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突破2納米晶片關鍵技術,半導體行業未來可期

2020-09-03 夢想比心大

繼中興、華為事件以後,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時刻牽動著國民大眾的心,各大科研院所,各大廠商,也都夜以繼日的努力,力爭在製程工藝上實現突破。從而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徹底解決晶片製造依賴國外的局面。

中國有句老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通過這幾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半導體行業終於傳出好消息,中芯國際的14納米製程晶片已經實現大規模量產。而中科院更是傳出了一個近乎爆炸的消息:中科院已經突破了2納米晶片的關鍵技術,這項技術最令人振奮的點在於,該技術是世界上第一個2納米晶片的技術,而且是由我國完全自主研發設計的。

在此之前,我國半導體行業的核心設備以及零部件基本都是依靠國外生產製造,連高端晶片都要找臺積電或是三星代工,現在的晶片代工廠商基本都已經實現了5納米製程的突破,向著3納米邁進了,而我國最先進的製程卻是14納米,其中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本來中芯國際向荷蘭的阿斯麥爾,訂購到了一臺7納米光刻機,荷蘭政府也同意出口了,但是因為美國幹涉,最終導致這個訂單泡湯了。但是這對於我國而言也是個好事,徹底讓我國拋棄了造不如買的想法。

雖然目前我們在晶片工藝製程上有了較大突破,但是目前我國還不能製造很先進的光刻機。可是只要我們擁有高端晶片的研發能力了,光刻機的事我們遲早也可以突破。

中國高端晶片不能一直找別人代工,影響到中國發展命運的技術,一定要掌握在我國自己手中。只要我們能堅持咬牙走下去,要不了多久晶片行業就不會再有人能卡住中國的脖子。

希望我國能早日趕上國際主流晶片技術,徹底解決制約我國發展的晶片問題。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打破封鎖,突破2nm晶片關鍵技術
    自從2018年年末開始,中芯國際進口光刻機可謂是一波三折,從荷蘭的阿斯麥爾花8.2億購買的7nm光刻機因為美國從中作梗,而遲遲未能交貨,現在荷蘭政府給出的光刻機出口許可證已經到期,是否能續籤也不得而知而製造7nm晶片則必須使用EUV光刻機。沒有這臺光刻機,我國半導體行業的研發就會停滯不前嗎?
  • 中科院首創2納米晶片關鍵技術,還要依賴光刻機嗎?
    那麼如今中國晶片技術究竟發展到了哪一程度,有消息稱中科院首創了2納米晶片的關鍵技術,這一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是否還要依賴先進的高端光刻機,中國晶片是否就此迎來轉機,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一一揭秘。中國晶片的發展與幾大企業密切相關,首先此次晶片危機事件的主角,同時也是我國優秀的晶片研發企業的華為。
  • 中科院宣布2nm晶片技術成功「破冰"
    而過去三十年時間裡面,中國科技不斷發展壯大,可始終無法在晶片領域真正超越美國,核心技術還是被美企壟斷,好在我們正在努力縮小差距,這些年也是誕生了很多出色的晶片公司,這時候中科院傳來「好消息」,實現技術突破,國芯未來可期!
  • 復旦教授攻克難題,3nm晶片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國產晶片未來可期
    近年來,晶片工藝製程的微縮令全球半導體領域陷入摩爾定律即將面臨物理極限的瓶頸。但沒有什麼能夠難倒行業巨頭,臺積電、三星、ASML包括各國相關研發團隊,都在試圖從新的角度革新半導體晶片製造業。傳統的FinFET電晶體技術在製程不斷微縮的情況下,已經難以有新突破,故而相關企業或團隊展開了對電晶體新型技術的研發探索。12月17日快科技傳來消息,我國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宣布,該校周鵬教授的團隊成功攻克難題,在3nm晶片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 中科院在晶片技術上有新突破,未來有望成為引領者
    中科院在晶片技術上有新突破,未來有望成為引領者!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每個國家和企業都在積極開發新技術,希望儘早突破新技術民間其他的追趕者甩在身後,在領域上擁有絕對的優勢。尖端技術現在也是國內很多企業和科研單位所在意的,一旦有技術上有新突破,不僅是自己會因此感到驕傲,也能給國內的這個產業帶來積極影響。
  • 中科院研發者回應5納米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
    圖截自官網ACS官網消息一經發出,外界一片沸騰,一些媒體稱此技術可以「突破ASML的壟斷」、「中國芯取得重大進展」,「中國不需要EUV光刻機就能製作出5納米製程的晶片」。該論文的通訊作者、中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前告訴《財經》記者,這是一個誤讀,這一技術與極紫外光刻技術是兩回事。
  • 中科院迎來好消息,5納米光刻機關鍵技術被攻克,要打破壟斷了嗎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科院再次傳來好消息,他們突破了5納米光刻機的製造工藝,這次真的要打破荷蘭ASML長達幾十年的壟斷了嗎?進入到現代社會,我們的科技能夠發展得這麼快,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環節就是晶片,由於我們在半導體領域起步較晚,西方國家在該領域佔據了絕對的優勢,雖然目前國家也在加大力度扶持半導體領域的研發,也湧現出了類似於華為、中芯國際、中興等等優秀的企業,在晶片設計研發研發上,我們已經擁有了最為頂尖的技術,但是在晶片製程工藝上我們顯得那麼的無力。
  • 任正非拜訪中科院,聽說有個能問鼎2nm晶片製造的工藝技術?
    近日,任正非一行來訪中國科學院,與專家學者們舉行了座談交流會,就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發展進行了探討交流。任正非表示,華為非常重視與中科院的合作,而白春禮院長也表示,華為是中國的品牌,更是民族的驕傲,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 中科院攻克晶片技術,2nm晶片突破瓶頸,榮獲全球第一
    但是顯然如今美國的這一謀劃難以成功了,中國在晶片領域不斷取得好消息,中科院成功攻克了晶片技術,突破了2納米晶片的瓶頸,榮獲全球第一的殊榮。每每提及我國在晶片技術領域的進展,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國內比較知名的幾大企業,比如說華為、臺積電等,但是卻很少聽聞國家相關機構有大的進展,其實並非我國對此領域不夠重視,這不我國中科院就傳來了好消息。
  • 臺積電剛宣布衝刺1nm,中科院就迎來2大技術突破
    ,後者幾乎壟斷了行業近五成的監控、電視機晶片市場,手機業務年出貨量達到2億臺以上,放棄華為可以說是在臺積電身上割了塊肉。就在這時,臺積電剛宣布衝刺1nm,中科院就迎來2大技術突破,成為了華為可靠的後盾。
  • 半導體關鍵材料新突破:用於7nm晶片光刻膠通過驗證
    經歷華為事件,我們知道了高端光刻機對於半導體行業的重要性。但重要的不僅是作為加工設備的光刻機,原材料同樣重要。目睹了2019年日本限制對韓出口三種關鍵的半導體材料,對整個韓國半導體行業造成重大打擊,這也讓我們認識到了關鍵材料必須自給自足的重要性。
  • 國產晶片有戲了?3nm晶片關鍵技術被突破,復旦大學教授立功了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國產晶片有戲了?3nm晶片關鍵技術被突破,復旦大學教授立功了。目前市面上晶片所採用的都是矽基材料,目前很多國家都在試圖尋找可替代的材料,而其中石墨烯晶片的呼聲是最高的,目前在該領域我們也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中科院此前也已經展現了8英寸的石墨烯晶圓。
  • 5納米!華為好消息,中國晶片產業再突破
    從這七家來看,可以說對華為的智慧型手機業務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最為關鍵的先進SOC晶片上,還是沒有得到本質上的解決,因為即便是臺積電得到了供貨許可,但根據媒體報導,製造工藝被限制在28納米。,可覆蓋45納米到5納米以下技術節點,所必需的高介電常數柵氧層ALD工藝需求,填補了該領域無國產設備的空白。
  • 中科院院士突破矽基半導體技術,未來將會彎道超車
    我們知道,晶片一直都是我們國家的短板,但是今天我們要為大家帶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中國芯」就要來了,中科院院士取得重大突破,將會彎道超車。當時我們面臨的最大的困境,就是技術以及設備的落後讓我們沒有能力生產五納米的晶片,但是我們國家的科研人員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憑藉著自己的科研創新精神一直走到了現在。
  • 碳基晶片技術突破,性能超矽基晶片10倍
    最近一段時間,晶片的製造成為了一個大熱門,也是一個「風口」行業,未來的房地產、網際網路、半導體都是資本願意進入的領域,網際網路的門檻是最低的,房地產的門檻千萬級別的,半導體行業是千億級別的。荷蘭阿斯麥的高端光刻機,一年只生產26臺左右,售價是在1.5億美元左右,加上後期的調試和維護,至少要2億美元。光刻機的主要作用就是「顯影」,像華為這種晶片設計公司設計好晶片好,將「底片」拿給臺積電等公司。
  • 未來晶片技術發展態勢分析
    隨著摩爾定律走向終結,人工智慧、物聯網、超級計算及其相關應用卻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半導體產業步入亟需轉變突破發展的關鍵點,晶片架構、材料、集成、工藝和安全方面的創新研究成為新的突破方向。2019年,美國史丹福大學開發出兩種人工智慧算法,能夠更快地檢測晶片前端和後端設計漏洞,縮減晶片驗證周期;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新的處理器架構,所開發的「MORPHEUS」晶片可每秒20次加密和隨機重編關鍵數據比特,遠快於人類黑客和電子黑客技術的反應速度,進而主動抵禦未來威脅。
  • 又一晶片技術迎來突破!國產晶圓倒片機問世,可用於14nm晶片製造
    隨著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很多技術難題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決。但就如同中科院副院長劉雲所指出的問題,我國在科技領域依舊的發展,依舊有所缺陷。因此在晶片等尖端技術應用領域,我國出現了被「卡脖子」的局面。為了緩解晶片製造產業鏈上的僵局,前段時間中科院也對外界宣布,將會布局光刻機等尖端技術的科研工作。而在近日,我國又在晶片技術上迎來了新的突破,國產晶圓倒片機成功問世。
  • 任正非到訪中科院,中芯國際8納米晶片在年底試產
    現在關於半導體的發展,其實已經到了一個如火如荼的地步了,國家也在相當重視這個沒有晶片的情況。中科院也宣布,會在這個領域進行科研投入,一定會解決這方面的難題。而且早在7月份的時候就已經傳出中科院在5納米技術上面做出了一定的提升,研發出了相關的科研技術,這算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
  • N+1晶片技術取得突破,14納米級已經開始量產
    之前技術不成熟的時候,我國在晶片行業非常的依賴EUV,但是現在隨著我國技術的不斷推進,這樣依賴別人的日子也算是畫上了句號。隨著晶片行業的瓶頸被一點一點的突破,我國的半導體行業也是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大家都知道,晶片的發展和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
  • 中科院發表「聲明」:僅研發出2納米電晶體,並不具備2納米晶片設計...
    近日,網絡熱傳中科院已經研發設計出2納米晶片。事實真相只說對了一半,「2納米」確實存在,但「2納米晶片」卻是失真。據快科技2020年1月13日報導(近期突然火起來,說明炒作嫌疑很高),中科院成功研發出了生產2nm及以下晶片工藝所需要的新型電晶體——疊層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