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歲諾獎得主、鋰電之父Goodenough教授,再度出手挑戰鋰枝晶!

2020-12-17 孜然學術

導讀:鋰離子電池(LIBs)的研究重點是抑制鋰枝晶,提高離子電導率,提高Li金屬/電解質界面相容性。本文報導了一種新策略製備凝膠聚合物電解質,由此構成的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優異,可以對Li枝晶生長的有效抑制,助力於有機電解質體系安全地用於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鋰金屬電池。

「鋰電之父」Goodenough教授的名字很霸氣。2019年10月9日,他和另外兩位科學家共同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做出傑出的貢獻。Goodenough教授以97歲高齡成為迄今為止最年長的諾獎得主。

近日,Goodenough教授再度出手,聯合西安交通大學唐偉教授和李明濤教授(通訊作者)報導了一種通過在功能修飾的SiO2層上負載有機液體電解質的原位凝膠化而製備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其在室溫下具有1.98×10-3S cm-1的高室溫離子電導率以及優異的熱穩定性和電化學窗口(> 4.9 V),由此構成的LiFePO4/SiO2-GPE/Li電池在1C時循環700圈之後仍然能夠以88.42%的容量保持率展現125.5 mAh g-1的高容量。這一切優異電化學性能主要是由於電極/SiO2-GPE電解質界面的高度相容性和協同效應對Li枝晶生長的有效抑制。相關論文以題為「Upgrading traditional organic electrolytes toward future lithiummetal batteries: a hierarchical nano SiO2-supported gel polymerelectrolyte」於2020年4月22日剛剛被ACS Energy Lett.接收。

論文連結doi/10.1021/acsenergylett.0c00412

近幾十年來,鋰離子電池(LIBs)已廣泛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目前的LIBs難以滿足未來電動汽車日益增長的能源和電力需求。高容量電極材料的探索被認為是提高能量密度的有效策略。在負極方面,鋰金屬由於其較高的理論容量和較低的還原電位,被認為是替代商業石墨負極的一種很有前途的選擇。然而,在循環過程中,常見的有機電解液不可避免地與Li發生反應並產生Li枝晶,導致庫倫效率(CE)低和巨大的安全隱患。採用固態電解質能夠有效解決以上遇到的問題,如今的研究重點集中於抑制鋰枝晶,提高離子電導率,提高Li金屬/電解質界面相容性。

GPEs合成過程:首先用矽烷偶聯劑異氰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IPTS)對親水性SiO2進行表面改性,引入異氰酸酯基團;然後將異氰酸酯基團水解生成羧基,由羧基生成的質子引發DOL的開環聚合;最後,將預配置的前驅體溶液注入LiFePO4(LFP)正極表面,包覆上述功能修飾的SiO2。與傳統的液體電解質相比,SiO2改性正極和商業化隔膜具有良好的潤溼性能。

圖1.SiO2-GPE的製備工藝及相應性質。(a)SiO2-GPE合成工藝示意圖;(b) 納米SiO2反應前後的FTIR光譜;(c)聚合後TPGDA和SiO2-GPE的FTIR光譜;(d,e)液體電解質(1M LiPF6-EC/EMC/DMC)和凝膠電解質(5 wt% TPGDA聚合於1M LiPF6-EC/EMC/DMC)的光學照片。

圖2.SiO2-GPE的電化學表徵。(a)傳統液體電解質/隔膜體系、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和SiO2-GPE的TGA曲線;(b,c)傳統液體電解質/隔膜,在SiO2層吸收的傳統液體電解質和含3wt%、5wt%和10wt%TPGDA的SiO2-GPE的Arrhenius曲線和LSV曲線。(d)SiO2-GPE的CV曲線;(e,f)Li/SiO2-GPE/Li和Li/1M LiPF6-EC/EMC/DMC/Li電池的離子電導率測試。

圖3.Li/Li對稱電池的電化學穩定性分析和Li負極界面分析。(a,b)Li/SiO2-GPE/Li和Li/1M LiPF6-EC/EMC/DMC/Li對稱電池在0.1mA cm-2和1 mA cm-2的循環曲線;(c,d)在1M LiPF6-EC/EMC/DMC電解液中,循環前後Li箔形貌變化;(e)相對應的Li負極EDX分析;(f)在SiO2-GPE電解質匯中,循環前後Li箔形貌變化;(g,h)相應的Li負極EDX分析。

圖4.SiO2-GPE基電池的電化學表徵。(a)LFP/SiO2-GPE/Li電池在不同充放電態下的阻抗;(b)在0.1C時的初始充放電曲線;(c)LFP/SiO2-GPE/Li電池的倍率性能;(d)在0.1C時的循環性能和循環效率。

總之,本工作報導了一種通過在功能修飾的SiO2層上負載的有機液體電解質的原位凝膠化而製備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使得正負極與SiO2-GPE之間具有較低的界面阻抗和對鋰枝晶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匹配的LFP/SiO2-GPE/Li電池以0.1C的倍率循環200圈之後,仍能以99.75%的容量保持率展現出162.9 mAh g-1的高容量。這樣新穎的策略使得Li金屬與電解液之間的問題得以順利解決,從而進一步助力於有機電解質體系安全地用於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鋰金屬電池。(文:Caspaer)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鋰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的化學獎頒布期間,有一位科學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他就是現已97歲的「鋰電池之父」——John B. Goodenough。許多人都期待這位在推動電池發展上有著重要貢獻且年事已高的科學家能夠得到諾獎的青睞,如若Goodenough成為獲獎者,他也將打破現有的歷史記錄,成為最高齡的一屆得主。
  • 2019諾獎得主、鋰電之父出手:3倍容量的新型鈉-玻璃快充電池製成
    電池技術取得突破已經是周經、月經頻次的新聞了,不過,這一次牽頭的科學家來頭不小——鋰電池之父、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約翰古迪納夫。古迪納夫如今是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教授,上周,他首次透露,鈉-玻璃電池已研製成型。
  • 三人兩諾獎之「鋰電池之父」「石墨烯之父」「太陽能電池之父」
    Goodenough,著名電化學家,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之一,被譽為「鋰電池之父」。他是鈷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三種最重要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發明人,為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是這一領域的奠基人。目前,Goodenough任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終身教授。
  • 不斷取得電池領域科研突破的98歲諾獎教授:我的時間都是上帝借給我...
    「鋰電池之父」約翰·古德納夫(John B. Goodenough),被中國的關注者親切地稱作「足夠好老爺爺」。2019 年,因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成就,他在以97歲高齡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 平價訓練AI機器人;97歲諾獎得主勵志人生;Github中文項目排行榜
    97歲諾獎得主的勵志人生97歲,他還奮戰在科研一線。John B.Goodenough,人稱「足夠好」老爺爺,剛剛加冕諾貝爾獎。10月9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向鋰電池領域。引用果殼更科普化的解釋,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每天形影不離的手機就是個隨時可能點燃的炸藥包。松寶有話說:外掛加努力的人生。3.【新聞 | Github中文項目排行榜,你永遠想不到開發者都用它幹了什麼】來源:機器之心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咂舌的家族
    諾獎剛宣布,大家首先關注到的自然是獲獎原因,這是科學最高榮譽首次頒向黑洞研究,而且在霍金教授仙逝兩年之後,頒給了他的科研好友彭羅斯教授。實際上,1931年出生的羅傑·彭羅斯教授,比霍金年長11歲。目前,他是是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牛津大學數學學院教授。1994年還因對科學的貢獻被授予英國爵位。在諾獎之前,羅傑·彭羅斯教授還跟霍金教授有過多次同臺獲獎的經歷,比如倫敦皇家天文學會艾丁頓獎、沃爾夫物理學獎,二人也有合著:《時空的本質》。
  • 「光纖之父」、諾獎得主、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
    香港01新聞9月23日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高錕一生最大成就,莫過於發明光纖通訊,亦因如此,他有「光纖之父」之稱,享譽全球。高錕一生都離不開科學,曾為入讀心儀的電機工程系,刻意到英國留學。高錕在六十年代已提出光纖理論,但初時不獲認同,更被批評「痴人說夢」。然而,他並沒有放棄,更持續不懈研究,終獲得世人拜服的成就。
  • 97歲大爺獲2019年諾貝爾獎!網友:是時候給自己改個姓了
    圖:BBC這諾貝爾化學獎一出,著實贏得不少網友關注,尤其是對下面這位97歲高齡的「鋰電池之父」——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讚不絕口」。圖:University of Oxford據獨立報報導,古迪納夫教授是目前年齡最大的諾貝爾獎得主,不過這才不是網友們的關注點~圖:獨立報之前諾獎最年長得主的紀錄保持者是亞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2018年,96歲的亞瑟獲得諾比爾物理學獎
  • 20世紀物理學巨人、諾獎得主菲利普安德森逝世 享年96歲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教授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引力波之父:好奇心是創新的源泉
    2020年12月25日,京領榜單發布會暨諾獎創新論壇發布了《2020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排行榜》《2020中國國際化學校品牌價值百強榜》《2020中國國際學校創新競爭力百強榜》並且共邀請了五位主旨演講嘉賓: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校級教授馬斯金教授;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校長、國家督學陸雲泉;劍橋大學終身正教授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迪弗洛;在40歲左右的白人中,這些原因導致的死亡約佔1/3;在50歲出頭的白人中,這一比例則為20%左右。
  • 獨家|諾獎大猜想:夏普萊斯二拿化學獎?
    桑格爾是1958年和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此後40年,再無科學家能在諾獎「梅開二度」。在現今曾獲得諾獎的科學家中,美國化學家巴裡·夏普萊斯(K. Barry Sharpless)被認為最有可能再度獲得諾獎。憑藉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方面的貢獻獲得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後,夏普萊斯開拓了一個全新領域——點擊化學。
  • 日本諾獎「井噴」對我國的啟示
    日本近年來出現的諾獎「井噴」現象引人深思。自今年諾獎科學獎評審結果揭曉後,日本已有22人榮獲諾貝爾科學獎(含兩名日裔美籍物理學獎得主)。在邁入21世紀的最初17年裡,日本平均每年都有1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獲獎人數僅次於美國,將過去的諾貝爾獎強國——英國、德國、法國遠遠甩在身後,令國際社會驚嘆不已。
  • 「重寫生命密碼」:美法兩位女科學家因基因編輯獲化學諾獎
    杜德納於1964年出生在美國,擁有哈佛醫學院博士學位,目前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任教授。沙彭蒂耶和杜德納的獲獎大大增加了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中的女性佔比。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已頒發過111次,共有183位獲獎者,其中僅五人為女性。
  • 諾獎得主對話中國科學家:國際合作是科技成就的基礎
    諾獎得主對話中國科學家:國際合作是科技成就的基礎 2019-11-23 19:1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湃 責任編輯:劉湃
  • 這位89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有一個令人咂舌的家族
    看完今年這位諾獎得主的故事,你會有什麼樣的結論? 網友紛紛點評:「牛X的人,很早就全家牛X了」、「家學淵源」、「家族基因」…… 新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Roger Penrose(羅傑·彭羅斯)就是最好的說明。
  • 諾獎得主女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希望與川大在化學醫學領域合作
    諾獎得主女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希望與川大在化學醫學領域合作 9月11日,諾貝爾獎獲得者阿達·約納特在四川大學作講座。楊樹攝(視覺四川)     在四川大學□本報記者李寰  作為海科會的重頭戲之一,對話權威——四川大學專場,迎來了諾獎得主以色列女科學家阿達·約納特。
  • 【直播預告】騰訊主要創始人陳一丹對話諾獎得主赫克曼:疫情下的...
    騰訊研究院、騰訊新聞和一丹獎基金會將在2020年10月12日共同推出「騰訊對話·Tencent Dialogue:始於2020」系列第四期線上對話,這一次,騰訊邀請到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講席教授James J. Heckman和騰訊主要創始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一丹獎」創辦人陳一丹博士展開對話。
  • 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做了什麼偽科學?
    因為Jacques不是一般人,他在學術上的主要貢獻是發現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他50歲也就是1985年前後有傳言說他有可能會拿諾獎,當然他這個發現肯定是真諾獎級別的。一個諾獎級別的大牛發篇《自然》不是多難的事情,對吧?專業編輯們又看不懂做得究竟是什麼,怎麼可能想到這樣的學者居然發偽科學?得,文章發表了之後那就亂套了。一個很有可能拿諾獎的頂級科學家做偽科學,此事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