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條碳化矽智能功率模塊(SiC IPM)生產線在廈門正式投產

2021-01-08 廈門網

  我市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圖為芯光潤澤SiC IPM生產線。(芯光潤澤供圖)

  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是我市重點發展的千億產業鏈群之一。今年以來,立足市委市政府「雙千億」工作部署,我市深耕半導體和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布局,施行精準招商,抓住行業內「領頭雁」,吸引知名企業和研發技術轉移,以項目帶動,提升「話語權」。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林露虹 張珺) 9月18日,國內首條碳化矽智能功率模塊(SiC IPM)生產線在廈門芯光潤澤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產,標誌著我國在碳化矽晶片這個戰略新興行業又實現了一次重要的突破。

  芯光潤澤實現「從0到1」的突破,是我市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是我市重點發展的千億產業鏈群之一。今年以來,立足市委市政府「雙千億」工作部署,我市深耕半導體和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布局,施行精準招商,抓住行業內「領頭雁」,吸引知名企業和研發技術轉移,以項目帶動,提升「話語權」。

  芯光潤澤的專家團隊介紹,碳化矽產品廣泛應用於港口重機、白色家電、高鐵、數據機房、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領域,可以為這些行業器件提供高端核心功率部件,且擁有部件節能增效的顯著優勢。近年來,國際半導體市場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其中智能功率模塊全球市場規模超100億美元,中國市場需求總量佔比超70%,但自給率不足7%。

  「如何打破受制於人的現狀,找到我國晶片產業健康發展的突破口,成為中國半導體行業和企業的前進方向。這也是我們建設我國首條『SiC IPM生產線項目』的初衷。」廈門芯光潤澤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卓廷厚表示,公司將致力於成為新興半導體行業的獨角獸。

  一連串好消息,彰顯我市全產業鏈布局的成效:廈門聯芯今年2月宣布成功試產採用28納米High-K/Metal Gate工藝製程的客戶產品,試產良率高達98%,成為我國大陸地區已投產的技術水平最先進、良率最高的12英寸晶圓廠;8月,全球第四、臺灣第一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臺灣聯發科旗下的星宸IC產業園項目正式落戶廈門火炬高新區,計劃2018年實現營收2億元;今年投洽會期間,國家開發銀行與廈門通富集成電路先進封裝測試產業化基地(一期)籤訂投融資合作協議。

  近期,廈門優迅高速晶片面向5G移動通信及超寬帶家庭接入網,開發了世界領先的XGS-PON 10Gbps OLT突發接收晶片和國內領先的100Gbps TIA晶片。作為本土成長起來的集成電路晶片設計公司,優迅不曾停止對集成電路核心技術的探索。優迅董事長柯炳粦說,公司的成長離不開黨委政府的引導和支持,廈門在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上的全要素投入,激發了企業的創新活力,營造了良好的產業生態和成長空間。

  今年以來,我市繼續壯大產業載體建設,加快建設集成電路的國家級產業基地、IC設計及交易中心,以及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園。集聚創新要素,建設各類公共服務平臺,鼓勵科研院所與龍頭企業開展先進技術研發;強化人才支撐,採取專門政策扶持、多渠道合作等辦法大力引進、培養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急需的人才。

  協同創新,將成為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一個關鍵詞。作為我市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載體,火炬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將繼續以「雙千億」工作為引領,發揮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龍頭企業的吸附作用,拉動上下遊配套企業發展,引導上下遊企業協同創新,同時推動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與平板顯示產業、計算機與通信設備產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等我市優勢產業的資源整合,發揮集成優勢,實現產業協作。

  >>短評

  招商要招「領頭雁」

  ●本報記者林露虹

  聯芯、清華紫光、通富微電、三安、士蘭微……這些在業界響噹噹的名字,是我市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鏈中的「領頭雁」,它們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其投資的規模本身,更重要的是通過引領帶動、深度參與,構建起一條產業生態的主框架,再集聚更多上下遊企業,形成產業鏈集群。同時,「領頭雁」往往善於把握前沿技術,擁有緊跟市場步伐的敏銳嗅覺,跟隨它們「起舞」,產業集群將具備更強大的生命力,為長遠發展增添後勁。

  「領頭雁」的到來,使產業集聚起「雁陣效應」,形成龍頭企業引領、中型企業支撐、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產業鏈覆蓋完整的格局,這樣的「雁陣」不僅有助於產業規模的擴大、技術水平的提升,而且能推進上下遊配套協作,為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我市的實踐證明,招商要招「領頭雁」,即招大引強,項目帶動。一方面,要瞄準產業鏈薄弱環節、圍繞龍頭企業,補鏈、強鏈、延鏈;另一方面,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完善配套服務,引才聚才,促使企業深耕廈門、創新發展。

  「雁陣效應」,重在產業鏈的聯動,促進設計、製造、裝備和應用的協同創新。當前,我市已搭建集成電路產業載體,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氛圍,相信在黨委政府的引導推動下,在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雁陣」將飛得更高、更遠。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SiC材料的進擊路 從國產工規級碳化矽(SiC)MOSFET的發布談起
    (SiC)MOSFET產品在上海正式發布。  國產工規級碳化矽(SiC)MOSFET發布  第三代半導體的進擊  近日,據東方衛視報導,我國首款基於6英寸晶圓通過JEDEC(暨工規級)認證的1200V 80mohm碳化矽(SiC)MOSFET產品在上海正式發布,該產品由上海瞻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經過三年的深度研發和攻關而成,是首款在國內設計研發
  • 「專利解密」廈門芯光潤澤新型碳化矽MOSFET器件
    【嘉德點評】廈門芯光潤澤的該項專利提出的碳化矽MOSFET器件在提升器件續流能力的同時,還可防止肖特基接觸區在器件工作於高壓阻斷模式時洩漏電流過大的問題。集微網消息,2019年國內首條碳化矽智能功率模塊(SiC IPM)生產線在廈門芯光潤澤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其生產的碳化矽產品廣泛應用於港口重機、家電、高鐵、數據機房、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領域,可以為這些行業器件提供高端核心功率部件,大大提高國內市場供給率。
  • CISSOID宣布推出用於電動汽車的三相碳化矽(SiC)MOSFET智能功率模塊
    各行業所需高溫半導體解決方案的領導者CISSOID近日宣布,將繼續致力於應對汽車和工業市場的挑戰,並推出用於電動汽車的三相碳化矽(SiC)MOSFET智能功率模塊(IPM)平臺。
  • 得碳化矽者得天下!開啟SiC晶圓爭奪戰
    車廠逐漸導入,SiC晶圓供不應求 今年6月底,美國工程材料和光電元件領先企業II-VI宣布與通用電氣(GE)籤署合作協議,通用電氣授權II-VI利用其專利技術進入碳化矽功率器件和模塊製造領域。這意味著碳化矽革命應在電動車市場開啟燎原之勢。
  • 國產碳化矽最新進展,功率IDM龍頭低調入場!
    國內SiC襯底以4英寸為主,6英寸襯底還有待突破。2019年8月,華為通過旗下的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投資了山東天嶽公司,佔股10%,顯示華為正在布局新一代半導體材料技術。外延片方面,國內廈門瀚天天成、東莞天域、世紀金光已能提供4英寸/6英寸SiC外延片。目前,6英寸碳化矽外延片可以實現本土供應。
  • 【投產】士蘭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存算一體化企業閃易參與...
    1、存算一體化企業閃易半導體參與承擔「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2、士蘭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3、ATS58-1414|超小尺寸單晶片雷達傳感器來了!此次「基於混合器件的神經形態計算架構及晶片研究」成功立項,將有助於我國進一步開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晶片研究,搶佔人工智慧技術制高點,並實現具有廣泛應用的人工智慧技術。2、士蘭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集微網消息,12月21日,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有限公司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
  • 北京首條全球最先進8英寸MEMS晶片生產線投產
    最新消息,位於亦莊的賽微電子公司控股子公司投資建設的「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建設項目」正式通線投產運行,產能為1萬片/月。該生產線的投產標誌著北京首條商業量產、全球業界最先進的8英寸MEMS晶片生產線進入實際生產階段。據悉,該項目分期建設,最終將實現3萬片/月的生產能力。業內認為,MEMS傳感器作為國際競爭戰略的重要標誌性產業,以其技術難度高、特色工藝性強,市場前景廣闊等特點備受世界各國的關注。
  • 國內首條12英寸特色工藝半導體晶片製造生產線基本完成結構封頂 達...
    打開APP 國內首條12英寸特色工藝半導體晶片製造生產線基本完成結構封頂 達產後年銷售額將超過10億元 全球半導體觀察 發表於 2020-03-27 15:58:10
  • 北京首條MEMS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發改君便帶來一個與晶片有關的好消息——北京市重點支持的、由賽微電子控股子公司賽萊克斯(北京)公司投資建設的「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建設項目」,近日在經開區正式通線運行據了解,該生產線現階段月產能為1萬片,達產後將形成3萬片/月的生產能力。這標誌著北京市首條商業量產、全球業界最先進的8英寸MEMS晶片生產線進入實際生產階段。
  • 智能功率模塊助力業界加速邁向基於碳化矽(SiC)的電動汽車
    然而,在大功率應用中採用SiC還存在一些重要的制約因素,包括經過良好優化的功率模塊的可獲得性,還有設計高可靠門級驅動的學習曲線。智能功率模塊(IPM)通過提供高度集成、即插即用的解決方案,可以加速產品上市並節省工程資源,從而能夠有效地應對上述兩項挑戰。
  • 碳化矽(SiC)功率器件或在電動汽車領域一決勝負
    可以減小功率模塊的體積:由於器件電流密度高(如Infineon 產品可達700A/cm²),在相同功率等級下,全SiC 功率模塊(SiC MOSFETsSiC SBD)的封裝尺寸顯著小於Si IGBT 功率模塊。碳化矽功率器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1.
  • 士蘭微12英寸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打破國際大廠的壟斷
    打開APP 士蘭微12英寸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打破國際大廠的壟斷 綜合報導 發表於 2020-12-23 10:03:57 一、
  • 安徽首條全柔AMOLED生產線正式點亮投產
    據新華社合肥12月8日電 (記者程士華)7日,維信諾(合肥)第六代全柔AMOLED生產線點亮儀式暨創新大會在合肥新站高新區舉行。據合肥新站高新區介紹,這是安徽省首條正式投產的全柔AMOLED生產線。作為安徽省首條全柔AMOLED生產線,該生產線是合肥全面深化新型顯示產業布局的重點項目。合肥新站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王連貴說,長期以來,合肥持續鼓勵支持顯示產業發展,走出了一條政府引導、企業主導、高度協同、集聚發展的創新產業成長之路。
  • 國內首條BD50藍光複製生產線在滬建成投產
    人民網上海1月21日電(記者曹玲娟) 昨日,總投資7000萬元的藍光BD50光碟(BLU-RAYDISK,簡稱BD)複製生產線在位於上海松江工業開發區的上海新索音樂有限公司建成投產。這條國內首條藍光50G光碟複製生產線,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目前在國際上,藍光技術已經成為世界統一的高清技術標準。
  • 全國首條零添加獨立食鹽生產線正式投產
    本報訊 馬丹 記者陳賽 發自湖南 11月26日,由雪天鹽業主辦的全國首條井礦鹽零添加獨立生產線竣工暨生態食用鹽發布儀式在常德津市隆重舉行。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津市市委市政府等領導和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饒平凡以及雪天鹽業高管共同為新生產線竣工揭幕。湖南輕鹽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雪天鹽業副董事長李志勇發表致辭。
  • 士蘭微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
    士蘭微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有限公司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士蘭微電子12吋晶片生產線項目由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有限公司負責實施運營,規劃項目總投資170億元,規劃建設兩條以功率半導體晶片、MEMS傳感器晶片為主要產品的12吋特色工藝功率半導體晶片生產線。
  • 總投資50億元,國內最大碳化矽基地正式投產
    圖片來源:拍信圖庫 昨日消息,據報導,投資50億元,建設用地約1000畝的中國電科(山西)電子信息科技創新產業園在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正式投產
  • 中國功率器件巨頭的新野心
    昨(21)日,本土功率器件供應商士蘭微電子宣布了最新的投產計劃。 根據公司發布的公告顯示,士蘭微12吋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該項目由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有限公司負責實施運營,總投資170億元,建設兩條以MEMS、功率器件為主要產品的12英寸集成電路製造生產線。 據悉,廈門12吋晶片生產線的投產,進一步夯實了士蘭微電子IDM策略。
  • 新國標下的IPM,國產機會幾何?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公布的《2019-2024年智能功率模塊(IPM)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從整體來看,目前,國內IPM主要集中在白色家電「空冰洗」市場。而國內高品質高可靠的IPM卻一直由日系、德系和美系廠商佔據,該報告中顯示,國外品牌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高達86%。
  • 我國北方首條巖板生產線點火投產
    本報訊(記者陳引玉)10月4日,在盧龍經濟開發區石門循環經濟產業園,河北領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新型節能超薄巖板項目舉行投產儀式。18名與會嘉賓手持火炬,為項目首條大巖板生產線點火,標誌著我國北方首條巖板生產線正式開工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