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金融板塊崛起,銀行和券商行情輪番上演;進入12月份,金融股的動能似乎沒有那麼強勢了,站在當下的時點,金融股還具有投資的價值嗎,2021年會有大行情嗎?
本文整理了部分獲得銀行和非銀金融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的部分觀點,僅供參考。
對於銀行板塊,機構判斷銀行估值修復行情會持續,繼續看好2021年銀行股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對於券商板塊,機構判斷券商股跟隨市場波動的貝塔屬性將會凸顯,有望帶動指數突破關鍵點位;對於保險板塊,機構判斷在疫情修復、低基數以及積極的開門紅策略下,2021年大型保險公司負債端整體將迎來改善。
一、銀行
浙商證券(邱冠華)
1、展望21年:基本面將逐季改善預計2020年上市銀行淨利潤增速0%,對應Q4單季增速近40%;預計2021年淨利潤全年增速8%,呈逐季修復節奏。
規模:增速邊際回落。預計2021年上市銀行資產增速相較2020年回落1pc至10.3%,歸因於「穩槓桿」下,信用邊際收緊。
息差:有望逐季回升。預計2021年淨息差較2020年+2bp至2.02%。歸因於資產收益率上升幅度大於負債成本率。節奏上,21Q1受按揭重定價影響,淨息差迎來低點,隨後逐季回升。類型上,預計中小銀行息差彈性更足,得益於資產期限更短,重定價更快。
非息:增速前低後高。預計2021年非息收入增速回升7pc至8%。其中:①中收增速回升4pc至11%,受益於經濟持續回暖和消費修復;②其他非息收入增速回升10pc至2%,節奏前低後高,主要考慮2021下半年利率債或將有行情和高基數效應逐漸消退。
撥備:不良生成持平。其中,零售風險回落,對公風險上升(疊加普惠小微延期還本付息到期),節奏前高后低。減值損失對利潤的拖累將消退。預計2021年信用成本較2020年下降1bp(2020年較2019年上升16bp),對利潤拖累由-10%改善至-2%。
2、策略把脈:全年節奏怎麼把握策略:看好2021年銀行股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①絕對收益:宏觀環境友善,經濟趨勢向好、貨幣不松不緊;行業趨勢向好,盈利增速拐點、水分剛剛擠幹;微觀結構視角,基金持倉低位、估值歷史低位;②相對收益:銀行相對實體的盈利增速差得到修補。 復盤:本輪行情勝似12、14、17年銀行股行情。序幕類似12/14年,微觀結構相似,促發因素更強;行情發展類似16-17年,經濟環境友好,銀行基本面趨勢向好。此外,當下時點銀行帳面水分剛剛擠幹,估值比歷史上幾輪行情更加真實。 個股:重點推薦優質銀行,以及四大投資主線。優質銀行推薦興業和平安,是未來5-10年的招行和寧波。四大投資主線:①改善型銀行,光大、浦發;②成長型銀行,南京、長沙;③零售型銀行,郵儲、招行;④性價比銀行,建行、工行。
3、個股甄別:過去5-10年誰勝出了?寧波和招行。過去5-10年銀行股嚴重分化,近5年領漲的寧波、招行分別漲幅223%、184%,而部分銀行是下跌的。高漲幅的銀行特徵為:①ROE(預期)較高;②資產質量優異;③中收佔比高、增速快。④機制市場化,管理層穩定。
未來5-10年誰會勝出?興業和平安。展望未來5-10年,銀行業大浪淘沙,K型分化,選股思路要從傳統周期股投資的側重β改為側重α,要挑選銀行股的LV。招行和寧波是銀行股中的LV,興業和平安是出廠價的LV。興業看好「商行+投行」戰略,是最佳綜合金融服務提供商;平安銀行中長期邏輯最順,是最具成長性的科技型零售銀行。(摘自《2021年銀行業投資策略:與誰做時間的朋友》20201217)
中泰證券 (戴志峰、鄧美君、陸婕等)
核心觀點:11 月存量社融同比增速環比下降 0.05 個百分點至 13.63%,信用擴張放緩拐點如期而至。支撐 11 月社融高增的依舊是政府債放量。
銀行投資建議:繼續看好板塊估值修復行情。
1、我們 8 月初轉看多銀行,繼續看好伴隨經濟修復帶來的銀行股估值修復行情。 本輪銀行股核心邏輯是宏觀經濟,宏觀經濟修復程度決定了銀行股的上漲空間。 目前經濟處於上升期,銀行基本面穩健、估值和公募基金倉位在歷史低位,我們判斷銀行估值修復行情會持續,是跨年度行情。
2、個股建議:重點推薦、中長期看好的是優質的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和寧波銀行。 其次看好業績有彈性的標的:興業銀行、杭州銀行、南京銀行和江蘇銀行。 風險提示事件: 經濟下滑超預期。 疫情影響超預期。(摘自《銀行角度看11月社融:高位維持,支撐經濟修復和銀行板塊邏輯》20201210)
國盛證券(馬婷婷,陳功,蔣江松媛)
上半年宏觀環境復甦趨勢較為明確,是支撐銀行板塊的「基礎邏輯」。
1)經濟環境:上半年企穩趨勢明確,後續觀察疫苗落地、出口等數據。從現有數據來看,Q3單季度GDP增速已恢復至4.9%,11月官方、財新PMI已分別提升至疫情以來最高的52.1%、54.9%(生產、新訂單、出口表現均較好),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已連續5個月高於10%。考慮到:2020年-2021Q1社融整體的高增長將持續推動經濟復甦+2020年的低基數效應,預計2021年上半年經濟將延續復甦節奏,對銀行的資產質量形成支撐。下半年變量較多:我國經濟自身恢復的斜率、疫苗落地情況、海外疫情對出口的綜合影響(若全球疫情改善,增量思維下整體需求增加,但存量思維下訂單競爭或加劇)等。
2)流動性:實體經濟的流動性邊際收緊,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不會「過快收緊」。考慮到信用債違約的影響,預計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或將保持平穩,但在經濟不斷改善的預期下,央行於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再度提及「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預計2021年實體的流動性將邊際收緊,社融、M2增速或將下降1-2個百分點左右。
資金與交易面的近期變化,是推動估值修復的「催化劑」。近期資金與交易層面已出現明顯的變化:
1)銀行相對其他板塊的估值折價(按PB算,超過60%)已創歷史新高;
2)資金正持續流入低估值板塊,Q3基金主要加倉銀行、非銀、化工、有色,10月-11月北上資金共計流入銀行板塊124億,在28個行業中排第一。值得注意的是,銀行板最近3次周漲幅超過5%所需要的交易額分別為1777億(2019年3月)、1156億(2020年7月)、1022億(2020年10月),逐次減少(而其他板塊所需的交易額在2019、2020年明顯增加),表明若資金確定性流入銀行板塊,少量資金即可推動「大象起舞」。 綜合來看,我們看好板塊整體修復的β行情,預計Q1行業有絕對收益,Q2或有相對收益。板塊內部來看,前期市場風格較為極致,此輪行情中或迎來普漲,基本面沒有太大瑕疵的銀行都有望估值修復,彈性及空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的資金偏好。 基本面有望企穩改善,將經濟復甦的邏輯「逐步兌現」。
個股投資建議:持續關注中長期優質銀行(招商銀行、寧波銀行)的同時,也可積極關注資質較優、2020年估值承壓,2021年受益於利率上行具備業績彈性的品種的修復機會(如郵儲銀行、常熟銀行等),此外其他低估值品種如: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工商銀行等大行也有估值修復的機會。 風險提示:海外疫情超預期,經濟復甦節奏不及預期,利率市場化推進超預期,金融監管力度超預期。(摘自《2021銀行業年度策略:多因素疊加下,有什麼投資機會?》20201214)
二、非銀金融
天風證券 (夏昌盛、羅鑽輝等)
投資要點: 1)保險方面,在疫情修復、低基數以及積極的開門紅策略下,我們判斷2021 年大型保險公司負債端整體將迎來改善。其中, 太保 2018-2020 年的積極轉型提供了後續發展動力,太保壽險的明年 NBV 增速有望高於同業。資產端方面,保險股受益於通脹,受益於央行強調的「向上傾斜的國債收益率曲線」,收益率曲線的陡峭化有利於保險股。 推薦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建議關注友邦保險。
2) 11 月至今,滬深兩市交投活躍度提升,我們判斷券商股跟隨市場波動的貝塔屬性將會凸顯。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新三板轉板進入實操階段,我們預計未來改革將落在全市場註冊制、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方面,機構業務強的券商預計將更具競爭優勢。推薦招商證券、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非銀重點推薦:中國太保、中國平安;招商證券、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建議關注友邦保險。
保險:1) 負債端方面,我們判斷 2021 年大型保險公司負債端整體將迎來的改善,其中太保、平安、友邦預計更優。
2) 資產端方面, 保險股受益於通脹,受益於央行強調的「向上傾斜的國債收益率曲線」,收益率曲線的陡峭化有利於保險股。
長期方面,養老社區有望帶動年金險與高級別代理人的收入提升,健康醫療服務有望提升重疾險的吸引力。
證券:1) 金融板塊具有較明顯的聯動效應,保險銀行等權重股帶動指數突破關鍵點位。
2) 新三板轉板細則落地,資本市場改革再進一步。
3) 市場風險偏好抬升。 2020 年至今,滬深兩市股票成交金額 8509億元,較 19 年日均成交金額+64%。11 月至今,滬深兩市成交額 8268 億元,環比+11%,同比+105%。
4)證券板塊估值仍處於歷史中樞以下水平。證券行業平均估值 2.35x PB,行業歷史估值的中位數為 2.39x PB( 2012 年至今)。
重點推薦:招商證券、中金公司、中信證券。(摘自《非銀金融行業研究周報:開門紅預期逐步兌現,NBV有望迎來良好改善,繼續積極推薦中國太保!》20201130)
基金經理也表示,繼續看好順周期邏輯,大金融板塊有望迎來業績和估值雙雙提升的「戴維斯雙擊」。投資者也可借道指數基金布局大金融。
延伸閱讀:
2020第十八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結果
大消費行情能否持續?2020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最新觀點來了!
醫藥板塊怎麼投?興業證券:明年「磨底」+「結構性行情」的機會較大
「煤飛色舞鋼花濺」 順周期還能上車嗎?機構把脈細分領域投資機會
(責任編輯:DF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