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管領域再推優化營商環境「新十條」措施

2020-12-18 中國質量新聞網

改革創新不停步

——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管領域再推優化營商環境「新十條」措施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在浦東新區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浦東優化營商環境舉措再升級。4月23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新十條」措施,著眼於對標最高標準、增強改革的力度、拓展改革的深度、體現服務的溫度,為助推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提供新動能。

浦東市場監管局「新十條」

1. 降低創新創業企業的住所登記門檻

2. 拓展「網際網路+」註冊登記

3. 試行預包裝食品經營許可改備案制

4. 擴大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第二經營場所試點範圍

5. 構建「雙隨機、雙評估、雙公示」聯動監管閉環

6. 擴大市場監管輕微違法行為的免罰清單

7. 推動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

8. 探索「區域一體化」、「企業個性化」新經濟服務機制

9. 打造「徐敏創新服務工作室」專業服務品牌

10. 建立與工商聯等行業組織協作機制

更開放:助企業及時把握市場機遇

從「審批」到「備案」,預包裝食品經營許可「減證」+「提速」。預包裝食品銷售是商業零售領域常見的一種經營業態,實踐中,創業者如果想開一家街頭巷尾常見的「小超市」、「便利店」,在辦理營業執照的同時,還需申辦《食品經營許可證》。改革後,自貿區內食品經營企業僅從事銷售預包裝食品經營活動的,可以在辦理營業執照時一併提出食品經營備案(僅銷售預包裝食品)申請,取得經營範圍含「食品經營備案(僅銷售預包裝食品)」的營業執照即可開展經營活動。一方面無需再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實現了「減證」,同時在監管環節,這些企業仍作為食品經營企業納入食品的事中事後監管;另一方面取得經營資質時間從改革前的6個工作日縮短到1個工作日,實現了6倍「提速」。此項新政策前期已開始試點,已有200多家企業受益。

頒照現場

發布會上,上海世博百聯商業有限公司、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分別獲頒經營範圍含「食品經營備案(僅銷售預包裝食品)」的《營業執照》和《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成為「新十條」發布後的首批獲益企業。

從「保稅區」到「自貿區」,「一證兩址」政策為醫療器械企業發展增活力。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第二經營場所,是指同一家醫療器械批發企業,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經原發證部門核准或備案後,在原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備案憑證上載明的第二個經營場所,與原經營場所相互依存。此前,浦東市場監管局在國家局、市局支持下,在保稅區先行先試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第二經營場所試點,降低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給醫療器械貿易帶來了便利,目前已有70餘家保稅區企業獲得試點「紅利」。此次「新十條」中,進一步將試點範圍從保稅區擴大到整個自貿區,既有利於打造自貿區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為自貿區醫療器械產業集聚發展注入動能;也有利於進一步積累試點經驗,為優化行業管理提供依據,激發行業活力和發展動力。

更便利:讓創業者依託「工位」放飛夢想

「場地」一直以來都是創業者最頭疼的問題之一,既要符合準入要求、又要考慮成本、適應企業需求,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倍受創新創業者青睞。為此,浦東市場監管局近年來在部分孵化器和眾創空間試點「工位登記」,即在一個房間內可布置多張辦公桌,按座位設置一個個「工位」,新起步的創業者可以通過租借這些「工位」來註冊企業,進一步降低企業初創成本。試點政策推出後,受到了孵化器企業和初創企業的普遍歡迎,不少企業在大調研走訪中提出,希望進一步拓展「工位登記」的覆蓋面。浦東市場監管局積極回應企業需求,在此次「新十條」措施中,將「工位登記」的適用範圍擴大至全區經認定的全部167家孵化器和眾創空間,以助力更多創業者「輕裝上陣」,讓廣大創業者在「工位」上放飛自己的創業夢想。

更溫暖:做服務企業的金牌「店小二」

「徐敏創新服務工作室」功能提升

以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人民滿意公務員徐敏命名的「徐敏創新服務工作室」成立兩年來,堅持「改革更有力度、服務更有溫度、貼近企業需求、實現精準服務」的工作理念,幫助解決企業註冊登記等急難愁問題2600餘件。現在,工作室將繼續把服務延伸至「企業側」,推動構建「三定」服務機制,進一步打造成為全市監管系統的專業化服務品牌:定向掛鈎,與孵化器等企業服務平臺建立定向服務機制;定期溝通,通過創業輔導課等形式,向企業宣傳新政策,解答創業疑難;定製方案,為新經濟企業、重點項目等提供針對性服務。

拓展「網際網路+」註冊登記服務

為更好解決企業反映的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同時有效遏制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註冊公司、「被股東」、「被法人」現象,在前期探索的基礎上,浦東市場監管局進一步優化「網際網路+」註冊登記服務,拓展無紙全程電子化可適用的場地類型,從集中登記地拓展至符合條件的實地備案場地、大型樓宇,使更多申請人受益於「一網通辦」服務;挖潛電子營業執照應用深度,在涉企服務高頻領域推進電子營業執行跨部門互通互認互用,加快企業「一照走天下」的步伐;探索應用「人臉識別」技術,依託「浦通辦」微信小程序等,率先對企業全部登記類型、申請案中全部有關人員進行遠程線上核驗,破解申請人來回跑、耗時長等問題。

助力新經濟發展

同時,積極探索「區域一體化」、「企業個性化」新經濟服務機制,深化市場監管領域「長三角一體化」合作,探索服務、監管跨地域無縫銜接,助推電子商務、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新經濟產業協同發展。並積極為新基建、新經濟項目落地和發展開闢「個性化」綠色通道,根據需求提供專人辦、容缺辦、加快辦、跟蹤辦等服務,幫助新經濟企業更快進入市場。

更集成:為改革發展營造寬鬆、公平市場環境

「新十條」突出改革的系統集成,在「放」和「服」的同時,浦東市場監管局還進一步優化事中事後監管機制,確保「前端放得開、後端管得住」,市場更寬鬆、競爭更公平。如進一步構建「雙隨機、雙評估、雙公示」聯動監管閉環,通過突出分類監管、精準監管、信用監管,幫助企業健康發展;同時優化跨部門、跨條線「雙隨機」聯合抽查,減少對企業的上門檢查次數,避免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打擾。同時,還進一步深化探索對企業經營的「容錯機制」,研究擴大免罰清單範圍,加大行政指導等柔性執法措施應用,幫助企業主動規範自身經營行為,降低合規性成本,快步趕上發展大潮。

下一步,浦東市場監管局將推動「新十條」儘快落地見效,使企業得到更多「實惠」;同時還將繼續保持先行先試、敢闖敢試的浦東精神,進一步貼近市場需求和企業需求,推出更多創新制度和服務舉措,為探索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助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而持續努力。(供稿:浦東區市場監管局)

相關焦點

  • 「小括號」折射市場監管新變化!浦東市場監管領域推出優化營商環境...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宋寧華)一個「小括號」折射出市場監管的新變化。今天,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推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新十條」措施,這是浦東市場監管領域在此前優化營商環境「二十條」等創新措施的基礎上,再次推出的優化營商環境「升級版」。
  •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高企業的滿意度!浦東這樣行動→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高企業的滿意度!為深入貫徹《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持續優化浦東新區營商環境,不斷提高企業對優化工程建設項目營商環境的滿意度,浦東新區審批審查中心對照全市3.0改革方案,積極落實《浦東新區營商環境優勢倍增行動方案》要求,制定了周詳的活動方案。
  • 浦東又向全世界人才拋出橄欖枝
    作者:王志彥本文來源:上觀新聞找個工位就能註冊企業,浦東再推優化營商環境「新十條」,乾貨都在這裡下一步浦東將推動「新十條」儘快落地見效,使企業得到更多「實惠」。在浦東新區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新十條」措施日前出臺,為浦東創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奇蹟注入新動能。
  •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必將促進我國營商環境再上新臺階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 譚敬慧仲裁員2019年10月22日,《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頒布,《條例》確立了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的營商環境基本制度規範,為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奠定基礎。《條例》出臺的核心意義,在於從國家層面確立了優化營商環境的基礎性行政法規,必將促進我國營商環境再上新臺階。
  • 優化營商環境,上海使出「洪荒之力」的背後是「溫柔以待」!
    【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上午,上海首個「一業一證」改革試點率先在浦東落地,並為首批試點行業頒證。這是浦東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又一項重大改革舉措。圖說:浦東新區今天舉行「一業一證」改革發布會暨首批頒證儀式 。來源:黃日閱 攝大繁至簡,極境至臻。
  • 上海優化營商環境亮實招:企業有「問號」 政府向短板「動刀」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這是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對上海優化營商環境的理解與期許。今年兩會後,上海在優化營商環境上頻出重拳,致力把上海打造成為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務管理最規範、法治體系最完善的城市。
  • 陝西省西鹹新區市場監管局秦漢新城分局優化營商環境 提升服務效能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李倩) 陝西省西鹹新區市場監管局秦漢新城分局(簡稱「秦漢新城分局」)發揮職能作用,助推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市場主體大幅增長的同時,吸引了優質投資進駐,截至2020年11月底,秦漢新城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0824戶,同比增長288.29%,新增外資企業2戶,投資億元以上企業3戶。
  • 優化營商環境,晉城這樣做!
    、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有更大進展,先後制定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二、成立市優化營商環境委員會我市成立了市優化營商環境委員會,以市委書記任主任、市長任常務副主任,涉及市直各部門、人民團體、駐市單位和企業、市屬國有企業、法院、檢察院共58家單位。優化營商環境委員會,負責統籌推進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研究制定全市優化營商環境重大政策措施,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問題。
  • 江蘇:20條措施優化營商環境
    政府採購信息網(caigou2003.com)獲悉,江蘇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明確20條措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為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優化制度規則
    時光回溯至2019年11月5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幕詞中指出,必須不斷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2019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營商環境,已然成為時下熱詞。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舉國上下,對營商環境的重視,再無出其右者。
  • 天津市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若干措施...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若干措施》印發給你們,請照此執行。
  • 【聚焦】國務院再出招!四大舉措優化營商環境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優化營商環境四大舉措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的四大舉措,進一步打通落實堵點,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
  • 河南出臺21項措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更好服務市場主體
    【大河財立方消息】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共推出21項措施,旨在著力破解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堵點痛點,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 贛江新區創新舉措優化營商環境
    本報訊(記者宋思嘉)日前,贛江新區出臺20條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定製化服務,持續提高新區企業獲得感,為新區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添動力。  在破解經營堵點方面,該區著力完善風險分擔機制、打造金融服務平臺和創新拓展融資渠道,通過支持和鼓勵金融機構全流程推廣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應用,優化信貸流程和信用評價模型,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同時,製作建設工程相關豁免、簡化清單,推行無紙化審批改革和並聯審批改革。
  • 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力優化營商環境
    原標題: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力優化營商環境 「十三五」期間,蘭州新區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多措並舉打出服務「組合拳」,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助推各類市場主體健康發展。 據統計,2015年年底,新區市場主體為12617戶,目前,新區市場主體為23541戶,增長率86.6%,年均增長17.3%。
  • 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第四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組織領導,根據工作需要制定和完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目標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協調機制和政企互動溝通機制,及時協調、解決營商環境中存在的重大問題。
  •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解讀三
    通過法治化手段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最大限度激發微觀主體創業創新創造的活力,有利於把微觀主體發展動力更好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對於穩定經濟增長、促進就業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持續深化改革。我國營商環境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和短板,必須在「放管服」改革上有更大突破、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有更大進展。
  • 《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全文公布→
    《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已全文公布。該《條例》結合本市實際,明確了優化營商環境的原則和要求」「主要圍繞市場主體可能遇到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提出破解之道」「在做好政務服務之外,積極協調、推動公用事業、公共法律服務、金融等單位為市場主體提供全方位服務」等。
  • 《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英文版發布!
    《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已全文公布。該《條例》結合本市實際,明確了優化營商環境的原則和要求」「主要圍繞市場主體可能遇到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提出破解之道」「在做好政務服務之外,積極協調、推動公用事業、公共法律服務、金融等單位為市場主體提供全方位服務」等。
  • 關於印髮長春新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新50條的通知
    長春新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新50條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考察吉林省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國家、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對標國際營商環境經驗和國內先進水平,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創新發展優勢,以提升服務質效為抓手,以疏通制度瓶頸與解決體制機制問題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