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線控轉向的個性化智能駕駛

2020-12-11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基於線控轉向的個性化智能駕駛

  什麼是 By-Wire 線控技術?

  所謂線控技術(By-Wire),通俗來講就是由「電線」或者電信號來傳遞轉向控制,而不是通過機械連接裝置的「硬」連接來實現操作。

  線控技術的核心是智能機電傳動裝置,其起源於飛機上的電傳操縱技術(Fly-By-Wire)

  X-By-Wire 線控技術是無人駕駛車輛( UGV)以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技術,目前廣泛應用於現代汽車的駕駛系統,有 Steer-by-wire,Bake-by-wire,Shift-by-wire,Park-by-wire 等等。

  日產旗下的英菲尼迪 Q50 所搭載的線控主動轉向系統 Direct Adaptive Steering(DAS)就是電控操縱技術,作為首款搭載此項技術的量產車型,其顛覆了 100 多年的汽車機械轉向歷史。

  線控轉向系統技術重點

  線控轉向系統取消了轉向盤與轉向輪之間的機械連接,其角傳遞和力傳遞都是通過電傳機構實現。由於物理上的完全解耦,雙向的獨立驅動模塊給汽車轉向特性帶來巨大的設計空間

  一般來說,線控轉向技術的優勢有很多:操控響應更快、操控舒適性增加、被動安全性提高、能夠協同實現主動安全轉向,可定製化的駕駛感受等。

  線控轉向系統的核心技術

  線控轉向的方向盤模塊和轉向機模塊之間的轉角和轉矩耦合完全通過電控系統來完成協同,所以在模擬機械傳動的轉向特性時首先需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

  1、前輪轉向系統和方向盤輸入之間的協同跟隨控制

  2、轉向感力矩的反饋模擬控制方法。

  同時作為汽車安全部件,線控系統還需要解決第三個難題:

  3、轉向系統冗餘可靠性設計

圖:線控轉向系統機構示意圖

  線控轉向轉角指令跟隨控制

  要求轉向輪迅速響應駕駛員的轉向意圖,解決在複雜未知路面、信號傳遞延時等情況下如何保持轉向實時性、精確性。

  轉角執行系統閉環反饋控制算法(前饋+反饋+補償)

  各控制分量表達為:

  轉向路感的反饋模擬方法

  線控系統沒有機械連接,需要通過電機模擬實際的路感反饋給駕駛員,遙操作過程中路面反力的在線觀測一直是研究的難點。

  在傳統轉向系統中,路感是由很多要素組成:

  1、輪胎回正力矩

  2、機械系統慣性、阻尼和摩擦力矩

  3、傳統系的減速比例

  4、轉向助力力矩

  要加載路感,首先需要觀測轉向反饋力矩,目前有三種典型的方法:

  1、Model-based approach

  轉向反饋力矩可以基於輪胎模型,結合轉向角度實時計算出回正力矩的大小:

  使用此方法的問題是反饋力矩的計算依賴精確的輪胎模型,然而到目前為止,輪胎模型多是基於經驗數據的擬合實現,不同情況下難以統一應用。

  2、Torque map-based method

  該方法依據大量實驗數據建立經驗庫,最後依據行駛車速、方向盤轉角等輸入構建和路感力矩之間的映射關係,從而實現對手感力矩的評估。

  使用此方法的問題是路感力矩經驗庫的構建需要大量的實車道路測試,同時也很難全面覆蓋可能的車輛轉向路況。

  3、Senor-based approach

  基於齒條力矩傳感器或者電機電流傳感器建立負載力矩的在線觀測,進而評估實際的轉向力矩大小。

  使用該方法的問題是傳感器的成本問題以及惡劣工況下的可靠性問題。

  先進智能車輛線傳操控技術

  先進智能車輛線傳操控技術能夠發揮線控系統的物理解耦優勢,實現駕駛操控動力學的可變傳遞設計。

  線控轉向可變傳動優勢:個性化、舒適化

  1、轉向角 / 力傳動比優化

  低速轉向時傳動比較小,減少轉向盤轉動幅度,提升車輛轉向輕便性和靈活性;

  高速行駛傳動比較大,降低響應靈敏度,提供車輛高度行駛穩定性和安全性。

  2、優化車輛底盤性能:

  完全電控、無機械幹涉,能方便地與其他底盤動力學控制系統(ABS、4WD 等)進行集成控制,為未來的汽車底盤一體化奠定良好的基礎。

  3、轉向特性個性化定製

  線控向轉向系統轉向盤與轉向輪解耦,轉向特性可進行一定的個性化設計,如:普通模式、運動模式,滿足不同操縱性能需求

  可變轉向角傳動比優化設計

  可變轉向角傳動比優化設計根據角傳動比隨車速增大而增大、橫擺角速度增益隨車速增大而降低,同時依據轉向靈敏度的限制和傳動比上下限的限制可以得出車輛轉向最優化的目標函數 J(目標函數的計算方法如圖)進而得出最優轉向傳動比系統。

  由各單項指標的加權平均可得總優化函數 J

  最後對複雜路況轉向行駛進行驗證:

  複雜行駛工況下,變傳動比轉向有效減小方向盤轉角和角速度,降低駕駛員忙碌程度和駕駛負擔。

(文章來源:與非網)

(責任編輯:DF318)

相關焦點

  • 舍弗勒為自動駕駛做出準備,L4/L5級智能轉向與線控技術 | 2019上海...
    4月17日,知名汽車軸承與變速箱供應商舍弗勒在上海車展展出其最新的混動專用變速箱、二合一電驅動系統、e-Corner智能轉向驅動模塊與SpaceDrive II三重安全冗餘線控技術。舍弗勒集團汽車主機事業部CEO馬迪斯·青克表示,面對汽車產業向智能化與電動化轉型的浪潮,舍弗勒正在積極進行轉型。
  • 線控轉向技術對比機械轉向,英菲尼迪黑科技為何無法推廣?
    ,那麼線控轉向技術到底是什麼?,在線控轉向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第三,線控轉向可以結合車輛的行駛動態來自由改變轉向比,例如行駛在高速公路上遇到橫風的影響,ECU可以通過檢測風速來實時調整轉向角。第四點就會電控轉向可以結合自動駕駛設計,如果未來自動駕駛技術達到一定的高度,使用線控轉向後,車頭的重量可以大幅減輕,並消除機械磨損問題。那麼線控轉向的缺點是什麼呢?
  • 關係自動駕駛最終落地 淺析汽車線控技術
    如今,自動駕駛已經不再是紙上談兵,更多的是步入量產化實戰籌備。而在此過程中,線控技術因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正逐步成為企業關注和競爭的焦點。更有專家認為,它的發展關係著自動駕駛能否最終落地。什麼是線控技術?
  • 淺談汽車線控轉向系統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如何合理地設計轉向系統,使汽車具有良好的操縱性能,始終是設計人員的重要研究課題。在車輛高速化、駕駛人員非職業化、車流密集化的今天,針對更多不同水平的駕駛人群,汽車的易操縱性設計顯得尤為重要。線控轉向系統(Steering – By - WireSystem,簡稱SBW)的發展,正是迎合這種客觀需求。
  • 《汽車文摘》好文推薦:汽車線控轉向系統變角傳動比控制研究進展綜述
    作者:查雲飛 於淼 馬芳武 鄭尋 單位:福建工程學院福建省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州 350118;2.吉林大學汽車仿真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長春 130026摘要:首先,對線控轉向系統整體構造進行闡述,基於轉向系統固定角傳動比特性,對比分析線控轉向系統變角傳動比特性
  • ...部王石峰:詳解自動駕駛大腦、傳感器、硬體架構及汽車線控系統
    駕駛員監測傳感器:基於攝像頭的非接觸式和基於生物電傳感器的接觸式。通過方向盤和儀表臺內集成的傳感器,將駕駛員的面部細節以及心臟、腦電等部位的數據進行收集,再根據這些部位數據變化,判斷駕駛員是否處於走神和疲勞駕駛狀態。
  • 線控技術來了?這塊寶地吸引了外資投產
    11月21日,零部件供應商舍弗勒與湖南湘江新區管理委員會在長沙正式籤署投資合作協議,將旗下Space Drive線控轉向技術落地中國,並於2021年投入市場。線控轉向正是自動駕駛執行層面的關鍵技術。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日漸成熟,對於L3及以上等級自動駕駛汽車,部分或全程會脫離駕駛員的操控,因此智能駕駛控統對於轉向等系統的控制要求更精確、可靠性更高,原先的轉向系統滿足不了這些要求。因此,線控轉向技術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 耐世特打造「Quiet Wheel」方向盤 線控轉向技術定位3-5級自動駕駛
    互聯與自動駕駛自動駕駛車輛是未來的大趨勢,屆時該類車輛的操控或無需用到方向盤,直至最終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耐世特打造的這款方向盤雖然無法旋轉,卻仍能被用於車輛操控。新款方向盤取名為「Quiet Wheel」,其採用了數字通信技術實現車輪的操控,該設備或將提升車輛操控的安全係數。據耐世特透露,新技術的應用或將規避因方向盤轉向過快而引起的安全事故風險。
  • 標準動態‖《線控轉向及制動系統通訊協議要求及測試規範》
    線控轉向及制動系統由於可實現駕駛員操作和車輛運動的解耦,可提高緊急情況下轉向及制動操作正確性和駕駛員安全性,因此被認為是實現高級自動駕駛的關鍵部件之一。針對線控轉向及制動系統,各大供應商建立了自己的通訊協議,自成體系、兼容性差。
  • 舍弗勒為線控技術做量產準備
    憑藉線控技術及Schaeffler Mover,我們希望在塑造未來交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基於此,舍弗勒正逐漸發展成為領先的底盤系統集成商。」線控技術預計2021年投入量產舍弗勒帕拉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帕拉萬公司創始人羅蘭·阿諾爾德說道:「我們建立了一個雙贏的合作關係。
  • 線控轉向,電機是關鍵
    在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日益普及下,轉向系統將迎來新的革命,傳統的機械連接將越來越少。近日,在上海國際汽車轉向系統工程大會上,博澤中國驅動系統轉向與制動產品經理李俊站臺,分享了博澤在轉向系統領域的新成果,以及未來趨勢變化。其中,博澤第二代模塊化轉向電機成為了當天的焦點。
  • 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之——線控技術
    對於自動駕駛汽車的控制有很多疑問。比如轉向,具體跟車輛的交互,是傳入轉向角度還是力度?剎車制動是由 IPC 告訴硬體多少力度呢,還是智能到具體的制動百分比就可以?要實現這些控制指令,首先與參考車輛的底盤組組件有很大的關係,要了解與車輛底盤的各個組件交互,就要先了解這些控制組件。
  • 自動駕駛汽車控制的核心技術線控技術解析
    自動駕駛汽車控制的核心技術線控技術解析 李倩 發表於 2018-04-04 16:20:31 對於自動駕駛汽車的控制有很多疑問。比如轉向,具體跟車輛的交互,是傳入轉向角度還是力度?
  • 特斯拉考慮採用線控轉向系統 組建新團隊
    據外媒報導,特斯拉正在考慮將「當前以及未來的汽車項目」轉變為線控系統項目,並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組建了一支電機、齒輪傳動組和底盤設計新團隊。  在過去幾個月中,一直有報導表示特斯拉計劃在奧斯汀組建新團隊,而且新團隊與正在興建的超級工廠Gigafactory沒有直接關係。
  • 特斯拉招兵買馬組建新團隊,攻堅包括線控轉向技術在內的新技術
    而首先他們將目標聚焦在了「線控轉向技術」上。據外媒消息,特斯拉計劃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建立一個新團隊,負責攻堅電機、傳動系統和底盤相關技術。這個團隊與特斯拉正在建設的新Gigafactory沒有直接關係。這家汽車製造商的官網上多出了一個新的職位,在奧斯汀招聘一名電機的機械設計工程師。「特斯拉需要機械工程師,從概念設計到量產的驅動電機。」上面寫道。
  • 線控轉向系統的功能結構和優缺點簡介
    1、線控轉向系統線控轉向(steer by wire, SBW)系統是指,在駕駛員輸入接口(方向盤)和執行機構(轉向輪)之間是通過線控(電子信號)連接的,即在它們之間沒有直接的液力或機械連接。2、線控轉向功能系統通過電信號進行控制的,即稱為線控系統。
  • 蘋果7月第四個汽車專利 線控轉向懸架系統助滾阻降低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正式公布了蘋果公司的60項新專利,其中包括一個新型汽車懸架結構,更具體地說,是使用線控轉向配置的汽車懸架結構。 蘋果指出,汽車懸架系統將車輛與車輪連接,汽車底盤與車輪之間可以相對運動。汽車懸架可在為乘客提供舒適乘坐體驗的同時,在各種路面上保證車輛能夠準確轉向和操縱。
  • 線控汽車發展現狀
    20世 紀 五六十年代,美國天 合 TRW 等 轉 向 系 統 供 應 商 和 德國 Kasselmann等就試圖將轉向盤與轉向車輪之間用控制信號代替原有的機械連接,這就是早期的線控轉向系統原型德國奔馳公 司 於1990年 開 始了前輪線控轉向系統的深入研究,並將其開發的線控轉向系 統 安 裝 於 F400Carving的 概 念 車 上。
  • 汽車線控系統原理與控制
    理論上汽車的所有系統均可設計成線控系統,如與駕駛人操縱相關的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動力驅動系統、離合器和換擋系統等,以及影響乘員舒適性的懸架系統。而一些機構簡單操縱如車窗、雨刷等已經實現了線控技術。本文重點總結分析與汽車底盤性能相關的線控系統,包括線控轉向系統、線控制動系統、線控驅動系統及線控懸架系統。線控轉向系統線控轉向系統取消了方向盤與轉向車輪之間的機械連接,採用電信號控制車輪轉向,可以自由設計汽車轉向系角傳遞特性和力傳遞特性,實現許多傳統轉向系統不具備的功能。
  • 基於駕駛腦的智能駕駛車輛硬體平臺架構
    本文通過對人類駕駛員的駕駛活動進行分析,構建基於駕駛腦的技術架構的智能駕駛車輛硬體平臺,主要貢獻總結如下:(1)基於猛獅智能車輛測試平臺,對大腦認知的工作原理和人類駕駛員的駕駛活動進行了分析,建立駕駛大腦的不同功能區域和計算機軟體模塊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