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認為銀行板塊存在交易機會 短期仍具估值優勢

2020-12-28 太平洋財富網

近期與周期股板塊共同扛起領漲大旗的銀行板塊,最近幾個交易日出現走弱跡象。12月7日,銀行板塊指數跌幅居前。來自私募業內的最新研判顯示...

近期與周期股板塊共同扛起領漲大旗的銀行板塊,最近幾個交易日出現走弱跡象。12月7日,銀行板塊指數跌幅居前。來自私募業內的最新研判顯示,對於銀行板塊的進一步走向,目前多數私募機構普遍認為,其短期仍然存在交易機會,但中期持續走強的機率不大。

短期仍具估值優勢

12月7日,銀行板塊整體低開低走。滬深兩市37隻銀行股,除青島銀行、廈門銀行兩隻股票外,普遍出現下挫。

從板塊指數來看,通達信數據顯示,截至收盤,多元金融、銀行分別以2.07%、2.00%的跌幅,在兩市56個行業板塊指數中位列跌幅榜第一和第二位。

截至12月7日收盤時,銀行板塊指數12月以來已累計下跌1.67%,顯著跑輸了同期上證綜指、深證成指等A股主要股指的表現。

世誠投資總經理陳家琳表示,隨著宏觀經濟的持續回暖,以銀行股為代表的A股低估值板塊,已經具備了交易性機會。中國經濟仍在持續復甦,作為宏觀經濟的映射,銀行業將直接受益,這具體表現在銀行板塊的估值優勢、市場交易結構的修復、金融市場偏高的無風險利率水平可能延續等方面。從2012年、2014年和2017年末收官階段的市場表現來看,年尾的「日曆效應」,相對有利於銀行板塊年末時段走強。近期,各類機構仍在大力配置銀行板塊。

磐耀資產分析稱,在經過上周后半周的震蕩回調之後,近幾個交易日以中小創為代表的成長股表現好於低估值權重股,但這並不能說明此前已延續較長一段時間的A股順周期風格將出現反轉。從當前時點來看,貨幣環境預期將有利於估值的回歸,順周期的結構性低估、行業景氣度向上的邏輯依未發生改變。短時間內,銀行股等順周期板塊的行情有望延續。

中期難以持續走強

儘管近幾個交易日的調整,未能改變私募業內對銀行板塊短期表現的積極預期,但在中期表現方面,目前私募心態依舊偏于謹慎。

陳家琳稱,銀行股具備短期時段的交易機會,但中長期可能很難有系統性價值重估的表現。一方面,金融體系向實體經濟的讓利,在明年可能還會延續;另一方面,從目前來看,金融業整體的大監管環境,也可能影響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

來自和聚投資的研判觀點指出,銀行等周期性行業板塊的估值溢價,在2015年之後已很難出現,這背後的邏輯主要在於,近年來的周期行業復甦往往都是「短邏輯」。目前,跟隨經濟復甦預期而呈現的銀行股等周期股板塊走強,在很大程度上提前反映了企業盈利的持續改善。在此背景下,銀行等周期板塊預計只能在未來的較短時間內獲得資金的青睞。預計銀行等順周期行業的高盈利增速可能會延續到2021年一季度,估值進一步提升的動力有限。隨著跨年行情開啟,相對順周期板塊,更傾向看好科技和成長板塊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的投資機會。

神農投資總經理陳宇進一步分析稱,近期以金融和有色為代表的順周期板塊,其行情的本質,主要還是對醫藥、科技、消費等三大「黃金賽道」的估值拉平,即階段性從逆周期向順周期的切換。未來市場的主旋律仍然會回到上述三大「黃金賽道」。

相關焦點

  • 銀行股集體跳水的原因找到了 私募短期繼續看好
    近期與周期股板塊共同扛起領漲大旗的銀行板塊,在經過上周后半周的震蕩走弱後,今天(12月7日)再顯頹勢,板塊個股幾乎全線下挫,銀行指數單日跌幅位列兩市第二。對於銀行板塊未來的走向,多數私募機構普遍認為,銀行股短期交易機會並未消散,但中期仍難有持續強勢的表現。
  • 證券ETF規模激增 私募短期看好金融板塊
    原標題:證券ETF規模激增 私募短期看好金融板塊 來源:上海證券報四季度以來,大量資金湧入證券ETF,該類產品規模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增加了70多億元。國泰證券ETF規模更是超越寬基ETF龍頭產品,成為股票型ETF規模第一。
  • Q4證券ETF規模激增72.4億元 私募短期看好金融板塊
    原標題:證券ETF規模激增 私募短期看好金融板塊 來源:上海證券報四季度以來,大量資金湧入證券ETF,該類產品規模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增加了70多億元。國泰證券ETF規模更是超越寬基ETF龍頭產品,成為股票型ETF規模第一。
  • 淡水泉、星石等私募後市看法
    你期望的風格在私募眼中是怎樣的?股市長短期機會在哪裡?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整理了20家知名私募機構的下半年觀點和策略,它們有股票多頭私募比如世誠,有宏觀對衝私募比如從容,有擅長CTA的私募比如思勰。它們有國內老牌私募,景林、淡水泉、星石、朱雀、重陽、中歐瑞博、世誠投資等,還有近幾年業績卓越的新生代私募,高毅、豐嶺、趣時、泰暘、望正等。
  • A股多項政策紅利在途 私募建議埋伏四類投資機會
    原標題:A股多項政策紅利在途,私募建議埋伏四類投資機會創業板註冊制、A股市場可能引入T+0交易機制、上證綜指重新編制、紅籌股回A股上市、中芯國際即將登陸科創板……近期資產市場制度改革動作頻頻,在此背景下,不少股票私募機構已提前瞄準相關政策紅利背後的多方面投資機會。
  • 大金融板塊大漲助力大盤登上3400點,量化私募備案產品遙遙領先!
    周五銀行股大漲,「宇宙行」工商銀行股價收盤更是漲幅超過5%,創下最近5年來最大交易額。 從11月表現來看,風格分化也是十分明顯,低估值大盤藍籌顯著跑贏估值較高的醫藥、計算機、傳媒等科技板塊,並呈現滬深兩地蹺蹺板效應。整體判斷來看,當前市場仍然是震蕩市,結構機會大於總量。在指數進入回調期時,建議保持耐心等待機會,等到市場止跌企穩後再進行布局。
  • 私募高倉位迎年末行情,百億級私募倉位最高,50億級加倉力度最大,大...
    有業內人士表示,年末和年初市場會有幾個月的業績真空期,前期大漲的高景氣板塊成長股也出現較高溢價,客觀而言私募的確有調倉需求。但從調研結果來看,雖然短期內資金存在分歧,但市場中長期投資邏輯具備一致性預期。一是境外疫情蔓延激發的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需求;二是近兩年國內高端製造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增量機遇;三是四季度業績改善的基本預期支撐。
  • 泰暘資產:周期股短期擾動有望給成長股帶來更好布局機會
    中證網訊(記者  王輝)12月14日,金牛私募機構泰暘資產發表A股市場最新策略觀點表示,11月以來,由周期股板塊持續走強引發的「新舊經濟」估值收斂,更多的是市場資金博弈的一次性效應。從2020年年底的時點展望2021年A股市場的投資機會,周期股短期擾動,事實上將有望給成長股帶來更好的布局機會。
  • 醫藥股又逆勢走強,估值處於歷史高位但並未泡沫化,機會在這些細分...
    濱利投資基金經理梁濱認為,醫藥板塊近期回調屬於前期資金抱團短期漲幅比較大,股價出現的正常回落,跌下來後也明顯看到有資金在不斷的買入,經過回調後估值也處在比較合理的位置。近期由於全球疫情可能二次爆發,市場又重新點燃了醫藥板塊的做多熱情,可以積極關注。
  • 九成私募倉位過半 增持順周期低估值板塊
    摘要 【九成私募倉位過半 增持順周期低估值板塊】私募對8月份行情的樂觀態度,在倉位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 2021年,六大百億私募看好這些投資方向!
    凱豐投資:預期商品的機會最大,利率債機會也很大,二者形成有效的互補。股票端延續看多港股的看法,結構上看多新能源、銀行與周期。清和泉資本:以長期景氣、格局穩定和盈利向上的線索來對衝估值收縮的壓力。望正資產:2021年在流動性較為溫和、財政政策更為積極背景下,在消費、科技、新能源、醫藥等行業雖然估值高企,仍然存在結構性機會;部分周期性行業也存在業績提升、估值回溫的機會。
  • 國君策略:短期承壓科技為矛、周期為盾
    短期內風險偏好下行壓制科技板塊,但打造「內循環」下,市場預期將逐漸轉向政策足以對衝科技板塊面臨的外部衝擊,使科技的預期底有望提前出現。盈利方面,科技板塊Q2增速領先,盈利相對優勢有望延續至Q3。著眼中期,盈利周期向上使科技板塊向上空間顯著。市場對科技的擔憂主要在估值與交易擁擠度,我們認為當前科技總體估值不貴,機構也仍有一定加倉空間。
  • 8項私募金牛獎得主把脈歲末年初行情
    周期轉換中這些板塊被低估成長股仍可期   第一財經高遠:從逆周期向順周期轉變的過程當中,您覺得目前哪個板塊出現了估值偏低的狀況?所以在銀行和有色相對估值比較低的板塊,有一個不錯的漲幅,科技醫藥消費這三個板塊的極品公司都在做一個比較充分的回調。一旦回調到位,我想整個市場仍然會反向切換回成長股。
  • 中信建投:關注券商板塊短期躁動的可能性
    對此,12月21日,中信建投證券非銀金融團隊認為,隨著疫情後宏觀經濟的全面復甦,貨幣政策也將由相對寬裕轉向中性,今年「社融餘額增速遠高於名義GDP增速」的情景不易在2021年重現。此外,會議還指出,要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2021年監管政策將以全面註冊制改革為龍頭,帶動資本市場關鍵制度創新,使得資本市場體系更加豐富、更具包容適度性,為科技創新等實體經濟關鍵領域提供充分的資本支持,證券業「投行+投資」產業鏈的大發展仍將延續。中信建投證券非銀金融團隊建議投資者關注券商板塊短期躁動的可能性。
  • 中金:券商板塊短期或將維持一定的景氣度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短期而言,雖然宏觀流動性有邊際收緊預期、但市場政策環境及股市流動性仍有所支撐,券商板塊短期或將維持一定的景氣度;中期來看,政策持續利好、優質新經濟公司陸續上市、外資/機構/居民等長線資金入市助力行業經營環境優化、盈利穩健增長;長期來看,我們更看好頭部券商的成長性及戰略發展機遇。
  • 低估值優勢凸顯 大金融板塊配置價值幾何?機構:銀行保險等有望帶動...
    銀行投資建議:繼續看好板塊估值修復行情。   1、我們 8 月初轉看多銀行,繼續看好伴隨經濟修復帶來的銀行股估值修復行情。 本輪銀行股核心邏輯是宏觀經濟,宏觀經濟修復程度決定了銀行股的上漲空間。近期資金與交易層面已出現明顯的變化:   1)銀行相對其他板塊的估值折價(按PB算,超過60%)已創歷史新高;   2)資金正持續流入低估值板塊,Q3基金主要加倉銀行、非銀、化工、有色,10月-11月北上資金共計流入銀行板塊124億,在28個行業中排第一。
  • 收評:滬指探底回升微漲 環保銀行等板塊走強
    兩市板塊多數上揚,環保、銀行等板塊走強。兩市成交額連續十個交易日突破1萬億元,北向資金小幅淨流入。截至收盤,滬指微漲0.01%報3566.38點,深成指跌0.26%,創業板指微漲0.02%。兩市合計成交10364億元,北向資金淨流入8.01億元。
  • 哪些行業更有機會?私募基金投資策略來了!
    中央高度重視資本市場、註冊制全面推行抑制市場短期爆炒,是結構性行情的制度和微觀基礎。歷史上看,A股較低的估值分化度與市場頂部同步,較高的估值分化度與市場底部基本對應。目前市場已經連漲兩年,但是估值分化度卻罕見的處於歷史高位,正是反映了註冊制背景下市場的進化。同時,過去兩年市場主流機構已經獲得了較高收益,投資者需要降低對未來1-2年結構性贏家的收益率預期。
  • 林園、但斌等百億私募放眼2021:A股迎長達十年好時光_證券要聞...
    許傳華(伊洛投資董事長):我們認為,市場自2013年以來一直處於結構性牛市行情當中,板塊機會層出不窮,雖然指數一直在底部反覆,但核心資產早已突破2007年高位,並不斷刷出新高度。2021年大概率還是以結構性行情為主,而估值較高的板塊也有系統性調整的風險。以當下的估值水平而言,港股的估值相對其他兩市場低,但在尋找投資機會時,我們仍需考量港股的流動性。
  • 杭州銀行、寧波銀行上漲,銀行股前所未有的投資良機...
    即便在8月10日,銀保監會公布2020年商業銀行上半年淨利潤下降9.4%,次日,銀行股板塊不跌反漲,衝高回落,收出一個帶長上影線的小陽線。但近期,銀行股走勢又顯疲態。中報陸續披露,銀行股的窪地機會是否值得看好? 中報陸續披露,銀行股的窪地機會是否值得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