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通信的特點及前景

2021-01-06 電子產品世界

毫米波的波長從10毫米至1毫米、頻率從30吉赫(GHz)至300吉赫(GHz)的電磁波稱為毫米波,利用毫米波進行通信的方法叫毫米波通信。毫米波通信分毫米波波導通信和毫米波無線電通信兩大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3572.htm

傳播特性

通常毫米波頻段是指30GHz~300GHz,相應波長為1mm~10mm。毫米波通信就是指以毫米波作為傳輸信息的載體而進行的通信。目前絕大多數的應用研究集中在幾個「大氣窗口」頻率和三個「衰減峰」頻率上。

1)是一種典型的視距傳輸方式

毫米波屬於甚高頻段,它以直射波的方式在空間進行傳播,波束很窄,具有良好的方向性。一方面,由於毫米波受大氣吸收和降雨衰落影響嚴重,所以單跳通信距離較短;另一方面,由於頻段高,幹擾源很少,所以傳播穩定可靠。因此,毫米波通信是一種典型的具有高質量、恆定參數的無線傳輸信道的通信技術。

2)具有「大氣窗口」和「衰減峰」

「大氣窗口」是指35GHz、45GHz、94GHz、140GHz、220GHz頻段,在這些特殊頻段附近,毫米波傳播受到的衰減較小。一般說來,「大氣窗口」頻段比較適用於點對點通信,已經被低空空地飛彈和地基雷達所採用。而在60GHz、120GHz、180GHz頻段附近的衰減出現極大值,約高達15dB/km以上,被稱作「衰減峰」。通常這些「衰減峰」頻段被多路分集的隱蔽網絡和系統優先選用,用以滿足網絡安全係數的要求。

3)降雨時衰減嚴重

與微波相比,毫米波信號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尤其是降雨時的衰減要大許多,嚴重影響傳播效果。經過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毫米波信號降雨時衰減的大小與降雨的瞬時強度、距離長短和雨滴形狀密切相關。進一步的驗證表明:通常情況下,降雨的瞬時強度越大、距離越遠、雨滴越大,所引起的衰減也就越嚴重。因此,對付降雨衰減最有效的辦法是在進行毫米波通信系統或通信線路設計時,留出足夠的電平衰減餘量。

4)對沙塵和煙霧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

大氣雷射和紅外對沙塵和煙霧的穿透力很差,而毫米波在這點上具有明顯優勢。大量現場試驗結果表明,毫米波對於沙塵和煙霧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幾乎能無衰減地通過沙塵和煙霧。甚至在由爆炸和金屬箔條產生的較高強度散射的條件下,即使出現衰落也是短期的,很快就會恢復。隨著離子的擴散和降落,不會引起毫米波通信的嚴重中斷。

毫米波通信的研究現狀

當前的毫米波通信系統主要包括地球上的點對點通信和通過衛星的通信或廣播系統。現在地球上的點對點毫米波通信一般用於對保密要求較高的接力通信中。毫米波本身就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抗幹擾性,同時由於毫米波在大氣中的衰減和使用小口徑天線就可以獲得極窄的波束和很小的旁瓣,所以對毫米波通信的截獲和幹擾變得非常困難。

1、毫米波地面通信

毫米波地面通信系統的傳統應用是接力 ( 中繼)通信。毫米波傳播的大量試驗表明,利用多跳的毫米波接力(中繼)通信是可行的。為了減少風險,首先從毫米波頻段的低端和釐米波頻段的高端入手。在開發高頻段大容量通信系統的同時, 更高頻段的中、低容量短程毫米波通信設備也相繼出臺。

到 20 世紀 90 年代,迎來了全球信息化的浪潮。網際網路迅猛發展,交互多媒體業務、寬帶視頻業務以及專用網絡和無線電通信的業務量的急劇增長,迫切需要提高傳輸速率、傳輸帶寬和傳輸質量。用戶對寬帶接入的需求日益強烈,推動了各種寬帶接入網絡和設備的研發,利用毫米波的無線寬帶接入技術應運而生。

2、毫米波衛星通信

由於豐富的頻率資源,在衛星通信中毫米波通信得到了迅速發展。例如,在星際通信時一般使用5mm(60GHz)波段,因為在此頻率處大氣損耗極大,地面無法對星際通信內容進行偵聽。而在星際由於大氣極為稀薄,不會造成信號的衰落。美國的「戰術、戰略和中繼衛星系統」就是一個例子。該系統由五顆衛星組成,上行頻率為44GHz,下行頻率為20GHz,帶寬為2GHz,星際通信頻率為60GHz。

與其他通信方式相比, 衛星通信的主要優點是:

a)通信距離遠,建站成本與通信距離無關。

b)以廣播方式工作, 便於實現多址連接。

c)通信容量大, 能傳送的業務類型多。

d)可以自發、 自收、 監測等。

20 世紀 70~80 年代,衛星通信大多是利用對地靜止軌道(又稱同步軌道)進行的。到20 世紀90 年代以後,利用中、低軌道的衛星通信系統紛至沓來。但是在大容量通信服務方面,利用對地靜止軌道的衛星通信系統仍然是唱主角的。據統計,20 世紀90 年代的10 年間,發射送入同步軌道上的通信衛星多達200 顆,其中C波段的最多,Ku 波段的次之。由此帶來的衛星通信頻譜擁擠問題也日益突出,向更高頻段推進已成為必然趨勢。

實際上早在 20 世紀 70 年代初, 就已經開始了毫米波衛星通信的實驗研究。此領域大部分開發工作在美國、前蘇聯和日本進行。到 20 世紀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除了推出繼續用於範圍更廣、內容更多的毫米波頻段實驗衛星外,開始出現了實用化的Ka 波段衛星通信系統。需要指出的是,其中許多衛星採用了一系列先進的技術,包括多波束天線、星上交換、星上處理和高速傳輸等。

3、毫米波通信在電子對抗中的應用

軍事上的需要是推動毫米波系統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 毫米波在雷達、 制導、 戰術和戰略通信、 電子對抗、 遙感、 輻射測量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戰略通信與電子對抗是非常重要的應用方向。電子對抗是指敵對雙方均利用電子設備或器材所進行的電磁鬥爭, 是現代化戰爭中的一種重要手段。

隨著毫米波雷達和制導系統的發展, 相應的電子對抗手段也發展起來。現代戰爭除去強火力和高密度外, 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整個戰鬥是在激烈的電子對抗中進行的。因此, 要求通信設備必須具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 而毫米波在這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優勢。例如, 選擇 60GHz、 120GHz、 200GHz 三個「 衰減峰」 頻段上的艦對艦的毫米波通信, 利用這些頻段上信號嚴重衰減的特點, 可極大提高艦對艦之間通信的抗幹擾和抗截獲能力。國外還大力開展了毫米波頻段的測向機、 幹擾機和信號分析器等電子對抗設備的研製。

毫米波波束很窄, 天線的旁瓣可以做得很低,使偵察和有源幹擾都比較困難, 因此, 無源幹擾在毫米波段有較大的發展。對 35GHz 以下的毫米波,目前最常用的幹擾手段就是投放非諧振的毫米波箔條和氣溶膠, 對敵方毫米波雷達波束進行散射,它可以幹擾較寬的頻段而不必事先精確測定敵方雷達的頻率。除此之外, 也還可以利用爆炸、 熱電離或放射性元素產生等離子體, 對毫米波進行吸收和散射, 以幹擾敵方雷達。

現役的多數雷達偵察、告警系統的頻率覆蓋範圍均已擴展到0.5GHz~40GHz。據報導, 美國的電子對抗設備中部分雷達偵察設備頻率可達到110GHz, 正在向 300GHz 發展。雷達告警設備頻率已擴展到 40GHz~60GHz, 北約正研製一種車載毫米波告警設備, 頻段為 40GHz~140GHz。此外, 通信偵察頻段覆蓋 10GHz 毫米波段, 通信幹擾部分40GHz 以下已實用化, 正在向 110GHz 發展。在毫米波段還可以利用隱身技術。在對付有源毫米波雷達時, 同在微波波段一樣, 可以採用減小雷達截面的外形設計, 或者在表面塗敷鐵氧體等毫米波吸收材料, 以減小反射波的強度。對於通過檢測金屬目標的低毫米波輻射與背景輻射之間的反差來跟蹤目標的無源雷達, 則要在目標表面塗敷毫米波輻射較強的偽裝物, 使其輻射和背景輻射基本相等, 從而使目標融合於背景中。

總之,毫米波通信應用於軍事上是非常必要和有重大意義的, 是很有發展前途的通信手段,具有波束窄、數據率高、電波隱蔽、保密和抗幹擾性能好、開設迅速、使用方便靈活以及全天候工作的特點。除了應用於電子對抗領域外,軍用毫米波通信的應用包括遠(外空間)近(大氣層)距保密通信、快速應急通信、對潛通信、衛星通信、星際通信、微波幹線上下山的走線和電纜中斷搶通設備等

毫米波通信前景展望

毫米波通信技術是一個典型的軍民兩用技術。在軍事領域中可以應用於星際間通信或中繼、毫米波頻段的保密通信和毫米波敵我識別系統等;而在民用領域可以應用於寬帶多媒體移動通信系統、測量雷達、車船防撞、地形測繪、射電天文、以交互式大容量電視廣播及衛星的毫米波鏈路系統等諸多方面,並將進一步擴大其市場。

總之,國內、外在毫米波通信領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內容涉及了從基礎傳播理論到實際系統應用的方方面面,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毫米波通信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無線通信技術。

相關焦點

  • 通信行業毫米波專題報告:毫米波發展如火如荼
    1)毫米波頻譜資源豐富,扭轉全球頻譜短缺困境;2) 毫米波大容量、高帶寬賦予 5G 更高性能,通信時延低提升用戶體驗速率; 3)毫米波具有天線小等特點,設備輕量化易於部署;4)毫米波波束窄, 方向性好,較 Sub-6GHz 更好提升定位精度。
  • 通信行業毫米波專題報告:毫米波發展如火如荼
    毫米波優勢凸顯,全面助力 5G 發展。毫米波具備以下多重優勢,助力 5G 能力拓展應用落地。1)毫米波頻譜資源豐富,扭轉全球頻譜短缺困境;2) 毫米波大容量、高帶寬賦予 5G 更高性能,通信時延低提升用戶體驗速率; 3)毫米波具有天線小等特點,設備輕量化易於部署;4)毫米波波束窄, 方向性好,較 Sub-6GHz 更好提升定位精度。5G+毫米波,未來應用場景廣闊。
  • 5G毫米波晶片行業深度市場調研 打破國外壟斷後前景更廣闊
    (原標題:國外壟斷局面被打破 我國5G毫米波晶片行業前景廣闊)  毫米波通常是指波長為1-10毫米之間的電磁波,5G毫米波晶片是應用於5G通信領域的晶片。5G毫米波晶片具有頻譜資源豐富、載波間隔大、波束窄、方向性好、時延低、尺寸小等優點,是5G毫米波通信系統的核心元器件。
  • 通信行業毫米波發展如荼,助力 5G 如火布局
    毫米波的傳播特點既是它的軟肋同時也是優勢,優勢在於,由於傳播距離有限在實際應用中更易單獨隔離,便於控制信號的覆蓋,進而實現覆蓋島之間的不同配置。例如工廠園區覆蓋攝像頭監控區域可配置為上行優先,而在廠房傳送軟體下載則可配置為下行優先。毫米波的傳播特點是一把「雙刃劍」,合理使用特點,針對不同傳播場景分別部署可凸顯毫米波自身優勢。 Wi-Fi 無法代替毫米波應用場景,兩者各有所長。
  • 毫米波技術深入解讀研討會 | 從此,你與毫米波不再是陌生人
    毫米波將釋放5G的全部潛力,它不僅將大幅提升連接速率並大幅降低時延,而且將驅動整個5G生態系統,真正實現對垂直行業的賦能目前,毫米波的技術和應用仍面臨挑戰,需要行業共同面對。此次研討會主要探討毫米波的應用場景和發展前景,包括其技術特點、標準化進展、與sub-6GHz頻譜共存、覆蓋優化、移動性優化、終端實現、測試技術和未來演進等。歡迎參加毫米波技術深入解讀線上研討會,與行業專家共同探討如何解決相關挑戰,了解各種創新解決方案。
  • 一文讀懂毫米波技術
    其中,毫米波(millimeterwave),通常指頻段在30~300GHz,相應波長為1~10mm的電磁波,它的工作頻率介於微波與遠紅外波之間,因此兼有兩種波譜的特點。毫米波的理論和技術分別是微波向高頻的延伸和光波向低頻的發展。
  • 華為展示5G黑科技:5G毫米波手機通信與毫米波應用
    在2019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展示了使用摺疊屏手機Mate X通過毫米波技術與基站通信在線播放4K高清視頻,是全球首家使用摺疊屏手機在真實網絡環境下打通5G毫米波端到端通信的廠家,顯示了華為不光在Sub 6G低頻領域具備超強的優勢,在高頻領域同樣處於領先地位。
  • 杭電團隊成功研發毫米波通信晶片
    這意味著,它提供了5G通信的一種解決方案。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系統中使用的毫米波晶片、基帶電路板,是由杭電程知群教授領銜的杭電新型半導體器件與電路團隊交叉團隊自主研發,該團隊2018年獲得浙江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2019年得到國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的支持。這意味著杭電團隊在國內率先採用自主研發的E波段毫米波晶片實現高速信息傳輸。
  • 毫米波是什麼,有哪些優點?
    現在常用的5GHz以下的頻段已經非常擁擠,為了尋找新的頻譜資源,各大廠商 想到的方法就是使用毫米波技術。 毫米波的定義 微波波段包括:分米波,釐米波,毫米波和亞毫米波。其中,毫米波(millimeterwave),通常指頻段在30~300GHz,相應波長為1~10mm的電磁波,它的工作頻率介於微波與遠紅外波之間,因此兼有兩種波譜的特點。
  • iPhone12將支持的毫米波技術是什麼?前景到底如何?
    但有消息顯示,四款新機中可能只有兩款支持Sub-6GHz和毫米波頻段,另外兩款就只支持Sub-6GHz 頻段,不支持毫米波。Sub-6GHz和毫米波到底指什麼,蘋果為什麼要這麼做?有人說,國行版iPhone12有沒有毫米波都不受影響,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帶著疑問我們來看一下。
  • 5G毫米波專題 | 毫米波釋放5G全部潛能
    毫米波是5G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助力5G釋放全部潛能,全球5G毫米波產業蓄勢待發。作為5G的最佳搭檔,毫米波未來將如何發展?通信世界全媒體與你一起聚焦5G毫米波,共瞻5G毫米波蓄勢待發!是劣勢也是優勢與Sub-6GHz相比,毫米波具有四大優勢:一是毫米波頻譜資源豐富,用戶體驗速率更高;二是技術實現上毫米波通信時延更小;三是毫米波天線小、設備輕、量化容易實現,部署更加方便;四是毫米波由於點對點通信的機理,定位精度較Sub-6GHz更高。毫米波傳播主要以視距傳播和非視距傳播為主。但是,毫米波傳播損耗更大,容易被遮擋,是優勢也是劣勢。
  • 中興通訊王建利:5G毫米波——無線通信之新翼
    GSMA首席監管官John Giusti曾這樣預測5G毫米波業務發展前景。由此也可看出,毫米波對於5G是不可或缺的。業界積極規劃5G毫米波正因為毫米波在吞吐率和時延的優勢,業界對毫米波充滿期待,也對毫米波的應用場景不斷探索。「毫米波未來應用場景主要有:熱點覆蓋和回傳。
  • 毫米波技術
    4、在電子對抗中的應用 軍事上的需要是推動毫米波系統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 毫米波在雷達、制導、戰術和戰略通信、電子對抗、遙感、輻射測量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戰略通信與電子對抗是非常重要的應用方向。
  • 5G通信技術解讀|如何實現比4G快十倍?毫米波技術是5G的關鍵
    各大廠商不約而同想到的方法就是使用毫米波技術。毫米波是什麼?毫米波的特點?毫米波是指波長在毫米數量級的電磁波,其頻率大約在30GHz~300GHz之間。根據通信原理,無線通信的最大信號帶寬大約是載波頻率的5%左右,因此載波頻率越高,可實現的信號帶寬也越大。
  • 5G毫米波專題 | 中國電信蔣崢:5G毫米波不可或缺,將推動智能化產業升級
    毫米波是5G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助力5G釋放全部潛能,全球5G毫米波產業蓄勢待發。作為5G的最佳搭檔,毫米波未來將如何發展?通信世界全媒體與你一起聚焦5G毫米波,共瞻5G毫米波蓄勢待發。毫米波以其高帶寬、低時延等多方面優勢,被視為驅動5G生態、釋放5G潛能、服務垂直行業的核心使能技術。因此,毫米波產業的發展成為了業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在此背景下,為探究毫米波最新進展,了解毫米波的未來發展趨勢,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採訪了中國電信研究院無線通信研究所專家蔣崢。
  • 5G毫米波專題 | 5G發展關鍵年 中國聯通搶佔毫米波技術部署先機
    5G網絡高速率、大帶寬、廣連接的三大特點,也成為了新一代信息社會的核心能力,促進著融合創新。毫米波是5G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運營商來說也是滿足行業能力要求的必要組成。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遲永生曾表示,隨著高容量、高速率、低時延的業務發展,業務對通信網絡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以視頻為基礎的機器視覺、AR/VR、遊戲等業務對於網絡提出了更高帶寬的需求。
  • 愛立信、高通等攜手完成超過5公裡的5G毫米波通信
    5G毫米波通信再有新突破。愛立信宣布與高通、美國移動通信公司(U.S. Cellular)攜手,成功在美國商用網絡上實現5G NR毫米波數據通信。該試驗是在威斯康辛州的簡斯維爾市完成,距離超過5公裡,傳輸速度超過100Mbps。
  • 我國毫米波通信標準IEEE 802.11aj-2018正式發布,推動相關技術發展
    打開APP 我國毫米波通信標準IEEE 802.11aj-2018正式發布,推動相關技術發展 工程師郭婷 發表於 2018-08-27 09:13:38
  • 5G毫米波
    在之前的5G專題中我們介紹過5G的《頻譜分布》,其中,FR2頻段使用的是毫米波。毫米波是5G關鍵技術之一,在其他幾代的移動通信中也從未使用過毫米波。本章節將和大家一起學習毫米波。我們知道,無線通信的載體就是電磁波
  • 5G毫米波專題 | 中國移動張儷:5G毫米波尚需時間成熟,但未來可期
    毫米波是5G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助力5G釋放全部潛能,全球5G毫米波產業蓄勢待發。作為5G的最佳搭檔,毫米波未來將如何發展?通信世界全媒體與你一起聚焦5G毫米波,共瞻5G毫米波蓄勢待發!總體而言,毫米波產業尚未成熟,對於運營商及設備廠商而言,機遇與挑戰相伴相生。為探究毫米波產業發展進度,解決毫米波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展望毫米波產業的未來,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採訪了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張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