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軍的三艘航母駛向西太平洋,引發國內關注,我們知道隨著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開始,這種情況將會成為一種常態。不過與此同時,還有另一件事也與之有著微妙的聯繫,那就是印度與澳大利亞正式升級成「全面戰略夥伴」,此舉與美軍的行動可謂是異曲同工。不過在國內,印澳兩國「聯盟」的熱度還不如我們明知道就算來了也還是會走的美軍航母,這個印澳「聯盟」
根據印度與澳大利亞兩國的協議,兩國將在軍事後勤支援與防務技術合作方面達成一致,其目的針對誰也已經是昭然若揭了。雖然這兩個國家的畫風大相逕庭,但都曾作為過大英國協的國家,文化淵源上竟也能攀上一些關係,加上一些共同的利益需求,看著美軍開始「重返亞太」,兩國也按捺不住了,組成聯盟不足為奇。
而且兩國都有優渥的地理位置,印度可謂是南亞絕對的霸主,在印度洋唯一能給自己造成一點威脅的巴基斯坦,與自己實力也相去甚遠,而澳大利亞在大洋洲更是難逢對手,可以說澳大利亞把軍艦都換成漁船,也照樣是大洋洲霸主。
東印度洋海域,印度已經能完全說得算,再往西去就是美軍的迭戈加西亞海軍基地;同樣的澳大利亞雖然在南半球印太海域說一不二,但為了配合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澳大利亞急於充當美國的「急先鋒」,因此兩國同時把目光放到了亞太,在共同利益的趨勢下,兩者一拍即合也不難理解了。
但所謂居安才思危,印度與澳大利亞得天獨厚的海洋環境,也養成了兩國海軍的惰性。雖說拋開五常,印度的海軍實力並不弱,有航母、核潛艇,但是這也僅能支撐印度作為地區一霸,並且印度海軍上鏡率最高的時候,還是因為各種事故,總給人一種不靠譜的感覺;而澳大利亞海軍除了每年在美軍演習上露個面,更是沒有存在感。印度與澳大利亞的海軍實力嚇嚇周邊國家倒是沒有問題,但要輻射到亞太地區,恐怕還有不少欠缺。
此外從印度到澳大利亞距離在5000多公裡,目前以兩國海軍的實力,恐怕很難在這個距離進行「連線」,最多是兩國每年派幾艘軍艦互訪一下,所以說印度與澳大利亞即使結成了軍事同盟,更多的也只是象徵意義。相比之下,還不如美軍偶爾派幾艘航母來詐唬一下更加引起關注。
而且總的來說,印度與澳大利亞達成「全面戰略夥伴」的協議,也可以說是在美國「重返亞太」的大方針下進行的。澳大利亞最為美國的「死忠粉」,完全充當為美國跑腿的角色;而印度這幾年在美國的「忽悠」下,早就開始做稱霸印度洋威懾亞太的白日夢,至於「不結盟」立場也早就是名存實亡。
但前面也提到,印澳的「軍事聯盟」實際上還是只有象徵意義的「花架子」,說白了就是在配合美軍「重返亞太」的宣傳,並不用太放在心上,畢竟美國人的宣傳還少麼?但是只靠一些「花架子」,我們又怎麼會輕易讓他們得逞呢?(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