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內容、請勿抄襲。
文|薰兒
l 光刻機有什麼用?
最近一段時間,晶片的製造成為了一個大熱門,也是一個「風口」行業,未來的房地產、網際網路、半導體都是資本願意進入的領域,網際網路的門檻是最低的,房地產的門檻千萬級別的,半導體行業是千億級別的。
半導體行業中「最燒錢」的還是設備和工藝,工藝的提升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有時候幾億美元下去,新工藝就有了,有時候幾百億美元都只能是「打水漂」。設備的投入就比較固定,最貴的就是光刻機。
荷蘭阿斯麥的高端光刻機,一年只生產26臺左右,售價是在1.5億美元左右,加上後期的調試和維護,至少要2億美元。光刻機的主要作用就是「顯影」,像華為這種晶片設計公司設計好晶片好,將「底片」拿給臺積電等公司。
臺積電等公司在用光刻機把「底片」顯示在晶圓上,然後就是用化工的方法腐蝕晶圓,把電晶體製造出來即可。
l 不用光刻機能造晶片嗎?
不用光刻機可以造晶片嗎?答案當然是可以的啦?晶片是集成電路的一種,本質上還是一個個開關,每一個邏輯電路開關背後就是電子的流動,要讓電子流動就必須要有「PN」節,通俗點理解就是要有大量的電子游離出來。
在50年前的時候,國內沒有技術,都是有人工的方式來製造「PN」節,根本不需要光刻機,有點像是實驗製取;但是的老美呢?先進一點,是把電路圖畫在牆上,用照相機拍下來,把底片拿出用雷射顯示在矽基板上,然後用化學腐蝕,再鍍上金屬。
l 可以降低對光刻設備的要求
從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只要有辦法製造出「PN」節就可以不用光刻機,至少能夠降低對光刻機的要求,關鍵還是材料,只要材料有所突破,那麼問題就可以解決。回顧整個晶片的發展史,一開始的晶片也不是矽基晶片,而是用「鍺」製作半導體。
l 蘇州中科院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蘇州中科院了,前段時間,就有小道消息稱,他們能夠在實驗室實現5納米晶片的製造,而且不需要高端光刻機的參與,只需要雷射設備就行了。其實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但是蘇州中科院的確在晶片的材料上有所突破,他們製造出了新型的電晶體,這一新型的電晶體是用石墨烯材料製作的,根據透露,該新型晶片是使用「鍺」、「矽」、「石墨烯」三種材料混合製成的。
這種新型晶片的性能出色,在未來,矽基晶片面臨摩爾定律的制約,它的性能和價值遠超矽基晶片10倍。
l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在新型晶片材料上也有突破,彭練矛團隊利用碳納米管制造出了碳基晶片,性能也是十分優越,可以說是「吊打」碳基晶片。像石墨烯和碳基納米管其實基本組成都是碳,但是材料就是這麼神奇,在微觀層面上就將具有半導體的特性,能夠出現電子通道。
但是北京大學的碳基晶片跟蘇州中科院的新型電晶體還是有差別的,北京大學的碳納米管可能比較靠譜,已經不需要「鍺」金屬,這種金屬太稀有了,很早之間就被人放棄了,但是碳不同,到處都是。
不過石墨烯在電容上是可以,充放電一流,因此可以嘗試做在晶片內部應用,最起碼,未來的超大數據時代,內存晶片上會有石墨烯的一席之地。
目前這些新型材料在停留在實驗室製取的階段,雖然不用依賴5納米的高端光刻機,但是如何量產是個大問題,讓我們期待未來的發展。不過醜話說在前頭,這種新材料是專為國內定製的,僅僅適合國內,外國可能會借鑑,但是不會採用。
即使是這種石墨烯、碳基晶片的技術有所突破,國外可能都不會採用,因為它們在矽基晶片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一旦採用新的晶片材料,對於整個行業來說,就是一次大的「洗牌」;而國內就不一樣了,剛剛起步,投入沒有那麼大。甚至可以「彎道超車」。
對於這種新型的石墨烯、碳基晶片,你有什麼看法?真的不用5nm的光刻機嗎?歡迎下方留言。
想了解更多,那就關注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