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規模排名出爐!基金專戶、養老金、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哪家強...

2020-12-24 澎湃新聞

最新規模排名出爐!基金專戶、養老金、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哪家強(名單)

2020-05-23 0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方麗 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基金業協會剛剛公布了一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模20強排名,揭開目前這些業務的行業排序。

基金專戶業務

建信、創金合信、博時位列前三

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基金公司私募資管月均規模前20名中,有11家規模超過1000億元,較去年四季度減少一家。同時,一季度前20強榜單規模合計達到2.91萬億,較去年底的「20強」減少了1149.2億元,幅度在3.8%水平。

而相比去年四季度,一季度末基金公司專戶規模前五格局不變,分別為建信基金、創金合信基金、博時基金、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月均規模分別為4856.04億元、3574.56億元、2287.86億元、2161.53億元和1833.38億元,頭部效應更加明顯。

基金專戶規模的增減也讓公司排名出現變化,如嘉實基金規模穩健,讓排名較四季度末提升一位,目前以1605.01億元的月均規模排名第六;此外,中銀、交銀施洛德、匯添富、廣發基金位居第七至第十名。此外,相較去年底,興證全球新進了「20強」榜單。

基金管理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前20名情況

基金公司養老金管理規模:

工銀瑞信、易方達和華夏排名前三

基金公司去年養老金規模也隨之出爐。

截止到2020年一季度末,工銀瑞信、易方達、華夏分列前三名,博時基金和嘉實基金位列前五。相比去年底數據,華夏基金從原本第五一躍成為第三,廣發基金、海富通基金排名也有所上升,其他變化較小。

基金子公司專戶月均規模:

建信資本、招商財富資管和農銀匯理資管排名前三

2020年一季度基金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前20名中,11家規模超過1000億元,和去年四季度末相比整體變化很小,前20名僅部分公司調整了順序,但沒有公司被擠出前20名,也沒有公司新進。

基金子公司仍處於規模縮水的大趨勢之中,一季度末前20強的總規模位3.05萬億,平均規模為1525.75億元。而去年底前20強這兩個數據分別為3.23萬億、1613.63億元。

其中建信資本以4858.41億元的規模排名第一,雖然相較去年四季度規模縮水較大,但整體規模且遙遙領先,與第二名招商財富資管有超過1500億元的差距,農銀匯理資管、上海浦銀安盛資管排名第三、第四,月均規模為2875.67億元、2501.19億元、前四名和去年底保持一致。

基金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前20名情況

券商資管月均規模:

中信證券、國君資管、招商資管位列前三

券商資管月均規模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具體來看,一季度月均規模在5000億元的共5家,較四季度減少1家,顯然一季度受到市場震蕩影響,規模有所下滑。

目前資管規模超5000億的分別為中信證券、國君資管、招商資管、華泰資管、招商資管、申萬宏源。其中,中信證券月均規模為1.08萬億元,仍是唯一一家月均規模破1萬億的券商,和後面明顯拉開差距。而國君資管則以6556.79億元的規模緊隨其後,招商資管以6085.23位列第三名,和第二名差距不大。

券商資管主動管理規模:

10家規模超千億

自資管新規發布以來,各項監管規則、細則逐步落地,資產管理行業新的運行框架已經基本建立,業務回歸主動管理、完成淨值化轉型升級已經拉開序幕。從目前的進展來看,各家紛紛發力主動管理,且效果較為明顯。

從2020年一季度末數據看,有10家券商資管主動管理規模超千億,其中中信證券、國君資管、華泰資管位列前三,一季度月均規模分別為4871.46億元、3921.22億元、2664.32億元。

各大資管機構平均規模分布

實際上,早在4月底,基金業協會就公布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管理私募資管業務規模分布情況。

類型

平均管理規模(億元)

管理規模中位數(億元)

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

947

470

證券公司私募子公司私募基金

37

10

基金管理公司私募資管業務

354

102

基金子公司私募資管業務

512

189

期貨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管理私募資管業務

15

2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底,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資管業務規模947億元,管理規模中位數470億元;證券公司私募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基金37億元,管理規模中位數10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資管業務規模354億元,管理規模中位數102億元;基金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資管業務規模512億元,管理規模中位數189億元;期貨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資管業務規模15億元,管理規模中位數2億元。

此外,基金業協會數據還公布了各類機構的規模分布情況。而今日公布的各項業務前20強就更揭開目前的行業格局,值得關注。

中國基金報:報導基金關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中國基金報

原標題:《最新規模排名出爐!基金專戶、養老金、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哪家強(名單)》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最新!券商資管、基金專戶、基金子公司等20強榜單來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章子林 3月24日晚間,中國基金業協會披露了券商資管、基金公司專戶以及基金子公司專戶的最新規模排名情況。6家名次較三季度有所下滑,其中,中信建投去年四季度規模達到5236.76億元,排名第6,名次下滑2位。中金公司最新上榜,2019年四季度,中金公司月均規模達1400.11億元,排名第17位。此外,前五名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去年四季度,中信建投證券掉出前五,招商資管和申萬宏源則順勢補上,分列第四和第五名。
  • 券商資管規模誰最強?券商資管產品1-10月榜單發布
    今年是資管新規頒布後行業改革的第二年,各類資管機構和產品的監管體系、監管尺度和規則逐步統一的步伐顯然正在加快,頭部券商排名競爭日趨激烈。在資管新規落地兩年多的時間裡,券商資管規模逐步下降。隨著大集合管理業務操作指引的出爐,券商資管的主動管理能力更受考驗,開始成為資管業務轉型發力的主要方向。
  • 規模繼續降!一季度券商資管20強來了,12家主動管理規模佔比過半...
    券商資管持續去通道,多家券商主動管理能力持續增加,或許意味著行業轉型拐點已現。22日晚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了今年一季度資產管理業務各項排名。至一季度末,中信資管以4871.46億元的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10808.52億元的月均資產管理規模均位居行業第一。
  • 中信證券資管月均規模破萬億,中金、廣發資管、國信等7公司規模...
    2020年11月11日晚間,中國基金業協會披露了2020年三季度證券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和主動管理的前20名名單。2020年三季度,前20家券商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達約6.33萬億元,相比二季度的6.6萬億元下滑2679億元。
  • 券商私募資管「排名戰」幕後 中信1.1萬億規模雄踞同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券商私募資管「排名戰」幕後:中信1.1萬億規模雄踞同業 中金主動管理佔比「另類」趕超券商私募資管理主動管理規模增長持續。11月11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各項資管業務月均規模排名。
  • 證券期貨資管規模排名「虎頭蛇尾」 前20強首尾相差最高逾萬億元
    本報記者 王寧日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對外發布了今年二季度基金、證券和期貨部分業務管理規模,其中對私募資管業務進行了披露。從數據上來看,對於證券和期貨資管業務,不同公司之間管理規模參差不齊,部分公司間差距較大。
  • 2020券商資管公募揭榜,來看冠亞軍基金經理深度復盤
    在公募基金2020年誕生多隻翻倍基的環境下,券商資管的權益業績為何卻看起來溫吞了許多呢?有資深基金評價人士認為,一方面公募基金公司確實存在先入優勢,積澱較為深厚;另一方面券商資管公募基金經理不少是專戶或自營投資出身,更偏向於穩健的倉位配置,因此在結構性行情中,收益率難免會比擅長擇時、風格鮮明的基金略顯遜色。
  • 部分券商資管通道業務擬祭出零收費衝規模
    上海一家大型上市券商資管負責人表示,如果通道業務不受限制,「年底規模突破1.5萬億元已是板上釘釘」。  從2007年到2010年,券商資管總規模始終徘徊在700億元~1500億元之間,去年首次突破2000億元。與公募基金2萬億元規模和信託6萬多億規模相比,券商資管規模增長可謂原地踏步。  然而藉助通道業務,上述狀況在今年得到根本改觀。
  • 2020券商資管公募揭榜,來看冠亞軍基金經理...
    此外,另有24隻權益基金年內回報超過50%。在公募基金2020年誕生多隻翻倍基的環境下,券商資管的權益業績為何卻看起來溫吞了許多呢?有資深基金評價人士認為,一方面公募基金公司確實存在先入優勢,積澱較為深厚;另一方面券商資管公募基金經理不少是專戶或自營投資出身,更偏向於穩健的倉位配置,因此在結構性行情中,收益率難免會比擅長擇時、風格鮮明的基金略顯遜色。
  • 券商私募資管"排名戰"幕後 行業"二八效應"凸顯
    11月11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各項資管業務月均規模排名。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排名在前20名的券商私募資管月均規模合計達到6.33萬億元,相比二季度下滑2679億元。但其中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相比二季度增長了1985億元,至3.37萬億元。
  • 資管網:2015年度CTA策略業績報告(基金產品)
    , 2015年成立的CTA基金共305隻,包括基金專戶115隻,期貨資管130隻,自主發行58隻,有限合夥2隻,全年相比2014年增長57.22%,2015年清盤的產品有207隻。,產品類型包括基金專戶、期貨資管、有限合夥、自主發行等標準化產品。
  • 兩大業務可打破券商資管天花板
    通道業務規模到頂了。自2014年以來,券商資產管理業務的總規模每年都以將近50%的速度保持增長,直到今年二季度最新數據出爐,總規模減少6739.66億元,這是近三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其中,通道業務實質性下降了6193.78億元。
  • 去通道、去槓桿 券商資管發力主動管理
    券商資管分化明顯  券商資管的管理能力究竟如何?為什麼要向公募業務轉型?  《國際金融報》記者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梳理,截至9月30日,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7.37萬億元,較今年二季度末規模下降了7228.32億元。其中以定向資管計劃產品為主的券商通道業務仍然持續縮水。
  • 第18家券商資管獲準開業,天風資管將承接天風證券全部資管業務,與...
    中基協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三季度,持牌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規模總計約17.84萬億元,同比減少2.84萬億元,其中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管業務規模9.5萬億元,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管業務規模8.13萬億元,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約 2115 億元。
  • 券商資管排位賽:東證資管收入連續三年第一,國君躍升4位排名第二...
    財聯社(深圳,記者 鄒晨輝)訊,中國證券業協會近日發布了2019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證券公司年度資產管理業務收入排名情況隨之浮出水面。數據顯示,在2019年證券公司年度資產管理業務收入排名方面,東方證券位列第一,去年實現資管收入17.10億元;國泰君安排名第二,實現資管收入15.64億元;華泰證券位列第三,實現資管收入15.52億元。
  • 去通道化 資管轉型在路上
    根據證監會數據,截至今年3月底,發展一年有餘的67家基金子公司管理資產規模達到1.38萬億元;而根據證券業協會數據,截至去年年底,券商資管管理資產規模5.19萬億元,今年一季度已輕鬆突破6萬億大關。  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基金子公司還是券商資管,規模突進的背後都閃現日趨膨脹的通道業務魅影。
  • 資管新規過渡的2019年:銀行理財上升6.17% 券商資管下降18.94%
    來源:新浪財經6月16日消息,2019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第二年。今日,上海銀保監局發布的《上海地區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年度報告(2019)》(簡稱《報告》)顯示,2019 年資管市場規模維持在92萬億元,其中,基金子公司專戶、券商資管下降比例最大,全年分別下降 20.19%和 18.94%。
  • 科創板造富爆棚,10隻基金已翻倍,券商資管產品1-11月榜單發布!
    今年是資管新規頒布後行業改革的第二年,各類資管機構和產品的監管體系、監管尺度和規則逐步統一的步伐顯然正在加快,頭部券商排名競爭日趨激烈。在資管新規落地兩年多的時間裡,券商資管規模逐步下降。隨著大集合管理業務操作指引的出爐,券商資管的主動管理能力更受考驗,開始成為資管業務轉型發力的主要方向。
  • 化身全能通道拼規模 基金子公司接力影子銀行?
    儘管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與曝出烏龍的業務無關,不過不少機構也面臨風控薄弱問題。   日前有消息稱,銀監會正籌備新一輪ABS(資產證券化)試點,規模約2000億元人民幣。8月20日,國泰君安資管人士透露,該公司目前正在接洽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擬推出標準化的資管項目。這或與ABS試點增加有關。
  • 券商資管子公司隊伍迎新,德邦資管獲準開業
    資管新規和券商資管大集合改造的背景下,券商資管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積極布局資管子公司,已成為券業共識。第一財經記者從德邦證券處獲悉,德邦證券資管子公司12月21日領取了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正式獲準開業,成為證券行業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德邦資管為德邦證券旗下資管子公司。今年3月,德邦資管獲證監會批覆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