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式消費投訴頻發,北京體育局發布風險提示

2021-01-03 網易

2020-12-28 14:23:15 來源: 新京報

舉報

  新京報訊 根據有關監測信息,近期北京市體育行業預付式消費投訴呈高發、頻發態勢。為維護廣大體育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北京市體育局近日發布《關於體育行業預付式消費的風險提示》。

  全文如下:

  一、預付式消費風險增大。本提示所稱預付式消費產品包括各類預付式體育健身會員卡(年卡、季卡、月卡等)、私教、體育培訓、健身課程等,泛指採用「先交錢、後消費」的各類體育服務產品。受疫情影響,近期健身行業並店、撤店等現象突出,預付消費風險增大,請廣大體育消費者提高警惕。

  二、應認真核實經營主體信息。付費交易前,要認真確認經營主體資格,注意核實營業執照、許可證照是否具有合法性,經營地址與營業執照的註冊地址是否一致等。認真查驗所開具發票是否與營業執照上的單位名稱一致。建議選擇證照齊全、經過主管部門備案、社會信用較好、健身環境舒適、經營狀況好的體育經營主體。

  三、應慎重選擇體育服務提供商家。對未能取得合法經營資格的健身場所,或規模較小、環境較差、經營和管理狀況不佳、開業時間較短或經營場所租賃期將至、存在停業(歇業)、撤店等風險的商家,消費者要慎重選擇,避免遭遇消費糾紛。

  四、應認真籤訂書面交易合同。消費者辦卡時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應僅依口頭承諾。在交易時應認真籤訂書面交易合同,為事後維權提供法律依據,並應重點關注以下內容:「交易冷靜期」,預付卡使用、退卡方式,記名卡還應包括掛失、轉讓方式;明晰收費標準和服務標準;消費者的權利、義務;糾紛處理原則和違約責任等。應避免與提供健身服務的個人發生交易或籤訂交易合同。

  五、應避免購買大額度、長時間的預付消費產品。預付消費的額度越大、消費周期越長,消費的風險越大。消費者在辦卡時應遵守市場基本規律,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應保持理性消費。建議每次預付交易額不超過3000元,以免出現糾紛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倡導購買相關保險產品規避風險。

  六、應堅持索取交易憑證和發票。為保障消費權益,預付交易時一定要堅持索要正規發票,並妥善保管。一旦發生消費糾紛問題,便於司法申訴和維權。

  七、糾紛投訴處理。出現預付卡消費糾紛後,消費者可依據交易合同(協議)約定的糾紛解決方式解決,也可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向消費者保護組織尋求幫助。或採取合同仲裁、司法起訴方式解決。如經營者已關門或無法聯繫,其行為涉嫌惡意侵佔他人財產,消費者應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處理。

  「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已成為現代社會管理的基本模式。失信欺詐必將與時代格格不入,必將失去整個市場。因此,倡導全市體育經營主體,要尊重市場、遵守市場規律,珍惜發展機遇,堅持誠信經營,共同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以優質服務贏取市場。另外,倡議積極嘗試「年會員、月繳費」等多元營銷方式,降低消費風險,增強客戶黏性。

  編輯 王希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投訴頻發,北京體育局對預付式消費作出風險提示
    12月28日電 北京市體育局日前發布公告,針對近期體育行業採用「先交錢、後消費」的各類體育服務產品的預付式消費投訴,對消費者作出風險提示,建議消費者應在消費前慎重選擇體育服務提供商家,認真籤訂書面交易合同,避免購買大額度、長時間的預付消費產品,堅持索取交易憑證和發票。
  • 關於體育行業預付式消費的風險提示
    -31 11:04:59 來源: 首都之窗 舉報   根據有關監測信息,近期本市體育行業預付式消費投訴呈高發
  • 針對體育預付式消費 京滬兩地體育主管部門先後出手
    12月25日,北京市體育局在官網上發布了《關於體育行業預付式消費的風險提示》。無獨有偶,12月28日,《上海市體育健身行業會員服務合同示範文本(2021版)》也正式發布,其中,關於「健身會員卡辦卡七天冷靜期」的提法備受關注。
  • 預付式消費投訴猛增 警惕這些辦卡陷阱
    生活中,不少人口袋裡可能會有好幾張卡,比如說健身卡、理髮卡等,這種預付卡就是先為某項消費存錢,然後進行專項消費。雖然說這種消費方式會給消費者帶來諸多方便,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煩惱。這不,來自深圳的金女士近期就遇到了一件讓她一年來都很煩心的事情。
  • 預付式消費維權「卡」在何處?
    然而,因市場覆蓋面廣、準入門檻低、從業流動性大等因素,預付式消費已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並存在維權難問題。家住北京的路女士的女兒今年讀初中三年級。為了讓女兒在英語學習方面有所進步,2019年11月,路女士經朋友介紹,找到了一家教育機構。經過試聽,路女士的女兒對課程表示滿意。該機構介紹說,現在多購買一部分課程比較划算,還可以用於以後的高中教育。
  • 青島公布預收款消費投訴「黑名單」附預付費式消費合同範本
    半島網3月15日消息 日前,青島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第三批預收款消費投訴「黑名單」。據了解,第三批「黑名單」包括15個嚴重違法失信的市場主體,涉及13名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第一批和第二批「黑名單」分別已於2019年6月和9月向社會發布,共39家嚴重違法失信的市場主體,涉及31名法定代表人(負責人)。
  • 昆明多家健身房集體「跑路」 撕開預付式消費市場「傷疤」
    「跑路」現象頻發成為社會風險點 3月底,昆明市民史女士原本打算去健身房鍛鍊,卻發現健身房大門緊鎖,人去樓空。「我去年在滇池時代廣場『派菲特健身』購買了兩年的會員卡,至今才去了兩次,健身房就一直大門緊鎖,也沒有給會員一個說法,會員們都覺得被騙了,雖然報了警,也相約一起維權,但收效甚微。」史女士氣憤地說。
  • 工商部門以信用監管規範預付式消費
    近期,各地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充分發揮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作用,針對利用預付式消費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及時將其受行政處罰信息錄入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有效規範了預付式消費活動。目前市場上預付式消費糾紛頻發,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 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示:預付式消費隱患多 消費者充卡...
    7月1日,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消息,近期,成都市12315熱線收到不少消費者投訴稱,個別採取預付式經營的培訓機構、健身房、美容院等商家關門跑路,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四是預付式消費卡商家規定了有效期,過期餘額不能退;五是消費者由於工作或住址變動、放棄購買等原因,欲退卡或退已交納的預付金遭商家拒絕,導致退費困難。
  • 監管有盲區、發卡無約束……這些問題導致山東預付式消費投訴多發...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4日訊 山東省消費者協會今天召開新聞通氣會,會上發布了《山東省預付式消費專題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山東預付式消費投訴多發存在法律法規不完善、監管有盲區,準入門檻過低、發卡無約束等4大原因。
  • 監管有盲區、發卡無約束等原因導致山東預付式消費投訴多維權難
    5月14日,山東省消費者協會發布《山東省預付式消費專題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山東預付式消費投訴多發存在法律法規不完善、監管有盲區,準入門檻過低、發卡無約束,信用機制不健全,維權成本高,消費者維權觀念不強,風險意識較差等4個方面的原因。
  • 廣東省發布第一季度消費投訴及預付式消費問題分析報告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5月8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2019年第一季度消費投訴及預付式消費問題分析報告。分析報告稱,2019年一季度年廣東全省消委會系統共接待消費者來訪和諮詢近9萬人次,處理消費者投訴69737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約1.39億元。此外,因經營者欺詐行為得到加倍賠償金額約為67369元。
  • 海澱公布預付式消費投訴榜,城南舊事、米蒂跳、浩沙居前三
    疫情期間,城南舊事、米蒂跳、浩沙盛世健身等幾家公司屢遭投訴。海澱區市場監管局公示今年以來投訴數量較大的預付式消費企業名單。記者注意到,北京城南舊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米蒂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海澱第二分公司、北京浩沙盛世健身服務有限公司等企業位列「投訴榜」前三位。
  • 預付式消費糾紛久治不絕消費者預付卡變廢卡 專門立法能否終結預付...
    「近期頻發的預付費問題,其實是存在多年的老問題。屢禁不止的核心原因在於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不完善,由此導致商家使用資金的行為缺乏監管、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對此,建議對預付費問題進行專門立法,針對第三方資金託管、預付費使用、法律責任等作出規定,從源頭解決此類亂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
  • 預付式消費糾紛久治不絕 專門立法能否終結亂象
    「近期頻發的預付費問題,其實是存在多年的老問題。屢禁不止的核心原因在於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不完善,由此導致商家使用資金的行為缺乏監管、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對此,建議對預付費問題進行專門立法,針對第三方資金託管、預付費使用、法律責任等作出規定,從源頭解決此類亂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
  • 新化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預付式消費警示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模式在健身、美容美髮、餐飲、教育培訓、家裝、攝影、娛樂等行業中大量應用,伴隨而來的各種消費糾紛也不斷增多。根據近年來我局12315舉報投訴中心受理的預付式消費維權投訴情況梳理結果,特發布消費警示,提醒廣大消費者提高防範風險意識,警惕以下預付式消費「頑疾」。
  • 機構「預付費式消費」如何排雷
    教育培訓機構「跑路」常見、維權難,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教育機構多採用預付收費方式。針對預付式消費,中消協建議儘快將預付式消費列入立法計劃。    中消協指出,校外教育培訓消費糾紛解決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採取預收費經營模式。因缺乏有效的資金監管體系,消費者的預付費可能被商家挪用,後期商家跑路或經營不善,消費者維權困難。
  • 預付消費存錢容易退款難 儘量不辦預付卡儲值卡
    記者調查了解到,預付式消費導致的商家跑路和消費中的糾紛,在島城消費投訴數量越來越多,市場監管部門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司法方面的學者專家也建議主管部門能出臺預付式消費的規範合同文本,儘快建立失信企業或個人「黑名單」,讓失信者無法在市場經營中立足。預付消費維權納入重點中消協日前通過媒體發布,2019年消費維權年主題為「信用讓消費更放心」。
  • 預付式消費遭遇糾紛,消費者如何維權?
    預定的鮮花無法送達,預付的健身卡無法健身,預存了錢理髮店老闆卻關門跑了……預付式消費糾紛頻現—— 預付式消費維權難在哪裡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永濤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湖南省消費者委員會3月12日發布《2019年湖南省預付式消費維權狀況調查報告
  • 江西四部門聯合發風險提示,預付費業務不得承諾支付利息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黃鑫宇)7月10日,江西省金融監管局、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四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預充值預付費領域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下稱「風險提示」)。其中,「預付費、預充值金額不得承諾支付利息」等五項內容在「風險提示」中被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