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熱傳中科院已經研發設計出2納米晶片。事實真相只說對了一半,「2納米」確實存在,但「2納米晶片」卻是失真。
據快科技2020年1月13日報導(近期突然火起來,說明炒作嫌疑很高),中科院成功研發出了生產2nm及以下晶片工藝所需要的新型電晶體——疊層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
電晶體是晶片中的一個單元元器件。也可以簡單理解成晶片是由一個個電晶體組成。但這些電晶體並不是簡單地堆疊在一起,7nm、5nm、2nm的晶片製程是指電晶體與電晶體之間的距離,電晶體之間能在頭髮絲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距離上實現幾十億電晶體「部署」,並保證良品率,可見難度極大。
晶片製程越高,這意味著需要的電晶體越小。此次,中科院只是實現了2納米晶片中的單個電晶體,所以不是實現2納米晶片。
大家之所以理解成「2納米晶片」,一方面是人為炒作博取眼球,一方面是知識體系不足理解錯誤。所以才出現這樣的「烏龍事件」。其實大家稍微想想,就發現這一定是謠言。既然中科院2納米晶片都出來了,為何中芯國際5納米晶片還沒實現商用,十分不科學。中科院的「2納米」是2納米晶片製造工藝中所需要的電晶體,並非2納米晶片設計。
中科院的「2納米晶片」的誤解與中興通訊澄清只設計晶片,不具備製造晶片能力,也有「異曲同工」之意。
國產晶片是中國人的「芯」坎!晶片分前段設計和後端製造。當前環境下,晶片製造暴露出的問題比晶片設計更多。
紫光展銳、華為、中興通訊都實現了7納米晶片的設計,但依然需要與三星或臺積電合作。於是大家便這麼說,中國晶片看製造,晶片製造看光刻!似乎一臺光刻機成了限制中國晶片產業發展的絆腳石。
結束:
晶片設計和製造都缺一不可。企業能使用上高端大氣的晶片並不值得驕傲,只有中國實現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才值得大家由衷敬畏。
對於網絡說,晶片設計出來有什麼用,又沒有光刻機的說法,極為不科學。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有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反觀,假如我們有光刻機,不能設計,結果不也是一樣嗎。再說目前中國還有一些晶片無法設計出來或性能不如人家。晶片設計屬於半導體產業生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同等重要。
中國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更多的企業分工協作、聚焦科研、術業專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