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多次的制裁下,華為的手機業務受到的傷害正逐漸顯露出現,隨著9月15號的到來,臺積電最後交貨華為的時間也在倒計時,在經過臺積電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趕工後,終於給華為生產了1000萬顆麒麟9000高端晶片。
由於華為Mate40將會搭載5nm製程的麒麟9000晶片,在華為Mate40即將首發之際,這1000萬顆高端晶片可能也撐不了多久,兩個月或者是三個月?可以肯定的是,隨著華為Mate40的暢銷,這1000萬顆的麒麟9000晶片會不夠用,和去年的華為Mate30相比,未來華為Mate40的銷量估計會「少得可憐」。
從華為將要面臨著「無芯可用」的情況來看,中高端晶片的製造是我們國家的一個軟肋,同時也是一個不得不治的「疑難雜症」。
由於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制裁封殺特別「上心」,先是中興、華為,後是ToKTiK、微信海外版,於是誰也不敢保證美國還會不會接著制裁別的中國科技公司。如果有一天美國把槍口對準了小米或者oppo的話,晶片這個「軟肋」就會更加明顯。
關於我國的晶片製造,政府也是大力想辦法扶持,前段時間國務院就發表文件稱,到2025年,中國市場上所需晶片的自給率要達到70%以上,而目前的自給率只有30%左右。
另外,華為是受晶片「卡脖」影響最大的一家中國科技公司,在國產晶片「起飛」的途中,華為不僅通過不斷地砸重金研發和攻克技術難題,同時還和中芯國際加強晶片相關人才的交流,目的就是幫助中芯國際提高代工晶片的技術水平,眾所周知,中芯國際是國內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廠,也是目前中國晶片「飛起來」的最大希望。
近日,有一條消息的出現,對中國晶片的發展十分利好,可以說是雪中送炭!
據媒體報導稱,以色列亞太區事務代表科恩表示,色列計在2020年後半年裡劃分別與中國、歐亞經濟聯盟等11國就貿易協定展開不同階段的討論,中以雙方籤訂自貿協定,並會在晶片行業和中國加強合作,就有分析指出,以色列的這些舉動,將為中國晶片行業帶來重大利好。
據了解,以色列半導體產業十分發達,它擁有著全球8%左右的晶片設計人才和研發公司,據觀環球網2019年報導,2018年,以色列對我國晶片出口價值多達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8億元),相比之下,以色列每年提供給我國的晶片數量要遠超中芯國際。如今隨著美國對我國晶片「卡脖」,以色列會繼續加大晶片的出口數量。
另外,媒體報導,在今年2月份,以色列晶片巨頭塔爾半導體(Tower Jazz)稱將在中國合肥建設一座12英寸晶片代工廠,目前工廠車間已在建設中。
隨著我國政府對晶片製造業的大力扶持,再加上以色列先進半導體公司的合作,相信在不久之後,我國的晶片製造技術能有突破,只有把晶片設計、晶片製造的核心技術緊緊握在手裡,我國晶片被「卡脖」的現象也就會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