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新能源車續航增6%碳化矽功率器件亮相「三化」投資預計超10億歐元

2020-10-03 21世紀經濟報導

「突破性技術博世一直也在投入,只要我們預測未來內燃機車還存在,我們的投入是持續的,但同時也要加大對新技術的投入。博世在三化的投入,今年有10億歐元。新的技術一旦出現,不能說博世就終結了傳統的技術,要持續往下走。」 日前,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在談及48伏輕混技術推廣和對傳統燃油車技術投入問題時,博世方面介紹稱,預測到2030年,仍有2/3的新車搭載傳統發動機,1/3才是純電動車。博世持技術中立手段,在現有的條件下,降低排放,減少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其目標。對於傳統燃油車、多形式新能源汽車、包括下一代的燃料電池,博世都有布局,正持續推進。

技術中立下的多線布局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壯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政策推動及相關技術的進步。在這背後,作為產業鏈重要一環的零部件供應商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了解,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市場,博世多年來致力於為混合動力和電動車提供電機、電橋、電力電子控制器、車載衝配電單元、48V系統、制動和轉向系統等全面的產品組合。目前,在中國,博世已經成為除主機廠外出貨量最大的電機供應商。

在此次北京國際車展上,博世面向外界展示了一系列面向未來的創新性技術與前沿解決方案,其中首次在全球亮相的碳化矽功率器件引發關注。據了解,與傳統矽基材料產品相比,碳化矽功率器件在實現更高開關頻率的同時,能保持較低能量損耗和較小晶片面積,可為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增加高達6%的續航裡程。「從節能角度看,碳化矽一定是未來方向。」徐大全表示。博世方面預測,隨著使用量的增加,到2025年左右碳化矽的成本會與IGBT持平。 而隨著位於德國的第二家晶片工廠明年投產,博世此後會有兩個晶圓生產廠,這於博世而言是一個巨大優勢。目前博世雖做IGBT模塊,但晶片來自外購。

燃料電池也是博世當下布局的重點,此次車展中,博世展出了燃料電池電堆,以及電子空氣壓縮機、氫氣噴射器、氫循環泵等關鍵零部件,其中電堆是首次在中國展示。據介紹,博世中國的燃料電池中心將於今年底建成,預計明年開始實現電堆的小批量生產。

在內燃機方面,博世仍在持續投入。以商用車為例,博世為濰柴提供了最先進的2500巴模塊化共軌系統和專業燃油系統技術支持。不久之前,雙方還宣布成功地將濰柴柴油卡車發動機的熱效率提升至50%,實現了發動機技術上的重大創新突破。

自動駕駛落地加速

自動駕駛也是博世布局未來的一個重點。據了解,在過去近十年中,博世與本土主機廠在自適應巡航、自動緊急制動、車道保持、自動泊車輔助、交通擁堵輔助、高速公路輔助等諸多駕駛員輔助功能上開展大量本土應用合作。

「疫情不會暫停汽車行業的轉型變革。儘管面臨轉型變革和嚴峻市場環境所帶來的巨大挑戰,博世仍將在燃料電池技術、自動駕駛和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等重要的業務增長領域繼續進行投資和不斷創新,」正如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部門主席Stefan Hartung博士所說,「今年博世集團在電氣化、自動化和互聯化交通領域的投入仍將保持高位,預計超過10億歐元。」

今年,博世全球首個帶自動變道的高速公路輔助增強功能以及依靠智能鑰匙或手機實現的遙控泊車技術已經在中國市場實現量產。明年,由中國本土主導、全球合作開發的全新高速公路輔助功能以及全球首個ADAS商用車項目(車道保持功能)也將在中國投入量產。

同時博世正推進自動代客泊車技術在中國的場景化應用。去年7月,博世和戴姆勒曾共同宣布雙方合作研發的全球首個L4級自動代客泊車系統(AVP)已獲得德國有關部門的批准。在中國市場的推廣方面,徐大全表示:「AVP本身口碑很好, 在德國我們已經獲得政府批准,可以在停車場低速下應用的L4技術,我們的功能、 安全各方面完全達到了L4的要求。從技術角度我們還是很自豪的,但是推廣方面還是有些難處。」停車場建設、運營管理,廠端推廣等方面會存在一些問題。

據了解,今年,博世計劃將EV機器人充電與自動代客泊車技術相結合,讓電動汽車在無需人工幹預即可自動完成泊車和充電過程,這一技術將率先在上海進行試點。

另一方面,隨著汽車行業向數位化的轉型,車載軟體和電子系統正迅速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關鍵。在此背景下,博世將於2021年初正式成立全新的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將目前涉及動力總成控制域、車身控制域,智能座艙域,自動駕駛域的幾個部門整合統一,專注於開發面向未來的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統籌車輛計算機、控制單元和傳感器。

事實上,無論就業務增長或是轉型變革而言,中國始終是博世的戰略核心市場。在汽車行業面臨重塑的當下,「博世在中國將繼續堅持『根植本土、服務本土』的長期發展戰略,加大本土化創新與研發,結合硬體和軟體的優勢,助力未來智能交通出行。」徐大全表示。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焦點

  • 博世黑科技驚豔亮相,「百年老店」新突破
    其中,博世的燃料電池電堆、智能駕艙都是首次在中國展出。另外,博世的碳化矽功率器件是首次在全球亮相。 碳化矽功率器件 為助力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博世推出了最新研發的碳化矽功率器件,與傳統矽基材料產品相比,碳化矽功率器件在實現更高開關頻率的同時
  • 和巍巍:第三代半導體之碳化矽功率器件
    ●受高效電源、電動汽車等行業的需求驅動,碳化矽功率器件未來市場容量將以超過30%的年複合增長率發展,預計2027年市場容量達到120億美元。●電動車共有四個部件可以用到碳化矽,分別是車載充電器OBC、DC-DC的變換器,以及DC-AC主逆變器。
  • 博世發力新能源,「殺手鐧」全球首發
    電動知家消息,近日,在2020北京國際車展上,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部門主席Stefan Hartung博士表示,「今年博世集團在電氣化、自動化和互聯化交通領域的投入仍將保持高位,預計超過10億歐元。」
  • 歐美日把持下的功率器件市場
    目前為止,這部分的產品主要還是對內使用;三是功率半導體,它包括傳統矽基的IGBT和碳化矽功率半導體,前者主要打包成系統產品對外出售,後者則是計劃會直接對外銷售。博世於2019年10月正式宣布開展碳化矽的相關業務,並在德國羅伊特林根建有一條車規級生產線。預計裸晶片會在2021年的年底上市,分立器件MOSFET大概會在2022年初上市。這兩種產品都將基於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匹配。
  • 賀利氏電子王建龍:電動汽車「提速」碳化矽功率器件迎發展元年
    在高瓴資本最新公開的持倉數據顯示,其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持續加碼,其中包括蔚來、理想汽車與小鵬汽車國產新能源車三巨頭。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華為旗下的哈勃科技就曾出手投資山東天嶽先進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持股達10%。山東天嶽是我國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矽龍頭企業。「我們也很期待接下去能釋放更多的產業鏈布局信號。」
  • 關於博世碳化矽功率器件的幾個常識,你可能還不知道!
    博世於2019年10月在德國正式宣布其開始碳化矽相關業務。功率碳化矽半導體生產基地位於德國羅伊特林根。博世碳化矽MOSFET以封裝或裸片形式提供。博世碳化矽為客戶提供多種封裝選擇,新開發的TO263-7(D2-PAK-7)封裝主要用於表面貼裝(SMT),而成熟且廣泛使用的TO247-4設計是通孔技術的合適選擇,D2-PAK-7封裝的特點是背面觸點和連接器引腳之間的爬電距離增加(圖1),因此,客戶無需滿足特殊的CTI要求即可實現高壓應用。圖1:著名的D2-PAK-7(左)與改進後的引線框架的新外殼之間的封裝比較,改進了高壓應用。
  • 功率器件龍頭聞泰科技
    各地方政府也推出相關細則 和通知,廣州「在使用環節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車 1 萬元綜合性補 貼」,上海「對於在上海市購買並登記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給予每 人 5000 元充電補助」。主流車企加碼新能源車布局,市場空間巨大。歐洲碳排放考核壓力+新能源車補貼,美國特斯拉產業鏈帶來的鯰魚效應等共同助推新能源車產業發展。
  • 中國功率器件巨頭的新野心
    斯達半導 如國產龍頭斯達半導,藉助製造業核心零部件國產替代加速推進的風口,擬布局車規級第三代半導體產業。 日前,根據其發布公告顯示,斯達半導擬投資2.29億元在嘉興現有廠區內投建全碳化矽模組產業化項目。
  • 博世未來交通出行解決方案亮相
    蔣煉 攝產經周刊訊(記者 蔣煉)近日,博世亮相2020北京國際車展。圍繞「感質博世」主題,博世展示了一系列面向未來的電氣化、自動化、互聯化交通出行的創新性技術與前沿解決方案。在本次車展中,燃料電池電堆、碳化矽功率器件、智能駕艙將首次在中國展出。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全面的產品 加大本土創新與研發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 廈門大學邱宇峰教授:碳化矽功率半導體器件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碳化矽功率半導體器件在電力系統的應用」的主題報告。 柔性直流是遠海風電併網的主要技術手段,我國規劃遠海風電總容量超過4000萬千瓦,由於海風柔直工程造價高導致遠海風電開發不具備經濟性,主要是由於基於矽器件換流裝備的體積和重量大,導致佔工程總成本30%的海上換流平臺造價高達10億元人民幣以上;如果採用萬伏千安級的碳化矽器件,則可使換流器體積重量減小一半以上,從而大大降低平臺造價,促進遠海風電開發利用。
  • 博世首次展出多項新技術,並持續與本土企業合作 | 2020北京車展
    時至今日,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為此,博世一直加大該領域的投入和開發,為混合動力和電動車提供產品組合,包括電機、電橋、電力電子控制器、車載衝配電單元、48V系統、制動和轉向系統等。今年,博世的電橋和IGBT功率模塊將率先實現批量生產,供應給在華客戶。同時,為助力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博世推出了最新研發的碳化矽功率器件。
  • 碳化矽(SiC)功率器件或在電動汽車領域一決勝負
    電力電子器件的發展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大階段:矽晶閘管(可控矽)、IGBT(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和剛顯露頭角的碳化矽(SiC)系列大功率半導體器件。到2023年,SiC功率半導體市場預計將達到15億美元。SiC器件的供應商包括Fuji、英飛凌、Littelfuse、三菱、安森半導體、意法半導體、Rohm、東芝和Wolfspeed(Wolfspeed是Cree的一部分),X-Fab是SiC的唯一代工廠商。碳化矽功率器件的電氣性能優勢:1.
  • 功率器件市場迎來爆發!中國功率器件巨頭的新野心
    都在不斷提高電子化水平,其中尤以新能源汽車的高度電子化最為引人注目。與此同時,工業、電網等傳統行業也在加速電子化進程。幾乎全行業的電子化發展,勢必大大增加了對功率半導體器件的需求。目前全球的功率半導體器件主要由歐洲、美國、日本三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他們憑藉先進的技術和生產製造工藝,以及領先的品質管理體系,大約佔據了全球70%的市場份額。
  • 功率器件全國十強 新潔能何以抗衡英飛凌等巨頭?
    2018年,全球MOSFET市場規模為59.6億美元,佔功率器件市場的39.8%;   IGBT原理與MOSFET類似,但克服了後者在高壓環境損耗大的弱點,尤其適用於600V以上的工作環境。2018年,全球IGBT市場規模為49.0億美元,佔功率器件市場的32.7%。
  • 碳化矽功率模塊及電控的設計、測試與系統評估
    臻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臻驅科技」)是一家以研發、生產和銷售新能源車動力總成及其功率半導體模塊為核心業務的高科技公司。2019年底,臻驅科技與日本羅姆半導體公司成立了聯合實驗室,並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內容包含了基於某些客戶的需求,進行基於羅姆碳化矽晶片的功率半導體模塊,及對應電機控制器的開發。
  • 國產碳化矽最新進展,功率IDM龍頭低調入場!
    2019年8月,華為通過旗下的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投資了山東天嶽公司,佔股10%,顯示華為正在布局新一代半導體材料技術。外延片方面,國內廈門瀚天天成、東莞天域、世紀金光已能提供4英寸/6英寸SiC外延片。目前,6英寸碳化矽外延片可以實現本土供應。
  • 第三代半導體彎道超車 5年後碳化矽市場規模超160億
    (原標題:第三代半導體彎道超車,五年後碳化矽市場規模將超160億)
  • 三安集成:碳化矽功率器件助理新能源汽車發展
    從2016年開始的中國純電動客車推廣補貼正逐步退坡並將於2022年正式退出,市場會隨之回歸理性;同時,早期純電動客車因技術不成熟,5年運營後已達生命周期末端,2021年將迎來新一輪電動客車替換周期。在低補貼甚至無補貼時代,採用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的電動客車,能從底層架構降低電驅動能耗、提升充電效率,從而進一步降低整車生命周期運營成本,有望成為新一輪電動客車採購重要指標。
  • 明年氮化鎵、碳化矽功率半導體市場將突破10億美元!
    摘要:根據 Omdia 的《2020 年 SiC 和 GaN 功率半導體報告》,在混合動力及電動汽車、電源和光伏逆變器需求的拉動下,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功率半導體的新興市場預計在 2021 年突破 10 億美元。
  • 新能源汽車周報(10月第一周) | 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工信部對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
    150億歐元國產15款新能源車●東風有限發布未來規劃推17款電動化產品●比亞迪共12名股東入股阿特斯太陽能●蔚來6日產RE-LEAF概念車亮相,供災害應急供電●奔馳Vision EQXX新消息,續航或超1200km●新奧迪A3插電式混動官圖,純電續航78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