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分享個人投資思路,不構成投資建議!
俗話說,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基金定投策略雖然簡單,但如果不了解如何止盈,那麼很容易出現到手利潤也飛了。
我經常告訴大家,基金定投,止盈不止損,到底應該如何止盈呢?
教大家三種止盈策略,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或者結合使用。
1
目標止盈策略
目標止盈是基於投資者本身出發考慮,不管市場或者投資品種的情況,只要達到自己目標,就可以落袋為安。
不過,每個投資者的收益預期都不同,如果設置太低,比如10%,可能剛定投沒多久就達到這個收益,這時候贖回可能性價比並不高。
這是由於定投期數太少,本金投入本來就不多,而目標收益太低會導致賺了收益不賺錢。
比如上個月剛加入定投組合的食品飲料,一周就上漲了10%。如果這時候賣出,一來投入少賺不了多少錢,二來基金贖回費太高,一般不超過7天都會有個1.5%的懲罰性費率。
所以,建議參考收益率設置為30%,比較合適。
30%的目標收益率,其實也不是憑空想像的。一般而言,定投2-3年,是有很大概率達到這個收益率的,這也是屬於股市的平均收益。
另外,最近比較火的一個投資品種——可轉債,其實就自帶30%止盈策略。可轉債是一個面值為100元的債券,但是因為其可轉換為股票,所以也有一定的股性。
發行可轉債的公司肯定希望借來的錢不用還回去,所以都希望大家轉股成功,所以會設定一個強制贖回條款,一般是轉股價的130%。
也就是說100元面值轉債漲到130元,你要麼轉股,要麼我直接以一個很低的價格,比如103元給你贖回了。
所以,根據歷史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的可轉債都能在5-6年的債券到期日前轉股成功,公司就不用還錢了,平均時間一般為2.5年左右。
這就是30%止盈策略背後的邏輯,比較符合股市的平均回報率,大家也可以參考這個30%作為目標止盈的收益率。
目標止盈的不足
由於目標止盈策略是以投資者本身出發,所以對市場和投資品種不關注,如果在牛市期間,可能會損失很大一部分後面的收益。
另外,目標止盈適合波動性更大的品種,這樣更容易達到收益目標,比如中證500,創業板50指數等。
目標止盈的優化
針對目標止盈策略可能錯過後續繼續的上漲,我們可以延申兩種優化策略,一種是達到目標後,先不止盈,設定一個回撤比例,比如5%。
也就是說,當收益達到30%,不賣出,繼續上漲就繼續持有,一旦出現回撤,幅度超過5%,我們就果斷賣出。
另一種是分批止盈,比如達到30%的目標收益後,可以考慮先把30%的利潤贖回,剩下的本金部分繼續持有,如果上漲一定比例,就再次收割利潤,比如5%-10%。
這樣如果遇到牛市,也不至於賣得太早,既能部分落袋為安,又能有一定比例倉位享受後續可能的上漲。
2
估值止盈策略
估值止盈策略是基於定投的指數品種考慮的,也是目前我主要參考的止盈方式。因為我們定投策略是,在指數相對低估區間不斷定投買入,在指數達到高位區間不斷賣出。
所以,估值止盈策略比較適合盈利相對穩定的品種,比如常見的寬基指數和部分優秀的行業指數。
這是由於,盈利穩定的品種從低估到正常估值,再到高估,每一段時間相對要長一些,甚至從低估到高估,可能我們會經歷一個漫長的熊市到牛市的過程。
正是因為如此,估值止盈策略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時間,可能目標止盈策略2-3年就可以有一次,但估值止盈可能需要等待4-5年,甚至更久。
不過,凡事利弊參半,通過估值止盈策略,每一段估值區間的提升,帶來的收益都非常不錯,尤其是等到牛市到來,可能短短幾個月就能把過去幾年的收益全部彌補回來。
估值止盈的不足
低估買入,正常估值持有,高估賣出。問題在於,估值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區間,如果指數剛到達高位,我們全部賣出,還是會損失到後續可能的上漲。
大家都知道,在大牛市到來時,可能光是前期的上漲就能把一個指數拉到估值高位,但是高估並不代表不會繼續上漲,相反,牛市中後期的上漲更是瘋狂。
如果只是指數觸及高位就全部賣出,我們好不容易攢到大牛市到來,錯過後續上漲豈不可惜。
估值止盈的優化
所以,出於貪心的考慮,我們可以優化估值止盈策略。邏輯和目標止盈策略一樣,只不過是當指數到達高位時,我們先不全部贖回。
如果覺得市場火熱,並且還會繼續上漲。那就只把盈利先贖回,留下本金繼續持有,然後設置止盈點,比如5%-10%為一個止盈點,達到這個點就繼續賣出一定比例的份額。
舉個例子,通過估值定投從低估到高估,我們帳面有1.5w份額,盈利50%,這時候先贖回5k落袋為安。然後剩下1w份額,每上漲10%,賣出1w的20%也就是2k基金份額。
這樣,通過幾次上漲就能把剩餘份額全部賣出,即便是後面再怎麼漲,咱也不參與了。畢竟,沒有一種策略可以完全買在最低,賣在最高,那不現實。
一般到牛市後期,基本上就是吹得很大的氣球,你根本不知道情緒到極點後什麼時候破滅。
3
不止盈
什麼?不止盈,這也算是策略?
沒錯。不止盈也是一種定投的策略。記得之前講過的那對臺灣小夫妻的故事嗎?
那對臺灣小夫妻,通過10年的時間,攢了650w的指數基金資產,然後根據4%原則,也就是每年從指數基金裡提取不超過4%,合約26w的金額出來,從而滿足自己環遊世界的夢想。
指數基金是一籃子股票,其背後的公司盈利會不斷增加,從而不斷推高資產價格。而股票也會把部分盈利分紅給投資者,如果積攢到一定比例資產,分紅本身就是一種源源不斷地現金流收入。
擁有這樣可以產生源源不斷現金流地資產,為何還要考慮賣出呢?
只有在原始積累階段,才會有資本利得的想法,一旦完成原始積累,人們關注的就是可持續性,最好是能產生穩穩現金流的資產,而指數基金就是不錯的優質資產。
指數基金不需要你自己去調倉換股,會不斷自動更新迭代,剔除爛公司,加入好公司,不用擔心倒閉,破產,只要經濟持續發展,指數基金就可以長生不老。
今天還在和朋友聊天,自己這種小富即安的思想,有個大幾百萬的股票資產,每年有個幾十萬的穩定收益,自己有熱愛的工作,物質欲望不大,生活還是非常不錯的。
呀,暴露格局了。
ok,今天就說這麼多,還有兩位夥伴關心的債券基金和中證紅利指數的話題,後面陸續會講。
有什麼感興趣的話題都留言吧,趁著現在公號粉比較少,能滿足儘量滿足~
對了,周末不更文,祝大家周末愉快!
定投繼續,靜待花開
點擊播放 GIF 0.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