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碳基晶片」誕生,碳納米管工藝迎來突破,性能或提升10倍

2020-08-25 專業燒機

集成電路在我們的應用中非常廣泛,它讓我們的設備變得更加輕便化,體積也越來越小,就拿我們經常用的手機來說,從以前的「大哥大」,到現在的手持式智慧型手機,這些都得力於集成化電路的發展。它可以用1平方釐米大小的晶片裝下以前需要一平方米才能完成的電路。

而我國也因為高端光刻機的原因,在7nm晶片以下的生產工藝上一直無法突破,目前生產的晶片也只能達到24nm工藝,通過N+1工藝也只能勉強為14nm,和ASML目前最新的5nm工藝來說相差還是很遠的。不光如此我國目前生產的晶片合格率和產量都是非常低的。2019年我們的晶片自給率還不足20%。

那麼在這個時候,想要彎道超車生產出高端工藝的晶片,除了在製程工藝上突破外,我們還可以從材料上進行突破,就這樣,一種由新型碳納米管材料製作而成的「碳基晶片」誕生。我們都知道,目前手機和電腦中使用的這些晶片都是半導體矽基晶片,主要材料是矽晶體。而碳基晶片的材料採用的是碳納米管,兩者材質的不同,我們便有了兩種不同的稱呼。

新一代碳基晶片誕生

在5月26日,北京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傳來一個好消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帶領的研發團隊,花費了近20年的時間,終於在新型「碳基半導體」中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不僅是突破了「碳基半導體」製造設備的瓶頸,更是實現了全球領先的「碳基納米電晶體」晶片的製造技術。使得我們的晶片進入了「碳基時代」。

碳基晶片的發展

早在2年前,彭練矛院士和他的團隊就已經製造出4吋5微米柵長的碳基晶片,相當於目前28nm工藝矽基晶片的性能,在同等柵長的矽基晶片對比下,性能至少提升了10倍以上。這得益於目前可達到1-3納米直徑的碳納米管工藝,特別適合做小尺寸的電晶體,能夠做成立體控制結構,也有利於實現電路控制,也就是能實現更好的電路導通性,實現更快的0和1的二進位計算。

晶片的兩種結構

我們都知道晶片中的電晶體其實就是納米級的場效應管,執行著開和關,也就是0和1的二進位操作,正常的場效應管有三個極性,分別為源極、柵極和門極。並且分為P溝道和N溝道兩種類型,而門極就相當於開關一樣,我們簡單的講解一下兩者的工作原理:首先我們在保證源極的一直有電壓,N溝道的場效應管在門極大於一定電壓的時候,場效管便會導通工作,而P溝道的是相反的,當門極為低於電壓的時候才工作,但P溝通的製作難度要大很多,損壞率高。所以一般常用的是N溝道類型的設計。

碳基晶片面臨的困難

1、碳納米管的製作投入資金量大

碳納米管的製作方法很多,但是基本工藝都只能保證在99.99%純度,想要達到能製作晶片的要求,就必須要把碳納米管提純到99.9999%,這個程度的碳納米管才能保證生產的「碳基晶片」性能更加穩定。想要達到批量生產純度99.9999%難度還是非常大的。但是相比製作高端光刻機來說,這個可能更容易突破一些,但是投入的研發資金也會是巨大的。

2、高端人才稀缺,工藝難度更高

彭練矛院士表示:「現代晶片製備有上千個步驟,其中一步做不好,就沒有好的產品。最後是一個系統優化的問題,材料、器件、晶片設計等密不可分。碳納米管的製造乃至商用,面臨最大的問題還是決心,國家的決心。若國家拿出支持傳統集成電路技術的支持力度,加上產業界全力支持,3-5年應當能有商業碳基晶片出現,10年以內碳基晶片開始進入高端、主流應用。」

我國的集成化電路的人才相對緊缺,反而材料和化工領域的高手很好找。想要將「碳基晶片」轉成產業化的話,需要全國各大晶片設計和製造廠商一起研究開發和適配,並且除了硬體之外,系統的驅動和優化也是保證整顆晶片能否正常工作的主要原因,彭練矛院士表示,這項工作想要批量投入使用,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

總結一下

碳納米工藝因其獨特的性能,將更適合做3nm以下工藝的晶片。也將加速推動「摩爾定律」的發展。在晶片的發展歷史上,碳基晶片或許是能打破矽基晶片瓶頸的一個新的方向,也是我國擺脫被高端光刻機卡脖子的重要手段,就算是需要光刻機輔助,想要讓「碳基晶片」達到目前矽基7nm的水平,我們現在國產的光刻機就足夠了。

相關焦點

  • 揭秘「碳基晶片」的原理,將採用碳納米管工藝,性能或提升10倍
    這種無摻雜的碳管CMOS電晶體,性能遠遠領先於傳統的矽基材料。但是想要投入使用的話還需要3-5年的時間。但這也為世界的碳基集成電路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找到突破矽基晶片性能的極限的方法。當然這種碳納米管的製作工藝並不簡單,這也是未來碳基晶片需要攻克最主要的難點。
  • 「石墨烯晶片」誕生,採用碳納米管工藝,性能或將提升10倍以上
    作為全球先進的晶片製造商臺積電,在矽基晶片的研發上已經突破到了5nm工藝,並且正在向2nm工藝進發,但2nm之後矽基晶片的工藝似乎遇到了瓶頸。而我國因為受到了美國的制裁,雖然在晶片設計上有所成就,但是在光刻機等製造設備中卻無法突破。兩種情況的趨勢下,全世界科技人員開始了新材料晶片的研發。
  • 石墨烯碳基晶片誕生,性能或將提升10倍以上,採用碳納米管工藝
    半導體晶片用到的是碳納米管或石墨烯,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的製備過程跟矽基電晶體的製備方法有著本質的差別,兩者的主要原料是石墨,目前生產工藝可以通過電弧放電法、雷射燒蝕法等多種方式製成。,可以達到普通矽基晶片的10倍以上,將繼續推動摩爾定律更好的發展,就算是矽基晶片工藝突破5nm達到2nm工藝,也突破不了10倍的提升。
  • 碳基晶片取得突破,由石墨烯碳納米管制成,或比矽基晶片提升10倍
    於是有了碳基晶片這個概念,碳基晶片也叫石墨烯晶片,是由石墨烯碳納米管制成。換一種材料來製造晶片,而且是在別人沒有取得突破的情況下進行,這說明我們已經領先一步。,製造出高純半導體陣列的碳納米管材料。在4英寸的基地下,製備出99.9999%的碳納米管陣列。碳基晶片取得巨大突破以後,華為就和該團隊展開了交流,如果有能力打造出碳基晶片,雙方或將展開更深入的合作。
  • 「碳基晶片」取得突破!性能提升10倍,碳基晶片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據目前了解,傳統的矽基晶片已經由國外領先進行研發,使用矽基製造出的晶片會陷入一個瓶頸當中,其中極限工藝製程大概在2nm到1.5nm,目前,臺積電的製程工藝維持在5nm,更高級別的3nm還在探索研發。即便是5nm工藝製程在我國都難以得到實現,就連中芯國際也是束手無策。
  • 「碳基晶片」取得突破!性能提升10倍,碳基晶片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即便是5nm工藝製程在我國都難以得到實現,就連中芯國際也是束手無策。為了取得晶片的發展進程,也有了碳基晶片這個概念,碳基晶片簡稱,由石墨烯碳納米管制成,也就是換了一種材料來製成晶片。據悉,對於碳基晶片也從概念轉入研發當中,2020年,北京大學張志勇教授和彭練矛教授取得了碳基晶片取得突破,採用全新的提純方式和組裝,製造出高純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材料,研製出99.9999%
  • 中國「碳基晶片」突破,石墨烯碳納米管制作,將帶動全球晶片發展
    那麼新型材料的碳基晶片必然也要遵循這個道理,碳納米管需要做成碳管電晶體,這個環節是重要的。這種無摻雜的碳管CMOS電晶體,性能遠遠領先於傳統的矽基材料。但是想要投入使用的話還需要3-5年的時間。但這也為世界的碳基集成電路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找到突破矽基晶片性能的極限的方法。
  • 碳基晶片突破,北大發布重要成果,性能提升10倍以上「西瓜視頻」
    對於晶片來說,同類型體積下裡面晶體數量越多,性能就會越強,這是摩爾定律決定的。也是國內外晶片設計和加工廠商共同追求的高端納米工藝目標。我國在矽基晶片時代的發展較晚,也如網友所說的是被牽著鼻子進步的,這麼多年下來突破性的進展很少,直到現在的矽電晶體已經快要到達使用極限的時候,我們的晶片納米技術還一直在攻破7nm工藝,那麼有沒有一種新的方式,既可以提升晶片的性能,還可以不用使用那麼高的納米工藝呢?
  • 中國晶片換道超車,北大團隊研發出碳基晶片性能是矽基的10倍
    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必備,而晶片就是手機必備的大腦,晶片越先進手機的性能就越好,功耗就越低,這一點,從手機性能得到巨大提升的時候,續航的時候卻越來越長就能得到證明。根據理論計算表明,用碳納米管制成的電晶體與與相同特徵的矽電晶體相比,理論上運行速度可以提高5~10倍,而功耗則可以降低10倍,完美滿足超低功耗晶片的需求,但理論畢竟是理論,想要利用碳納米管制成晶片還存在著巨大的挑戰。
  • 華為新希望:碳基晶片性能達矽基5-10倍,量產只須突破兩難題
    1納米是多少呢?就是1毫米的1/1000000,到底有多小,基本沒有辦法用直觀的方式來解釋,只有用超高倍顯微鏡才能觀察。因為矽基晶片是用一種特殊的設備在矽基晶圓上按照設計好的電路雕刻出來的,所以有一定的物理極限,1納米就是這個極限,但是隨著人類對晶片的需求不斷提升,晶片技術不會因為材料和工藝的限制而停滯不前。
  • IBM利用碳納米管「生長」晶片 速度可提升10倍
    IBM利用碳納米管「生長」晶片 速度可提升10倍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5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矽在晶片領域的主導地位可能終結。多年來,研究人員和企業家希望碳納米管能給晶片設計帶來一場革命。從理論上說,這種分子水平的結構,能用來製造速度是現有產品6-10倍、能耗大幅降低的晶片。除更快和更節能的筆記本、智慧型手機晶片外,處理能力強大的微型處理器還可以催生新型技術,例如可彎曲計算機和可注射入體內的微型晶片,或殺死人體內癌細胞的納米機器。現在,IBM一個研究團隊稱取得了技術突破,使納米夢想向現實又邁近了一步。碳納米管存在的問題是其尺寸。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等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
    魚羊 編譯整理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5nm才剛嘗上鮮,臺積電的3nm廠房也已竣工,甚至傳出2nm工藝取得突破的消息。眼看著摩爾定律極限將至,下一步突破,恐怕就要看碳納米管的了。
  • 迎來全新布局!中國量子晶片研發突破,比碳基晶片性能更強
    因此大家對於晶片發展這一方面可能就十分關注,對此,晶片製造可能會迎來全新的布局,量子晶片的研發會得到突破,他的性能比碳基晶片更加強大。我們來詳細介紹一下國內以及世界的晶片發展水平,就拿我們國內來說,除了臺積電之外的一些晶片製造企業,工藝僅僅只能達到14納米,而7納米工藝的晶片正在研製之中。
  • 碳基晶片技術突破,性能超矽基晶片10倍
    ,新工藝就有了,有時候幾百億美元都只能是「打水漂」。回顧整個晶片的發展史,一開始的晶片也不是矽基晶片,而是用「鍺」製作半導體。石墨烯晶片強技術突破l 蘇州中科院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蘇州中科院了,前段時間,就有小道消息稱,他們能夠在實驗室實現5納米晶片的製造,而且不需要高端光刻機的參與,只需要雷射設備就行了。其實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 碳基晶片迎來新突破,性能超矽基晶片10倍
    目前華為的晶片不容樂觀,中科院方面卻傳來一個好消息,我們的晶片或許能夠實現彎道超車,碳基晶片迎來了新的突破,碳基晶片也可以稱之石墨烯晶片,該晶片不需要經過光刻機這個流程,所以可以完美地避開光刻機這一個缺陷,並且石墨烯晶片在性能上超過矽基晶片10倍。
  • 晶片之爭迎來轉機,中國碳基晶片取得新突破,能實現彎道超車嗎?
    導讀:晶片之爭迎來轉機,中國碳基晶片取得新突破,能實現彎道超車嗎?工藝,但隨著矽基晶片越來越靠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也即將失效,所以現在整個科技領域也正在尋找矽基晶片的替代品;雖然說我國在矽基晶片領域的發展比較落後,而且華為還遭遇打壓,被人斷供晶片,但我們從未放棄過在晶片領域的發展,而現在晶片之爭也迎來了一定的轉機,中國在碳基晶片領域取得新突破,對此不少網友也產生疑問
  • 華為晶片迎來轉機,中國碳基晶片取得新突破,能實現彎道超車嗎?
    雖然說我國在矽基晶片領域的發展比較落後,而且華為還遭遇打壓,被人斷供晶片,但我們從未放棄過在晶片領域的發展,而現在晶片之爭也迎來了一定的轉機,中國在碳基晶片領域取得新突破,對此不少網友也產生疑問:這能幫助實現彎道超車嗎?
  • 碳基晶片來襲,北大發布重要成果,電子遷移提升1000倍[西瓜視頻]
    對於晶片來說,同類型體積下裡面晶體數量越多,性能就會越強,這是摩爾定律決定的。也是國內外晶片設計和加工廠商共同追求的高端納米工藝目標。,也如網友所說的是被牽著鼻子進步的,這麼多年下來突破性的進展很少,直到現在的矽電晶體已經快要到達使用極限的時候,我們的晶片納米技術還一直在攻破7nm工藝,那麼有沒有一種新的方式,既可以提升晶片的性能,還可以不用使用那麼高的納米工藝呢?
  • 碳基晶片取得突破,性能或比矽基晶片強?
    另外一方面,矽基晶片在製造過程中遇到了阻礙,那就是摩爾定律的極限,目前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臺積電已經突破了3nm製造工藝,而理論上矽基晶片只能將製造工藝達到2nm,想要進一步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了。而就在前一段時間,北京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宣布:中科院的張志勇教授以及彭練矛教授的基於碳基納米管晶體晶片的研發團取得了重大突破
  • 中國量子晶片研發突破,比碳基晶片性能更強!
    因此大家對於晶片發展這一方面可能就十分關注,對此,晶片製造可能會迎來全新的布局,量子晶片的研發會得到突破,他的性能比碳基晶片更加強大。我們來詳細介紹一下國內以及世界的晶片發展水平,就拿我們國內來說,除了臺積電之外的一些晶片製造企業,工藝僅僅只能達到14納米,而7納米工藝的晶片正在研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