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奧星空北京12月8日電(記者郝錚)來自中國香港的李桂櫻女士近一段時間在潛心磨練自己的太極拳動作技術,希望能夠錄製出最好的一版參賽視頻;目前正在南京上學的多哥小夥兒丹尼爾有一個響亮的中文名字,丁以理,熱愛中國武術的他希望自己的習武之路能夠得到更多的肯定,正在努力掌握更多要領;而家住大洋彼岸的陳芃睿和他們一樣,為了參加全球太極拳網絡大賽的角逐,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將42式太極劍一遍又一遍的鞏固。雖然他們遠隔時區和大洋,天涯若比鄰,但卻因為一個共同的惦記而連繫在了一起。
由中國武術協會主辦,北京華奧星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全球太極拳網絡大賽自今年疫情期間上線,反響熱烈,報名踴躍,大賽面向全球太極拳愛好者,無門檻,不收費,採用視頻上傳、網絡投票、專業評判的「線上+線下結合」辦法進行。
網絡大賽開賽至今,共有涵蓋了16個國家和地區的20872名選手註冊,報名人數16561人,其中13539個作品審核通過,5002名選手報名多個賽事;截止當前,有近四百五十萬(4473751)名用戶(UV)瀏覽觀看活動平臺頁面,總訪問量(PV)超過一億二千(123921809)次,目前還在持續增長中。
新鮮的辦賽模式、參賽方式和比拼樣式,都呈現出全新的網際網路特色。選手們從服裝、音樂,再到視頻錄製,都經過了精心的安排和準備。比賽覆蓋到不同群體、不同年齡,充分體現了賽事參與性、廣泛性和普惠性。中國武術協會首次舉辦這樣一屆網絡大賽,既是順應疫情防控需求和世界太極拳未來發展趨勢,更好的推廣普及太極拳運動理念的一次有益嘗試,也是推進競賽賽制改革、突出文化傳承、彰顯思路轉變的一次變革創新。
李桂櫻:武術令境界開闊,盼望太極文化能在全球每個角落發光發亮
來自中國香港的李桂櫻女士在得知了網絡太極拳大賽之後,立即決定通過網際網路報名參與這一前所未有的武術盛會,「沒有任何的猶豫,從線下到線上,沒有地域邊界,高科技的網絡發展令大家的距離從那麼遠,變得這麼近。」
從事過銀行和政府工作的她自從和太極拳結緣之後,覺得這樣一項不受時間和場地限制的運動非常減壓,每當香港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令自己有些吃不消的時候,通過太極拳的習練,她都能備感輕鬆,「我在晨間練習的是舊派傳統楊式太極拳,感受動作緩慢,呼吸細長,達到養心、養生的效果。午間則喜歡練習新規套路,它強調肢體動作和體能,跟舊派的要求都有所不同。」漸漸地,李桂櫻對新舊兩派的練法都產生了興趣,習練過的太極種類也擴大至陳、楊、武、吳,它們各有特色和風格。
練習太極之後,「這項運動不單是強化了我的筋骨肌肉,也調理好我的五臟六腑,身體的免疫力也增強起來,亦提高了精神及情緒的抗壓力。」現在李桂櫻一家都是太極拳的愛好者,丈夫接觸了太極拳之後同他一起思考、切磋和練習,增添了不少夫婦二人的生活情趣,孩子們也願意就武術和太極同父母交換意見,他們也有他們的見解和回應,「不光是家人,現在以太極會友,我的生活圈子都隨之開闊了。」
太極文化起源於中華民族大地,李桂櫻希望能有機會去到不同城市參與太極活動,但由於時間限制,她僅僅只到過深圳參賽,「因此得知中國武術協會今年在網絡辦賽,毫不猶豫地便報名參加了,相信會有不同感受和裨益。」李桂櫻表示。
「真心希望太極文化能夠更加普及,更科學化,讓全世界都能接觸到,感受和喜愛太極文化的魅力,把中國源遠流長的智慧文化推廣並惠及全球每個角落,使之發光發亮。」李桂櫻動情地說道。
丁以理:侃侃而談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多哥小夥兒愛上中華精氣神
多哥小夥丹尼爾(KOUDAMA TETE DANIEL)有個頗為響亮的中文名字,丁以理。他目前就讀於南京工業大學,在來華交流學習的過程中,開啟了自己的習武之路。
「我先介紹一下我自己吧,我是大學生,我家有五口人,分別是爸爸、媽媽、弟弟和我,我在沒來中國之前就知道武術,現在可終於有機會練習了。」丁以理的中文十分流利,性格也很開朗,他不僅僅熱愛中國武術,還喜歡踢足球、彈吉他、打排球、旅行和讀書,並熱衷於同當地人交流,「我2019年來到南京,我發現我們學校武術課是留學生必修課,而且還有留學生武術俱樂部。」正合他意的巧妙安排也激發了丁以理的熱情,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我師從體育學院的杜壽高副教授,開始我的習武之路。最先接觸的是太極拳,我們的第一堂武術課就是學習24式太極拳,經過幾個月的學習,我還參加了南京市武術精英賽,並獲得了海外組的一等獎。學習太極拳不僅是為了獲得獎品和證書,也是為了證明自己,對自己說我能夠學好太極拳,將來回到自己的國家後不僅自己可以練習,達到鍛鍊目的,而且還能夠把太極拳教給我的父母家人及更多喜歡中國武術的人。」丁以理介紹道。
現在,他每天練習太極半個小時左右。通過武術和太極拳的習練,丁以理對整個中華文化都感興趣了起來,「此前一直沒有機會,現在我不僅僅喜歡太極拳,還對中國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有機會能夠身臨其境地體驗這些中國傳統文化。」
丁以理在杜壽高副教授的帶領下,學會了42式太極拳、太極劍和太極扇,並積極參加了全球網絡太極拳大賽的系列賽事,「通過這些比賽,不僅可以跟朋友分享演示,還可以達到互相學習的效果,我也發現自己在太極拳方面與其他參賽人員的差距,為今後的繼續學習提供了動力。」
「我現在認識了許多和我一樣喜歡中國武術的同學,在未來的日子,我會繼續我的習武之路,並且回國後會繼續傳播武術文化。「丁以理表示。
中國武術協會:申奧是目標、健康是主題、傳承是責任,網絡大賽展示中華武術精神
2020年全球太極拳網絡大賽的舉辦,是中國武術協會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積極響應國家體育總局關於《體育總局競體司關於組織開展各項目國家隊網絡視頻比賽的通知》,推廣普及太極拳項目,達到傳播太極拳文化,充分發揮太極拳鍛鍊對提高身體免疫力的作用,以滿足全國人民對健康生活和居家健身的需求為己任,起到了共同抗擊疫情的作用和目的。
網絡大賽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網絡辦賽日常化背景下的一次有益嘗試,是辦賽模式上的一次改革創新。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張徵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網絡大賽形式新穎、亮點頗多,對武術項目的普及與提高、武術賽事的形式創新及武術入奧的宣傳推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網絡賽事能夠有效地激發大眾參與熱情,從參與人數、覆蓋廣度、社會影響力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線下賽事的傳統觀念。通過雲賽事的形式,很好地把武術展示在全國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的眼前,對武術項目的整體發展和武術入奧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張徵表示。
現在,武術已經被列入第四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的比賽項目,這也是武術首次成為奧林匹克系列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實現了武術「入奧」的新突破。這對武術和中國體育而言都是一個重要裡程碑。為力爭武術項目早日進入2036年奧運會,武術中心對標奧運,創新思路,堅定申奧是目標、健康是主題、傳承是責任的新時代發展理念,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同時堅持充分發揮武術項目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為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做出應有貢獻。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當前,武術迎來了發展的新起點、新契機,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廣傳播好中華武術文化,也是體現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舉措之一,全球網絡太極拳大賽的舉辦,同樣也為廣泛傳播中華武術文化、融入國際主流文化潮流提供了條件,奠定了堅實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