,總部對其他投訴的消費者預付卡餘額都拒絕處理。經九龍坡區商務局到工商局核實,該公司已經註銷了工商登記。
●重慶祥瑞美容美髮有限公司
旗下有「改型地帶」等連鎖理髮店。目前,市商委接到12312關於該公司石橋鋪店倒閉,消費者預付卡餘額無法消費的投訴。經九龍坡區商務局調查核實,該公司在九龍坡區註冊,現石橋鋪店已關門停業,江北分店已轉讓給其他人,與原公司再無關係。目前重慶祥瑞美容美髮有限公司下屬沒有任何實體店,該公司法人代表孔祥瑞失聯,已建議投訴人向公安機關報案。
●味道重慶餐飲文化管理有限公司
自2014以來,市商委接到12312關於味道重慶餐飲文化管理有限公司分店倒閉、消費者預付卡餘額無法消費也無法退回的投訴4起。經調查核實,該公司企業法人劉越發生經濟糾紛,現企業關門停業,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劉越失聯,已向該公司所在地公安部門反映。
●上海震軒美容美髮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
旗下有「震軒」美容美髮店,自2014年以來,市商委接到12312關于震軒美容美髮分店倒閉、消費者預付卡餘額無法消費也無法退回的投訴5起,分別涉及其東和春天、金島花園、加州、南坪萬達廣場店。經調查核實,上海震軒美容美髮有限公司發行單用途預付卡在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備了案,但只備案了上海市的七家門店,上海以外的任何門店均沒在備案名單裡。該公司重慶各家店發行預付卡均未備案,實際經營者多次換人,倒手轉讓過程中對消費者的預付卡餘額不作妥善處理,引發多次糾紛。
●格調造型
自2014年以來接到投訴4起,消費者均反映格調造型大融城店關門停業,預付卡餘額無法消費也無法聯繫負責人。經江北區商務局調查核實,格調造型原註冊企業信息為重慶王兵美容美髮有限公司,現該公司已註銷了工商登記,區商務局工作人員經多方努力無法聯繫上該店負責人,已建議消費者向公安機關報案。
如何防範
預付卡消費多留心眼
1
要明確消費投訴範圍
前述負責人介紹,消費者在出現消費糾紛時,要明確投訴對象的類別,找準投訴部門。商務部《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所明確的管理對象為商貿行業內發行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的企業法人,具體為百貨零售、餐飲住宿、居民服務三大類8大項43個小項。按照依法行政的規定,商務主管部門的12312投訴電話只接受屬於商務主管部門管理的事項。
據介紹,發行多用途商業預付卡,發行單用途卡的個體戶,商貿行業以外的旅遊、交通、文化、健身、醫療(含醫療美容)、遊泳等行業均不屬於《管理辦法》的備案管理範圍,如果發生相關糾紛,可以找工商或消協投訴。
2
辦卡前充分了解經營者信息
市商委市場秩序處負責人介紹,在風險頻發的美容美髮行業,預付卡消費比例高達85%以上,但該行業又以個體戶居多,但在門面的裝潢上,往往投入不少,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所以,此類門店一開業就發預付卡,以收回裝修、啟動成本,但是經營過程中一旦客源或是資金跟不上就可能導致關店。
因此,市商委提醒,消費者要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經營者的經營資質(是否有營業執照和相關許可證)、經營狀況、信譽口碑,根據其經營規模、經營環境、經營實力等客觀情況,慎重作出是否選擇預付消費方式的決定,不能只看門面裝潢。
3
辦卡金額不能過大
市商委市場秩序處負責人介紹,國務院2011年的25號文件及商務部《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單張記名卡限額不得超過5000元,單張不記名卡限額不得超過1000元。單張單用途卡充值後資金餘額不得超過前款規定的限額。
該負責人還表示,部分經營者採取大額卡高折扣的方式吸引消費者辦卡充值,違反了國務院2011年的25號文件精神和商務部《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存在較大風險。消費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限量購買預付卡,不要因貪圖優惠一次性購買較大金額預付卡而承擔過多風險。
4
有關約定要以書面形式確認
市商委市場秩序處負責人介紹,一些銷售人員在推銷時誇大使用範圍、折扣、期限等,辦卡時一定要通過籤訂書面合同或協議來對預付卡的使用範圍、有效期限、收費標準、違約責任等核心條款予以明確,不要輕信經營者的口頭承諾。
5
妥善保管消費證據
消費者購買預付卡後,要妥善保存發票、繳費收據、銀行刷卡單據、合同或協議等相關憑證,每次消費後要詳細記錄所使用的產品和服務事項並籤字確認,以便在發生糾紛時能有效維權。如果沒有證據,即使向相關部門投訴,相關管理部門也難以查處。
延伸
瑪花纖體案
暴露監管難題
2013年底,以「高端大氣上檔次」為賣點的美容會所瑪花纖體陷入了關店風波,全國範圍內涉及數十億元的預付卡退還無門。市商委市場秩序處負責人介紹,在重慶,瑪花纖體預付卡涉及的消費者則有3000多人,涉及金額3000多萬元,平均每個消費者被捲入的資金大約1萬元。
據介紹,由於瑪花纖體在事發前已經註銷登記,因此消費者最終並未得到賠償。市商委市場秩序處負責人表示,瑪花纖體雖然實際上經營的是瘦身、美容等業務,但該公司在註冊時登記為體育健身類,不屬於商務部《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所明確的管理對象,而且越過了5000元的「紅線」,使得不少消費者蒙受了大金額損失。
據介紹,目前對單用途商業預付卡主要實行備案制度,發行預付卡的企業需要按一定比例在銀行存入保證金,以備風險發生後,向消費者擬賠。一般而言,規模企業預付卡存入保證金比例為20%,集團企業預付卡為30%,品牌預付卡40%。一般企業則無資金存管的要求。
在規範層面,行政管理依據僅有商務部出臺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且僅針對發行預付卡的企業法人,個體戶、多用途商業預付卡以及其他行業預付卡,則均不在此管理範圍內。
商報記者 李陽 實習生 向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