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發布第一季度消費投訴及預付式消費問題分析報告

2021-01-13 中國質量新聞網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5月8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2019年第一季度消費投訴及預付式消費問題分析報告。分析報告稱,2019年一季度年廣東全省消委會系統共接待消費者來訪和諮詢近9萬人次,處理消費者投訴69737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約1.39億元。此外,因經營者欺詐行為得到加倍賠償金額約為67369元。

從總體情況看,投訴諮詢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投訴量整體保持增長態勢。雖然一季度我省投訴量同比下降6.1%,從整體上看,近年我省投訴量保持增長態勢,年平均增長率在20%以上,在全國消協投訴總量中年均佔比近30%。二是投訴類別繼續向服務傾斜。2019年第一季度,全省共受理商品類投訴23377件,佔總投訴比重為33.52%;受理服務類投訴34441件,佔總投訴比重為49.39%,服務類投訴是商品類投訴的1.58倍。從2015年開始,服務類的投訴數量開始超過商品類投訴,投訴類別逐年向服務類投訴傾斜。三是售後服務和質量問題突出。

2013年至今,售後服務和質量問題牢牢佔據投訴性質排行榜前兩位,一直是消費者的投訴熱點。今年一季度,售後服務投訴共31421件,佔總投訴量的45.06%;質量投訴共8549件,佔總投訴量的12.26%,其中售後服務問題主要集中在網際網路類和家用電子電器類,質量問題主要集中在家用電子電器類。

一、投訴基本情況分析

(一)投訴性質分析

根據投訴性質分析(如圖1所示),售後服務和質量問題是投訴的焦點,其次是合同、虛假宣傳等。

售後服務投訴共31421件,佔總投訴量的45.06%,主要集中在網際網路類(6026件)和家用電子電器類(3727件),兩者分別佔該類投訴的19.18%和11.86%

質量投訴共8549件,佔總投訴量的12.26%,其餘的依次為合同問題(佔8.44%)、虛假宣傳問題(佔4.44%)、安全問題(佔3.18%)、價格問題(佔2.12%)、人格尊嚴問題(佔1.45%)、假冒問題(佔1.39%)、計量問題(佔0.37%),其他問題(佔21.29%)。

(二)商品和服務類別分析

在商品投訴類方面,2019年第一季度,全省共處理商品類投訴23377件(如圖2所示),佔總投訴比重為33.52%。投訴量前三的分別是家用電子電器類、交通工具類、日用商品類。其中,家用電子電器類8369件,佔商品類投訴的35.8%,交通工具類5211件,佔商品類投訴的22.29%,日用商品類4058件,佔商品類投訴的17.36%。

在服務類投訴方面,2018年第一季度,全省共處理服務類投訴34441件(如圖3所示),佔總投訴比重為49.39%。其中,網際網路服務類數量最大(14083件),佔服務類投訴總量的40.89%;生活、社會服務類第二(6039件),佔服務類投訴總量的17.53%;電信服務類投訴4508件,教育培訓服務類2384件,分別位列三、四位。

二、預付式消費問題專項分析

預付式消費問題是近年消費矛盾的焦點,也是投訴的熱點。據省消委會2019年第一季度的投訴數據顯示,預付式消費投訴佔省消委會本會處理投訴量的40.74%,環比上升10.43%。從受理投訴的情況來看,預付式消費較多發生在娛樂健身、美容美髮、餐飲住宿、以及教育培訓等行業,反映的主要問題有:

(一)虛假宣傳,貨不對板。經營者通過各種形式誇大宣傳、虛假承諾誘導消費者進行消費,消費者實際使用商品和享受服務後發現與宣傳或者承諾不符,但要求經營者按照宣傳或承諾內容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遭到拒絕。

(二)霸王條款、限制條款規定多。經營者在與消費者籤署合同時,未依法對合同中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係的內容進行說明提醒,在消費者實際消費時卻增加各種限制條件,甚至單方設置「只能轉讓不能退卡」「一經售出,概不退費」等侵害消費者權利的霸王條款。

(三)辦理手續不規範,不提供書面合同和票據等。經營者在消費者進行支付後拒絕開具收據和發票,或者僅做口頭承諾,拒絕籤署書面協議,造成消費者事後維權時無法提供有效證據。

(四)消費容易退費難,解除合同成本高。消費者因對經營者的服務質量和內容不滿意,或因自身的經濟能力、時間等因素,要求解除合約,經營者要麼直接拒絕解約或退費要求,要麼同意退費卻收取高額手續費用,在之後又拖延辦理退費手續,想法設法採取各種手段提高消費者的解約成本,試圖讓消費者望而卻步。

(五)以關門歇業、易主、變更經營地址為由,擅自終止提供服務。經營者在與消費者合同存續期間內,以關門歇業、易主、變更經營地址為由,單方終止提供服務,使得消費者無法繼續享有消費權利。甚至有不法經營者更是利用預付式消費模式進行變相融資、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在收取巨額預付資金後惡意攜款逃逸。

相關焦點

  • 深圳上半年網際網路服務投訴最多,預付消費及快遞櫃消費成投訴熱點
    南都記者注意到,疫情對消費投訴影響明顯,預付式消費問題突出、網際網路及通信行業服務行業投訴量增加、網路遊戲未成年人消費投訴問題突出等,某種程度上都是疫情帶來的變化。有關網路遊戲的投訴主要反映兩個方面問題:一是網路遊戲充值、退費、遊戲體驗和遊戲帳號相關的問題;二是有關網路遊戲未成年人消費的問題。上半年,預付式消費的投訴也成為投訴熱點。
  • 2020年第一季度廣東消委會系統消費投訴分析報告
    第一部分 投訴概況分析一、總體情況分析2020年第一季度,廣東全省各級消委會受理消費者投訴97364件,同比上升39.62%;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06億元,同比下降23.65%。其中,因經營者有欺詐行為得到加倍賠償的投訴69件,加倍賠償金額4.32萬元。
  • 機構「預付費式消費」如何排雷
    教育培訓機構「跑路」常見、維權難,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教育機構多採用預付收費方式。針對預付式消費,中消協建議儘快將預付式消費列入立法計劃。    中消協指出,校外教育培訓消費糾紛解決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採取預收費經營模式。因缺乏有效的資金監管體系,消費者的預付費可能被商家挪用,後期商家跑路或經營不善,消費者維權困難。
  • 2020年三季度廣東消費投訴分析報告發布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記者 徐遠官) 近日,2020年三季度廣東消費投訴分析報告發布。從總體情況看,第三季度投訴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投訴量保持平穩略有下降2020年第三季度,廣東全省各級消委會處理消費者投訴104458件,同比略微下降3.57%。究其原因,往年佔比較重的網際網路服務、家用電子電器、電信服務三類投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繼而影響第三季度的投訴總量略有下降。
  • 預付卡充值金額別太大 浙江去年受理預付式消費投訴9000件
    【摘要】預付學費遇商家歇業、充值後老闆跑路無法退款,預付式消費成為2015年浙江消費投訴的「重災區」。據統計,去年全省受理預付式消費投訴9000多件,其中永琪美容美髮的投訴量是1856件,在預付式消費投訴中高居榜首。
  • 預付式消費維權「卡」在何處?
    然而,因市場覆蓋面廣、準入門檻低、從業流動性大等因素,預付式消費已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並存在維權難問題。家住北京的路女士的女兒今年讀初中三年級。為了讓女兒在英語學習方面有所進步,2019年11月,路女士經朋友介紹,找到了一家教育機構。經過試聽,路女士的女兒對課程表示滿意。該機構介紹說,現在多購買一部分課程比較划算,還可以用於以後的高中教育。
  • 預付式消費投訴頻發,北京體育局發布風險提示
    14:23:15 來源: 新京報 舉報   新京報訊 根據有關監測信息,近期北京市體育行業預付式消費投訴呈高發
  • 中消協點名多家「跑路」教育機構 建議預付費式消費列入立法計劃
    10月28日,中消協通報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並針對校外教育培訓投訴集中的情況發布了專題報告。中消協表示,校外教育培訓消費糾紛解決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採取預收費經營模式,一些無良商家打著「充值享優惠」的旗號,通過大額折扣誘惑消費者預交大量費用,因缺乏有效的資金監管體系,消費者的預付費可能被商家挪用,後期商家跑路或經營不善,消費者維權困難。
  • 深圳出硬招規範預付式消費
    預付了一兩年學費,課沒上幾節,校外培訓機構卻「跑路」了。今年以來這種情況頻頻出現,刺痛了家長的神經。據市商務局等部門對市人大代表建議的答覆,我市各部門正採取行動,規範預付式消費。其中,教育局明確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費用。
  • 青島公布預收款消費投訴「黑名單」附預付費式消費合同範本
    半島網3月15日消息 日前,青島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第三批預收款消費投訴「黑名單」。據了解,第三批「黑名單」包括15個嚴重違法失信的市場主體,涉及13名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第一批和第二批「黑名單」分別已於2019年6月和9月向社會發布,共39家嚴重違法失信的市場主體,涉及31名法定代表人(負責人)。
  • 監管有盲區、發卡無約束……這些問題導致山東預付式消費投訴多發...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4日訊 山東省消費者協會今天召開新聞通氣會,會上發布了《山東省預付式消費專題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山東預付式消費投訴多發存在法律法規不完善、監管有盲區,準入門檻過低、發卡無約束等4大原因。
  • 預付式消費糾紛久治不絕 專門立法能否終結亂象
    中國消費者協會在10月28日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報告中指出,校外教育培訓消費糾紛解決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採取預收費經營模式,一些無良商家打著「充值享優惠」的旗號,通過大額折扣誘惑消費者預交大量費用,因缺乏有效的資金監管體系,消費者的預付費可能被商家挪用,後期商家跑路或經營不善,消費者維權困難。
  • 消費警示!掌握這些辦法遠離預付式消費陷阱!
    5月14日,山東省消費者協會召開新聞通氣會,針對預付式消費等領域投訴易發多發、維權難等問題,發布了《預付式消費需謹慎,籤訂合同是關鍵》的消費警示。近年來,預付式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已在美容美髮、健身、餐飲、教育培訓等諸多行業中廣泛應用,新冠疫情讓一些個體私營美容美髮、健身等行業遇到一定困難,預付式消費投訴量增加。為更好地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不要貪圖便宜和折扣優惠,謹慎辦理預付卡,山東省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式消費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 預付式消費遭遇糾紛,消費者如何維權?
    預定的鮮花無法送達,預付的健身卡無法健身,預存了錢理髮店老闆卻關門跑了……預付式消費糾紛頻現—— 預付式消費維權難在哪裡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永濤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湖南省消費者委員會3月12日發布《2019年湖南省預付式消費維權狀況調查報告
  • 預付式消費糾紛久治不絕消費者預付卡變廢卡 專門立法能否終結預付...
    中國消費者協會在10月28日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報告中指出,校外教育培訓消費糾紛解決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採取預收費經營模式,一些無良商家打著「充值享優惠」的旗號,通過大額折扣誘惑消費者預交大量費用,因缺乏有效的資金監管體系,消費者的預付費可能被商家挪用,後期商家跑路或經營不善,消費者維權困難。
  • 山東預付式消費具有群體性等特點 一宗預付式就業培訓案件...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4日訊 山東省消費者協會今天召開新聞通氣會,會上發布了《山東省預付式消費專題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山東省預付式消費呈現「預付式消費具有群體性、涉及人數多、預付費數額巨大」等特點,需公權力介入解決預付式消費中的問題。
  • 預付式消費投訴猛增 警惕這些辦卡陷阱
    根據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共收到預付式消費投訴1.9萬餘宗,同比增長105.38%,其中涉及經營者停業或跑路的投訴4720宗,佔預付式消費投訴總量的26.67%。深圳市消委會的工作人員介紹,有關預付費類投訴主要集中在教育培訓、美容美髮、健身和攝影四大領域。
  • 投訴頻發,北京體育局對預付式消費作出風險提示
    ,針對近期體育行業採用「先交錢、後消費」的各類體育服務產品的預付式消費投訴,對消費者作出風險提示,建議消費者應在消費前慎重選擇體育服務提供商家,認真籤訂書面交易合同,避免購買大額度、長時間的預付消費產品,堅持索取交易憑證和發票。
  • 第一建言 | 住房租賃預付式消費之思:健全並完善治理體系是關鍵
    中國消費者報社發布的《2019消費者滿意度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服務類投訴佔比超過商品類投訴,其中預付費產品尤為突出,主要集中於娛樂健身、美容美髮、餐飲住宿等領域。被投訴最多的問題包括關門跑路、霸王條款、服務減少、隱私暴露等。
  • 四川省廣安市消委發布2020年第四季度消費投訴熱點分析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四川省廣安市消委發布2020年第四季度消費投訴熱點分析。2020年第四季度,各種消費投訴諮詢居高不下,廣安市各級消委組織快速反應、攻堅克難,協同處置,共受理消費者諮詢、投訴385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