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矽功率模塊及電控的設計、測試與系統評估

2020-12-09 騰訊網

臻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臻驅科技」)是一家以研發、生產和銷售新能源車動力總成及其功率半導體模塊為核心業務的高科技公司。2019年底,臻驅科技與日本羅姆半導體公司成立了聯合實驗室,並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內容包含了基於某些客戶的需求,進行基於羅姆碳化矽晶片的功率半導體模塊,及對應電機控制器的開發。本文即介紹臻驅對碳化矽功率模塊的開發、測試及系統評估。

Introduction

碳化矽功率半導體近年來在能源轉換應用中正在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由於材料屬性,使得它具有比矽基半導體器件更高的最大結溫、更小的損耗,以及更小的材料熱阻係數等。

因此,很多人宣稱,當碳化矽功率器件應用於能源轉換後,變頻器系統將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小的體積、更高的允許工作溫度,以及更低的損耗,從而給應用系統帶來更大優勢。

臻驅科技計劃將碳化矽晶片封裝至功率模塊,並應用於新能源車的電機驅動器中(以下簡稱「電控」),用於取代其現有的矽基IGBT功率模塊(峰值功率約為150 kW)。

進行開發之前,應用者需要進行評估,哪些碳化矽的特性能給主驅應用帶來最大的價值。例如,對於此類DC-AC的拓撲結構,碳化矽技術的導入對於電控體積的減小並沒有顯著的作用,因為電控的體積主要取決於其各子部件的封裝技術而功率模塊只佔其中很小的百分比;另一些人宣稱可以利用碳化矽更高工作結溫的優勢,少安裝晶片數量並使其工作在高溫,從而降低成本。也許,此特性適用於如地下鑽探等環境溫度很高的應用,但對於新能源車而言,是否有必要將結溫推高而犧牲效率(註:碳化矽在高溫下的損耗會顯著增加),以及是否因為節省了晶片數量就能節省系統成本,是需要被質疑的。

在臻驅看來,碳化矽技術應用於主驅電控的主要系統優勢,是在於效率的提升,以及峰值輸出功率的增加。前者可以提升續航裡程或減少電池安裝數量,後者可以給整車帶來更大的百公裡加速度。臻驅第一款開發的是750V的碳化矽模塊,針對A級及以上的乘用車型;第二款是1200V碳化矽模塊,應用於800V系統的乘用車或商用車。在臻驅開發的碳化矽模塊中,臻驅採用的是羅姆最新的第四代750V及1200V晶片,以1200V晶片為例,其綜合性能較上一代產品有顯著提升,見表1。

本文介紹了該項目的研發過程:包含系統性能評估(top-down flow),用於選擇晶片並聯數量;碳化矽模塊的本體設計,包括封裝形式、電磁、熱、結構、可製造性等;模塊性能測試,對標某知名IGBT功率模塊;根據模塊的標定結果迭代系統性能評估,包括最大輸出功率、高效區並輔以臺架實測結果,並展開其對續航裡程影響的分析。基於以上結果,本文最後將總結一下關於碳化矽模塊應用於主驅設計的方法論。

系統分析

根據羅姆提供的第四代SiC晶片規格書,作者將其相關參數導入至臻驅的系統分析工具——ScanTool中。ScanTool是一種時域-頻域混合的穩態仿真工具,主要用於電力電子系統的前期方案設計,可用於計算系統在不同軟硬體配置下的功率、效率、輸出波形失真、母線電容的電壓紋波及電流應力等。ScanTool的計算原理是將時域激勵波形轉成頻域的頻譜,同時將負載用頻域矩陣的形式表述,兩者相乘從而獲得頻域的響應,再對該頻域響應逆變換成時域波形。通過此種方式,該工具的輸出波形具有極高的穩態精度,同時又避免了一般的時域仿真工具從初始狀態到最終穩態的等待時間,使其仿真時間可以從每個仿真數十分鐘縮減至1-2秒。因此ScanTool特別適合動輒需要仿真成百上千種軟硬體設計組合的高自由度的電力電子系統的前期設計。一個圖像化的原理介紹見圖1。

圖1 Scantool原理框圖

一般而言,當人們設計一款基於IGBT晶片的功率模塊時,晶片的種類及並聯數量的選擇依據大多為晶片的結溫(或者說是最大結溫時能輸出的峰值功率)。此項目採用碳化矽晶片,單個面積小、適合多晶片並聯,但其價格較IGBT高出不少。另一方面,碳化矽屬於單極性器件,因此碳化矽晶片的並聯數量越多,其總導通損耗越低,並可因此提高電控的效率。所以,選擇晶片並聯數量時,除了最高結溫限制了最大輸出功率,還必須考慮它對於系統層面的優勢——如之前所提到過的,即必須考慮綜合的效率提升,尤其是如在NEDC、WLTC、CLTC等循環路況下的續航裡程的提升,並結合財務回報模型進行綜合分析。一種簡化的財務模型可以包含使用碳化矽的模塊(較IGBT模塊)導致的成本差異、電池安裝成本減少,以及後續的充電使用成本減少。前兩者為初始投資支出(CAPEX),後者為運營支出(OPEX),最終可以折算出獲得財務回報的時間點。根據車型與用戶使用頻次,該盈虧平衡點可以在1-4年之間。由於該系統層面測算模型涉及到很多變量的假設,本文不再贅述。

經過一系列的系統分析,我們驗證了晶片並聯數量過多,不會對續航裡程進一步提升有過多幫助,而只能提升該車的最大加速度;晶片數量過少,貌似模塊成本降低,但也可能失去效率/經濟優勢——尤其是考慮碳化矽晶片的正溫度係數後。

基於此結果,作者對選擇的晶片數量依據財務模型進行了優化,既能避免無謂的多安裝的晶片而導致的成本增加,也避免了晶片並聯數量過少而導致的經濟優勢不再。同時,臻驅碳化矽模塊也引入了平臺化設計的理念,即當客戶對於整車加速性有更高要求的時候(例如對於部分高端車型),模塊內部可以根據客戶需求而並聯更多的晶片,從而提高最大瞬時輸出功率,給整車用戶提供更大的推背體驗。

模塊本體設計

當晶片選型與並聯數量確定後,我們進入功率半導體模塊的本體設計階段,它一般包含電磁、熱、結構與可製造性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碳化矽的開關速度比矽基的IGBT高很多,所以,一些在IGBT模塊中通常並不嚴苛的指標,會在碳化矽模塊的設計中變得十分關鍵。這些指標包括了各並聯碳化矽晶片之間的開關時刻同步性、晶片的瞬態電流電壓應力的均衡性、功率鏈路對於門極的幹擾等。其中,前兩個指標體現在模塊外特性上,它們會決定該模塊的極限電壓與電流輸出能力;功率鏈路對門極的幹擾,是器件在開通關斷的瞬間,將電磁能量通過空間耦合到控制鏈路上,其造成的後果可能是導致門極瞬態電壓應力過大導致門極老化加快、壽命減少,嚴重的可導致功率的誤觸發,造成模塊及系統的損壞。

此外,在臻驅之前的碳化矽功率模塊的設計項目中,發現碳化矽模塊中較為明顯的振蕩現象,它是由功率模塊的漏感與碳化矽晶片的結電容構成的LC諧振,通常其頻率在數十兆赫茲。該振蕩會影響到電控系統的電磁兼容表現,並降低碳化矽模塊的效率優勢,甚至在某些極限工況下,此諧振會進一步惡化,使電壓電流幅值超越器件的安全工作區域(SOA)。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臻驅開發了一系列設計輔助工具,並基於此優化了模塊本體設計,最終將該問題基本解決。圖2是兩個輸出波形的對比。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工況下,優化後的模塊設計不再有明顯的振蕩現象。

圖2 改善前(左圖)與改善後(右圖)的關斷電壓與電流波形

最終,臻驅設計的碳化矽功率模塊經過多次迭代,將模塊內部多晶片之間的瞬態應力不平衡度降低到了10%以下。根據團隊內部進行的競品對標評估,認為僅此性能就已經做到了業內的頂尖水平。同時,功率鏈路對於門極的電壓毛刺幹擾也大大減小;模塊開關時刻的高頻振蕩問題也得到了較好的解決。

碳化矽模塊性能對標測試

功率模塊的測試包含性能與可靠性測試,而性能測試可以分為用於導通損耗評估的靜態測試與用於開關損耗評估的動態測試。後者通常的實現方法是一種稱為「雙脈衝測試」的方法,它需要對於被測器件施加不同的電壓、電流、器件溫度,甚至不同的門極驅動電阻,以進行全面測試評估。一個完整的測試DoE表格(Design of Experiment)可包含數千個工作點。考慮到接著還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數據的後處理工作,功率器件的動態測試顯然是一個費時費力的任務。因此,很多情況下,用戶不得不選擇降低測試點密度,即刪減DoE表格的長度來縮短測試時間。

臻驅科技開發出了一套高精度、高測試速度的功率模塊動態測試標定平臺,它基本可以做到「一鍵」完成數千個工作點的全自動測試,並自動化後做數據的後處理,並半自動地生成標準化的模塊測試報告。使用者所需要做的,只是對測試前期硬體進行配置、生成科學的DoE表格,以及對最終的測試報告添加主觀評估的內容。對一個有3000多個測試點的模塊標定任務,相較於一般的手動/半手動測試系統,該自動化標定平臺可以將工作從2個月壓縮到2天,且包含了數據後處理及報告生成。圖3介紹了該測試平臺的核心功能。

(a) 自動化測試界面

(b) 自動化的數據後處理

(c) 半自動化的報告生成

圖3 雙脈衝測試平臺核心功能

本項目中,動態性能的參考對象為一知名的IGBT功率模塊。測試結果顯示,臻驅開發的碳化矽功率模塊在動態性能上全面超越了參考的IGBT功率模塊,這包括了開通損耗、關斷損耗及體二極體的反向恢復損耗。同時,碳化矽模塊在極端溫度下也沒有出現明顯的振蕩。

碳化矽電控的效率對標測試

接著,基於碳化矽功率模塊及其配套的門極驅動被裝入了電機控制器,並匹配一永磁電機進行效率圖的標定,其結果用於與基於IGBT功率模塊的電控的對標。電控及驅動電機測試系統見圖4。

圖4 SiC電機控制器效率測試

圖5 IGBT電控與SiC電控實測效率對比

IGBT電控與碳化矽電控的實測效率圖與關鍵參數對比分別見圖5與表2。可以看到,採用了碳化矽功率模塊的電控無論是在最高效率、最低效率,還是高效區都有了顯著的提升。尤其是在低扭矩的輕載情況下,碳化矽的效率優勢極為明顯。這主要是得益於單極性功率器件在輕載時的導通損耗低,及全區域的開關損耗低的特性。

註:電控實際效率通過功率分析儀測量得出,在極高效率區間由於設備精度限制可能存在一定誤差。

功率分析設備採用Yokogawa WT3004E,於逆變器輸入輸出埠進行效率測量

碳化矽電控的效率仿真驗證

此外,我們也將雙脈衝測試的數據導入了系統評估工具ScanTool,對效率圖進行了仿真計算。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碳化矽器件有較明顯的正溫度係數特性(即損耗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加),ScanTool中設置了溫度迭代功能,即根據前一次仿真結果的器件結溫計算該器件在此結溫下的損耗,再進行結溫復算,直至前後兩次計算結果的溫度偏差小於1度。可以想像的是,當晶片並聯數量過少的時候,由於結溫升高會引起器件的損耗增加;反之,晶片並聯數量較多時,單個器件的損耗較低,使其工作結溫也較低,在此較低的結溫下,碳化矽晶片的損耗將進一步減少。可見,具備溫度-損耗的迭代功能的ScanTool是保證建模精度的一個關鍵。

圖6 基於損耗測試數據的IGBT電控與SiC電控Scantool仿真效率對比 (考慮損耗溫度係數)

仿真的結果顯示在圖6及表3。對照圖5和表2的實測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分析工具與實測結果是十分吻合的。兩者之間的剩餘差異主要體現在低速區,在這個區域內的電控輸出功率很低,因此電控內的殘餘損耗顯得明顯,如銅排與母線電容上的損耗等。此外,脈寬調製的方案、測試設備的精度也是可能的原因,但這些較小的差異不影響接下去的系統級續航裡程分析。

碳化矽電控的最大輸出能力分析

碳化矽模塊內部的晶片並聯數量越多,其電控的輸出能力越大。在這項分析中,我們假設碳化矽與IGBT允許工作在相同的最高結溫下即150℃。ScanTool的仿真結果顯示,當模塊採用6晶片並聯時,最大輸出功率增加12.4%;當採用8晶片並聯時,功率增加31%。

在實驗中,由於動力總成臺架的能力限制,我們使用了電感作為負載來測試最大輸出能力。相較於採用真實電機負載,這個妥協的方案用於評估碳化矽模塊測試是可以接受的,原因是碳化矽晶片雙嚮導通的特點使得其損耗對於負載的功率因數的大小並不敏感。

圖9展示了碳化矽電控輸出達到了600 Arms,且已達到了測試設備的最大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在電控應用場景中,我們保持了10kHz的開關頻率,而此時碳化矽模塊的開關損耗的百分比仍是較低的(約20%)。因此,通過升級軟體的控制頻率和驅動電路的功率能力,可以顯著提升電控的開關頻率而不導致明顯的功率降額。在高開關頻率下,負載的基波頻率也可以顯著提升,即將電控用於如高速空壓機、航天等應用場景。

圖 9 碳化矽電控實際運行波形(基波頻率300Hz, 電流有效值600A,直流母線420V)

碳化矽電控帶來的系統優勢評估

此處的系統評估指的主要是整車層面的續航裡程。為此,臻驅科技已開發了一套整車基於指定路譜的計算工具:使用者選定一款車型,並指定路況模板後,該工具將輸出對應於動力總成(電機+電控)的扭矩與轉速指令,並根據ScanTool計算或實際標定得出的碳化矽電控及電機的效率圖,計算出整車的續航裡程。

圖 10 整車續航裡程系統評估工具概念圖 (*註:部分子部件圖片來自網絡)

圖11 搭載IGBT電控與SiC電控的整車能耗分布對比 (一個CLTC-P循環路況下)

此處我們選擇了一款低風阻的轎車車型,並匹配如圖5所示的IGBT/SiC電控及其對應驅動電機實測效率,置於CLTC-P(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 – passenger car, 中國輕型汽車行駛工況-乘用車)路譜下進行仿真分析,整車系統能耗對比見圖11。較原來搭載的IGBT電控方案,搭載了臻驅碳化矽電控的整車能耗降低4.4%,即搭載相同電池容量情況下,續航裡程可增加4.4%!這個令人振奮的結果,證明了碳化矽技術在新能源車主驅應用中的顯著優勢。用戶可根據此結果,進一步進行整車經濟性方面的分析。

項目總結

本文介紹了臻驅科技對於碳化矽功率模塊及電控的開發、測試及系統評估。實測結果證明,該碳化矽功率模塊工作穩定,並相較於IGBT模塊在損耗方面有明顯降低;所對應的碳化矽電控,相較於IGBT電控,無論在最大輸出功率還是續航裡程上都有顯著的優勢。此項目也側面證明了,碳化矽技術應用於新能源車的主驅是大勢所趨。

圖12 臻驅自動化產線

本文所開發的碳化矽功率模塊與某主流IGBT功率模塊在功率端子部分兼容,而門極位置經過了優化改動,其目的是優化模塊內部的電氣性能。本文所開發的碳化矽電控與IGBT電控的功能完全兼容而性能優勢明顯,並可在臻驅科技現有的電控自動化產線上實現批量生產。

臻驅科技自主研發了一套自動化產線(見圖12),其規劃產能為每年15萬臺,組裝線自動化率約85%,測試線自動化率為100%。工廠通過了TUEV(德國技術監督協會的)的IATF16949質量體系認證。

臨近尾聲,作者對碳化矽電控的心得討論如下:

1. 碳化矽用於電控的主要優勢在於效率,而更高效率帶來的經濟優勢在於電池安裝成本及充電成本的降低;

2. 碳化矽模塊設計時,其晶片並聯數量需要一定過設計以實現最佳經濟性;更多的晶片並聯會降低經濟性,但可幫助整車實現更大的加速度;

3. 碳化矽模塊本體設計難點在於電磁部分,需要開發出精確的建模和設計輔助工具;

4. 碳化矽技術用於小風阻車型時續航裡程可增加4%以上。

總體而言,碳化矽電控適用於續航裡程長、風阻小的高端車型,並對整車使用頻次較高的用戶有更高經濟價值。

相關焦點

  • 滿足廠商迫切需求,基本半導體車推出車規級全碳化矽功率模塊
    對新能源汽車而言,提升續航裡程,降低整體成本是行業發展的主要訴求之一,從技術角度來看,在電機控制器和車載電源上使用碳化矽功率器件,可以有效提升系統效率和功率密度,實現續航裡程的提升和整體成本的下降。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4/412593.htm特斯拉在Model 3率先批量使用碳化矽功率模塊,但目前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車規級碳化矽功率模塊產品還是非常欠缺。
  • 36氪首發|推出碳化矽功率半導體「模塊+」應用解決方案,「忱芯科技...
    忱芯科技主要為終端客戶提供包括碳化矽功率半導體模塊、驅動電路和碳化矽電力電子系統應用服務在內完整的「模塊+」定製化應用解決方案。矽作為半導體產業的基礎材料,其性能的挖掘已經逼近極限,因此性能更好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寬禁帶半導體材料)開始受到半導體產業的青睞。
  • 賀利氏電子王建龍:電動汽車「提速」碳化矽功率器件迎發展元年
    但自從特斯拉Tesla推出Model3,採用碳化矽 MOSFET為功率模塊的逆變器後,碳化矽(SiC)這類新型半導體材料越來越受重視。電動汽車相關的功率電子的市場空間巨大,也是賀利氏電子重點關注的方向。賀利氏電子也是功率電子領域材料和解決方案主要供應商,可為功率模塊提供全套材料,從金屬陶瓷基板到錫膏和燒結材料,再到鍵合線和金屬體條帶,可以良好匹配材料,實現模塊的卓越性能和高度的可靠性,做到節能環保、安全無憂。
  • CISSOID宣布推出用於電動汽車的三相碳化矽(SiC)MOSFET智能功率模塊
    這項新的智能功率模塊技術提供了一種一體化解決方案,即整合了內置柵極驅動器的三相水冷式碳化矽MOSFET模塊。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3/410623.htm這個全新的可擴展平臺同時優化了功率開關的電氣、機械和散熱設計及其臨界控制,對於電動汽車(EV)整車廠和願意快速採用基於碳化矽的逆變器以實現更高效、更簡潔電機驅動的電動機製造商而言,該平臺可以幫助他們加快產品上市時間。
  • 實現SiC器件與高速電機、電控系統的全方位優化、匹配
    比利時·蒙 - 聖吉貝爾和中國·武漢 – 2020年3月30日 – 各行業所需高溫半導體解決方案的領導者CISSOID日前宣布:公司已與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研發針對碳化矽(SiC)功率電子應用的全方位優化、匹配的電機和電控系統,以充分發揮SiC器件的高頻、高壓、高溫、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等性能優勢
  • 智能功率模塊助力業界加速邁向基於碳化矽(SiC)的電動汽車
    然而,在大功率應用中採用SiC還存在一些重要的制約因素,包括經過良好優化的功率模塊的可獲得性,還有設計高可靠門級驅動的學習曲線。智能功率模塊(IPM)通過提供高度集成、即插即用的解決方案,可以加速產品上市並節省工程資源,從而能夠有效地應對上述兩項挑戰。
  • ...電感碳化矽(SiC)功率模塊和可編程柵極驅動器工具包,助力逆變器...
    (美國微芯科技公司)今日宣布推出AgileSwitch®數字可編程柵極驅動器和SP6LI SiC功率模塊工具包。新工具包是一個統一的系統解決方案,旨在幫助設計人員快速有效的採用顛覆性的碳化矽(SiC)功率器件,縮短產品上市時間,確保現場部署的信心。
  • 賽力斯200kW高效率碳化矽逆變器通過測試
    近日,小康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賽力斯(SERES)宣布,其首款基於自主封裝碳化矽(SiC)器件的逆變器成功通過電驅動系統聯合測試。這標誌著賽力斯成為國內首家、全球唯二同時掌握基於單管並聯以及自研模塊的第三代寬禁帶功率半導體(碳化矽)逆變器設計能力的企業。
  • 和巍巍:第三代半導體之碳化矽功率器件
    介紹一下全球碳化矽產業鏈上的公司,這個產業鏈分為幾個環節,從SiC、外延、設計、工藝、封裝以及系統的集成。可以按每個公司跨越幾個產業鏈的環節分為幾種:IDM公司,比如說典型的CREE旗下的Wolfspeed,和日本的ROHM,他們橫跨整個產業鏈。
  • 電裝量產碳化矽功率半導體新一代升壓用功率模塊,燃料電池汽車受益
    2020-12-21 17:25:52 來源: 蓋世汽車 舉報   電裝量產碳化矽功率半導體新一代升壓用功率模塊
  • 讓新能源汽車電機更小更輕的碳化矽,在中國發展情況怎麼樣?
    中國的碳化矽(SiC)發展現狀隨著我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內電控系統產業鏈的逐步完善,電控系統的國產化率逐步提高。在新能源汽車中,功率器件是電驅動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其效率、功率密度和可靠性起著主導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車電驅動部分主要由矽基功率器件組成。
  • 碳化矽(SiC)功率器件或在電動汽車領域一決勝負
    可以減小功率模塊的體積:由於器件電流密度高(如Infineon 產品可達700A/cm²),在相同功率等級下,全SiC 功率模塊(SiC MOSFETsSiC SBD)的封裝尺寸顯著小於Si IGBT 功率模塊。碳化矽功率器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1.
  • 安森美半導體的碳化矽(SiC)功率模塊 將支持臺達的太陽能光伏逆變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7/415927.htm NXH40B120MNQ系列全SiC功率模塊集成了一個1200 V、40 mΩ SiC MOSFET和具有雙升壓級的1200 V,40 A SiC升壓二極體。
  • 2020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行業發展分析
    電機控制器領域主要涵蓋的技術模塊包括:電子控制模塊(硬體電路和相應的控制軟體)、驅動器(將微控制器對電機的控制信號轉換為驅動功率變換器的驅動信號,並隔離功率信號和控制信號)和功率變換模塊(對電機電流進行控制)。目前的發展趨勢主要呈現四大特點:1、高安全性:集成功能越來越多,安全要求越來越高。2、高功率密度:外形體積隨分裝向小型化發展。
  • 碳化矽JFET助推功率轉換電路的設計方案
    打開APP 碳化矽JFET助推功率轉換電路的設計方案 fzyiye 發表於 2021-01-08 14:53:02 碳化矽(SiC
  • 國產碳化矽最新進展,功率IDM龍頭低調入場!
    據預測,隨著上遊材料器件紛紛擴產上線,未來2~3年後市場供應加大,價格將進一步下降,預計價格達到對應Si 產品2~3 倍時,由系統成本減少和性能提升帶來的優勢將推動SiC 逐步佔領Si 器件的市場空間。國內碳化矽器件供應商主要有中車時代電氣、中電55所、中電13所、基本半導體、泰科天潤、瑞能半導體等,以及國內功率IDM龍頭華潤微電子也進入到這一領域。
  • 國內首條碳化矽智能功率模塊(SiC IPM)生產線在廈門正式投產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林露虹 張珺) 9月18日,國內首條碳化矽智能功率模塊(SiC IPM)生產線在廈門芯光潤澤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產,標誌著我國在碳化矽晶片這個戰略新興行業又實現了一次重要的突破。  芯光潤澤實現「從0到1」的突破,是我市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是我市重點發展的千億產業鏈群之一。
  • 資訊 | 「臻驅科技」研發新能源汽車電機驅動與功率半導體模塊
    本輪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奧動新能源創始人蔡東青、聯想創投集團、上海科創臻驅科技成立於2017年,主要研發、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和高性能國產功率半導體模塊。本次B輪融資將主要用於高性能電機控制器和高可靠性車規級功率模塊的量產、下一代高功率密度電驅動總成及碳化矽技術的開發與市場推廣。臻驅科技曾在2019年2月宣布完成4000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投資方是拓金創投基金、銳合資本和深圳中南荷多。
  • 碳化矽二極體和碳化矽MOS管你了解多少
    在消除反向恢復電流效應後,碳化矽二極體的能耗降低70%,能夠在寬溫度範圍內保持高能效,並提高設計人員優化系統工作頻率的靈活性。2.新能源汽車充電器碳化矽二極體通過汽車級產品測試,極性接反擊穿電壓提高到650V,能夠滿足設計人員和汽車廠商希望降低電壓補償係數 的要求,以確保車載充電半導體元器件的標稱電壓與瞬間峰壓 ,之間有充足的安全裕度 。
  • 三安集成:碳化矽功率器件助理新能源汽車發展
    在純電動汽車的「功率交換器、車載充電器和電機控制器」中採用碳化矽功率器件:能有效減小散熱系統體積;顯著提高工作頻率進而減小無源器件體積、提高功率密度;顯著降低電機控制器的能耗。簡言之,令電動汽車實現電氣系統輕量化、低損耗快速充電、承載更大功率和提供更長續航裡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