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晶片能替代矽基晶片?彭練矛攻克的技術,真能繞開光刻機嗎

2020-09-24 圈聊科技

了解更多科技資訊盡在「圈聊科技」。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目前半導體領域新型材料中,呼聲最高的就是碳基晶片了,那碳基晶片是否能夠替代矽基晶片呢,其中存在哪些難點,真的能夠繞開EUV光刻機實現量產嗎?

在華為受到相關限制之後,間接暴露了目前晶片領域存在的問題,為了解決這種困境,尋找可替代的半導體材料也提前擺上了議程,再加上由美國研發的矽基晶片,也即將達到摩爾定律的上線,能否實現2nm的工藝也成為了一個疑問,因此目前所有國家都在尋找可替代的材料。

碳基晶片究竟有沒有可能實現呢?

而目前由北大彭練矛教授團隊提出的碳基晶片,已成為了呼聲最高的可替代材料。在今年的5月份,該團隊把一篇關於碳基晶片的論文刊登在了美國知名雜誌《科學》上,「高密度碳納米管」的提取和組裝方法也首次被提及,這種方法也已經經過了理論論證,是可以提取出碳納米管用於製造晶片。那是否正如業界所傳的那樣,能夠繞開EUV光刻機呢?

目前用於晶片製造的為矽基材料,而碳基晶片一旦成功製取之後,無論是在成本、性能還是功耗上都要優於矽基晶片。根據實驗認證,28納米的碳基晶片,就能夠達到7nm矽基晶片的相關性能,所以在碳基晶片研發成功之後,我們只需要28nm的光刻機就夠了,也就意味著是可以繞過頂尖的光刻機,實現目前所需要的晶片主流配置,我們也將有能力實現自主的國產化。

這樣看來花那麼大精力去研發碳基晶片,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目前能夠掌握碳基納米管制取技術的,也只有北大彭練矛教授的團隊。目前臺積電已經能夠實現矽基晶片5nm的製取工藝,目前也在致力於突破3nm的製造工藝,不過3nm的製取工藝已經無限接近於摩爾定律,能否實現兩納米的工藝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

受到本身的物理性質的影響,矽基晶片要想實現更小的製程工藝,其中的電晶體也要相應縮小,但其中會存在一個漏洞,如果電晶體太小的話,會出現漏電效應以及短溝道效應等等一系列問題。而碳基晶片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碳基晶片由於在相關性能上表現的較為突出,就不用想方設法去實現工藝極限,就能夠實現同等的性能。隨著科技發展,對於晶片的相關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了,矽基晶片已經滿足不了未來科技發展的需求。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也為碳基晶片創造了無限的可能,而中國不能再錯失這一次機會了,這絕對是中國半導體領域翻身的一次機會,當然我們也要理性看待碳基晶片的研發進度,不能操之過急。

目前有北大彭練矛教授帶領的團隊,已經證實了碳基晶片存在的可能性,90納米碳基CMOS先導工藝的開發也將在3年內實現,在完成90納米碳基晶片的製取之後,在相關性能上就已經能夠媲美28納米的矽基晶片,在實現之後我們也將邁入碳基晶片的基礎門檻。

雖然目前華為已經有能力設計出5nm的晶片了,但是由於缺少了關鍵設備光刻機,並不能實現最終的製造成型。一旦碳基晶片研發成功之後,就可以很好的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不過目前對於碳基晶片的研發,也只是在晶片材料提取的起步階段,後續還要很多的製作步驟,最終的成型仍然需要用到光刻機,不過就目前而言,國內的技術也足夠使用了。

中國目前擁有了碳基晶片的主導優勢,只要朝著這個方向一直走下去,我們終將扭轉在半導體領域的不足,只不過要有足夠的時間去研發,還要對晶片設計,製造以及最後的封裝環節,進行全產業鏈的布局,如果最終整個半導體行業都選擇了碳基晶片,那麼我們的優勢就更加的明顯了。

當然我們對於科研人員的要求也不能過於苛刻,不能只沉醉於馬上就能實現彎道超車的幻想之中,雖然目前已經證實了碳基晶片的可行性,但是要想在短期之內解除華為的晶片困境,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光靠彭練矛教授的團隊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靠國內各大半導體企業,共同攻克整條產業鏈的相關技術,把技術牢牢拽在自己手上,歷史才不會再次重演,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能繞過EUV光刻機生產晶片?中國選擇押注碳基晶片,是否選對了
    ,國人才意識到晶片對於我們的重要性,過度依賴於國外的技術,最終不會得到什麼好結果的,近日中國在晶片領域持續有大動作,中科院也宣布將入局光刻機的研發。然而還有一件令人振奮的消息,就是此前一直在傳的不需要尖端光刻機,就能生產製造出來的碳基晶片,那目前都進展到什麼程度了呢?
  • 不等光刻機了?碳基晶片取得突破,性能或比矽基晶片強?
    所以要想彎道超車,必須擺脫原有思路,尋找新的技術與材料,目前全球公認的下一代晶片製造替代材料之一就是碳基半導體材料而就在前一段時間,北京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宣布:中科院的張志勇教授以及彭練矛教授的基於碳基納米管晶體晶片的研發團取得了重大突破
  • 面對美國的晶片攻勢,中國押注碳基晶片,能繞開EUV光刻機嗎
    目前新的晶片革命正在醞釀,新材料將通過全新物理機制實現全新的邏輯、存儲及互聯概念和器件,推動半導體產業的革新,晶片設計廠商、晶片設備廠商、晶圓加工廠商原有的壟斷格局將徹底打破,所有的技術積累都將全部清零,主導國家將會獲得新一代技術控制權。由於科學家並不能確定什麼樣的材料能夠替代矽,所以提出了許多的方案,比如石墨烯、碳納米管、碳化矽、氮化鎵等。
  • 我國碳基晶片的突破需要EUV光刻機嗎?
    碳基晶片是否需要光刻機可以肯定的是,碳基晶片是不需要光刻機的,所以也不會使用光刻膠,要不然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花費這麼大精力去研發碳基晶片還要依賴光刻機的話,那麼它的使用價值並不高也就是先用雷射將電路刻在掩蓋板上(相當於我們印刷的轉印技術),再通過用紫光通過掩蓋板將電路印在矽片上進行曝光,塗上光刻膠等刻蝕後就能在矽圓上製造出數億的電晶體,最後進行封裝測試,晶片就製作完成。而這個過程是無法離開光刻機和刻蝕機的。
  • 光刻機不再重要?石墨烯晶片再次突破,性能比矽基晶片好10倍
    光刻機製造過程中光刻機起到了重要的位置,全球能夠生產高端的光刻機被荷蘭ASML所壟斷,我國早先就向這家企業訂購高端的光刻機或許我們可以改變新的思路,改變研發的方向,於是碳基晶片的概念就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當中來。碳基晶片也稱為石墨烯晶片,這個晶片將完全的繞開光刻機設備,那也表示,光刻機將不再重要了。
  • 不等光刻機了!中國石墨烯晶片迎來突破,性能是矽基晶片的十倍
    但是,在矽基晶片領域,我們想要在短期內追上國外的技術,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缺少高精度的光刻機,我們必須繞開光刻機的限制,將晶片的基礎材料升級,這個時候一個好消息傳來,那就是傳統矽基晶片在製造過程中已經接近瓶頸,即將達到
  • 不必再等光刻機?北大碳基晶片技術突破,性能比矽基晶片好10倍
    國民們紛紛看到了希望,認為既然國產光刻機目前一直停留在90nm的技術水平上,一時間沒辦法突破5nm甚至是5nm以下的光刻機技術,那麼對於碳基晶片技術上得到了突破以後,能不能嘗試用碳基晶片這樣的新材料替換傳統的矽集成電路的製造壁壘?
  • 晶片被卡,被認為晶片救命稻草的碳基晶片來了,能解決燃眉之急嗎
    說起碳基晶片,還要提一個人,那就是北京大學彭練矛教授。碳基晶片的主要領軍人物是北京大學的彭練矛教授。由彭練矛教授帶領下的團隊成功解決了這麼一個問題,他解決了長期困擾碳基半導體材料的製備問題。意思是,碳基晶片的性能領先傳統矽基晶片性能三代以上。2、彭練矛團隊在碳管材料上已經取得了國際上絕對領先的地位,至少領先國際水平兩年以上。也就是說,我國的碳基晶片領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世界頂級水平。看到了這裡,你是不是已經開始興奮起來了?說實在的,我也有這種感覺。如果你覺得彭教授厲害,請給這篇文章點個讚吧?
  • 等不了光刻機了?石墨烯晶片迎來突破,性能是矽基晶片的十倍
    華為目前也在致力於研發出最新的技術,來打破目前所面臨的困境。但是很顯然,如果還是利用原有的矽基晶片,想要在短時間之內超越國外的技術,顯然是不可能的。那究竟什麼是碳基晶片呢?很多人對碳基晶片可能還是比較陌生的,但相信對石墨烯晶片大家都有所耳聞,目前市面上傳統的晶片使用的都是矽製造出來的,因此也被稱為矽基晶片。矽擁有著不錯的穩定性,在此之前也能夠滿足使用需求。
  • 碳基晶片能否研製成功?中國晶片能否憑此實現彎道超車?
    如果把晶片比喻成房子,那麼電晶體就是蓋房子的磚瓦,傳統矽基晶片技術受制於摩爾定律,其技術發展已經到了瓶頸,而可以完美替代矽基晶片的材料就是碳納米管。北大彭練矛團隊研發的5nm的碳納米管,綜合性能10倍領先於同時期性能最優的矽基電晶體;其工作速度3倍於英特爾最先進的14nm商用矽材料電晶體,能耗只有矽電晶體四分之一。
  • 北大「碳基晶片」,真能擺脫ASML光刻機,實現「換道超車」?
    經過極其複雜的工序,最終製作出晶片。精度越高的光刻機,越能夠製作出質量好的晶片。可是再繼續往前探索,就可能觸及到晶片的物理極限。哪怕能實現5nm,3nm,可是在這之上的2nm和1nm該如何突破呢?碳基晶片市場上主流的晶片統稱為矽基晶片,採用矽材料製造而成,所有的先進技術都是針對矽基晶片來研發的。在此之前,沒有人想到過還能突破矽材料去製造晶片,聽起來就匪夷所思。
  • 光刻機只是掩人耳目?中科院悄悄布局碳基晶片,真被比爾蓋茨猜中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研發光刻機只是掩人耳目?中科院悄悄布局碳基晶片,還真被比爾蓋茨猜中了。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前一段時間中科院正式官宣,把光刻機列入了「卡脖子」的名單,並且把它當成了首要攻克的目標,如果能夠製造出國產的光刻機,那麼就能夠改變目前在晶片領域的困境,就在我們期待國產光刻機誕生的時刻,中科院又迎來了一個好消息。
  • 北大碳基晶片真能換道超車嗎?華為任正非說出實情
    前幾個月之前,北大張志勇教授和彭練矛教授課題組研究成果被曝光,成功研製出碳基CMOS技術的電晶體和電路。這是碳基晶片首次被研製,也是我國在晶片領域發展的又一方向。光刻機嗎?光刻機掌握在ASML手中,ASML光刻機有美國的技術,我國想要自研出集合幾十個國家技術,幾萬個零部件的高端光刻機是不可能的。一臺光刻機的背後,每一個零部件都是一條生產線,企業的最高技術集成。
  • 不用5nm光刻機也行?碳基晶片技術突破,性能超矽基晶片10倍
    設備的投入就比較固定,最貴的就是光刻機。荷蘭阿斯麥的高端光刻機,一年只生產26臺左右,售價是在1.5億美元左右,加上後期的調試和維護,至少要2億美元。光刻機的主要作用就是「顯影」,像華為這種晶片設計公司設計好晶片好,將「底片」拿給臺積電等公司。
  • 碳基晶片重大突破,北大助力中國芯,華為中興結束卡脖子
    摩爾定律,其技術發展已經到了瓶頸,而可以完美替代矽基晶片的材料就是碳納米管。北大彭練矛團隊研發的5nm的碳納米管,綜合性能10倍領先於同時期性能最優的矽基電晶體;其工作速度3倍於英特爾最先進的14nm商用矽材料電晶體,能耗只有矽電晶體四分之一。
  • 碳基晶片取得突破,由石墨烯碳納米管制成,或比矽基晶片提升10倍
    這讓人們意識到國產晶片研發的重要性,如果不能將晶片核心技術掌握在手中,很容易再次被卡脖子。但是傳統的矽基晶片已經被國外領先,用矽製造的晶片基本上陷入了一個片瓶頸。極限制程大概在2nm到1.5nm之間。目前臺積電的製程工藝還在5nm,更高的3nm還在探索中。
  • 矽基晶片製造不指望光刻機,碳基晶片的研製成功展望未來
    在矽基晶片製造方面,華為旗下的海思已經研究出麒麟990 7nm 、麒麟1020 5nm晶片,製造這些晶片需要依靠EUV光刻機才能完成。可是受到國外米國的限制,荷蘭遲遲沒有交付給中芯國際付了高昂費用的7nm EUV光刻機。國內現在中芯國際製造22nm、14nm晶片,7nm及5nm還需要高精度 EUV光刻機才可以進行製造。我國每年晶片的需求在3000億美元,都需要進口。
  • 打破摩爾定律「碳基晶片」會取代矽基晶片嗎?
    近日,關於「碳基晶片」的消息在業內流傳,據悉,碳基集成電路技術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取代矽基集成電路的未來信息技術之一。有消息報導稱,北京大學電子系教授彭練矛帶領團隊採用了全新的組裝和提純方法,製造出高純半導體陣列的碳納米管材料,製造出晶片的核心元器件——電晶體,其工作速度3倍於英特爾最先進的14納米商用矽材料電晶體,能耗只有其四分之一。
  • 碳基晶片是否能取代矽基晶片?是否能助力半導體工業彎道超車?
    作為全球先進的晶片製造商臺積電,在矽基晶片的研發上已經突破到了5nm工藝,並且正在向2nm工藝進發,但2nm之後矽基晶片的工藝似乎遇到了瓶頸。而我國雖然在晶片設計上有所成就,但是在光刻機等製造設備中卻無法突破。兩種情況的趨勢下,全世界科技人員開始了新材料晶片的研發。碳基晶片是否需要光刻機?
  • 中美大對決,碳基晶片VS矽基晶片,中國能否直道超車?
    目前科學家提出了許多的方案來替代碳基晶片,其中就包括中國提出了的碳基晶片方案。碳基納米材料在2009年就作為未來技術選項列入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ITRS),美國IBM公司仿真結果認為平面結構碳管陣列電晶體領先矽基五個技術節點,但是歐美企業一直無法突破碳基晶片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