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要停用人臉識別技術:關閉所有相關研發

2020-12-07 太平洋電腦網

藍色巨人IBM,在一封呈交美國國會的信件中表示,將停止交付通行的人臉識別和分析軟體,並不再開發或者研究相關技術。

信中,IBM CEO Arvind Krishna稱,IBM堅決反對也不會容忍使用任何面部識別技術,包括其他供應商提供用於大規模監視、種族貌相、侵犯基本人權和自由,或任何不符合我們價值觀、信任、透明度原則的目的的面部識別方案。

事實上,得益於人工智慧的進步,在過去十年裡,面部識別軟體有了很大的改進。與此同時,這項技術--因為它往往是由私營公司提供的,幾乎沒有監管或聯邦監督--已被證明在年齡、種族和族裔方面存在偏見,這可能使這些工具在執法和安全方面變得不可靠,並可能成為侵犯公民權利的工具。

此前,IBM在2018年曾發布減少偏見的面部識別訓練公共模型,但隨後被發現有100萬張是未經授權拍攝的Flicker照片。

【來源:快科技】【作者:萬南】

相關焦點

  • 人臉識別的原罪?美國人越來越反感,IBM 高調宣布放棄,Twitter 網友...
    美國人越來越反感人臉識別了。具體來說,黑人 George Floyd 之死,也讓美國社會繼續反思警察執法問題,並由此引申到警察在執法中所採用的技術——其中最被嚴重詬病的,就是人臉識別。在人臉識別再次成為眾矢之的的情況下,科技行業也有了一些動靜。
  • Facebook不再默認啟用人臉識別 「標籤建議」被停用
    Facebook不再默認啟用人臉識別 「標籤建議」被停用  Evelyn Zhang • 2019-09-04 17:36:41 來源:前瞻網 E1999G0
  • 微軟、亞馬遜、IBM主動禁售人臉識別,為什麼?
    目前Clearview的匹配準確率高達75%,哪怕你帶著帽子或者眼鏡,一樣能匹配,反饋回與你相關的所有照片、視頻,甚至連你自己都不知道存在的內容。更可怕的是,Clearview不僅會存儲警察提交的信息,還可以修改所返回的數據。目前Clearview正在秘密研發配置了該技術的AR眼鏡,也許我們很快就能「看透」周圍所有的人了。
  • Facebook被迫在歐洲停用人臉識別功能
    【搜狐IT消息】北京時間9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面對歐盟官員的壓力,Facebook日前承諾,在歐洲市場去除網站使用的人臉識別技術和功能。2011年,Facebook開始在歐洲市場引入人臉識別功能。
  • 人臉識別技術相關知識原理
    而1:N的應用,首先得註冊N個ID的人臉照片,再判斷一張新的人臉照片是否是某個ID或者不在註冊ID中。1:1和1:N,其底層技術是相同的,區別在於後者的誤識率會隨著N的增大而增大,如果設置較高的相似度閾值,則會導致拒識率上升。拒識和誤識二者不可兼得,所以評價人臉識別算法時常用的指標是誤識率小於某個值時(例如0.1%)的拒識率。
  • 人臉識別安全嗎?IBM微軟叫停人臉識別業務,人臉數據售賣泛濫
    自從蘋果發布Face ID以來,人臉識別技術就在我國火熱的興起。小到每天都要使用好幾次的刷臉解鎖、大到刷臉安檢、刷臉支付。甚至連筆者的小區進出都用上了刷臉。今年以來,IBM、微軟都公開聲明表示將完全推出人臉識別領域的投資與發展。這背後是否預示著人臉識別並不安全?人臉識別的信息技術真的安全嗎?
  • 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應該要怎樣做才能避免?
    任何一個新興的事物發展都會遇到一定的阻力,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人臉識別技術也是如此。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快速發展,刷臉時代已經全面到來,在當前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從而引來很大的爭議,為什麼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應該要怎樣做才能避免?人臉識別系統是一種以人臉識別技術為核心的新型生物識別技術。
  • 探秘人臉識別技術
    文章轉自傳感器技術,作者:毛富利 自從iPhone 8啟用人臉識別解鎖首先應用在消費類電子產品上之後,到現在人臉識別已經在各種應用環境中使用,且技術越來越成熟和靈敏。 那麼,什麼是人臉識別技術?這到底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 當人臉識別遭遇種族歧視——IBM選擇了政治正確
    6月8日,IBM 的執行長克裡什納宣布要退出人臉識別技術研發,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消除種族歧視。IBM執行長克裡什納宣布:退出人臉識別研發IBM執行長克裡什納宣布:退出人臉識別研發要知道,人臉識別技術,是未來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IBM的放棄,充滿了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詮釋了對種族歧視問題的堅定立場。縱觀古今這可以看成人類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科技創新與文化之間的又一次較量。
  • 人臉識別技術普及,安裝系統還需符合相關規定
    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風險……這些說法是真是假?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
  • 渝企研發紅外活體防攻擊技術 人臉識別準確率達99%
    本報訊 (記者 陳鈞)8月14日,記者從兩江新區科技企業重慶中科雲從科技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自主研發的紅外活體防攻擊技術已於近日正式上線,其檢測時間小於1秒,識別準確率超過99%,受到商業銀行機構和合作客戶的廣泛關注。
  • 我們為什麼要考慮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性呢
    近幾年,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和價值不斷在各產業拓展和顯現,在銀行、交通、大型考場、機場等等都有場景落地應用,優勢顯著得到國內大部分用戶青睞和認可,但也有部分表示該技術影響人們隱私,因此人臉識別技術被認為是一項非常有爭議的技術,尤其是在國外,IBM、谷歌、微軟等巨頭紛紛表示目前暫停人臉識別技術的開發,直至相關規則的正式出臺。
  • 港中大教授研發DeepID人臉識別技術 準確率超99%
    【CPS中安網 cps.com.cn】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王曉剛及其研究團隊上周宣布,他們研發的DeepID人臉識別技術的準確率超過99%,比肉眼識別更加精準。  在此之前,湯曉鷗的研究組開發了一個基於高斯過程的人臉識別技術GaussianFace (高斯臉),取得了98.52%的識別率。這也是計算機自動識別算法的識別率首次超過肉眼。  DeepID將GaussianFace的人臉識別世界紀錄又向前推進了一個臺階,首次超過99%的LFW識別率。
  • 人臉識別技術及應用
    人臉識別作為一項網際網路領域熱門的技術,在網際網路產品很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一、人臉檢測  人臉檢測是指從一張圖片中識別出屬於自然人的部分圖像區域的一種產品技術,也是人臉識別最初的指代意義。經過多年的技術改進和研發,目前已經可以實現一張圖片中多個人臉的識別檢測,以及視頻流中的人臉檢測。  人臉檢測最開始的應用是在數位相機上面,大家都知道以前的數位相機上都有一個人像模式,人像模式的基本原理就是對取景框中的影像進行處理,識別出其中屬於自然人的圖像區域,並將相機設置對焦在這個區域上,這樣拍攝出來的圖片中人臉就比較清晰。
  • 中國AI人臉識別技術發展及技術領先企業介紹
    人臉識別技術是生物識別技術中的一種,除此之外,生物識別技術還包括眼血管識別技術、虹膜識別技術、聲紋識別技術、掌紋識別技術、指紋識別技術。考慮到實際應用範圍和可操作性因素,掌紋識別、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的易用性和準確率都是較高的,但是掌紋識別的防偽技術非常差。
  • 「要的話五毛一張打包帶走」,人臉識別技術應套上「安全鎖」
    據媒體調查,目前人臉信息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是爬蟲軟體爬取網絡上的人臉數據;二是獲取公共場所攝像頭採集到的人臉數據;三是在各類人臉識別應用的場景下,每進行一次識別,就採集了一次新的數據,這些數據存在後臺或雲端。那麼,拿到人臉信息之後,又要用來幹什麼呢?
  • 創業者研發3D人臉識別技術,不看顏值看...
    然而與此同時,人臉信息被「破解」「盜刷」的消息也頻頻曝出,比如用列印照片刷臉騙過了快遞櫃,用視頻騙過了酒店身份錄入系統。那麼人臉識別的應用可以讓老百姓放心嗎?為此,陳俊逸團隊潛心研發了帶有防偽功能的3D人臉解決方案,為智能零售打造安全密鑰。早在2007年,陳俊逸就對人臉識別的安防應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組建團隊。
  • 令人著迷的人臉識別技術
    很少有生物識別技術 像人臉識別一樣能激發起人們對未來的遐想和期盼。 同時它的到來也引起了我們對科技發展深切的關注和令人驚訝的反應。進行面部檢測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它通過檢測並定位到圖像和視頻中的人臉,通過面部捕獲臉部信息為一組的基礎上,進行人臉匹配過程驗證兩個人臉是否屬於同一個人,今天,它被認為是所有生物特徵測量中最便捷的。並且有充分理由證明,例如我們不是通過觀察指紋或虹膜來識別自己,而是通過觀察面部來識別自己。
  • 探析人臉識別技術原理及其技術發展方向
    人臉識別技術原理: 一是建立一個包含大批量人臉圖像的資料庫; 二是通過各種方式來獲得當前要進行識別的目標人臉圖像; 三是將目標人臉圖像與資料庫中既有的人臉圖像進行比對和篩選。 人臉識別技術流程: 人臉識別和活體鑑別 實際的人臉識別系統一般需要增加活體鑑別環節,因為生物特徵識別的共同問題之一就是要區別該信號是否來自於真正的生物體,這種信號包括要求人左右轉頭,眨眼睛,開開口說句話等。
  • 3D視覺|3D人臉識別技術為什麼更安全?
    這就不得不提3D相機技術了。3D相機亦稱深度相機,它在功能上添加了一個深度測量,從而更方便準確的感知周圍的環境及變化。隨著機器視覺,自動駕駛等顛覆性的技術逐步發展,採用3D相機進行物體識別,行為識別,場景建模的相關應用越來越多,可以說深度相機就是終端和機器人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