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不停步
——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管領域再推優化營商環境「新十條」措施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在浦東新區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浦東優化營商環境舉措再升級。4月23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新十條」措施,著眼於對標最高標準、增強改革的力度、拓展改革的深度、體現服務的溫度,為助推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提供新動能。
浦東市場監管局「新十條」
1. 降低創新創業企業的住所登記門檻
2. 拓展「網際網路+」註冊登記
3. 試行預包裝食品經營許可改備案制
4. 擴大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第二經營場所試點範圍
5. 構建「雙隨機、雙評估、雙公示」聯動監管閉環
6. 擴大市場監管輕微違法行為的免罰清單
7. 推動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
8. 探索「區域一體化」、「企業個性化」新經濟服務機制
9. 打造「徐敏創新服務工作室」專業服務品牌
10. 建立與工商聯等行業組織協作機制
更開放:助企業及時把握市場機遇
從「審批」到「備案」,預包裝食品經營許可「減證」+「提速」。預包裝食品銷售是商業零售領域常見的一種經營業態,實踐中,創業者如果想開一家街頭巷尾常見的「小超市」、「便利店」,在辦理營業執照的同時,還需申辦《食品經營許可證》。改革後,自貿區內食品經營企業僅從事銷售預包裝食品經營活動的,可以在辦理營業執照時一併提出食品經營備案(僅銷售預包裝食品)申請,取得經營範圍含「食品經營備案(僅銷售預包裝食品)」的營業執照即可開展經營活動。一方面無需再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實現了「減證」,同時在監管環節,這些企業仍作為食品經營企業納入食品的事中事後監管;另一方面取得經營資質時間從改革前的6個工作日縮短到1個工作日,實現了6倍「提速」。此項新政策前期已開始試點,已有200多家企業受益。
頒照現場
發布會上,上海世博百聯商業有限公司、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分別獲頒經營範圍含「食品經營備案(僅銷售預包裝食品)」的《營業執照》和《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成為「新十條」發布後的首批獲益企業。
從「保稅區」到「自貿區」,「一證兩址」政策為醫療器械企業發展增活力。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第二經營場所,是指同一家醫療器械批發企業,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經原發證部門核准或備案後,在原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備案憑證上載明的第二個經營場所,與原經營場所相互依存。此前,浦東市場監管局在國家局、市局支持下,在保稅區先行先試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第二經營場所試點,降低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給醫療器械貿易帶來了便利,目前已有70餘家保稅區企業獲得試點「紅利」。此次「新十條」中,進一步將試點範圍從保稅區擴大到整個自貿區,既有利於打造自貿區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為自貿區醫療器械產業集聚發展注入動能;也有利於進一步積累試點經驗,為優化行業管理提供依據,激發行業活力和發展動力。
更便利:讓創業者依託「工位」放飛夢想
「場地」一直以來都是創業者最頭疼的問題之一,既要符合準入要求、又要考慮成本、適應企業需求,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倍受創新創業者青睞。為此,浦東市場監管局近年來在部分孵化器和眾創空間試點「工位登記」,即在一個房間內可布置多張辦公桌,按座位設置一個個「工位」,新起步的創業者可以通過租借這些「工位」來註冊企業,進一步降低企業初創成本。試點政策推出後,受到了孵化器企業和初創企業的普遍歡迎,不少企業在大調研走訪中提出,希望進一步拓展「工位登記」的覆蓋面。浦東市場監管局積極回應企業需求,在此次「新十條」措施中,將「工位登記」的適用範圍擴大至全區經認定的全部167家孵化器和眾創空間,以助力更多創業者「輕裝上陣」,讓廣大創業者在「工位」上放飛自己的創業夢想。
更溫暖:做服務企業的金牌「店小二」
「徐敏創新服務工作室」功能提升
以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人民滿意公務員徐敏命名的「徐敏創新服務工作室」成立兩年來,堅持「改革更有力度、服務更有溫度、貼近企業需求、實現精準服務」的工作理念,幫助解決企業註冊登記等急難愁問題2600餘件。現在,工作室將繼續把服務延伸至「企業側」,推動構建「三定」服務機制,進一步打造成為全市監管系統的專業化服務品牌:定向掛鈎,與孵化器等企業服務平臺建立定向服務機制;定期溝通,通過創業輔導課等形式,向企業宣傳新政策,解答創業疑難;定製方案,為新經濟企業、重點項目等提供針對性服務。
拓展「網際網路+」註冊登記服務
為更好解決企業反映的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同時有效遏制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註冊公司、「被股東」、「被法人」現象,在前期探索的基礎上,浦東市場監管局進一步優化「網際網路+」註冊登記服務,拓展無紙全程電子化可適用的場地類型,從集中登記地拓展至符合條件的實地備案場地、大型樓宇,使更多申請人受益於「一網通辦」服務;挖潛電子營業執照應用深度,在涉企服務高頻領域推進電子營業執行跨部門互通互認互用,加快企業「一照走天下」的步伐;探索應用「人臉識別」技術,依託「浦通辦」微信小程序等,率先對企業全部登記類型、申請案中全部有關人員進行遠程線上核驗,破解申請人來回跑、耗時長等問題。
助力新經濟發展
同時,積極探索「區域一體化」、「企業個性化」新經濟服務機制,深化市場監管領域「長三角一體化」合作,探索服務、監管跨地域無縫銜接,助推電子商務、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新經濟產業協同發展。並積極為新基建、新經濟項目落地和發展開闢「個性化」綠色通道,根據需求提供專人辦、容缺辦、加快辦、跟蹤辦等服務,幫助新經濟企業更快進入市場。
更集成:為改革發展營造寬鬆、公平市場環境
「新十條」突出改革的系統集成,在「放」和「服」的同時,浦東市場監管局還進一步優化事中事後監管機制,確保「前端放得開、後端管得住」,市場更寬鬆、競爭更公平。如進一步構建「雙隨機、雙評估、雙公示」聯動監管閉環,通過突出分類監管、精準監管、信用監管,幫助企業健康發展;同時優化跨部門、跨條線「雙隨機」聯合抽查,減少對企業的上門檢查次數,避免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打擾。同時,還進一步深化探索對企業經營的「容錯機制」,研究擴大免罰清單範圍,加大行政指導等柔性執法措施應用,幫助企業主動規範自身經營行為,降低合規性成本,快步趕上發展大潮。
下一步,浦東市場監管局將推動「新十條」儘快落地見效,使企業得到更多「實惠」;同時還將繼續保持先行先試、敢闖敢試的浦東精神,進一步貼近市場需求和企業需求,推出更多創新制度和服務舉措,為探索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助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而持續努力。(供稿:浦東區市場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