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能源汽車電機更小更輕的碳化矽,在中國發展情況怎麼樣?

2020-12-03 商用汽車總站

碳化矽(SiC)電力電子器件將替代IGBT——這是英飛凌、羅姆等國際知名企業一致觀點。

該觀點獲得了全球電驅動領域普遍認同。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曾表示,在驅動電機方面,碳化矽將取代IGBT。

繼中車、比亞迪的碳化矽(SiC)器件發布後,2020年11月18日,新能源汽車電機電驅動領軍企業精進電動正式發布了全新的「高功率車用碳化矽控制器產品」。這標誌著我國在電機驅動核心器件領域又向國產化邁進了堅實的一步。

精進電動發布「高功率車用碳化矽控制器產品」

更輕更小更高效的碳化矽(SiC)

功率半導體器件生產經歷了晶閘管、IGBT和碳化矽(SiC)三代技術,碳化矽(SiC)是目前最先進的技術,將在未來5年內成為行業主流。

SiC是碳化矽的簡稱,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具有顯著優勢,與被稱為電動汽車CPU的IGBT一樣,被廣泛應用於家用電器、電動汽車、高鐵及城軌交通、航天航空等領域。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在驅動電機方面,電機控制器價格昂貴,核心器件IGBT大多依靠進口,直至2018年,中國企業研發製造的IGBT佔據了約40%市場份額,國內IGBT關鍵核心器件已被攻克。

IGBT更領先的下一代技術便是碳化矽。

業界第一個採用碳化矽(SiC)的是特斯拉,Model 3的前後電機控制器都使用碳化矽(SiC),著名的電動方程式(Formula-E)賽車中也用到了SiC技術。

相比於IGBT,碳化矽(SiC)是一個更先進的做控制器的電力電子晶片,頻率、效率可以做到很高,體積可以非常小。

碳化矽(SiC)器件的工作結溫在200℃以上,工作頻率在100kHz以上,耐壓可達20kV,這些性能都優於傳統矽器件;體積可減小到IGBT整機的1/3-1/5,會降低大約70%-80%,重量可減小到40-60%;還可以提升系統的效率,進一步提高性價比和可靠性。

總之,碳化矽(SiC)損耗更低,更省電;速度更快,頻率更高;器件體積更小,更適合做電驅電控一體化。

國內外的企業都已意識到了碳化矽(SiC)的先進性並紛紛布局。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豐田已經研究布局碳化矽(SiC),比國際同行提前30年。當前全球市場中,科瑞公司、英飛凌、羅姆、意法半導體等企業在此方面優勢明顯。

但成品率低、成本高等問題也是當前碳化矽發展面臨的瓶頸。碳化矽(SiC)晶片載流能力低,成本過高,同等級別的SiC MOSFET晶片,其成本是矽基IGBT的8-12倍。

中國的碳化矽(SiC)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內電控系統產業鏈的逐步完善,電控系統的國產化率逐步提高。在新能源汽車中,功率器件是電驅動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其效率、功率密度和可靠性起著主導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車電驅動部分主要由矽基功率器件組成。隨著電動汽車的發展,對電驅動的小型化和輕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中車、比亞迪、精進電動等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電驅動領域技術領先企業,在此方面不遺餘力,技術及應用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1、中車

據了解,面對技術被國外壟斷的現狀,從2010年起,中車時代電氣就開始著手構思SiC晶片,並於2011年與中科院微電子所成立聯合研發中心,正式開展碳化矽(SiC)功率半導體器件研究。作為國內軌道交通領域的佼佼者,其研發生產的碳化矽器件廣泛應用於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2013年以後,中車陸續獲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2專項」等多項國家重點項目支持,其自主研發的碳化矽功率模塊於2016年在軌道交通、光伏逆變器成功進行示範應用。

2017年,中車6英寸碳化矽(SiC)生產線完成技術調試。此次6英寸SiC晶片試製成功是SiC晶片國產化進程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國碳化矽(SiC)功率半導體器件產業發展的裡程碑。

2017年10月,中車電動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寬禁帶半導體電機控制器開發和產業化」項目。

中車碳化矽(SiC)模塊

歷經三年,中車電動聯合國內資源,先後攻克3項基礎科學難題,突破6大關鍵技術瓶頸,研發出了碳化矽大功率燃料電池DC/DC變換器,屬行業首創。碳化矽功率器件具有「超高頻」、「高耐壓」、「低導阻」三大優異性能,為氫能汽車燃料電池DC/DC變換器帶來革命性的創新。

中車電動研製的氫能汽車燃料電池DC/DC變換器,相比傳統基於IGBT模塊變換器產品,開關頻率提升4倍以上、功率密度提升3倍以上,系統平均效率大於97%,最高效率可達99%。

目前,中車電動獲得的400套氫燃料電池系統核心部件訂單,正是基於碳化矽(SiC)研製的大功率燃料電池DC/DC變換器。這是國內首個商業化應用的碳化矽(SiC)大功率燃料電池DC/DC變換器。

2、比亞迪

從2005年起,比亞迪就致力於做車用功率器件。一直以來,IGBT這個新能源汽車驅動的「CPU」長期被國外廠商壟斷。經過十餘年的不懈努力,比亞迪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成功研發出車規級IGBT4.0產品,穩穩佔據了行業標杆地位。

據了解,比亞迪自主研發的IGBT已大批量裝車,累計裝車超過60萬輛,單車行駛裡程最長也已突破100萬公裡。

在攻克了IGBT這一關鍵核心器後,比亞迪轉而研發效率更高的碳化矽(SiC)器件,並宣布將在2023年全方位由碳化矽替代IGBT。

2017年,打破技術壟斷,比亞迪微電子團隊通過不斷設計試驗,已自主研發出適合於新能源汽車使用的兩款碳化矽功率MOS器件BF930N120SNU(1200V/30A)和BF960N120SNU(1200V/60A),N溝道增強型功率MOSFET,並同步研製開發1200V/200A和1200V/400A全SiC MOS模塊。

2020年2月,比亞迪公布了自主研發並製造的高性能碳化矽MOSFET控制模塊,並宣布將搭載在新上市的比亞迪漢EV車型上。該碳化矽模塊能夠降低內阻,增加電控系統的過流能力,大幅提升電機的功率與扭矩。

比亞迪漢EV

比亞迪碳化矽(SiC)模塊

比亞迪漢EV是國內首款應用自主研發碳化矽(SiC)模塊的電動汽車。漢車型有非常強勁的能力,百公裡加速3.9秒,扭矩高達600多牛米,最大功率超過300多千瓦。

電動汽車在追求更短的百公裡加速時,需要電機全馬力高效快速輸出,也需要驅動電機有更高的電壓平臺,要求逆變器內的功率器件能夠承受住高壓,SiC功率模塊的優勢就在於此。它能夠承受比Si基功率器件更高的電壓。比亞迪半導體在SiC模塊正面採用銅夾互連工藝,降低寄生電感,提升晶片過電流能力。最終其SiC模塊實現了可達200KW的輸出功率,提升一倍的功率密度。

這不僅是自主應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開始,更是該材料進入中高端量產車的開端。比亞迪也成為國內第一家大量在汽車上使用碳化矽的企業。但比亞迪的車用功率器件大部分用於自身供給,產品則更適用於乘用車。

3、精進電動

如果說碳化矽在乘用車市場的優勢主要體現為性能和效率,在商用車市場的優勢則是高效。

從Si材料到碳化矽(SiC)材料,意味著電驅動系統各項效率指標得到全面提升。也就是說,在同等電池配置、同樣運行工況下,電動汽車將獲得更長的續航裡程,以及更低的使用成本。

在2020北京道路交通運輸展上,精進電動發布的高功率碳化矽控制器公司多年研發的結晶。精進電動董事長、CEO、總工程師餘平在發布會上指出,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的普及和應用是電驅動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

精進電動高功率碳化矽控制器

隨著新能源商用車的快速發展,客車進入了技術升級換代時期,中重卡成為新的增長點。客車、貨車是生產工具,經濟性遠高於消費者市場。精進電動研發的碳化矽控制器,通過先進的設計和出色的電控軟體,結合精進的電機和傳動技術,可以更充分地發揮碳化矽的效率優勢。

精進電動發布的碳化矽控制器系列功率範圍在300kW直至近600kW,最高功率可以達到700kW,最高峰值功率密度可以達到50kW/L,國際國內市場上均處於領先地位。

碳化矽控制器可滿足ISO26262最高功能安全等級,融入了精進電動應急電源專利技術,可實現車輛在丟失低壓電的時候,保證車輛安全下山及自由拖車,滿足不同工況的需求。

同時,碳化矽控制器可將電子駐車、油泵控制、電磁閥控制等選配功能集成到單一箱體內,極大減少了連接器和線束,使整車降低約4.8%的能耗,節省空間從而降低成本。

據悉,經過了和德、日、美等頂級供應商一年多的競爭,該碳化矽控制器的定製版,已斬獲了大眾旗下的商用車集團——TRATON集團的批量定點,將大批量配套TRATON集團在全球市場的客車和重卡,包括德國曼、瑞典斯堪尼亞等知名品牌。產品上市後將連續批量生產多年,成為精進電動歷史上最大的單一商用車產品訂單。

電池、電機、電機驅動是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核心部件,世界各國都在布局研發,竭力降低三大部件的體積和重量。電機驅動由主迴路和控制電路構成,而主迴路部分的體積和重量約佔總體的85%,而功率器件是主迴路的核心。圍繞功率器件進一步提高功率密度成為降低電機驅動成本的研發重點。

以美國科瑞公司和日本羅姆公司為首的器件製造廠商現已開發出多種適合新能源汽車的碳化矽開關晶片與二極體晶片,部分晶片已實現產業化。在此方面我國也在積極布局,隨著充電樁、新能源汽車的不斷普及,碳化矽(SiC)電力電子器件在電源轉換、逆變器等應用中已經具備技術和綜合成本優勢,規模化生產也將促進價格進一步下降。

相關焦點

  • 三安集成:碳化矽功率器件助理新能源汽車發展
    2020年9月29日,第三代半導體垂直整合製造平臺「三安集成」與新能源客車龍頭企業「金龍新能源」在廈門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定雙方利用各自優勢資源,共同推進碳化矽功率器件在新能源客車電機控制器、輔驅控制器的樣機試製以及批量應用。
  • 2020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行業發展分析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電機電控行業也得到同步推動,整體發展市場呈現出集成化、模塊化、高效化等趨勢,核心技術成企業立足之本。一、我國新能源驅動電機行業市場表現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裝機量整體呈上升趨勢,2019年受整體新能源汽車寒市影響,裝機量出現小幅下降。2020年市場表現:受疫情影響,2月驅動電機裝機量出現大幅度下滑,3-5月逐漸回暖,且發展趨勢來看,驅動電機配套依然以乘用車市場、永磁同步電機為主。
  • 取得商業化突破 自主碳化矽電機春芽萌動
    第三代半導體以化合物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為主,具備耐高溫、耐高壓、抗輻射等特點,適合應用於電力電子功率器件等領域,在新能源汽車、車載充電器、充電樁上都有所應用。  可以說,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為第三代半導體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市場前景。
  • 賀利氏電子王建龍:電動汽車「提速」碳化矽功率器件迎發展元年
    「我們判斷,在中國市場,碳化矽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應用元年是2020年。」在今年的PCIM Asia展上,賀利氏電子中國區銷售總監王建龍對集微網表示,他認為接下去行業應用將帶動產業鏈上下遊快速發展。在高瓴資本最新公開的持倉數據顯示,其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持續加碼,其中包括蔚來、理想汽車與小鵬汽車國產新能源車三巨頭。
  • 加碼新能源汽車市場 IGBT龍頭斯達半導擬投資2.29億元布局碳化矽賽道
    重點開拓新能源汽車對於本次擴建背景,斯達半導指出,今年下半年以來,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中國新能源汽車月產銷量屢創新高,各國紛紛加強戰略謀劃、強化政策驅動,加速發展新能源汽車。政策層面上,國家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 劉宏鑫: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系統現狀及發展趨勢
    他們對成本也進行了電機電控的規劃,我們中國規劃圖非常粗糙,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希望我們把這個路線圖做的更清晰一些、明確一些。  這個是寶馬前年推出的控制器參數,我重點說一下英搏爾的情況,英搏爾是最早是做MCU的,早期特斯拉做電動車是最早的,最成功的企業,我們英搏爾做了銅轉子異步電機,這也是中國目前為止量產最大的,量產將近20萬臺,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又開發了永磁220平臺,還有永磁180平臺,這是目前電機的情況。從1萬轉突破到了16000轉。
  • 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機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機最有潛力成為世界產業化中心。  《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機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針對當前新能源汽車電機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新能源汽車電機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 第三代半導體迎來發展窗口期 電動汽車推動碳化矽市場爆發
    另一方面,市場規模擴大,5G加速推進GaN射頻應用迅猛增長,2020年中國GaN射頻器件市場規模約170億元;新能源汽車及消費電子成為突破口,2020年中國電力電子器件應用市場規模58.2億元。吳玲建議,探索構建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創新生態,摸索「平臺+孵化器+基金+基地」以及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新模式,加強精準的國際與區域深度合作,共同努力使全鏈條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 弗迪動力新能源「集成式智能驅動系統」榮膺「中國心」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獎項
    11月3日,2020年「中國心」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十佳名單新鮮出爐,弗迪動力新能源「集成式智能驅動系統」成功入選,弗迪動力作為最早踏入新能源動力市場的老牌選手,已經連續五年榮膺「中國心」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
  • 資訊 | 「臻驅科技」研發新能源汽車電機驅動與功率半導體模塊
    本輪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奧動新能源創始人蔡東青、聯想創投集團、上海科創臻驅科技成立於2017年,主要研發、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和高性能國產功率半導體模塊。本次B輪融資將主要用於高性能電機控制器和高可靠性車規級功率模塊的量產、下一代高功率密度電驅動總成及碳化矽技術的開發與市場推廣。臻驅科技曾在2019年2月宣布完成4000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投資方是拓金創投基金、銳合資本和深圳中南荷多。
  • 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的戰略風向標
    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5G技術、智能電網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提高了電子技術對高溫、高功率、高壓、高頻的器件需求,第三代半導體應運而生。目前,全球半導體材料以領先國內更新的速度完成了第三代半導體的研發以及部分應用。碳化矽材料是迄今發展最成熟的第三代半導體的核心,與氮化鎵、金剛石、氧化鋅共同組成新一代半導體材料。
  • 純電動汽車銷量穩增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行業發展前景較好
    純電動汽車銷量穩中增長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行業發展前景較好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是由連接器、定子、旋轉變壓器、在我國,永磁同步電機憑藉能耗低、重量輕、體積小、功率密度高等優點,符合我國汽車輕量化發展,已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應用最為廣泛的驅動電機,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配套驅動電機裝機量超過124萬臺,其中永磁同步電機佔據市場份額的99%。
  • 比亞迪半導體推動新能源汽車進入自主SiC新時代
    該版本的漢EV比中配7.9秒僅貴出2.37萬元,但能夠讓駕駛者享受到更為純粹的電動汽車性能。搭載SiC功率器件的電機控制器,毋庸置疑是這一純粹高性能背後的一大功臣。電動汽車在追求更短的百公裡加速時,需要電機的全馬力高效快速輸出。這時,需要驅動電機有更高的電壓平臺,要求逆變器內的功率器件能夠承受住高壓。
  • 讓永磁電機助力新能源汽車領跑全球市場
    許豔華稱,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全球佔比將超過40%,高於美國、歐洲和日本,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處於主導地位。同時,她也提醒,儘管新能源汽車產業在中國發展形勢喜人,銷量全球領先,但也同樣存有問題。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車用電機電器委員會秘書長朱小平預測,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將迎來高速發展期。
  • 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系統介紹
    一、電機電控的重要性新能源汽車作為傳統燃油汽車的替代品,其主要電氣系統即為在傳統汽車「三小電」(空調、轉向、制動)基礎上延伸產生的電動動力總成系統「三大電」——電池、電機、電控。其中,電機、電控系統作為傳統發動機(變速箱)功能的替代,其性能直接決定了電動汽車的爬坡、加速、最高速度等主要性能指標。
  • 純電動汽車銷量穩中增長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行業發展前景較好
    純電動汽車銷量穩中增長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行業發展前景較好在我國,永磁同步電機憑藉能耗低、重量輕、體積小、功率密度高等優點,符合我國汽車輕量化發展,已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應用最為廣泛的驅動電機,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配套驅動電機裝機量超過124萬臺,其中永磁同步電機佔據市場份額的99%。
  • 滿足廠商迫切需求,基本半導體車推出車規級全碳化矽功率模塊
    基本半導體是中國碳化矽功率器件領軍企業,致力於碳化矽功率器件的研發與產業化。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電機控制器和車載電源的的核心是功率半導體器件,也是基本半導體最關注的兩大應用。
  • 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關鍵技術創新發展趨勢
    那麼作為新能源汽車中第二重要的部件,它的需求是什麼,產業現狀如何,關鍵技術有哪些,有什麼發展趨勢呢?我國車用驅動電機技術需求在不久前的一個汽車論壇上,來自上海電驅動有限公司的車輛事業集團首席技術官張舟雲談到了國內驅動電機技術的主要有六大需求。一是低速時高轉矩、高速時恆功率,具有寬調速範圍。
  • 斯達半導投資建設全碳化矽功率模組產業化項目
    項目建設期:本項目建設期為24個月 可行性分析:2020年下半年,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中國新能源汽車月產銷量屢創新高,各國紛紛加強戰略謀劃、強化政策驅動,加速發展新能源汽車。 中國坐擁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國家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 雲度新能源汽車:加快核心技術攻關 打造未來發展優勢
    在電控系統方面,雲度正在研發的新一代基於碳化矽作為功率元器件的電機控制器,相對於IGBT整車控制器,在相同頻率下其開關損耗降低75%、整體損耗降低30%,體積降低50%。這兩項電機驅動技術,將會使雲度車型在起步、加速、爬坡、高速行駛等不同駕駛狀況中時都能有更加出色表現,能夠滿足現代消費者對純電動車型動態性能越來越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