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牛肉消費總量排名世界第二,但人均牛肉消費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除飲食習慣差異外,一大原因在於國內肉牛養殖產業規模難以滿足日益旺盛的市場需求。在此情形下,一些肉業企業開始踏上海外「尋牛」之路,希望通過激活國外活牛存量的方式,解國內牛肉供需之困。
自2017年以來,湖南大康國際農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002505,下稱大康農業)與雲南省地方政府合作,在德宏州瑞麗市與雲南城投合作投資開展雲南跨境肉牛項目。通過境外隔離育肥,境內隔離屠宰,國內市場營銷的全產業鏈運營模式,該項目有望改善中國肉牛市場的供應局面。
以貿易取締走私2019年5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瑞麗市看到,設計產能50萬頭/年的瑞麗市肉牛產業基地項目一期工程屠宰場、境內隔離場已完成建設,並投入試運行。大康農業營運長毛洪斌介紹稱,試運行階段的屠宰場每日屠宰肉牛數量為70至80頭。目前設備與人員已經到位,待屠宰場外圍配套道路與汙水排放管線建設完成將逐步提升產量至每日屠宰1667頭,以消化瑞麗口岸每年50萬頭肉牛的進口量。
大康農業成立於1997年,於2014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目前控股股東為上海鵬欣集團。大康農業的核心主業為農資和糧食貿易、乳業、肉牛、肉羊等。
大康農業總裁沈偉平介紹稱,根據設計規劃瑞麗市肉牛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逾16億元,二期、三期工程將建設牛肉熟食加工廠及產業鏈延伸相關的深加工工程項目、經營配套設施。此外,大康農業還將在緬甸建設肉牛育肥場、隔離場和飼料廠,並考慮建設育繁中心。
然而就在兩年以前,中緬邊境的活牛貿易還處在黑色地帶。2003年,緬甸政府為保障耕牛數量及防止肉價上漲,下令禁止活牛出口,該禁令一直持續到2017年底。由於中緬活牛價差較大,其中的利潤空間催生了規模龐大的肉牛走私活動。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援引緬華網文章稱,在2017年之前,每年緬甸都會有20萬頭左右的活牛以走私形式流入中國市場。未經檢疫的走私牛不僅擾亂市場秩序,還蘊含著生物安全風險。
2017年,緬甸商務部宣布取消活牛出口禁令。同年5月3日,國家農業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四部委聯合發文支持雲南省在確保中國動物衛生和公共衛生安全的前提下,在邊境地區開展跨境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試點工作。同年7月,大康農業作為競標成功籤約的肉牛進口屠宰深加工唯一實施主體,與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人民政府籤訂《關於瑞麗市跨境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試點項目》投資協議,跨境肉牛項目正式啟動。目前,瑞麗市肉牛產業基地已進入試運行階段。
從走私到正規進口,肉牛的安全保障得到顯著提升。在一期建設的境內隔離場中,記者看到,進口牛群按照水牛與婆羅門牛分成兩批,分隔蓄養以進行隔離檢疫。據介紹,肉牛在進入境內後會先到此地隔離7天。而按照項目規劃,在此之前肉牛還要先在緬甸的境外隔離場進行「120天隔離+育肥」。國家檢疫部門將派遣專人駐紮在境內外隔離場,兩邊都需檢驗通過後才對肉牛進行屠宰。同時,屠宰場中也設有檢疫與排酸環節,並配有無害化處理設施。
中國冷鮮牛肉市場據統計,2017年中國牛肉消費總量達到798.5萬噸,居世界第二,但以人均消費量計算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這意味著國內牛肉消費市場仍有潛力空間。受制於養殖成本高、規模化程度低等因素,國內肉牛產業在存欄量、生長速度、飼料轉化效率、產業化水平等方面皆落後於畜牧業發達國家,進口牛肉數量連年增長。據農業農村部預測,2018年至2027年,中國牛肉進口量將淨增76%。
據介紹,肉牛從出生到出欄,生長周期長達27個月,這意味著投資回報周期也同樣拉長。另一方面,中國養殖業人力與飼料成本近年來不斷上漲,民企對投資肉牛養殖項目顧慮重重,使得中國的牛源供應逐漸跟不上需求增長。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8年中國牛肉消費量從608.2萬噸增長至853萬噸,相比之下,牛肉產量雖然連續10年保持平穩增長,但供給卻從原來過剩5萬噸逐年發展至缺口120.5萬噸。
牛源短缺現象在下遊屠宰加工行業得到直觀體現。山東農業大學2014年對國內肉牛屠宰行業的調研結果顯示,行業內14家龍頭企業年平均屠宰量僅為2.5萬頭。
相比較之下,瑞麗跨境肉牛項目以每年50萬頭進行規劃,依靠的是緬甸肉牛成本低、存量多、運輸便利的多重優勢。據介紹,緬甸的活牛價格和飼料成本大幅低於國內。除成本與數量因素外,大康農業還寄希望於通過育肥提高肉質,並通過牛骨、牛血等副產品加工,提高單頭肉牛的產品附加值。目前國內牛肉主要進口自南美州與澳洲,由於船運周期經常動輒數月,這些進口牛肉多採取冷凍形式,在口感上不及冷鮮與熱氣牛肉。
瑞麗跨境肉牛項目產品將主打冷鮮牛肉,通過冷鏈物流,覆蓋長江以南的市場。為締造符合冷鮮牛肉市場定位的口感,採購而來的肉牛將在育肥場進行育肥,未來還將改良肉牛品種,生產「雪花肉」的肉質產品。而這一切都將建立在低成本的基礎之上。
據介紹,未來大康農業在推動跨境肉牛項目戰略實施中將實現三大步驟:第一步,通過雲南瑞麗肉牛屠宰項目的建成,實現兩分體、四分體肉牛供應,滿足市場需求;第二步,實施在雲南瑞麗的肉牛產業園區建設,以屠宰廠為中心加快上下遊產業的整合和延伸,籌劃千億產業基金,推動深加工產業發展和產業鏈的延伸擴張,實現產業升級;第三步,將和雲南地方政府一起,搭建肉牛產業交易平臺,通過設立相關標準,開展防疫和信息化技術交流,改良當地肉牛品種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全球優質的肉牛養殖資源和技術集聚平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