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我們擁有強大的火力,經常得到近距離空中支援,並且牢牢地控制著海域,則中國人可能已經把我們壓垮了」---《李奇微回憶錄》第七章停戰談判與僵持山嶺上的苦戰敵人的特點
「有人開始哀嘆,由於在朝鮮半島的慘敗,美國的國際聲望遭受了重挫,《紐約時報》駐歐洲、亞洲和中東各國首都的記者紛紛報導:『美國已經失去了自信』,法國人稱:『美國威風掃地,並帶來了災難後果』。印度報導『美國銳氣大折』,很多人『正為西方國家被亞洲人擊潰而暗自慶幸』。考慮到美軍在面對中國時的蹩腳表現,一些人開始質疑,美國是否有能力阻止蘇聯佔領歐洲」奧利弗·斯通/彼得·庫茨尼克 《躁動的帝國----不為人知的美國歷史(上)》,重慶出版社中譯本第280頁
「另一個在戰爭中提高了地位的國家是共產黨中國。從中國人在整個韓戰期間所顯示出來的強大攻勢和防禦能力中,美國及其盟國已經清楚地看出,共產黨中國己成為一個可怕的敵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美]沃爾特.G.赫姆斯:《韓戰中的美國陸軍(第一卷)停戰談到的帳籠和戰鬥前線》,解放軍國防大學出版社1988年8月版,565頁
「在越南戰爭之後,美國總統們將抱怨他們在外交政策方面被『越南戰爭綜合症』縛住了手腳,害怕美國的軍事介入造成災難性的結果。但是,早在越南戰爭綜合症出現之前就曾經有過韓戰綜合症。助理國防部長約翰?麥克諾頓在1965年3月向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遞交了一份備忘錄,宣稱『向越南大規模派遣部隊……收到「法國失敗論」和「韓戰綜合症」的阻礙。』為了對付這種『韓戰綜合症』,約翰?F?甘迺迪鼓勵美國軍隊發展反遊擊戰戰術,以幫助那些『被包圍的』反共國家。」[美]莫裡斯.艾澤曼著:《戰爭中的美國從書。韓戰》,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2月版,134頁
「這且不說,儘管美國公眾很少有人了解真實情況,但美國領導人卻心中有數,他們曾計劃徵服北朝鮮,使之與李承晚的南朝鮮合併,而這一計劃卻被紅色中國挫敗了。1950年9月仁川登陸後,美軍又入侵北朝鮮,其唯一原因便在於此。美國領導人知道,遭到失敗後進行的戰爭實質上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戰爭,但公眾卻鮮有人知。最令人感到沮喪的是,紅色中國人用少得可憐的武器和令人發笑的原始補給系統,居然遏制住了擁有大量現代技術、先進工業和尖端武器的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美]貝文.亞歷山大:《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第63章「韓戰的長期陰影」
「我們吃了敗仗美國歷史上最慘重的敗仗。」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最慘的軍事敗績。可能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軍事災難。」---美國《時代》雜誌
美軍在朝鮮遭到慘敗的消息傳到美國後,輿論一片大譁,美國《紐約先驅論壇報》發表文章將美軍的這次失敗稱作「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
「聯合國在朝鮮被共產黨中國打敗了,現在世界上沒有任何軍隊足以擊退中國人。」---美國前總統赫伯特·胡佛
「朝鮮災難引起的影響,遠遠超過了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的失敗,不僅聯合國統一朝鮮的希望破滅了,而且當中國變成第一個在重要戰役中取得打敗西方軍隊的勝利的國家時,似乎一夜之間,中國便躍進為世界強國之列」----美國《有限戰爭》
「這次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最慘痛的一頁,對後代影響深遠」----1991年,冷戰勝利的一年,美聯社在紀念韓戰的評論中稱道
「當美國的報紙裡充斥著關於中國「人浪」攻擊的誇張報導時,在前線的事實卻完全是另一回事。……中國軍隊令人敬畏,不是因為他們人數眾多,而是因為他們善於運用欺騙戰術和達成攻擊的突然性。」[美]莫裡斯。艾澤曼著:《戰爭中的美國從書。韓戰》,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2月版,78、79頁
「儘管有許多關於中國人採取「人海戰術」,用「大批軍隊」猛攻美軍陣地的說法,但使人望而生畏的不是中國人的集中進攻,而是他們的佯攻、奇襲或夜間的悄悄滲透。中國人確實採用成排成連的人海戰術,以優勢兵力佔領精心挑選的戰術陣地,以便進行決定性的穿插,但這些通常是為了牽制敵人防禦部隊,與此同時,其他中國部隊從側翼發動進攻,並在敵後設置路障。官方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戰史中引用了一位陸戰隊隊員戲謔的評論:「天知道一個中國排中到底會有多少群士兵?」」[美]貝文·亞歷山大:《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42章
「西方國家的媒體想像中國士兵衝進戰場,並肩作戰,以大規模的『人海戰術』發動進攻。事實恰恰相反!中國軍隊確實是很少利用重炮和裝甲車,而且他們也確實是依賴大量的人發起進攻有時候是聽軍號聲但他們都是善戰的勇士。進入戰鬥後,積極主動也善於用腦。彭德懷元帥和他的副手們都完全相信他們能打下整個朝鮮半島,正如幾個月前朝鮮人民軍差點做到的那樣。事實證明,他們確實差一點就達到目標了。他們給了美國士兵及美國人民重重一擊。如果他們擁有空中力量,如果制空權不是掌握在聯軍手裡,那他們就會取得全勝了。」[美]沃爾特·J·搏伊恩主編:《阿爾法美國軍事指南叢書》之[美]羅伯特·F·多爾著:《美國陸軍》,王洪浩、周正譯,南京出版社2004年7月版,208,2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