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命令加拿大逮捕孟晚舟要挾華為,美國把中國13個大學列入「黑名單」、美國計劃驅逐3000名中國研究生……
現實告訴我們,自己不強大,想「師夷長技以制夷」,是不可能的!人家一旦制裁,就卡住了我們的「脖子」,你就要屈服,捨本逐末的做法是不行的,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我們的英語學習了!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這些國家,哪個國家的高科技不比我們發達?哪個國家要求全民學外語了?
非英語系國家的英語教育可分為選修選考、必修選考、必修必考三個主要類型。法俄是選修選考,要求更低,也最適合;日德是必修選考,日德英語相當於音樂、美術、生物等學科,沒有考試的強制性;而我國是必修必考。
將英語作為高考必考的主科,尤其特定的背景。恢復高考後,正值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急需要向發達國家學習,把英語作為主科,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視,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對我國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但是,凡事都要歷史的、辯證的評價,英語學習在歷史上起到過積極的作用,並不代表現在和未來一直起到積極作用,40年的英語學習實踐表明,全民學英語的弊端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是時候討論一下是否要改變這種現狀的時候了。
一、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麼?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對於學習英語的目的,可能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對於多數人而言,學習英語就是因為考試要考,而且還是主科,佔的分值很高,所以必須要學。
正因為出於這樣一個目的,很多人是學不好英語的!因為他不是真正喜歡英語,而是被迫學習英語,沒有任何興趣,卻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一門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的語言。
二、英語為什麼要變成副科?
英語,本質上是一門工具,和我們學開車一樣,掌握這門技術,有助於我們的生活,也有助於我們學習。
但是,這並不是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學開車,如果我連汽車都不會買,學開車有什麼意義?如果因為學開車,耽誤了我去上班賺錢,因此買不起汽車,這樣學習開車又有什麼意義?
當我有買車計劃時,我可以在短期內把駕照學出來;但是如果我沒有買車的錢,也許一輩子都買不起汽車。
如果我們學了駕照,但是沒有汽車,我們永遠也用不到這個駕照,也很快變得不會開車了,但是更加殘酷的現實時,我們考駕照時,只是死記硬背出來的,考科目二都是按照教練在地上做的標記「背下來」的,缺少實踐經驗,這樣的駕照,拿在手裡,也開不了車。
想一想,我們的英語學習是不是也存在這個問題?
全民學英語,不管以後用到還是用不到;因為在英語學習上耗費了過多的時間,結果其他學科沒有學好,被擋在了大學或者好大學之外;學了十幾年的英語,不會說英語,聽不懂英語,一輩子都用不到英語……
既然如此,英語為什麼不能變成副科?不是不學,是讓需要的人學;不是不學,是不要死學,不要為了考試而學;不是不學,而是學實用的英語,學會聽英語、說英語。
三、英語將為副科,哪些學科應該成為主科?
新高考改革,從「3+3」模式到「3+1+2」模式,一直在修正,在「補補丁」,為什麼?是因為這個改革的「設計」就出了問題,其實解決起來很簡單,把英語變成副科,把物理變成主科,一切都解決了。
物理是理工科的基礎,物理是對於國家還是個人,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對於國家而言,科教興國,工業的發展、科技的創新、國防的強大,無一例外都和物理有關。對於個人而言,學習物理,既可以培養我們的理性思維,又可以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可以學以致用,思維的高度和深度,將影響一個人的人生或者事業的高度。
除了物理,還有一門學科非常重要,這門學科就是歷史!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在傳承中華文明,培養家國情懷方面,歷史是最重要的,日本修改教科書,美化侵華歷史,香港和臺灣的問題,都和他們的歷史教科書有很大的關係。學習歷史,還可以培養我們的思辨性,說話做事更加理性和嚴謹。
物理是拉車的馬,它能帶動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歷史是手中的韁繩,它能讓馬兒不會走偏!物理和歷史作為主科,同樣也是選拔塞,很多人依然是學不好的,但是這種選拔,對於國家非常重要。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贏在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