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語每日積累:帶有數字「一」的成語
一絲不苟 一波三折 一瀉千裡 一掃而空 一技之長 一日千裡 一窮二白 一落千丈 一見如故 一貧如洗 一生一世 一去不返 一心一意 一塵不染 一乾二淨 一概而論 一臂之力 一朝一夕 一衣帶水 一介書生 嫣然一笑 以一當十 渾然一體 耳目一新 一丘之貉 一箭雙鵰 千篇一律 背水一戰 一馬當先 千鈞一髮 一步登天 一諾千金
二、基礎知識積累:多音字
1、空:① kōnɡ(天空) ② kònɡ(空白)
2、覺:① jiào(睡覺) ② jué (自覺)
3、倒:① dǎo(倒下) ② dào(倒水)
4、噴:① pèn (香噴噴) ② pēn (噴火)
5、分:① fēn (分開) ② fèn (水分)
6、沒:① méi(沒有) ② mò (埋沒)
7、卷:① juàn(卷子) ② Juǎn(捲尺)
8、禁:① jìn (禁止) ② jīn (不禁)
9、彈:① tán (彈琴) ② dàn (子彈)
10、模:① mó (模型) ② mú (模樣)
三、每日經典詩詞名句誦讀積累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招致幕府,後隱居。
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孟浩然的詩雖不如王維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故後人把孟浩然與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1、《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3、《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4、《送杜十四之江南》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徵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5、《涼州詞》
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
胡地迢迢三萬裡,那堪馬上送明君。
異方之樂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關山月,思殺邊城遊俠兒。
6、《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7、《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四、作文素材積累:
1、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綠的荷葉上微微滾動著,閃爍著晶瑩的光輝,像翡翠盤裡託著珍珠一樣。粉紅色的蓮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爭先恐後地開放著,遠遠看去像一盞盞紅燈,陪襯著那肥綠的大荷葉和那像酒盅一樣的蓮蓬。
2、街心公園的花壇,五顏六色。紅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走進花園,就像走進了花海,流連忘返。
3、近看菊花,像毛線球一樣,花瓣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它們就像兄弟姐妹一樣擁抱在一起,圍著一個害羞的小姑娘。
4、看天空,一半藍一半黃,似乎是哪個淘氣的雲寶寶不小心把天上的調色盤打翻了,把天空渲染成如此色彩,裝扮得這般美麗。黃的這一半雲彩又厚又多,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那樣有立體感。藍的那一半呢,則猶如平靜的大海蕩漾著微微的漣漪。
5、藍色包圍著我們,一種寧靜,柔和的感覺襲上心頭。如果說,大地是孕育萬物的母親,那麼,天空便是用雙手溫暖著世間的父親。我喜歡天空,它用獨特的方式包容著我們,讓我們生活在這把被藍藍的愛所包圍的傘下。
6、今天風和日麗,天上的雲像太陽的嫁衣,讓人感覺好想穿上一試;天上的雲好像冬天的火盆,讓人感覺好想用它來取暖。它也會變:一會兒變個小紅帽,一會兒變塊紅領巾,一會兒變個生日蠟燭。
7、清澈的湖水好像一面大鏡子,倒映著藍天、白雲和岸邊的柳樹。一陣風拂過,湖面就漾起層層微波,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好看得很。
8、往遠處看,荷花像傾在湖裡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雲霞,更是別具一格。吟誦著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頓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
9、夏天到了,麥田裡翻著金色的波浪。碧綠的原野裡吹來陣陣花的清香,夜幕降臨。滿天的星星眨著眼睛,遠處傳來悠揚的蛙鳴,人們圍坐在老榆樹下,談論著美好的年景,頌揚著覺的惠明政策。
10、夏雨喚醒了荷葉,荷花。一池的清涼讓太陽不再刺眼,不再炙熱。滿池的荷葉被打得篤篤響,似一個個跳躍的音符,律動出歡快的節奏。
五、歷史故事(典故)閱讀
1、鵬程萬裡的故事
傳說我國古代有一種鵬鳥,是一種名叫「鯤」的大魚變成的。它的背長達幾千裡。每年六月,它都要飛往南海的「天池」,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就被擊起三千裡的浪花。它乘著旋風,一下子能飛越九萬裡的高空。
一些小鳥很不理解地問它:「你為什麼要飛到九萬裡以外的天邊呢?」 後來,人們就根據這個故事,編了一句成語「鵬程萬裡」,用來比喻前程非常遠大。這個故事出自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曰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 )
2、鳥盡弓藏的故事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任用大夫文種、範蠡整頓國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國家轉弱為強,終於擊敗吳國,洗雪國恥。吳王夫差兵敗出逃,連續七次向越國求和,文種、範蠡堅持不允。
夫差無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範蠡營中,信上寫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獵狗沒有用處了,就被殺了煮肉吃;敵國滅掉了,為戰勝敵人出謀獻策的謀臣沒有用處了,就被拋棄或剷除。兩位大夫為什麼不讓吳國保存下來,替自己留點餘地呢?」 文種、範蠡還是拒絕議和,夫差只好拔劍自刎。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覺範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範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範蠡投湖自殺了。可是過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
文種此時方知範蠡並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種,臨別留下佩劍一把。文種見劍鞘上有「屬鏤」二字,正是當年吳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劍。他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範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
鳥盡弓藏的含義:飛鳥射盡,打鳥的彈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或加以消滅。
「寒假大語文課堂」小學高年級語文素養提升課程第七講
「寒假大語文課堂」小學高年級語文素養提升課程第六講
「一起讀詩詞」記成語=背古詩,尋找藏在古詩詞裡的成語
「一起讀詩詞」「西出陽關無故人」致敬那些藏在詩詞中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