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對決,碳基晶片VS矽基晶片,中國能否直道超車?

2020-10-10 微回收

目前,在美國的打壓下, 中國晶片產業遭遇了困局,相比於彎道超車,很多中國科學家卻認為這是換道超車的好時機。

目前,全球處於美國開創的矽基晶片時代,隨著集成電路的發展,計算機一直受到摩爾定律的支配,理論研究表明,當晶片製程達到1nm的時候,量子隧穿效應會十分明顯,就是電子不受控制,其實在進入7nm節點後,這個現象就越來越明顯了,電子從一個電晶體跑向另一個電晶體而不受控制,電晶體就喪失了原來的作用。



所以這是人們很擔心的問題,1nm後怎麼辦?目前科學家提出了許多的方案來替代碳基晶片,其中就包括中國提出了的碳基晶片方案。

碳基納米材料在2009年就作為未來技術選項列入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ITRS),美國IBM公司仿真結果認為平面結構碳管陣列電晶體領先矽基五個技術節點,但是歐美企業一直無法突破碳基晶片的瓶頸。那就是碳納米管由於內部充滿雜質,將會失去原本具有運行速度快的優勢,同時還增加電晶體的功耗,相較傳統的矽材料徹底失去競爭力。具體而言,要實現大規模高性能集成電路,碳納米管必須具備超高半導體純度、順排、高密度、大面積均勻。



北京大學張志勇-彭練矛課題組花費了10年時間,研發了一整套高性能碳納米管電晶體的無摻雜製備方法,突破碳基N型MOS管制備的難題。製備出的器件和電路在真實電子學表現上首次超過了矽基產品。相關成果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 Science )上。



彭練矛教授製造的碳納米管打造的電晶體,速度為同尺寸英特爾商用矽基電晶體的3倍,能耗只有矽基電晶體的25%,同時工藝步驟減少一半。也就是90納米碳基CMOS,性能上相當於28納米矽基器件。

也就是說只要中國研製出28nm的碳基晶片,性能就可以直追上7nm的矽基晶片,這樣就可以繞開光刻機的問題,因為中國目前可以製造出第四代浸沒式光刻機,工藝理論極限在7nm,如果中國利用浸沒式光刻機製造出7nm的碳基晶片,性能上將與2nm的矽基晶片持平,這樣美國對中國的技術限制將徹底打破,依靠中國目前的晶片產業,完全可以自產自研。

張志勇教授宣稱,這次在碳管材料上取得的進展,至少可以在國際上保持兩年優勢。而彭練矛教授則表示,「我們在碳基集成電路這條路上走了20年,還沒有看到什麼令我們覺得走不下去的障礙。」。

一旦中國的碳基晶片方案真的可以取代美國的矽基晶片,影響還不止於此,新材料將通過全新物理機制實現全新的邏輯、存儲及互聯概念和器件,那麼到時候,晶片設計廠商、晶片設備廠商、晶圓加工廠商原有的壟斷格局將徹底打破,所有的技術積累都將全部清零,主導國家將會獲得新一代技術控制權。

當然,中國的碳基晶片方案能否終結矽時代,還要看後續的量產使用,但是起碼中國這次拿到了入場券,可以和其他國家一起同臺競技,不再和上一次一樣,連當觀眾的資格都沒有。



目前,彭練矛教授課題組首次實現了5 nm柵長的高性能碳管電晶體,性能超越目前最好的矽基電晶體,接近量子力學原理決定的物理極限,有望將CMOS技術推進至3 nm以下技術節點。

彭練矛教授接下來的目標要用碳基晶片完全替代目前的矽基晶片,應用在計算機、手機等主流電子設備的CPU(中央處理器)上。

為了實現碳基晶片的量產,目前彭練矛教授決定首先從矽基晶片未涉足的應用或應用較少的領域出發,用碳晶片獨有的技術優勢製備產品,搶佔諸如透明和柔性電子學、生物電子學等細分市場。 在實現這些細分市場的產品商業化之後,再在市場支持和技術進步下,將碳晶片推向成熟、主流市場,最終實現全面市場化的宏偉目標。



碳基晶片技術的突破,將為整個中國的晶片領域發展帶來新的希望,為中國晶片突破西方封鎖、開啟自主創新時代開闢一條嶄新的道路。

相關焦點

  • 碳基晶片賽道上,僅中美兩個選手,我們可以直道超車嗎?
    2、在碳基電子的賽道上,目前選手還僅有中國和美國。3、中國押注碳基晶片,要的是在下一個晶片世紀,不再吃矽基晶片受制於人的虧。(全文共2900字,完全閱讀需要大約6分鐘) 在國產晶片技術受制於人的當下,有兩條消息引人矚目。
  • 晶片之戰的思考:中國碳基晶片有突破,彎道超車​能否實現?
    ,但矽基晶片現如今是越來越靠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也將失效,中美的「晶片之戰」也可以說是迎來了重要的轉折,是中國實現彎道超車的一個機會。什麼是矽基晶片?一說到晶片,相信許多人心裡都有一個概念。但一說到矽基晶片,許多人也許就並不是很了解了。矽基晶片是晶片的一種,正如它的名字一樣,矽基晶片主要以二氧化矽為原材料,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加工,製作成我們所熟知的矽基晶片。
  • 我們需要直道超車,碳基晶片是否值得考慮,改變目前的晶片窘境?
    晶片製造一直都是我們心結,如何破除晶片窘境顯然是我們目前最艱巨的任務。而最近我們卻有了一個好消息,也許這也不失為一條「直道超車」的新路。中國科學院院士、湖南先進傳感與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彭練矛16日在湖南湘潭舉辦的「碳基材料與信息器件研討會」表示,「沒有晶片技術,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實現由中國主導晶片技術的『直道』超車,就是碳基電子的定位和使命。」
  • 被寄予厚望的碳基晶片,能否繞開光刻機,實現國產晶片彎道超車
    近段時間被全網討論的碳基晶片被寄予厚望,所謂碳基晶片,就是以碳基材料製作的碳納米電晶體晶片,得益於碳材料更優越的電子特性,這類晶片被業內視為目前矽基晶片的最佳替代品之一。光刻機,讓國產晶片實現彎道超車呢?
  • 北大VS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在碳基晶片上能否實現換道超車?
    之前我們也講過在矽基晶片的加工過程中,光刻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就像雕刻用的刻刀一樣,把器件結構刻畫到矽晶圓上。而另一類加工方法就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像蓋房子一樣,首先我們要有磚頭,再用磚頭一點一點的把房子搭建起來。今天我們所講的碳基晶片就是把碳納米管當作磚頭來搭建晶片這個大房子。
  • 中國石墨烯晶片迎來突破,性能是矽基晶片的十倍
    雖然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技術上,與西方國家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但中國在晶片領域也傳來了好消息,那就是中科院在碳基晶片取得了重大突破,比現在的傳統矽基晶片性能要提升10倍。其實碳基晶片也叫做石墨烯晶片,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碳納米管,用這種新型材料來製造晶片,我們才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而在碳基晶片的研發上,中國的科研團隊已經有了重大進展。
  • 中國晶片換道超車,北大團隊研發出碳基晶片性能是矽基的10倍
    早在1965年,摩爾就預言,晶片中電晶體中的數量每過18個月就會翻一倍,這就是著名的摩爾定律,不過,現在萬能的摩爾定律好像也要觸及到天花板,因為矽基晶片的工藝製程已經達到5納米,再往下就是2納米,1納米,超過1納米,就進入矽基晶片工藝製程的極限。
  • 晶片行業崛起!中科院深耕碳基電子技術研究,直道超車不是夢
    晶片行業發展繼續新技術的加入,而碳基電子的出現將正式成為國內晶片行業的又一大殺器。就在今天,湖南傳感與信息技術研究院院長彭練矛表示,現在國內的半導體材料、製造工藝和晶片設計很落後,然後碳基電子將會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主導作用,幫助國產晶片技術實現突圍。
  • 碳基晶片成了華為的希望,能否換道超車?任正非說出答案
    很有氣勢晶片設計和生產專利大部分都屬於美國,現在全球範圍大部分所使用的是矽基晶片。而這個矽基晶片完全繞不開美國,所以華為現在真的是騎虎難下。石墨烯晶片和現在主流的矽基晶片相比,碳基晶片功耗小而且性能更是同級別矽基晶片的10倍。華為一得知這個消息,更是派遣研發團隊與碳基晶片團隊進行學術交流。希望可以通過研發碳基晶片來破解美國的晶片封鎖。
  • 石墨烯晶片迎來突破,晶片國產迎來轉折?性能是矽基晶片的十倍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晶片的事,華為現在購買晶片的路是徹底被美國堵死了,隨著美國進一步鎖緊制裁禁令的範圍,讓華為在代加工和購買整個晶片上都成為奢望,華為的副總裁餘承東在月初的中國信息化大會上還遺憾的說:「可惜只做了晶片的設計,沒有做晶片的生產!」
  • 麒麟晶片成絕版,能否通過碳基晶片、量子晶片彎道超車?
    從理論上講,採用碳納米管的晶片可以比矽基晶片在性能和功耗上有5到10倍優勢。國外就有MIT的研究團隊宣稱說,90納米的製程能夠達到7納米矽基晶片性能,也就是說碳基晶片是給摩爾定律續命的新型材料。看到這裡,也許您就會產生如下的疑惑:既然使用100納米的碳基晶片,可以達到10納米左右的矽基晶片的效果,那麼大力投入碳基晶片的研發,我們是否就能避開光刻機的限制,實現彎道超車了呢?答案是比較困難。
  • 國產晶片的希望,碳基晶片取得成功,或將超越矽基晶片
    前段時間,美國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相關企業為華為生產海思晶片。自從華為海思晶片的發展受到瓶頸以來,國內晶片製造行業一直是比較熱門的話題。從華為海思晶片的影響來看,國產晶片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無法在技術上創新。所以,沒有主動權的中國企業,在該領域一直會受到國際情況的影響。
  • 華為晶片迎來轉機,中國碳基晶片取得新突破,能實現彎道超車嗎?
    雖然說我國在矽基晶片領域的發展比較落後,而且華為還遭遇打壓,被人斷供晶片,但我們從未放棄過在晶片領域的發展,而現在晶片之爭也迎來了一定的轉機,中國在碳基晶片領域取得新突破,對此不少網友也產生疑問:這能幫助實現彎道超車嗎?
  • 能繞過EUV光刻機生產晶片?中國選擇押注碳基晶片,是否選對了
    ,國人才意識到晶片對於我們的重要性,過度依賴於國外的技術,最終不會得到什麼好結果的,近日中國在晶片領域持續有大動作,中科院也宣布將入局光刻機的研發。,而彭練毛教授會把晶片領域的未來押注在碳基晶片上,也並不是空穴來風,目前他已經在碳基電子學領域,研發出了整套的碳基CMOS集成電路無摻雜製備新技術,目前已經製備整體性能超越矽基器件10倍的碳管電晶體,已經接近理論極限柵長僅為5nm的技術,隨著這項技術的誕生,也加大了碳基晶片存在理論量產的可能性。
  • 碳基晶片是否能取代矽基晶片?是否能助力半導體工業彎道超車?
    有很多說法是碳基晶片是不需要光刻機的,想要彎道超車就必須擺脫光刻機的控制。而且目前的矽基晶片已經發展到2nm技術,基本已經達到瓶頸,想要繼續突破將會非常困難,那麼就必須研發一種全新材質的晶片成為了一個世界科技行業共同的目標。
  • 晶片之爭迎來轉機,中國碳基晶片取得新突破,能實現彎道超車嗎?
    導讀:晶片之爭迎來轉機,中國碳基晶片取得新突破,能實現彎道超車嗎?工藝,但隨著矽基晶片越來越靠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也即將失效,所以現在整個科技領域也正在尋找矽基晶片的替代品;雖然說我國在矽基晶片領域的發展比較落後,而且華為還遭遇打壓,被人斷供晶片,但我們從未放棄過在晶片領域的發展,而現在晶片之爭也迎來了一定的轉機,中國在碳基晶片領域取得新突破,對此不少網友也產生疑問
  • 中科院8英寸石墨烯晶圓研發成功並量產,碳基晶片彎道超車或成真
    中科院8英寸石墨烯晶圓研發成功並量產,碳基晶片彎道超車或成真我們都知道世界首款五G手機晶片是我們華為的麒麟九千,但是因為美國的打壓,致使這款晶片恐成絕唱,可以說我國半導體領域被卡得很難受。在今年十月份舉行的二零二零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科研團隊正式宣布八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研發成功。不論是晶圓的尺寸還是質量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更重要的是已經實現了小批量量產。而且這塊八英寸的晶圓是人類首次製備出這麼大尺寸的碳基晶圓,這也進一步證明了碳基晶片是可以實現量產的。
  • 矽基晶片之後的新戰事:碳基晶片、量子技術
    眾所周知,目前的晶片基本上都是矽基晶片,也就是以矽為原材料的晶片。但目前矽基晶片已經走到摩爾定律的極致了。尤其當目前製造工藝進入到5nm,再過兩年後進入到3nm之後,接下來還能不能再前進,其實是半導體界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
  • 矽基晶片之後的新戰事:碳基晶片、量子技術
    眾所周知,目前的晶片基本上都是矽基晶片,也就是以矽為原材料的晶片。但目前矽基晶片已經走到摩爾定律的極致了。尤其當目前製造工藝進入到5nm,再過兩年後進入到3nm之後,接下來還能不能再前進,其實是半導體界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
  • 碳基晶片取得突破,由石墨烯碳納米管制成,或比矽基晶片提升10倍
    但是傳統的矽基晶片已經被國外領先,用矽製造的晶片基本上陷入了一個片瓶頸。極限制程大概在2nm到1.5nm之間。目前臺積電的製程工藝還在5nm,更高的3nm還在探索中。既然難以實現直線超車,彎道超車,那為什麼不能換道超車呢?於是有了碳基晶片這個概念,碳基晶片也叫石墨烯晶片,是由石墨烯碳納米管制成。換一種材料來製造晶片,而且是在別人沒有取得突破的情況下進行,這說明我們已經領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