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造車正當時

2020-12-25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財經無忌,作者 | 蕭田

汽車界這次迎來了「真蘋果」。

12月21日,有報導稱:蘋果預計明年9月發布apple Car,比原先計劃的2023年提早至少兩年。

按照蘋果iPhone備料會向供應商催貨的慣例,蘋果已經向多家中國臺灣地區汽車零組件廠提出備貨要求,包括和大工業、貿聯-KY、和勤、富田等都已被列入首波供應鏈。

不僅如此,報導稱,蘋果公司一直在美國加州進行秘密道路測試,其中至少有數十輛原型Apple Car。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從來都不是風平浪靜,無論是股價持續低迷的百度傍上「電動汽車」的概念連日瘋漲市值重回600億美元,還是特斯拉市值超越豐田成為全球十大汽車廠商之首,這些無不在說明著電動車市場的火爆和前景。

作為目前全球市值排名領先的科技公司,蘋果進軍汽車領域無疑會產生巨大的化學效應。這位曾終結「諾基亞時代」的顛覆者很有可能又將顛覆整個行業的格局和生態。

造車市場「狼來了」

蘋果公司在造車這件事上由來已久,早在創始人賈伯斯時代就已經初現端倪。

就在2007年iphone面世的同一年,「汽車城」底特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通用的季度銷量首次被豐田超過,福特迎來127億美元年度巨虧。

當時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曾大聲疾呼:「請賈伯斯救救底特律吧!」

也許是聽到了這聲「求救」,賈伯斯有意成立一家汽車公司:

「我們有平臺去設計好一輛車,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要打造一款汽車。汽車有電池、電腦、發動機和機械結構,iPhone上也有這些東西。」

此後,他和時任大眾集團CEO馬丁·文德恩討論的名為「iCar」的汽車產品被曝光;《衛報》報導,他曾特意飛往舊金山與汽車設計師布萊恩·湯普森密談。遺憾的是,直到2013年賈伯斯去世,蘋果的造車計劃都沒有落地。

好在接過衣缽的蒂姆·庫克是賈伯斯理念的堅定執行者,他曾表示:

「智能化的電動汽車同手機一樣是電子產品,只不過體積更大——而能將不同電子產品連接到一起,本就是蘋果最擅長做的事情。而電子產品需要的軟硬體,蘋果也都有。」

同年,蘋果就推出了一款車載智能作業系統CarPlay,其首批合作夥伴包括法拉利、沃爾沃和奔馳,這是蘋果歷史上首次把自己的軟體搭載在其他公司的硬體產品。

次年,蘋果又推出「泰坦計劃」,由蘋果產品設計副總裁史蒂夫·扎德斯基親自領導,研發自動駕駛汽車。庫克特批「泰坦計劃」可以任意從其他項目挖人,後來,該項目人數達到1000人之多。

當時,蘋果申請了很多振奮人心的發明專利,包括靜音電動車門、無方向盤和油門的汽車內飾、AR顯示器、Lidar傳感器、球形輪子等。2015年12月10日,蘋果公司還分別註冊了「apple.car」、「apple.cars」以及「apple.auto」三個域名。

轟轟烈烈的造車計劃幾乎每過一段時間都會收割一波市場上的關注,問題也隨之而來。

從毫無造車經驗的科技公司到自動駕駛的整車,中間的步子實在邁得太大,到底是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還是半自動駕駛汽車,連內部高管間都無法達成一致,最終的結果就是和曾走過自主研發無人車路線的谷歌X實驗室一樣,均以失敗告終。

此後,蘋果主要把重心集中在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方面,聲量也越來越小。

但隨著電動市場的火爆,尤其是特斯拉的出現顛覆了原有造車模式。近幾年來,以「電車三傻」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以恆大、寶能為代表的房地產巨頭,以及索尼、戴森等跨界玩家,在打造智能電動車上蜂擁而至,這讓蘋果的造車之心「死灰復燃」。

根據DigiTimes報導,蘋果正在與臺積電聯合研發自動駕駛晶片,同時這也是為Apple Car展開部署,該媒體還指出,蘋果已計劃在美國建造汽車組裝廠。

不同以往的是,蘋果這次不是在開創新賽道,而是作為跟隨者入場,在市場上迎來了眾多熱議。無論蘋果造車這件事被不被看好,但它給整個行業帶來的「鯰魚效應」必然是深遠且巨大的。

整個「狩獵圈」都會變得強壯

此前,素有「蘋果分析師」之稱的郭明琪就曾爆料:蘋果仍在研究整車技術,可能在2023到2025年推出蘋果汽車,它將是蘋果的「下一個明星產品」。

如今看來,從2023年到2021年蘋果提前了整整2年的造車計劃的背後,除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爆以外,也有其自身業務的瓶頸。

從1976年成立至今,蘋果最引以為傲的硬體產品經過44年的不斷創新成就了當下2萬億美元市值的商業帝國。然而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當蘋果公司成為巨人之時,行業的天花板和技術壁壘,也決定了它無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為了尋找新的平衡點和增長曲線,「講故事」是所有公司的慣用手法,即便是科技巨頭蘋果也不例外。

近年來,蘋果公司的策略就是由硬體業務驅動的增長轉為軟體服務業務的增長。無論是Apple Fitness +還是Apple One的捆綁服務,蘋果都試圖讓投資者像軟體公司一樣看待它,但效果一直甚微。

只有造車才能獲得更高的市值,也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機會。這是當下具有網際網路基因的科技公司們不甘心只上車而自己走向造車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在政策層,中國國務院最近發布的《中國2035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中提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目標要到20%,2035年純電動汽車要成新銷售車輛的主流;日本政府計劃2035年禁售燃油車;歐洲各國政府也制定了淘汰燃油車的時間表……

另一方面,特斯拉、蔚來、小鵬等新造車公司雖在資產規模、生產能力、銷售收入、盈利水平等方面都遠遠不及戴姆勒、通用等傳統車企巨頭,但市值卻紛紛開始反超。

魔幻的是,無論是政策的大趨勢使然還是投資市場的普遍看好都沒有完全撬動消費者市場,新能源汽車由於技術、續航、安全性等因素並沒有那麼受市場待見,特斯拉雖然超越行業第二豐田的市值一倍多,而特斯拉的銷售量還不到豐田的1%。

以中國為例,根據蓋世汽車數據顯示,今年1-11月累計銷量來看,Model 3排名第一,銷量為113655輛;宏光MINI以77370輛緊隨其後,埃安(Aion S)位列第三,銷量40229輛。

而根據515網統計的前11月轎車銷量,日產軒逸排名第一,銷量為476341輛;排名第二的是大眾朗逸,銷量為380963輛;大眾寶來以295687的銷量位列第三。

如此一來,在有著上百年造車歷史的傳統車企面前,新能源汽車想要實現彎道超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汽車行業已經走到一個爆發的「轉折點」,更像是這些年輕的車企單方面的狂歡。

對於蘋果而言,此時上車很可能將這一進程縮短。事實上,不同於在美上市的蔚來、小鵬和理想,蘋果入局造車具有很大優勢。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至今,蘋果已經獲得了超過100項汽車專利技術。截至2020年,蘋果在汽車領域的專利技術已涵蓋自動駕駛、充電、車載系統、車體結構優化等多方面。

蘋果在硬體、軟體領域的獨到造詣註定了其apple car能夠在汽車行業佔據一席之地,除此以外,基於現有iphone系列產品的輸血,蘋果預計在 2020 年就投入了高達 190 億美元作為汽車研發資金,作為對比,整個汽車行業的研發金額約為 80 億至 1000 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蘋果還有龐大的粘性客戶群體「果粉」,Apple car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教育新能源汽車市場。可以確定的是,蘋果可以讓電動汽車的世界變得越來越精彩。

鯰魚市場再迎「鯰魚」

在今年的「鴻海科技日」活動上,跟蘋果關聯最為緊密的富士康發布電動汽車底盤和軟體平臺「MIH EV開放平臺」。與此同時,蘋果正在和臺積電談判供應鏈協議,以在兩家公司之間供應汽車電子產品。

顯然,供應鏈和代工巨頭給接下來蘋果進入汽車市場提供了巨大的想像空間。

隨著特斯拉等新勢力品牌的護城河逐漸建立,市場對後發品牌所需要的創新能力要求無疑會越來越高,蘋果造車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題也同時意味行業的顛覆性。

據透露,蘋果計劃使用一種獨特的「Monocell」電池設計,更活躍的材料可以被塞進電池裡,這可能會讓汽車的續航裡程更長、更安全。知情人士稱,「這會將電池推到全新的水平,就像人們首次看到iPhone一樣。」

眾所周知,在手機市場,蘋果一直都以嚴格的供應鏈管理體系著稱,作為「鏈主」,從挑選代工製造商開始,蘋果就秉持了極其審慎的態度和超高的標準。也因為此,蘋果推動了這些底層供應鏈企業不斷進化。

在蘋果產業鏈光環的帶動下,A股市場誕生了一大批「蘋果概念股」,這些企業在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也間接推動了整個中國手機行業向前。

回到新能源汽車行業,中國近年來崛起的造車新勢力大多採用代工模式,在工信部2019年1月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中,明確鼓勵汽車代工模式。

然而,汽車代工模式受到的質疑與爭議從未停止過。特斯拉接連起火、蔚來兩個月自燃四次......這些汽車質量的背後也無不透露著代工廠的品控能力。

汽車是關乎人身安全的重資產,需要嚴苛的供應鏈把控和技術的充分融合,已具有豐富供應鏈把控能力的蘋果或許可以發揮一條鯰魚的作用,推動整個新能源汽車生態的重塑。

而在此之前,國內新能源行業的這潭水已經有了國產特斯拉這條「鯰魚」。「競爭是促進企業進步最好的措施和手段,特斯拉帶來競爭壓力是好事,便於我國車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最終結果肯定是市場決定、優勝劣汰。」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曾直言,新能源車企業「不會都死掉,也不會都活下來」。

在特斯拉攪動之下,原本靠著政策的導向和豐厚的補貼PPT造車的車企們已被雨打風吹去,整個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市場化發展階段。

博郡遭遇嚴重經營危機、拜騰陷入欠薪一蹶不振、賽麟董事長跑路等這些基本「涼透」的造車新勢力其實就是特斯拉作為「中國新能源車企標杆」的正向作用。

如果說特斯拉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條「鯰魚」,是催化中國新能源車企結束草莽時代的終結者,那麼蘋果這條「新鯰魚」或許正是助推造車頭部新勢力走向合規時代的擺渡人。

對於「鯰魚」來說,它最不希望的是看到池塘裡出現另一條「鯰魚」。和手機相似,蘋果汽車定位應該會更偏向中高端市場。蘋果與特斯拉的正面相對,只是時間問題。

但對於市場而言,蘋果造車是一個重大利好。中國新能源造車市場和造車「三傻」或許將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電動化時代彎道超車」的願景只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相關焦點

  • 蘋果擬在美國設廠造車?正加緊搭建供應鏈
    文|車東西 James編輯 | 曉寒車東西12月10日消息,本周以來,有關蘋果造車的消息又開始發酵。本周二,蘋果自動駕駛部門主管換人,機器學習和AI戰略高級副總裁John Giannandrea接任在蘋果工作20餘年的Bob Mansfield,而Bob「第二次」在蘋果退休。
  • 傳蘋果擬在美國設廠造車,正加緊搭建供應鏈
    >曉寒車東西12月10日消息,本周以來,有關蘋果造車的消息又開始發酵。不過到了2017年,庫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正致力於研發自動駕駛系統,外界認為泰坦項目似乎已經被擱置。但有趣的是,蘋果在近年來卻一直在申請各類汽車專利,涉及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身等多個領域,並且還多做法都非常具有開創性,腦洞比特斯拉還大,又讓外界覺得蘋果似乎沒有放棄造車夢想。可參考車東西此前報導《蘋果造車之心不死!
  • 蘋果造車芯,劍指特斯拉
    蘋果正抓緊與「汽車界的蘋果」(特斯拉)搶蛋糕。據 Digitimes 報導,蘋果正與臺積電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晶片,並探索在美國建立某種工廠的可能性。蘋果與特斯拉之間,正有暗流湧動。蘋果挖角特斯拉蘋果開始進入自動駕駛領域是在 2014 年,推出了「Titan」計劃。事實上,在 「Titan」計劃之前,蘋果曾實行過 iOS in the Car 計劃,即發展 CarPlay 車載系統,進入車聯網領域。
  • 宇博證券郭泰來:蘋果加入造車隊伍
    蘋果正式入局後,會像當年用iPhone4顛覆手機行業一樣顛覆整個汽車產業嗎?造車戰略幾經搖擺蘋果造車的話題可謂由來已久。更何況,蘋果是一家極度重視控制權的企業,不會甘願將掌控權交給其他公司。不過,任何加入整車製造隊伍的科技巨頭都面臨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如何確保產量能跟上訂單的需求。此前特斯拉被量產問題搞得焦頭爛額,並遲遲不能盈利,就是前車之鑑。目前提出下場造車的科技公司,通常是與其他車企組建合資公司聯手造車。比如百度,就傳聞正與吉利汽車、威馬等數家車企進行接洽,商談合作造車。
  • 蘋果也開始造車了?
    事實上,近些年來一直陸陸續續有關於蘋果造車的消息流出。「泰坦計劃」的造車計劃,旨在打造出一款顛覆行業的無人駕駛智能汽車。隨後蘋果似乎改變了策略,從造車轉向了汽車然而近日的一系列消息表示,蘋果似乎仍舊對造車不死心。
  • 竹語:蘋果造車,利好的是什麼?
    蘋果造車計劃早在2015年就已經啟動,當時庫克挖了好幾位工程師,被稱作泰坦(Titan)計劃的蘋果造車項目石錘。只是無奈於造車過程過於複雜,Titan項目逐漸向自動駕駛轉移。從公開的專利看,蘋果已經申請了近百項汽車相關的專利。今年是新能源車爆發的大年,在補貼推動下,今年1~10月,歐洲新能源車註冊量高達91.9萬輛,相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多。
  • 蘋果造車和華為造車有什麼不一樣?_易車網
    蘋果汽車的「狼來了」早在2015年,也就是賈老師正著手為PPT造車寫PPT的時候,業界就「傳言」蘋果啟動了造車項目,而且當時蘋果也確實從特斯拉挖了不少人過去2016年,馬斯克別有用心地實錘了蘋果這個代號為「泰坦」的造車項目。2017年,蘋果大概是意識到造車這事沒有造手機簡單,開始將泰坦項目從生產一輛整車轉變成「開發自動駕駛系統」。之後,蘋果多次更換了泰坦項目的負責人,並相繼解僱了四百多名員工。
  • 蘋果造車芯,抓緊與特斯拉搶蛋糕
    蘋果造車芯,抓緊與特斯拉搶蛋糕 肖漫 發表於 2020-12-11 10:30:38 蘋果正抓緊與 「汽車界的蘋果」(特斯拉)搶蛋糕。
  • 蘋果造車的「鯰魚效應」
    ,但蘋果想要造車的消息一經曝光,還是吸引了業界的目光。 不看好者指出,蘋果造車已經說了這麼多年了,依舊沒什麼進展,短期內並不看好蘋果造車的成功。 確實蘋果造車並不是什麼秘密了,而且蘋果很早就開始了自己的造車計劃。
  • 蘋果造車,動了誰的奶酪?
    爭議之下的蘋果造車,面臨著哪些問題?又會動了誰的奶酪?相較於此前的造車傳聞,近日的消息則披露出更多細節。該報導還提到,自2014年以來,蘋果在造車上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國金證券分析師徐茂洋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分析稱,蘋果手機業務或有見頂信號,而汽車被譽為是「未來的行走在馬路上的手機」,除具備交通功能外,還是智能終端。汽車又是除房地產外的第二大消費品,所以,蘋果造車既是在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同時也是對未來的布局。
  • Apple Car,蘋果造車計劃
    SixtyEight Research當時的目標是,集成新的電子科技到高端乘用車中。 儘管蘋果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表明這家公司的身份,但從最近SixtyEight Research物業附近鄰居的噪音投訴上看,他們一直沒閒著。 2014-2015,蘋果一直在籌備自己的造車計劃。錢,蘋果沒差過。
  • 蘋果造車的秘密,都在這了
    為了準確的認識蘋果造車這件事,車東西整理了十個比較關鍵的問題,理清了這十個問題,對蘋果造車就能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一、蘋果為什麼要造車?抓住時代風口蘋果公司主打的產品主要是為以iPhone、Mac、iPad為代表的消費電子產品,在汽車領域並不是主力玩家,而之前也並沒有很多經驗,儘管如此,蘋果還是跨界進入了這個賽道,那麼蘋果為何會這麼做?
  • 但蘋果造車和華為造車有什麼不一樣?
    所有這些汽車圈的新聞在蘋果的跨界打擊下都黯然失色。是的,它來了!蘋果汽車的「狼來了」早在2015年,也就是賈老師正著手為PPT造車寫PPT的時候,業界就「傳言」蘋果啟動了造車項目,而且當時蘋果也確實從特斯拉挖了不少人過去。2016年,馬斯克別有用心地實錘了蘋果這個代號為「泰坦」的造車項目。
  • 接連「被造車」 蘋果造車有戲?
    來源:北京商報原標題:蘋果造車有戲?相較於蘋果自己,外界似乎對蘋果的「造車夢」更上心,當再次有造車進展的傳聞出現時,蘋果的股價也跟著蹭蹭上漲。這也難怪,畢竟過去這一年,市場已經見證了特斯拉的瘋狂,似乎期待著蘋果能成為下一個特斯拉。
  • 蘋果造車之心不死
    導言:「泰坦」項目的失利,曾讓蘋果的造車計劃遭受重創,但蘋果並沒有因此放棄造車的野心,這一次,「Apple Car」再上日程。李哲 | 文有關蘋果造車的傳聞,每隔幾年就會冒出一次,但最終這些傳言都不了了之,不過這一次,蘋果似乎要來真的了。
  • 誰怕蘋果造車?
    圖/IC photo正如此前一位蘋果高管所言:自動駕駛汽車是「最終形態的行動裝置」。然而,與智能汽車產業內外傳統勢力、新勢力、新新勢力的競爭廝殺相比,一個更具有普遍意義的難題是,直到今天,智能汽車的革命路徑通向何方,仍未明確。此前,網際網路造車的爭奪極為慘烈。但從自動駕駛、支付、社交到其他應用,甚至運營商的網絡通道,究竟從哪個方向才能找到未來的「聖杯」?
  • 蘋果想要造車,我看是沒戲了!
    有關蘋果造車的傳聞,每隔幾年就會冒出一次,但最終都不了了之,不過這一次,蘋果似乎要來真的了。據DigiTimes報導稱,蘋果公司在美國正籌備建立汽車生產線,並已開始與全球汽車電子供應商探討技術規格等方面的問題,預計到2024~2025年,「Apple Car」就會正式亮相。與此同時,蘋果目前正在與臺積電合作,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晶片。
  • 十年造車 蘋果能否複製iPhone傳奇?
    憋了十年的造車,如今「本尊」終要親自下場。據DigiTimes報導,蘋果近日在美國正籌備建立汽車生產線,並已開始與全球汽車電子供應商探討技術規格等問題。就在消息曝出才十天後,臺灣《經濟日報》又追蹤到,Apple Car將在2021年9月正式亮相,比之前預計的2023年提前兩年發布。  在汽車領域,蘋果能否再造一個「iPhone」傳奇?
  • 造車戰略幾經搖擺,造整車才是真蘋果
    而據最新消息,全球科技巨頭蘋果公司也正式加入了造車隊伍,提出要在2024年量產自動駕駛汽車,並使用自行研發的具有突破性的電池技術。目前,蘋果已經完成了Apple Car原型車的組裝,幾十輛原型車正在測試,可能明年9月亮相。
  • 蘋果造車的秘密,都在這了_易車網
    為了準確的認識蘋果造車這件事,車東西整理了十個比較關鍵的問題,理清了這十個問題,對蘋果造車就能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一、蘋果為什麼要造車?在第十二屆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蔚來汽車CEO李斌認為在高端市場,未來將僅剩下5家左右車企,特斯拉和蘋果將會位居其中。五、蘋果造車的進展如何?正建設供應鏈體系雖然蘋果在造車這條路上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但是蘋果至今還沒有向外公布過造車的進展,外界對於蘋果的造車情況,還不是非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