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計劃自建晶片廠,從45nm開始做晶片,腳踏實地方能走得遠

2020-11-10 筱筱的聆聽世界

華為計劃在上海自建晶片廠,是近期很多人都關注的話題,作為國內晶片研發能力最強的企業,一旦華為擁有了自己的晶片廠,其實力必將迎來一次暴漲,在晶片行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從而改變現今這種受制於人的局面。

不過,很多人在對華為這一舉動表示支持的同時,也對華為的計劃表示不解,作為一個能設計出麒麟9000這樣高性能晶片的大公司,華為的技術實力肯定是很強的,但在晶片生產計劃上卻顯得有些過於「保守」了。

據媒體報導,華為晶片廠計劃從45nm晶片開始生產,在熟悉全套工藝流程後,爭取明年年底能夠生產28nm晶片,等到28nm晶片大批量生產後,再計劃生產20nm晶片。

可以預見,未來3年左右,華為晶片所生產的晶片都是45nm、28nm、20nm這樣「中低端」的晶片,此前引起廣泛關注的5nm甚至7nm晶片都不在華為先期計劃之內。

這讓很多人都感到困惑,華為手機晶片都到了5nm的水平,還生產這些低端晶片,有必要嗎?難道華為還打算給手機裝上20nm,甚至45nm晶片?這樣的手機有什麼優勢?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華為從「低端」晶片入手,才是最穩健的做法。

從市場需求來看,以28nm晶片為代表的「中低端晶片」仍然是市場主流,當然,不是指手機市場,晶片的應用範圍很廣,除了手機電腦,電視空調這些家電產品,智慧機器人、無人駕駛以及物聯網等領域都有應用。

就比如華為,雖然 Mate 40 系列手機已經應用了5nm晶片,但他旗下的電視機、機頂盒等很多數字產品,仍然採用的是28nm及以上晶片。

有數據顯示,2019年的全球晶片市場,28nm及以上晶片創造了60%的營收,雖然關鍵數據上不及更先進的10nm、7nm晶片,但在功耗控制以及散熱方面有很明顯的優勢,在一些對晶片性能要求不是特別高的產品上,仍然是首選。

正是因為考慮到市場的需求,以及企業的長期發展,華為才會定下了從45nm晶片開始生產的計劃,先從門檻低的低端市場做起。

只有先生存下來,才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剛一建廠,就衝擊7nm,甚至5nm晶片,是不現實的。

況且,雖然華為擁有研發麒麟9000這樣頂尖5nm晶片的技術,但在晶片生產領域仍然是一片空白。研發與生產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行業,能夠研發高端晶片,並不代表你能夠生產。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英特爾,作為傳統晶片巨頭,英特爾在晶片領域擁有強大的實力,與AMD一同壟斷了電腦CPU的市場。但就是這樣的大企業,一樣受挫於7nm晶片工藝製造流程,遲遲不能取得突破,無奈之下只得將相關業務轉包給臺積電,其中的複雜難度可想而知。

更何況,華為自建晶片廠,所需的設備也是一個難題,如果想加工5nm為主的高端晶片,必然要用到ASML的EUV光刻機,但以目前的形勢,短期內是難以到貨的。

而國內雖然中科院強勢入局光刻機領域,但想要取得突破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以及時間的沉澱,寄望於國產EUV光刻機短時間內取得突破,是不現實的。

此前華為自建晶片廠的消息傳出後,網上都是一片樂觀情緒,認為憑華為的實力,2年內實現28nm產業鏈完全國產化是沒有問題的,但考慮到相關設備、技術的缺乏,這一看法太過於樂觀,如果晶片生產如此容易,中芯國際這些年的努力又算什麼?

華為自建晶片廠的舉動意義很重大,正如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所說「我們應該給予支持、稱讚」,一旦取得突破,必將對現在的晶片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導致現有企業勢力重新洗牌,國內相當多的企業都能從中受惠。

但在感到振奮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冷靜認識到其中的艱難。技術設備上的困難還在其次,最關鍵的是,我們有沒有這個意志力堅持將晶片國產化的事業堅持下去?

近段時間以來,已經有不少外國企業相繼獲得了對華為自由供貨的許可,一旦「圍堵」出現鬆動,局面稍有好轉,「造不如買」的風氣會不會再次抬頭?華為的晶片國產計劃,是否會遇到其他方面的幹擾影響?

高科技技術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想要取得突破,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

相關焦點

  • 華為自建晶片廠,從45nm開始,能否成為後起之秀?
    華為經歷了本年度以來的最強禁令後,高端晶片供應全面坍塌,餘承東也表示目前華為的日子過得並不舒服,今年發行的華為mate40系列最多有1000萬左右的晶片供應,意味著銷量最高就是1千萬,而iPhone12
  • 華為計劃自建晶片廠:以後自己做晶片!華為會腳踏實地走得更遠
    華為計劃自建晶片廠:以後自己做晶片!華為會腳踏實地走得更遠!關於美國惡意制裁華為的消息現在一提起來都叫人義憤填膺,但是受制於專利方面的國際法律我們也無可奈何。面對這樣一種困難的局面,我們可以看見的是華為已經在想辦法進行自身實力的提升了。
  • 從頭開始!華為計劃自建45nm晶片生產線,技術完全去美化
    面對美國的晶片制裁,華為多年的研發心血麒麟系列高端晶片不得不面臨絕版停產的糟糕局面。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承認,面對制裁,華為開始收縮部分業務,最近盛傳的華為以1000億剝離旗下榮耀手機業務就是最好的證明,可見晶片制裁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華為的發展。
  • 華為計劃在上海自建晶片廠
    最近,差評君刷到了一條新聞,說是華為計劃在上海建晶片廠,將完全不使用美國技術 ~ 除了說華為計劃在上海建廠以外,這篇報導還給出了幾個關鍵的時間節點。1 這個製造廠會先生產 45nm 晶片。現在手機晶片都往 5nm 製程靠了,這些個 45nm 、 28nm 、 20nm 能打嘛。。
  • 華為從45nm開始做晶片是垃圾?李毅中:支持華為建立晶片產線
    將計劃在上海建晶片廠,計劃從45nm晶片開始生產,爭取明年年底前生產28nm晶片,預計在2022年下半年生產20nm晶片。看到這裡,不少網友著急,「手機晶片都到5nm製程,45nm、28nm乃至20nm晶片能打嗎?」如果真如報導所說,用上28nm晶片的華為手機,大家還會支持嗎?
  • 45nm晶片起點不低!華為建設晶片廠,我們該用產業思維來看待
    於是網友開始嘲諷了,說臺積電已經是5nm,我們做45nm,那還追趕的上嗎?,能成嗎?和14nm,被嘲笑的可怕誠然,現在臺積電已經量產5nm晶片,下一個階段就是3nm,而中芯國際的N+1也開始了流片,換言之也算是掌握了7nm晶片工藝,那麼華為現在去做45nm,就顯得與市場格格不入,但其實我們除了手機,還有很多其他方面需要晶片。
  • 華為計劃在上海建廠,不用美國技術生產晶片,從45nm開始
    最近,差評君刷到了一條新聞,說是華為計劃在上海建晶片廠,將完全不使用美國技術 ~ 除了說華為計劃在上海建廠以外,這篇報導還給出了幾個關鍵的時間節點。1 這個製造廠會先生產 45nm 晶片。現在手機晶片都往 5nm 製程靠了,這些個 45nm 、 28nm 、 20nm 能打嘛。。
  • ​華為兩件重磅消息:一是榮耀手機確定賣掉,二是華為自建晶片廠
    昨天我和華為的同學吃飯,確定了一個事情,榮耀手機確定賣掉了,預計下個月宣布,但新公司還會是以前的華為團隊運營,董事長萬飆,總裁趙明>,不過華為手機的核心部門會保留,而華為會繼續協助新公司設計三年手機。華為自建晶片廠2、華為要自建晶片代工廠。
  • 華為無「芯」可用後,自建晶片工廠,我國半導體行業或迎新轉機
    據多家知名媒體報導,華為目前正計劃在上海建造晶片加工廠,以解決自己在晶片代工領域的困境。據了解,該晶片加工廠將完全不會使用美國的技術,以免遭到美國的打壓。該晶片生產廠將首先製造45nm的低端晶片。根據計劃,該工廠首先會生產45nm的低端晶片,到
  • 實現造芯理想華為不是單打獨鬥!從45nm開始但造芯起點並不低
    有意建設晶片廠。  接著,近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華為正在研究制定一項計劃,將在上海成立一家晶片廠,完全不使用美國技術,最初先試產低端的45nm晶片產品,並希望能在明年年底前開始生產28nm晶片。  稍遠的前景是,華為希望在2022年底前為5G電信設備生產20nm晶片。媒體評論說,「如果能做到,那麼華為大部分5G電信設備業務就能得以維持。」
  • 華為塔山計劃:自建晶片工廠?幾乎不可能,比登天還難
    華為自建晶片工廠的消息,成為了最近的熱門話題。華為作為一家在短短兩年時間內被舉國之力不斷制裁,但依然拼死抵抗的中國晶片企業。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可能在把自己的晶片設計圖紙送到臺積電委託代工了。根據某知名大V的爆料,華為已經在內部啟動了一個名為塔山計劃的半導體產業鏈項目。這個塔山計劃準備先建立一條完全沒有美國技術的45nm生產線,也就是說華為打算自己建造晶片工廠了。
  • 華為欲在上海建國產晶片廠,計劃2年內解決20nm晶片供應問題
    由於美國的制裁,華為在9月15日後晶片正式斷供,任何採用美國技術的廠商想要向華為供貨都得找美國申請許可。據報導華為向臺積電採購的1500萬枚麒麟9000晶片,最終只拿到了880萬枚晶片,這令華為最新旗艦Mate40系列數量有限。
  • 置死地而後生丨華為擬自建晶片廠造「中國芯」,你看好嗎?
    據英國金融時報11月1日報導,為了解決美國的卡脖子問題,華為正計劃在上海建設一家完全不使用美國技術的晶片工廠。有消息稱,該工廠將由華為的合作夥伴<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運營。這是一家由上海市政府支持的晶片研發企業,如果項目合作成功,可讓沒有晶片製造經驗的華為擺脫美國的制裁,殺出一條長期的生存之路,這將能確保華為核心的電信基礎設施業務的零部件供貨。
  • 華為下定決心?消息稱華為將自建45nm生產線,原來是子虛烏有
    消息人士表示,華為將率先採用45nm工藝,搭建出自己的生產線,並將在年底前實現投產,同時華為還計劃建設28nm工藝生產線。這樣的消息確實振奮人心,畢竟代工的問題一直卡著華為的脖子,臺積電的業務限制極有可能徹底摧毀海思麒麟處理器過去11年的努力。
  • 外媒:華為正在自建晶片廠,打造全新晶片產業鏈
    2020年度最新的Q3季度全球手機品牌銷量排行榜已經公布,華為在Q3季度出貨量下滑嚴重,重新被三星反超跌至第二,足以見得晶片斷供對華為的影響還是非常致命的。於是,專業的晶片廠、專業的代工廠也就應運而生,而全球製造行業也已經默認了這種存在方式。
  • 在上海建晶片廠、挖工程師造光刻機?華為在美國禁令下艱難尋轉機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華為將在上海建立一條不使用美國技術的晶片廠,確保華為能在美國制裁下,仍有生產5G電信基礎設施所需的晶片。 具體來說,這座晶片廠將由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ICRD)營運,內部設立了諸多目標:初期先試產45nm製程晶片
  • 華為紮根晶片製造?「塔山計劃」啟動,打造無美化45nm晶片生產線
    自華為受到美國二次制裁之後,很多人都清楚,華為麒麟晶片在國內是無法進行製造的,此前,華為麒麟晶片一直是由臺積電進行督造,畢竟臺積電的5nm工藝技術是很完善的。目前,在國內來說,5nm工藝技術還是不夠完善,而且也無法進行晶片量產,這也導致了華為無法在國內生產麒麟晶片。
  • 華為計劃自建晶片工廠,2022年擺脫美國依賴
    金融時報》:華為計劃自建晶片廠,2022年擺脫美國依賴。 兩名知情人士透露,該工廠將由華為的合作夥伴、得到上海市政府支持的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運營。行業專家認為,該項目能夠幫助華為在未曾涉足過的晶片製造領域規劃未來生存發展的路線。
  • 華為首個晶片廠建成,自研晶片100%去美化,這個信息才是關鍵!
    華為之前被爆出或將在上海建立一家晶片廠,起步是45nm,當初網友還吐槽45nm起點太低,我們也分析過現在的市場需求,其實45nm不算低,而就在近期中建八局卻替華為官宣了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情:根據中建八局官方公布的信息顯示,由中建八局打造華為國內首個晶片廠房——武漢華為光工廠項目(二期)FAB2主廠房已於11月30日順利完成主體結構封頂。
  • vivo聯合三星推晶片,華為自建工廠?國內晶片產業迎來新變局
    由於華為的緣故,今年科技界火的詞非「晶片」莫屬。最近,中國晶片領域又爆出大新聞。先是傳言華為自建晶片工廠,從45nm起步;接著VIVO又宣布,去年底與三星合作的5G雙模晶片將在VIVO手機首發。最近利好華為的新聞很多,臺積電、英特爾、AMD甚至高通都宣布獲得了向華為出貨的許可。但是最近有媒體爆料,華為正在上海籌備自己的晶片製造工廠,從45nm做起。如果這個消息屬實,那只能說華為太有魄力了。很多人覺得45nm的起點太低,其實目前很多晶片是使用低端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