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高校國際學術影響力評價報告:高校學科表現呈現快速上升...

2021-01-08 中國教育在線

  5月16日,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才發展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網、中國教育在線、學術橋在京聯合發布《2017中國高校國際學術影響力評價報告》,依託學術論文及相關數據直觀展現國內大學的國際學術影響力。報告顯示,中國高校學科表現呈現快速上升態勢,入選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高被引前1%的學科的高校越來越多,入選的學科的排名越來越靠前。

  報告數據主要來源於ESI資料庫,時間段為2007年1月至2017年2月,中國大陸共有209所高校至少有一個學科入選ESI前1%高被引學科,這些高校被作為國際學術影響力分析對象。報告從國際成果規模、高被引論文、創新人才數量、優勢學科等不同維度展現了中國高校的「坐標」,由中國大學國際學術影響力評價、中國學科國際學術影響力評價和中國高校ESI1%各學科排名變化情況三部分構成,每部分都有豐富的榜單作為支撐。

  報告課題組負責人李江教授介紹說,從選用的各項指標上看,中國高校表現出了快速上升的態勢。在ESI的22個學科分類中,中國高校入選數量最多的學科依次是化學、工程學,有超過100所高校入選這兩個學科。超過50所高校入選的學科有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和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國際論文規模反映了該學科領域內各高校的國際論文發文量與被引次數。從國內各高校國際論文發文量來看,浙江大學以超過6.5萬篇發文量位居首位,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緊隨其後。

  根據ESI資料庫的界定,高被引論文指近10年來被引頻次排在前1%的論文。報告顯示,10年來高被引論文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分列一、二位,浙大排名第三。入選ESI前1%高被引論文的科學家數是人才層面的指標,報告統計了209所高校ESI論文發布的主導科學家數量,其中,清華大學以552位主導科學家高居高校榜首,浙江大學、北京大學分別以474位和460位主導科學家位列二、三位。入選ESI前1%高被引論文的學科數是學科層面的指標,北京大學有21個學科進入ESI前1%學科數量,位居首位。

  報告同時指出,中國高校的社會科學國際學術影響力相對較弱,經管學科僅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兩所高校進入ESI學科前1%。在空間科學領域,尚沒有中國高校入選。此外,這些高校多以理工農醫見長,許多優秀的民族、政法、藝術等領域見長的高校並未出現其中,或者排名比較靠後。「這些學校大多以服務地方文化與社會發展為首要任務,具備民族特色的研究內容也應當受到重視。鼓勵高校加速國際化的同時,也要注意將民族的發揚光大成為世界的。」李江說。

  「參與國際對話是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鼓勵高校參與國際對話並掌握話語權,是中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方面。國際學術影響力評價將為國內高校『雙一流』建設提供參考借鑑和數據指標,激勵高校從高水平成果、人才培養、學科建設三個維度發展,鼓勵高水平研究、兼顧規模,鼓勵參與、重視主導。」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才發展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李志民表示

相關焦點

  • 2018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名:中國高校在國際權威期刊論文發表...
    記者注意到,在此背景下,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從2017年開始每年定期推出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名報告,致力於客觀全面地呈現世界範圍內高校經濟學科的研究力水平以及國內相關科研機構的世界位置。7月8日,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發布一項重要成果,即《2018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名報告》。
  • 入選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力指數一區,湖北這所高校厲害了
    影響力指數(CI)由124.708上升為148.176,在同類期刊中排名第39位(較2019年上升了4位)。《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年創刊,自然科學總論綜合性學術期刊。學報連續5年榮獲「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是「2016年度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第十屆湖北省優秀期刊」;「農學」欄目榮獲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湖北期刊「特色欄目獎」;編輯部2017年入選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團隊; 20018、2019年被連續評為湖北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優秀集體。
  • 2019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出爐(完整版),中國高校表現亮眼
    QS世界大學排名,是歷史第二悠久的全球大學排名,與《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USNews世界大學排名》、《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同為目前國際上較具公信力和代表性的四大大學排名。與綜合排名不同,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更傾向於學術元素的評定考核。考察學術聲譽、僱主聲譽、每篇論文的引用數量、平均學術產出及影響力四個方面,多用於研究生階段申請參考。
  • 權威榜單丨2020年度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公布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0日12時10分訊(許義麗)12月19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支持,人民網與廣東省教育廳、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人民網2020大學校長論壇在深圳舉行。
  • 川大藥理學與毒理學學科進入ESI前1‰,入選學科數並列中國內地高校...
    目前我校共有4個ESI前1‰學科領域,在中國內地高校中並列第8名。中國內地部分高校學科領域情況
  • 2020年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
    論壇上公布了《2019-2020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  本次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由人民網教育頻道與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聯合推出,截取時間段為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選取對象為165所部屬重點高校及地方重點院校,由媒體影響力、新媒體影響力、網絡輿論影響力、科研影響力等多個榜單構成。  首先揭曉的是高校社會影響力榜單。
  • 西安高校日漸「沒落」?四次學科評估數據可視化告訴你真相!
    同時,學科評估是評價一所高校實力的重要參考,對雙一流高校的評選具有重要影響,學科評估結果表現不佳的高校可能會在下一輪的「雙一流」的動態調整中處於不利地位,因此,社會各界對第五輪學科評估普遍較為重視。
  • 2019-2020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發布!
    論壇上公布了《2019-2020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 通過分析新媒體綜合影響力排行前十高校的「雙微」基礎數據,發現高校新媒體影響力呈現以下特點:一是高校「雙微」平臺活躍度高;二是微博原創內容比例明顯上升;三是高校「雙微」中用戶新媒體接觸習慣逐漸鞏固,轉發、評論、點讚等互動行為數據走高。 第四個是高校網絡輿論影響力榜單。
  • 上海英文學術期刊已進入國際頂尖評價體系
    近年來,上海英文學術期刊高速發展,打造了一批有國際影響力、領跑全國的品牌英文學術期刊。數據統計報告顯示,上海共有英文學術期刊23種,其中17種被國際最具權威的SCI資料庫收錄,佔所有英文學術期刊的73.9%,被SCI收錄的百分比名列全國前茅。
  • 中國雙一流高校國際知名度變遷
    前言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正式確認公布。
  • 2020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名在滬發布:芝加哥大學列榜首,港大...
    香港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過去3年綜合排名上升,而上海財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則有所下降。發布會上,田國強教授從國內現有評價體系對經濟學學科的世界性貢獻重視度嚴重不足的現狀出發,闡述了排名研究的出發點。
  • 最新全球高校學科排行榜,國科大超過北大清華名列國內第一
    整體上看,ESI是衡量科學研究績效、跟蹤科學發展趨勢的基本分析評價工具,它是當今世界範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科研機構、國家和地區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工具之一。該數據是基於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原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所收錄的全球1.1萬餘種學術期刊的1000多萬條文獻記錄而建立的計量分析資料庫。所基於的數據之大,數據的權威性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而在我國,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如何評價,ESI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
  • 人民網發布2020年度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
    論壇上公布了《2019-2020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本次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由人民網教育頻道與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聯合推出,截取時間段為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選取對象為165所部屬重點高校及地方重點院校,由媒體影響力、新媒體影響力、網絡輿論影響力、科研影響力等多個榜單構成。
  • 雙一流高校新評估!湖南這些高校有新突破!
    對於「雙一流」高校的評估,US News排名、泰晤士排名、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及QS排名是目前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大學排名指標體系。不過,四大體系各有側重。
  • 以科學評價推動高校科學技術進步
    ,將全面推動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回歸初心,促進高校積極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全面提升高校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結合我校地球科學類優勢學科為主的「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特點,我們將全面梳理我校現有管理辦法,制定適應要求的新文件,全面探索與建立成果和人才的科學評價體系,推動學校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  一是在科研成果評價方面,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多種表現形式和對應的不同評價標準建設。
  • 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公布 湖北高校排名如何?
    全球領先的高等教育評價機構軟科今日正式發布「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展示了全球領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學。
  • 《管理評論》入選2020年「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榜單
    12月17日,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以直播形式在線上舉行。
  • 「智庫研究」新型高校智庫:成長階段、資源投入與影響力
    在新一輪智庫建設熱潮中,高校智庫數量成倍增長,已經成為中國四大智庫類型之一,在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高校智庫成長局限性也日趨明顯,表現為高校智庫所發揮的資政啟民的作用與高校作為社會「軸心組織」的地位極不相稱 [1-2],如何提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影響力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 申城62所高校「分類比武」 評價模式初步健全有力推進科學治教
    按照人才培養主體功能和承擔科學研究類型等差異性,評價體系將高校劃分為「學術研究、應用研究、應用技術和應用技能」四種類型。其中「學術研究型」高校以培養學術研究人才為引領,「應用研究型」高校以培養應用研究與開發人才為重點,「應用技術型」高校以培養專門知識和技術應用人才為主體,「應用技能型」高校主要培養專科層次的操作性專業技能人才。
  • 我國科技論文國際影響力持續上升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科技期刊的論文,以及在國內外頂級學術會議上進行報告的論文。「作為原始創新的重要產出之一,科技論文在科技評價體系中的作用,應調整為引導科研人員發表高質量學術成果。為此,我們積極探索開展卓越論文評價研究,注重高質量科研成果的貢獻和影響。」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所長戴國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