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國家儲備林成綠色發展「搖錢樹」助力...

2021-01-08 華龍網

2019年,500萬畝國家儲備林在重慶開建,成為重慶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重要載體。按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評價,重慶國儲林有三個全國首個——全國首個以省級為單位進行統一規劃,首個以全產業鏈模式布局,首個央企和省級行政單位全面合作、以市場化手段運行的國家儲備林項目。在三個「全國首個」背後,國儲林帶給重慶乃至全國的,並不僅僅只是一片森林。

所謂國家儲備林,就是從國家戰略層面儲備木材及其他林業資源的重大生態項目。它和石油、煤炭、糧食一樣,木材是攸關國家安全的戰略儲備資源。尤其是對於長江上遊的重慶來說,國儲林項目,又可以成為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為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斬獲三個「全國首個」的重慶國家儲備林,彰顯了大局意識。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我國成為最大木材進口國和第二大木材消耗國、木材安全形勢嚴峻複雜這一現狀,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實施符合中國國情的木材安全戰略,努力走生產優質高效、規模經營適度、儲備調節有序、生態環境良好的木材安全道路。國家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創造性謀劃並大力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構建以《國家儲備林制度方案》為核心的制度體系,開創了國家儲備林建設新局面。重慶針對森林覆蓋率尚不到46%,畝均林木蓄積量僅4立方米,人均水平僅為全國水平的三分之二的局面,積極擔負起建設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國家使命。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三年提升行動,提出「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5%左右,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的目標。體現了擔負國家使命的大局意識。

斬獲三個「全國首個」的 重慶國家儲備林,彰顯了創新意識。創新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壯大的不竭動力之源。對於重慶國家儲備林建設來說,同樣也需要堅持創新,克服困難,保證項目的順利推進。引進中林集團,通過央地合作的形式,既解決了投入問題,又不增加政府債務或隱性債務,還有效盤活了沉睡的山林資源。重慶市和區縣充分發揮組織協調和政府徵信作用,依託中林集團的經營管理經驗、林產品加工營銷渠道,吸納社會資本通過投資或股權合作方式開展多種經營,實現從基地建設到林產品加工、銷售、服務全產業鏈打造,從而解決了市場主體能力不足的問題。創新的模式,激活了國家儲備林建設的成長力量。

斬獲三個「全國首個」的 重慶國家儲備林,彰顯了富民意識。富民,是政府人民至上意識的體現,也是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標所在。如何通過國儲林建設,發揮對富民增收的「溢出效應」,重慶市堅持「長中短結合」的原則,打造「長周期以營造珍貴用材樹種為主、中周期以營造鄉土中生用材樹種為主、短周期以營造速生用材樹種為主」的產業經營模式,同時結合儲備林建設,發展種苗花卉、林下經濟、木材深加工與貿易、生態旅遊和生態康養等多種經營,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將分散在村民手中的林地經由村集體組織集中,再統一交給國儲林項目平臺下的林業公司運營。通過人工造林、森林撫育和現有林改培,對儲備林進行擴充和提質。讓眾多農戶獲得給國儲林打收入的同時,依託國儲林,發展中藥材基地、特色林下養殖、生態旅遊、康養休閒等綠色產業,也讓當地農民獲得收入。從而使每一棵樹都能變成富民的「搖錢樹」。

重慶國家儲備林斬獲三個「全國首個」,是創新的成果,更釋放了重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動能,使長江上遊的重要生態屏障更厚實,使重慶山清水秀更強更富更美。

作者:曹建明

相關焦點

  • 泓森槐全力推動國家儲備林項目高質量發展
    泓森槐全力推動國家儲備林項目高質量發展木材是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產資料,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木材安全既關乎生態安全,又關乎國家資源安全和經濟安全。從2012年我國開始啟動國家儲備林建設以來,截至2017年底,累計完成國家儲備林建設任務5 323萬畝,其中:中央投資建設國家儲備林基地1 730. 7萬畝,利用開發性、政策性銀行貸款建設國家儲備林607.29萬畝。 怎麼既能實現滿足國內木材需求還可以帶來生態效益成為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需要思考的關鍵所在。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念好「山」字經也能加快奔小康
    現在仙女山已經建成大景區,我辦起了小旅館、脆桃園,還開上了小車,真是今非昔比」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鎮村民曹世蘭感慨地說。位於武陵山區的仙女山經多年打造,仙女山如今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高峰時遊客和避暑住戶達20多萬人,拉動周邊鄉鎮農業類消費超過5億元,帶動1萬餘人就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持續釋放產業扶貧「熱效應」 不斷激活...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要想激活脫貧致富內生動力,關鍵和基礎舉措是要發展好產業,沒有產業,沒有經濟上的穩定後續來源,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脫貧。在中國的扶貧實踐中,產業扶貧已經成為覆蓋面最廣、帶動人口最多、可持續性最強的扶貧舉措。貧有百樣,困有千種。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把國家安全緊緊抓在手上 築牢護航民族...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做好國家安全工作舉行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做好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把國家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同經濟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促進國際安全和世界和平,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保障。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用接續奮鬥擁抱2021
    勤於創造、勇於奮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我們使命在肩、任重道遠。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嚴峻挑戰和重大困難並存,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讓人刻骨銘心的一年。凡是過往,皆成序章。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百年徵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仍呈蔓延態勢,對未來世界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深遠。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科學城再添創新力量為「數字經濟」發展...
    近些年來,重慶以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為重要抓手,集中力量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這次科技研討會上簽約的眾多優質落戶項目,和高達100億元投資成果,無疑可進一步推動重慶「智造重鎮」的打造、「智慧名城」的建設,為重慶數字經濟的發展注入更多的動能。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農民畫痴「畫中畫」與「畫外音」
    無論是他原生態的畫作,還是那股執著勁兒,都讓人真切地觸摸到中國農村蓬勃發展的時代脈搏,領略到廣大群眾迎難而進戰貧困、奔小康的精氣神。農民「畫痴」畫農村,更懂農村風土人情,更知農民的嚮往與追求,也對火熱的農村生產生活有更直觀的了解和更感性的洞察,畫者就是畫中人,畫者經歷畫中呈現,因而某種意義上說,畫作的魅力更多地來自於「畫中畫」,質樸接地氣、真實有煙火氣,更能真實而藝術性地反映農村發展變化、展現農民精神風貌、表達山區群眾的內心世界,正因為如此,他的作品越來越受到當地群眾的喜愛。功夫不負有心人。
  • 銅仁江口:國家儲備林項目 讓荒山變金山
    江口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2月17日,江口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啟動會,在該縣桃映鎮新寨村嚴家壟集約人工栽培基地舉行。 「國家儲備林項目的實施,既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詮釋,又是為國家儲林、為大地增綠、為子孫留富的利國利民的民生項目。」桃映鎮黨委書記龍江波說,下一步,該鎮將搶抓項目建設進度,打好生態牌,走好綠色路,讓荒山變金山,讓農民變股民的綠色發展理念在該鎮先行先試、開花結果。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三下鄉」需在「送」上做好「大文章」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新時代「三農」工作,中央宣傳部會同中央文明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廣電總局、國務院扶貧辦、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文聯、中國科協日前印發通知,對2021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開展進行安排部署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陸海新通道拓展西部開放新空間
    西部陸海新通道帶來的巨變,展現出內陸地區突破對外開放交通物流瓶頸的新思維、新作為,是貫徹落實國家西部開發開放戰略取得重要成果的生動呈現。要致富先修路,發展經濟交通先行。儘管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內陸交通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鐵路、公路、水運方面漸具優勢,但時間長、效率低、成本高等短板的制約,難以適應西部大開放、內陸大開放形勢發展要求。
  • 藉助泓森槐產業打響國家儲備林與脫貧攻堅兩大戰役
    藉助泓森槐產業打響國家儲備林與脫貧攻堅兩大戰役隨著各國對貧困問題日益重視和積極作為,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2015 年報告》認為全球極端貧困人口已經從 1990 年的 19 億減少到 2015 年的 8.36 億,而貧困率從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擴大林下經濟效益空間 賦能「三農」高...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草局、科技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科學利用林地資源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科學利用林地資源、引導構築高效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市場競爭能力等方面對新時期林下經濟發展作出安排。
  • 泓森槐為國家儲備林項目鋪就「生命之色」
    泓森槐為國家儲備林項目鋪就「生命之色」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和美麗中國建設,都必須以生態保護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為前提。木材作為可再生、低能耗、低汙染的原材料,將成為我國經濟生活發展、人居生活改善的重要原材料。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讓政務在公開下補鈣壯骨向陽生長
    這是國辦連續第九年發布工作要點,今年的工作要點更加務實,多項要求屬首次提出,既著力於抓好政務公開自身各項工作,也關注如何以政務公開助力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權力運行到哪裡,政務公開和監督就延伸到哪裡。連續九年,國辦以頂層力量推動各地方政務持續走向公開化、透明化,有力提升了各地政務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跑出加速度,駛入人工智慧發展「快車道」
    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人工智慧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為社會經濟發展打開更大空間。以「智」提「質」,增添經濟發展新動能。人工智慧是引領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發力就業新形態,穩住民生「壓艙石」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1—11月,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下,我國的就業市場依然保持著總體穩定,各項經濟指標好於預期,穩住了就業這一最大的民生。
  • 泓森槐應用國家儲備林項目促進脫貧攻堅
    泓森槐應用國家儲備林項目促進脫貧攻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木材市場供需矛盾逐漸加劇,木材安全形勢嚴峻,人工用材林種植是唯一出路。國家緊急出臺了國家儲備林項目來緩解木材緊張形勢,貧困是中國長期以來需要克服的一大難題,如何利用國家儲備林項目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引起了國內各界廣泛關注,林業扶貧成為一大新亮點。泓森槐應用到國家儲備林項目可以起到促進脫貧攻堅的效果,泓森槐,屬蝶形花科刺槐屬的落葉喬木,具有速生、幹直、窄冠、脫刺、硬料五大特性;是一種市場潛力很大的速生豐產樹種。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書寫國際合作發展史奇蹟 「一帶一路...
    在7年時光裡,「一帶一路」建設以令人驚嘆的執行力和高效率書寫了國際合作發展史上的奇蹟。截至目前,中國已經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202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令人振奮的發展成果,再次折射出「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本色。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引下,這一國際公共產品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國際影響力和合作吸引力,助推世界經濟復甦。守望相助,攜手前行。
  • 【地評線】東湖評論:農民評職稱不能一「評」了之
    原標題:【地評線】東湖評論:農民評職稱不能一「評」了之   據報導,經過相關培訓和技能考核評價,12月21日,太原古交53位農民評上了「高級
  • 國家儲備林項目為泓森槐帶來發展新機遇
    國家儲備林項目為泓森槐帶來發展新機遇森林資源的增長不能滿足社會對林業的多樣化需求,是我國林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結構性矛盾。隨著經濟總量躍升全球第二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費國和第-大木材進口國。2018年4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8-2035年)》,國家林業局將國家儲備林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2013 - 2020)》重大行動之一,編制了《全國木材戰略儲備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3 - 2020)》,明確到2020年,主要選擇在自然條件優越、資源增長潛力大、良種壯苗充足、支撐能力強的地區,集約建設國家儲備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