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了了,大時未必佳」,10歲上大學的神童電腦天才,真應驗?

2020-12-24 慕容老師談教育

記得初中語文課本上有過王安石《傷仲永》這樣一篇文章,大概的意思是講一個叫方仲永的神童,很小的時候就能吟詩作賦,其表現出來的才華遠遠超過同齡人,甚至達到一些文人的水平。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人人羨慕不已的「神童」!

沒想到「天妒英才」,這個方仲永在稱讚和恭維聲中成長,並沒有向人們傳誦的「天才」方向發展,而是越來越平庸,甚至在生活自理上還不如平常人。最 後,作者以「小時了了,大時未必佳」高度概括了方仲永一生。

今天要講的主人翁叫蘇劉溢,他於2000年出生在山東省泰安市,他的父母像天下所有父母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能夠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成績優異。也許因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不少父母用「拔苗助長」的方式,藉助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全力打造人人讚嘆的「神童」。

蘇劉溢的求學經歷堪稱「超級傳奇」,用兩天半的時間上完小學全部課程,也許是湊巧,當時也事出有因。7歲入學的他,父母希望直接入學五年級,很多學校不接受,後來在一所小學試讀,才上了兩天半學的小劉同學因為手受傷就休假在家。待到他的傷好返校後,老師對家長說,孩子已經完全掌握小學的課程可以直接畢業,然後就直升入初中學習。

當時的學校並不想接收蘇劉溢,不太相信這麼小年齡的他不可能已經完全掌握小學知識,於是對他進行了單獨的考核,其中包括一道考察空間想像能力的立體幾何題目,沒想到這個孩子像回答其他問題一樣對答如流。蘇劉溢讓學校認識到他超凡的學習天賦是在一次三科競賽中,他獲得了年級第一名。在父母和學校老師的培養下,他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初中三年的課程。在八歲時,同齡的小朋友可能剛踏入小學校門時,他就以優異的成績踏入高中的校門。

蘇劉溢10歲參加高考,高考成績非常不錯,雖然沒有上達到山東省的重點線,但還是有不少知名高校向他拋出橄欖枝,最後選擇了南方科技大學。別人寒窗12年考大學,而他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這還不是他最華麗的人生,電腦方面的天才,為他的「火箭式」人生錦上添花,2008年,他基於開源linux作業系統定製了一套自己的個性可視化界面,並用來運行編程軟體、QQ、Office、火狐等程序。

卓越不凡的人兒繼續朝著傳奇方向前進,蘇劉溢由於年紀太小,在媽媽的陪伴下開開心心進入都進入南方科技大學開始了大學生活。可好景並不長,年幼貪玩好動的天性,10歲的他與18歲大的同學格格不入,習慣了自主學習的他無法適應坐在教室專心上課。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與大學同學間存在很大的差距,最後只能回家調整。

每每有關神童的故事,我們除了羨慕嫉妒外,還有茶餘飯後津津樂道,更多的是關注其天賦稟異所帶來的輝煌人生,以及一生所取得的成果。然而,大多數神童都如張炘煬、寧鉑等一樣,小時了了,大時未必佳,披紅帶彩在眾人的驚嘆聲中進入大學後,便從神壇跌入了凡間,成為了芸芸眾生中平平凡凡的一員。

無論哪個年紀的孩子,都應該做適合年紀的事情,再怎樣的天才神童,但始終還是個孩子。如果過於追求名利不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終究會讓孩子無法承受,到最後就有可能變成高智商低情商的「低能兒」,如此這樣,對孩子對家人都是傷害。

相關焦點

  •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請不要過於執著孩子的學習
    一個叫陳韙的人來的晚了些,聽說了這件事,便不屑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時候表現這麼出彩,長大了未必就會出人頭地。孔融聽了直接回懟道:「想君小時,必當了了。」就是在告訴陳韙,看看你現在一個成年人也混得不咋地,那你小時候肯定聰明到不得了。一句話說的陳韙羞愧不已。一個小孩子借著大人的話反過來嘲諷大人,可見小時候的孔融是多麼聰明睿智。
  •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是如何一步步毀掉自己的
    其中有一個叫李膺的名士在洛陽任職,而孔融直接到了李膺的府上想要拜會他,當時孔融只不過是一個十歲的毛頭小子,李膺的門人怎麼可能放行?於是孔融便說自己的祖上和李膺祖上有著非常親密的來往,門人不敢怠慢,便迎孔融進了李膺府中。
  •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毀掉孩子的,是這種不易察覺的天賦遞減
    但是孔融的一生,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小時候的「讓梨」事件了,長大後的他沒有做出什麼了不起的功績,卻常常自命不凡,直到後來有人看著他,說出另一句家喻戶曉的話:「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從一個人人誇讚的仁孝之人,到最後又因為「不孝」而被處刑,孔融這一生讓人唏噓。
  • 9歲上大學,18歲博士畢業,當年的神童沈詩鈞為什麼這麼聰明
    男孩被人們稱之為神童,9歲上大學18歲博士畢業,學霸的世界果然不一樣 生活中被大人們稱之為神童的孩子有很多,但是在其長大成人後真正能夠配得上神童這個稱號的人卻並不多
  • 那個9歲參加高考,10歲上大學的女孩,不過裹著神童的一層遮羞布
    又七年,還自楊州,復到舅家,問焉,曰"——宋·王安石《傷仲永》 從人盡皆知的神童到"泯然眾人矣",《傷仲永》的故事無疑是讓人唏噓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並非空談,有的孩子的確從出生起就有異於常人的天賦,但如果這份天賦不加以科學的呵護跟培養,沒有後天的栽培,同樣會夭折凋落。
  • 數學天才陶哲軒:8歲高考考出760分,31歲獲菲爾茲獎,如今咋樣了
    在這個世界上神童不算少見,但大多數都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上世紀70年代,被譽為「第一神童」的寧鉑便是如此,他2歲能背詩、13歲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然而在畢業後,卻選擇了出家
  • 「天才神童」泯然眾人?揠苗助長背後,耐人尋味的期待!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這麼一個熱門話題:如何看待曾經的「天才神童」袁嵐峰,現在也只是做簡單的科普工作?袁嵐峰是誰呢?他是用兩年學完了小學和初一的課程,14歲就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專業就讀,23歲取得了化學博士學位的天才神童。大部分人對他的期待是很高的,一直在等待著他能夠做出更好的成績,全國聞名。
  • 2年讀完中小學,10歲以566分考進南科大的山東神童,後來怎麼樣了
    2年讀完中小學,10歲高考的山東神童在山東的泰安,就有這麼一個仲永式的神童。他叫蘇劉溢,出生於2000年。蘇劉溢從小就表現出了極高的學習天分。7歲的時候,他就直接上了小學5年級。結果只上了兩天半,老師就通知他的父母,孩子水平太高,小學知識已經全部掌握,可以直接上初中。
  • 當年那個9歲去高考,10歲上大學的河南「女神童」,現在怎樣?
    但如果一味地給孩子施加壓力,他們也未必能夠如父母所願,說不定還會表現出適得其反的一面。話雖如此,但大多數的父母卻還是依然我行我素,始終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行事,完全不顧及孩子的想法。尤其是隨著天才,神童這樣的詞彙越來越多,導致無數的父母都將這些字眼強行安裝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哪怕他們只是具有一點天賦,卻恨不得營造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樣子。當年那個9歲去高考,10歲上大學的河南「女神童」,就是這樣的人,她一直都生活在自己父親的安排與壓力之下,一直做著那個父親渴望看到的女兒的角色,卻逐漸失去了自我。
  • 世界級「神童」!8歲男孩上大學,自稱最愛的科目是數學
    最近,這位「神童」何宜德的簡歷火了,自稱5歲開飛機繞飛北京野生動物,6歲寫自傳,8歲考入南京大學。但從他另外的資料可以看到,所謂的「考入南京大學」,不過是參與的自考,考上的是專科,含金量並不高。對於絕大多數千辛萬苦參加高考、高分考入南京大學的學生而言,內心並不太認同他是「校友」。不過在比利時,還真有一位神童,真的在8歲那年考上名牌大學,而且是由校方安排教授親自授課。
  • 號稱神童的沈詩鈞,9歲上大學,18歲博士畢業後,在美國當教授
    大多數人在9歲的時候應該都在上小學二、三年級,而18歲的時候正從高中邁入大學,然而,卻有這樣一個人,他的9歲和18歲和普通人完全不同。9歲的他已經開啟了大學生活,18歲的他更是成為了一名大學教授,這個人就是神童沈詩鈞。
  • 王匡殺親:他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範,還是時代的犧牲品
    公元190年,隨著上一年東郡太守橋瑁偽造三公文書遍傳州郡號召討董,關東多地州牧、刺史、太守紛紛起兵響應,也就是演義中廣為人知的十八路諸侯會盟。當然,歷史上沒有那麼多路,算上曹操一共只11路(一說12路,加上了張邈之弟張超),也沒有全都聚集在酸棗,而是各自駐紮在不同的地方,真正來到酸棗的只有袁術、袁遺、劉岱、鮑信、張邈、橋瑁、張超和曹操8路,袁紹的盟主之位則是眾人遙推的。
  • 14歲上大學,23歲拿博士的「神童」被人稱「傷仲永」?本人回應了
    本文來源:刺蝟公社(ciweigongshe)作者:石燦 2020年7月13日,袁嵐峰在知乎上收到一封私信,點開一看是這麼一個問題——「如何看待曾經的「天才神童」袁嵐峰,現在也只是做簡單的科普工作?」
  • 她是河南女神童,14歲參加高考進清華,在美國做助理教授也不回國
    她是河南女神童,14歲參加高考進清華,在美國做助理教授也不回國學習需要天賦,尤其是高中考大學,能夠被清華北大錄取的學生不只是努力,他們還有讓人羨慕的高智商。這些學生往往都是老師和同學眼中的天才神童,他們一目十行、觸類旁通,再難的知識在他們的腦子裡都是水到渠成,很容易就能領會貫通。這些小天才、小神童們,往往也寄託了很多人的希望,期待他們學成之後,能夠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然而,河南有一位家喻戶曉的女神童,14歲就參加高考,幾乎以滿分的成績奪得河南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
  • 神童魏永康:13歲上大學,17歲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恨不得他死了
    曾經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在網上很火:「那些小時候的神童,長大後都怎麼樣了呢?」下面的討論不外乎都是一些事業有成,或是傷仲永的事。不過有一說一的是,天才跟際遇不好,這並不是一件衝突的事情,有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命運像是註定,也不像是註定,不然怎麼會有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個典故呢,可見有時候人生就是因為未知而迷人。
  • 熱搜「神童」1天寫詩2000首?看完忍不住要給培養孩子天賦的父母提...
    1「人造」神童這些新聞被熱議的背後,是因為這些神童的「成就」已經顛覆了我們常人的認知。雲南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某,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提交了關於結直腸癌研究課題,基本上是碩博級的研究項目了。14歲女孩,號稱出版了三本書,一天之內可以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15000字小說。
  • 小時了了 大未必佳,在京劇神童陶陽身上適用嗎
    陶陽在舞臺上被稱為京劇神童的陶陽,在很小的時候就等於是出道了,如今依然靠著他喜歡的京劇活躍在文藝舞臺上。有神童名號的人避免不了的會被人們拿他小時候跟長大後做比較,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一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小時候聰明厲害的人,長大了不一定還如此。這要分我們從什麼角度看,由於是小孩,很多特質會被大人給放大,當他大了以後,肯定沒有原來是少年時的某些特點。什麼時期就是什麼時期的樣子。往往被稱為神童的人,他的言行具有同齡人沒有的那些機靈,才能。或者即便是大人也做不到的一些東西。
  •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士,被稱為「小神童」,如今現狀讓很多人失望
    你可能沒見過這種「小神童」但絕對聽說過「小神童」的故事。張忻煬就是曾經名揚全國的小神童,他從小天資過人,跳級完成了小學到高中的課程,10歲時就成為一名大學生了。張忻煬曾經是中國最小的大學生,並且大學學業完成之後一舉考上研究生、研究生,16歲成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博士。
  • 2歲識千字,10歲上大學,16歲考博士的天才少年,現狀怎麼樣了?
    張炘煬於2歲半,就因為只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就能認識1000多字而小有名聲。父母親知道孩子聰明,可是沒想到,6歲送他上學校後,開啟了兒子跳躍式讀書的夢幻開端。 只有10歲的他,再次僅用3年時間完成普通人4年的大學課程
  • 神童寧鉑:13歲讀大學,與副總理對弈連贏兩局,38歲卻出家為僧
    中國向來有「神童情結」,三歲讓梨的孔融,八歲稱象的曹衝,十二歲拜相的甘羅都傳為千古美談。直到現在,望子成龍仍然是中國式家長的心頭之好。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希望他/她們能全面發展,「贏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