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無「芯」可用後,自建晶片工廠,我國半導體行業或迎新轉機

2020-11-05 日月科技說

據多家知名媒體報導,華為目前正計劃在上海建造晶片加工廠,以解決自己在晶片代工領域的困境。據了解,該晶片加工廠將完全不會使用美國的技術,以免遭到美國的打壓。該晶片生產廠將首先製造45nm的低端晶片。


根據計劃,該工廠首先會生產45nm的低端晶片,到2021年底製造出可以支持「物聯網」設備的28nm晶片,到2022年底希望能夠生產出20nm晶片來用於國內5G設備建設。華為希望可以通過這種逐步遞進的方式來緩解晶片危機。


在美國對華為進行大規模多輪次的打壓之後,華為終究還是在晶片製造方面栽了一個跟頭。根據此前的報導,華為在21世紀初期就對晶片計劃進行了規劃,並且投資了多達千億的資金。但正如餘承東所說的,「很可惜,我們並沒有進軍晶片製造領域。」。

雖然華為在晶片領域有高達十多年的研發,但僅僅是在設計層面。當美國禁止華為採購高通晶片後,華為果斷地拿出了自己的備胎計劃,事實證明這個「備胎計劃」確實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隨著老美下了「晶片製造」這步棋後,華為才是真正地遇到了困境。


此後隨之而來的,禁止華為採購使用了美國第三方的晶片後,華為可謂真的被逼上了絕境。想要破解這個困局只有兩種辦法:一、等待美國方面解除制裁(根據目前的情形來看,基本是沒有可能的);二、就是該文講到的自建晶片廠。

在華為被禁後,就有傳言稱華為將要自己建造一個晶片生產廠,最近這個消息終於被證實了。但是,華為在晶片製造方面可以說是行業的小白。但是這並不妨礙華為進軍晶片製造領域,根據報導稱,該晶片廠是由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有限公司(ICRD)運營。了解了該公司的背景後不難發現,該公司是由上海市政府甚至是國家支持建造的國家級集成電路研發中心。回想起此前任正非老先生帶領團隊前往上海或許就是因為此事。


該消息一放出,正式宣稱了「國家隊」助力華為攻克晶片難關。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是中芯國際(SMIC),在華為被禁後也曾試圖在中芯國際身上找到出路,但無奈中芯國際目前只能生產14nm的晶片,並且同樣也受到了美國的限制,而華為最新發布的麒麟9000則是由5nm工藝製程的。

雖然,建造的這個晶片廠,距離實現5nm工藝還十分遙遠,但或許這僅僅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進來,幫助我國半導體產業擺脫困境。

相信我國有這樣敢於嘗試、敢於突破的企業,一定會帶領中國科技企業衝出黑暗,走向黎明!

相關焦點

  • 日本晶片巨頭突然宣布,華為晶片或迎新轉機
    這次華為被「斷供」已經一個多星期,華為方面並沒有太多的動作,但整個科技界卻是被美國的禁令攪渾了水。我國商務部19日宣布《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也是給美國施加很大壓力,加上美國晶片的高庫存壓力。這次AMD和Intel陸續獲得了美國商務部允許開始供貨華為。
  • 圍獵下的生機:華為自建晶片生產線才是我國晶片行業唯一的希望!
    在真真假假的消息中,本文將儘量從客觀中立的角度分析,看看為什麼華為一定要自己造晶片。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晶片行業目前的困境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前有堵截,後有追兵,還看不到支援!在這種以美國為首的圍獵局面下,如果不自己造晶片,那就等於放棄晶片。
  • 轉機!華為迎來「救援行動」,十年大禮包助攻國產半導體
    從華為的經歷上來看,我國在半導體行業依舊屬於落後的位置,而國內的幾家晶片生產廠,也沒有做到自我生產的地步,背後還需要一些外國的支持。因此,想要徹底解除華為的危機,並且未來在半導體行業可以得到圖片,那麼我國的製造商就需要在晶片的生產上下功夫。
  • 華為計劃自建晶片工廠,2022年擺脫美國依賴
    金融時報》:華為計劃自建晶片廠,2022年擺脫美國依賴。 兩名知情人士透露,該工廠將由華為的合作夥伴、得到上海市政府支持的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運營。行業專家認為,該項目能夠幫助華為在未曾涉足過的晶片製造領域規劃未來生存發展的路線。
  • 日本晶片巨頭來華,實力堪比臺積電?華為晶片或迎新轉機
    ,所以華為和國產晶片的現狀都不容樂觀。不過,近日國內接連傳來了幾個好消息,或許有望帶來轉機!第一個好消息是中科院正式出手了,將布局光刻機技術,避免國內再次被「卡脖子」。據白院長表示:未來中科院將會集中力量來攻克晶片和光刻機等技術難題,給國產半導體公司帶來更好的發展空間。
  • 為了5G,傳言成真,華為將自建晶片工廠
    為了5G,傳言成真,華為將自建晶片工廠!華為自被斷供晶片之後,就傳出華為將自建晶片工廠,中芯國際已經量產14nm晶片,並且已經流片成功N+1工藝,性能、功耗以及單位面積上的電晶體數量接近7nm晶片,梁孟松的團隊在晶片生產上有較高技術能力和經驗,為何不能交給他們呢?相信華為也考慮過這樣的方案。
  • 中芯國際出手卻被說沒誠意?華為晶片斷供後的出路,到底在哪?
    大家好,我是王科技圍追堵截,三次升級,這一次華為真的沒有晶片可用了?雖有網友爆料華為已經派專機去臺積電運回1.2億顆晶片,但是今後卻無法再有新的晶片入庫,此後華為所使用晶片都是從庫存中拿貨,這無疑是出一部就少一顆晶片,如通信行業資深獨立分析師黃海峰認為:&34;那麼華為如果沒有晶片進庫是不是手機業務就要退出市場,華為的出路在哪?這些都是網友所擔心的問題。
  • 晶片巨頭提供華為100%無美國技術方案,無芯可用出現轉機
    華為無芯可用或迎來轉機,德國晶片巨頭表示能為華為提供100%沒有美國技術的晶片,雖然英飛凌老早就不做手機CPU 了,性能功耗還有成熟度有待考量,不過自身技術底蘊還是有的,作為備選方案還是可以的,多一種選擇這是好的。
  • 中芯國際晶片技術突破,華為晶片有望提前迎來轉機
    中國媒體《珠海特區報》10月12日消息稱,中國知名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官宣了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該代工藝技術非常接近7mm。如果此次試驗成功,華為晶片有望提前迎來轉機,就算失敗,也能從中吸取經驗。
  • 華為霸氣官宣!將全力自建晶片製造工廠:公開招聘光刻工藝工程師
    ,一旦華為要面臨「無芯可用」的局面,這無疑也會對華為構成致命的威脅,面對美國不斷加強制裁措施之後,華為的處境也將越發艱難起來。;所以華為為了能夠在短期內解決晶片供應問題,華為Mate 40系列手機也將會啟用「雙晶片」策略,推出華為麒麟1020、高通驍龍865雙版本,但這並不能夠徹底的幫助華為解決問題;因此,在近日,又有媒體爆料,華為方面已經開始自建晶片晶圓廠,華為方面已經正式照片光刻工藝工程師,要求全職、不限經驗,工作地點在東莞松山湖,這意味著華為也是間接官宣,自建晶片工廠已經正式被坐實了
  • 斷供危機來臨,華為9月15日無「芯」可用,轉機會來嗎?
    在晶片方面,華為還獲得了ARM V8的使用權,所以在晶片的核心架構方面不成問題,但是在晶片的軟設計方面我們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比如封裝工藝、AD軟體等等。9月15日斷供日9月15日是華為的斷供日,如何在斷供後獲取晶片成為了華為現在面臨的頭號問題,這其中最壞的打算就是退出手機市場。
  • 華為重大轉機出現!我國4大部門聯合出動:加速攻破光刻膠等領域
    近期以來,面對全球潛在的供應鏈安全問題,我國正加速半導體行業上下遊多環節的國產化在光刻機等關鍵技術突破列入國家科研清單後,我國繼續加速對光刻膠等關鍵半導體材料的部署,華為重大轉機已近在眼前。據悉,在該指導意見之下, 我國未來加速在光刻膠、電子封裝材料等關鍵材料領域的突破,這將加速我國晶片製造供應鏈的國產化。
  • 中國晶片向頂級邁進,華為或將迎來轉機
    片的好消息過去十年,行業發展的資源沒有過多投入到晶片半導體領域,倒是在房地產,網際網路等行業投入了大批人力,物力。企業方面我國的中興通訊自研的7nm晶片已經實現商用,5nm正在實驗室階段。華為就更不用說,5nm製程的SOC麒麟9000晶片正式亮相,成為國產晶片的一大力作。再加上中芯國際,全球首款N+ 1工藝在芯動科技的幫助下,完成了流片和測試,IP全國產。
  • 晶片「卡脖」出現轉機!以色列助力中國晶片起飛
    在經歷多次的制裁下,華為的手機業務受到的傷害正逐漸顯露出現,隨著9月15號的到來,臺積電最後交貨華為的時間也在倒計時,在經過臺積電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趕工後,終於給華為生產了1000萬顆麒麟9000高端晶片。
  • 臺積電正式官宣,美國工廠或將淪為擺設,中國晶片迎來新轉機
    臺積電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為全球頂尖的晶片代工企業。臺積電在晶片代工領域,擁有著強大的實力,但由於美國修改了晶片行業的管理規則。臺積電在晶片代工業務上,也開始受到限制。為了儘快恢復對國內IP晶片設計廠商華為的供貨,臺積電答應了赴美設立晶片代工廠。
  • 華為晶片迎來關鍵轉機,數萬科研人員的付出迎來成效
    當我們取得突破後,一些國家也是感到壓力的存在,最終也是暫停了本國晶片企業與我國華為的來往。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國也開始通過自研的方法來打破技術壟斷,在這一次經過數萬科研人員的付出後終於迎來成效,那就是華為晶片迎來關鍵轉機。
  • 置死地而後生丨華為擬自建晶片廠造「中國芯」,你看好嗎?
    據英國金融時報11月1日報導,為了解決美國的卡脖子問題,華為正計劃在上海建設一家完全不使用美國技術的晶片工廠。有消息稱,該工廠將由華為的合作夥伴<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運營。這是一家由上海市政府支持的晶片研發企業,如果項目合作成功,可讓沒有晶片製造經驗的華為擺脫美國的制裁,殺出一條長期的生存之路,這將能確保華為核心的電信基礎設施業務的零部件供貨。
  • 華為將自建晶片生產工廠:打造中國版的「三星/Intel」
    ,讓全球晶片代工企業都不能夠繼續為華為代工生產晶片產品,尤其是華為麒麟990 5G、麒麟820、麒麟985、麒麟1020等高端晶片,均採用了臺積電的7nm和5nm晶片製程工藝,但如今在「新規」限制下,臺積電也無法繼續為華為海思代工生產晶片,這也就意味著,華為或因此而陷入到「無芯可用」的尷尬境地。
  • 華為將自建晶片生產工廠:打造中國版的"三星/Intel"
    【7月18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最近一段時間,華為也是頻頻登上網絡熱搜,當然這也是因為華為不斷遭受到斷供打壓有所聯繫,其中美商務部在5月份正式下發的「晶片禁令新規」,更是讓華為海思晶片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因為華為海思只具備全球頂尖的晶片設計能力,並不具備晶片製造能力,而這次美國從華為海思半導體的軟肋下手,讓全球晶片代工企業都不能夠繼續為華為代工生產晶片產品,尤其是華為麒麟990 5G、
  • 無「晶片」可用的華為,靠中芯國際14nm水平,能支撐下去嗎?
    導讀:無「晶片」可用的華為,靠中芯國際14nm水平,能支撐下去嗎?半導體晶片領域也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危機;由於受到禁令的影響,所以臺積電也將無法給華為生產晶片了,而華為的麒麟9000晶片也將成為華為海思晶片最後的絕唱,據悉,華為此前還專門包機從臺積電拉回了近1.2億顆晶片,這其中就包括1000萬顆海思麒麟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