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廣州文化科中考於7月26日結束。7月26日下午,廣州市教育系統組織了專家老師對今年廣州中考的各科試題做了分析。黃埔區教育研究院,市初中數學中心組成員,數學教研員,中學數學正高級教師甘曉芬表示,中考數學試題傳遞的是信息——中考不僅考查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了數學思維能力,思維訓練要經歷探究的過程,理解數學,而不是通過「刷題」用「套路」去解題。
點評人:甘曉芬(黃埔區教育研究院,市初中數學中心組成員,數學教研員,中學數學正高級教師)
一、「穩」字當頭,有溫度
今年中考比較特殊,學生學習會受到疫情的影響。而且,中考時間也推遲了。整體上,試題命制體現了一個「穩」字,在試卷結構、題型特點上與往年保持一致,難度穩定,表述簡潔、明了。我們相信學生答卷時能感受到這份試卷傳遞的溫情和暖意。
二、重視教材,有基點
很多試題都能在教材看到他的影子,如第2、7、8、13、16、17、18、24題均源於教材,進行了有效而科學的原創性改編。這種考法有正向,提示平時教學要重視教材,這是一個很好的導向與示範。
三、廣泛覆蓋,有區分
中考是畢業試與選拔試兩試合一,既要考慮知識、基本思想方法的復蓋面又要考慮良好的區分度。命題者用知識點交匯的辦法,做到了一級知識點全復蓋、核心知識、基本思想方法多層次考查。雖是知識交匯但又較好地駕馭了難度,使整份試卷具有良好的區分度。例如第3、5、7、14題,這些題目是2~3個知識點的交匯,難度都控制在簡單題的範圍;第9、10、15、19、21、23題,知識交匯多,難度也都控制在中檔題的範圍。24、25覆蓋面廣,難度也是階梯式逐步加大的,利於區分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
四、緊跟時代,有應用
廣州中考數學卷繼續體現時代性、思想性、應用性,進行了德育的滲透,很好地發揮了試題教育功能。比如第2題是疫情形勢下學校飯堂提供套餐的背景,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第16題是線段測量取近似值問題,充分體現了「用數學」的理念;第20題「養老問題」為背景,勾畫了老百姓「老有所依」的美好生活;第22題以熱門、高科技的「粵港澳大灣區自動駕駛」為背景設計解決問題,體現了廣東在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活力和速度。
五、注重能力,有創新
創新是這份試卷的一大亮點,例如第9題巧妙地滲透了分類討論的思想;第24(2)巧妙地融入了建模思想。第24(3)問實際上是學生熟悉的 「將軍飲馬」問題,但呈現形式上很有新意。
試題傳遞了一個信息,中考不僅考查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了數學思維能力,第24題是需要學生經歷操作,猜想,問題轉化的過程,得出結論的。試題的引領、導向是非常明確的,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是思維的訓練,要經歷探究的過程,理解數學,而不是通過「刷題」用「套路」去解題。
六、關注銜接,有發展
在初高中銜接方面,對高中階段學習所必須具備的代數運算基礎,重要的數學思想均進行了重點考查.例如第25題對運算能力尤其是對抽象字母運算有較高要求;第6、21、23題對函數的圖象與性質,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做了全面考查.
總之,中考要讓老師更深刻地體現到,數學教學不僅要教數學知識,同時要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要培養靈活、多角度的思維方式,以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才是數學教育的真正目的,而不是讓學生僅會用固定的模式套路解題。採寫:南都記者葉斯茗實習生 鄧安晴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