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片國產6英寸碳化矽晶圓產品發布

2020-10-17 二三裡資訊上海

碳化矽是成為製作高溫、高頻和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的理想半導體材料,相比目前傳統的矽基產品,其製成的器件能為電力電子產品升級提供核心保障,像大家熟悉的新能源車、充電樁、光伏發電等領域,目前國際上基於此的6英寸碳化矽晶圓已經大規模投產。今天,首片國產6英寸碳化矽MOSFET(金屬氧化物場效應電晶體)晶圓在上海正式發布,填補了國內在此領域的空白,未來市場容量可達百億美金。

這就是首片國產6英寸碳化矽MOSFET晶圓,基於碳化矽也就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製成,用於例如新能源車、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是最核心的工藝半導體晶片。目前市面上在該領域使用的主流的工藝半導體器件是矽基器件,而使用碳化矽器件,其效率、功率密度會進一步提升。上海瞻芯電子創始人兼總經理張永熙介紹:「如果用了碳化矽MOSFET(金屬氧化物場效應電晶體)新能源汽車作電驅動的話,續航裡程可以有5%到10%的提升;比如說用了碳化矽工藝器件的光伏逆變器的話,效率也可以非常大的提升尤其在能耗上面降低50% 。

目前從晶片的成本角度確實比矽基晶片要高大概至少2到5倍之間,但是由於用了碳化矽器件以後可以帶來系統成本的降低,包括性能的提升,長遠來看效益還是更好。」

2017年7月,上海瞻芯在臨港註冊,成立之初,他們就對標國際最先進的技術,同時前瞻性的開發以6英寸為主的碳化矽晶圓,1152天,終於攻克而成,每一天,張永熙都記得清清楚楚。

「在這個1152天裡,我們投入了超過500片6英寸的碳化矽晶圓去做研發,每一片晶圓都至少承載了一個單項實驗,所以整個過程是非常複雜和挑戰性的,但是很慶幸的是我們的團隊大家一起努力把產品研發出來。完全自主核心,我們是在自主的國內一條6英寸生產線上把200多道工序一步步的調整,完全是在國內自己留片、自己製造加工,完全自主開發的。進入到國際一線水平,我們先趕上別人在性能,可靠性上和國際主流大廠持平,以後在接下來幾年內會逐步迭代做第二代第三代,希望能夠趕超國際大公司。」

因為其開發研製是在國內的一條升產線上,低成本開發出的高附加值產品,因此製造成本就會降低,從而價格至少比國際產品能降低20%。目前,這款晶圓已經有國內10多家客戶進行了試用,其中2家已經形成了小批量出貨。

而國內相關行業龍頭企業比亞迪、華為等都在其旗艦產品中廣泛使用碳化矽MOSFET,國際上,歐洲超級充電樁也採用了此類模塊,據預計,今年全球碳化矽市場預計在6億美金左右,隨著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市場增量潛力非常大,有機構預測2027年全球碳化矽市場可以達到百億美元,而國內市場至少將佔據半壁江山。

(看看新聞Knews記者:葛孝蘭)

版權聲明:本文系看看新聞Knews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看看新聞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上海瞻芯電子發布國產6英寸碳化矽晶圓產品
    近日,首片國產6英寸碳化矽MOSFET(金屬氧化物場效應電晶體)晶圓在臨港正式發布,填補了國內在此領域的空白,未來市場容量可達百億美金。該國產6英寸碳化矽MOSFET晶圓,基於碳化矽也就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製成,用於例如新能源車、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是最核心的工藝半導體晶片。目前市面上在該領域使用的主流的工藝半導體器件是矽基器件,而使用碳化矽器件,其效率、功率密度會進一步提升。
  • 立霸股份參股之瞻芯電子發布首片國產6英寸碳化矽MOSFET晶圓,國內...
    立霸股份參股之瞻芯電子發布首片國產6英寸碳化矽MOSFET晶圓,國內第三代半導體產品迎來重要突破 2020-10-30 13:22:08
  • 得碳化矽者得天下!開啟SiC晶圓爭奪戰
    這意味著碳化矽革命應在電動車市場開啟燎原之勢。 這兩年,由於SiC獨有的優良特性,車廠陸續開始導入SiC器件,這對SiC晶圓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在此需要科普一下,碳化矽功率器件生產過程主要包括碳化矽單晶生產、外延層生產、器件製造三大步驟,分別對應產業鏈的晶圓襯底、外延片、器件和模組三大環節。碳化矽上遊產品為晶圓襯底。
  • 國產碳化矽最新進展,功率IDM龍頭低調入場!
    國外碳化矽半導體產業鏈發展起步早,從襯底到外延片再到晶片的工藝產品相對成熟,不過近年來國產碳化矽產業鏈也取得不小的進步。據了解,今年以來,華潤微電子已經切入到碳化矽領域,無論從產品線還是技術研發等布局來看,這家國內功率IDM龍頭的入局將推動國產碳化矽進入新的階段。
  • 瞻芯電子發布工規級碳化矽(SiC)MOSFET
    2020年10月16日,在風景宜人的上海滴水湖畔----滴水湖皇冠假日酒店,「2020年瞻芯電子產品發布會」順利舉辦,正式發布基於6英寸晶圓通過JEDEC(暨工規級)認證的1200V 80mohm碳化矽(SiC)MOSFET產品。這是首款在國內設計研發、國內6英寸生產線製造流片的碳化矽MOSFET,該產品的發布填補了國內空白,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成本桎梏亟待解決,碳化矽6英寸襯底有望價格砍半
    事實上,早在19年前,英飛凌便率先發布了碳化矽SBD(肖特基二極體);2010年,羅姆半導體成功量產碳化矽MOSFET產品。但時至今日,碳化矽功率器件由於種種原因,價格仍無法下降到可以廣泛應用的程度。即使是碳化矽龍頭企業Cree,在去年一個季度的財報中也專門提到了,其6英寸碳化矽晶圓在上量過程中出現合格率低的問題。「要改善碳化矽MOSFET良率,除了在晶片製造領域加強工藝控制外,還需要在測試端完成CP測試、FT測試、篩選測試等步驟,來發現具體問題以改善製造工藝。」張永熙補充到。而在降低成本方面,英飛凌也在做相關的投入。
  • 三安集成:6英寸車規級碳化矽產品線預計在2021年實現量產
    三安集成是中國首家基於6英寸晶圓的化合物半導體晶圓代工廠,我們產業鏈布局的比較完整,從襯底、外延、製程開發到晶片封測,我們都有相應的投入和規劃;三安集成專注於化合物半導體領域,從基於砷化鎵材料的無線射頻IC,到基於碳化矽、氮化鎵材料的寬禁帶功率半導體,再到基於砷化鎵、磷化銦材料的雷射光源和光探測晶片,三安集成致力於成為世界級的化合物半導體研發、製造和服務平臺,服務全球IDH和IDM。
  • SiC材料的進擊路 從國產工規級碳化矽(SiC)MOSFET的發布談起
    JEDEC(暨工規級)認證的1200V 80mohm碳化矽(SiC)MOSFET產品在上海正式發布。  國產工規級碳化矽(SiC)MOSFET發布  第三代半導體的進擊  近日,據東方衛視報導,我國首款基於6英寸晶圓通過JEDEC(暨工規級)認證的1200V 80mohm碳化矽(SiC)MOSFET產品在上海正式發布,該產品由上海瞻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經過三年的深度研發和攻關而成,是首款在國內設計研發
  • 中欣晶圓突破困境,12英寸第一枚外延片正式下線
    慶幸的是,國產廠商不負眾望,在半導體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可喜的成績,讓國人為之驕傲。近日,又有好消息傳來。有消息稱,杭州中欣晶圓官方稱,其12英寸第一枚外延片將正式下線。據了解,這枚外延片是中欣晶圓獨立完成研發生產的,值得點讚。需要注意的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目前面臨的瓶頸就在於研發生產12英寸外延片,中欣晶圓的12英寸外延片是推動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實現大發展的重要成果。
  • 百識第三代半導體6英寸晶圓製造項目落戶南京浦口
    近日,第31屆中國南京金秋經貿洽談會上,投資30億元的百識第三代半導體6英寸晶圓製造項目成功籤約南京浦口。該項目由南京百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總投資30億元,擬用地80畝,建立第三代半導體外延片+器件專業代工,可以承接國內外IDM與designhouse的委託製作訂單,串接國內上下遊產業鏈,達到第三代半導體晶片國造的目標,產品主要應用於5G基站、電動車、雷達、快速充電器等。
  • 中國首個高標準12英寸晶圓廠落戶,國產芯開始提速
    中國首個高標準12英寸晶圓廠落戶,國產芯開始提速。近日聞泰科技投資120億在上海建設的首個12英寸規級晶圓廠成功落戶,對我國半導體發展具有積極意義。12英寸車規級晶圓廠,擁有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封測能力,預計年產量能達到36萬片,數據是十分可觀的,未來擴大規模還有機會繼續往上提。有差距並不可怕,現在醒悟過來也還不晚,中國是全球功率半導體最大單一市場,國產替代勢在必行。
  • 突破:中欣晶圓 12 英寸第一枚外延片正式下線
    IT之家12月30日消息 根據中欣晶圓官方的消息,中欣晶圓12英寸第一枚外延片正式下線,成為國內首家獨立完成12英寸單晶、拋光到外延研發、生產的企業。官方表示,12月28日杭州中欣晶圓迎來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在12英寸生產車間,順利完成了12英寸第一枚外延片下線。
  • 碳化矽「錢」景無限!
    而碳化矽和氮化鎵有著超過95%的晶格適配度,性能指標遠超其他襯底材料(如藍寶石、矽、砷化鎵等),因此碳化矽基氮化鎵外延片成為最佳選擇。 話雖如此,但也有公司一直致力於氮化鎵單晶襯底的研發與生產,如蘇州納維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國際上少數幾家之一能夠批量提供2英寸氮化鎵單晶產品的單位,而且已完成4英寸產品的工程化技術開發,還突破了6英寸的關鍵技術。 綜上所述,很容易理解為何碳化矽在業內會有「黃金賽道」這樣的美稱。
  • 國產碳化矽晶片龍頭衝刺科創板
    一、首建國內中試產線,手握6大核心技術體系天科合達在碳化矽晶體生長、晶體加工、生長設備和製造方面深耕多年。2006年,該公司建立了國內第一條碳化矽晶片中試生產線。經過幾年發展,天科合達在國內率先研製出6英寸碳化矽晶片。
  • 【產業年終盤點】2019中國63座晶圓製造廠最新情況跟蹤
    晉華集成電路與臺灣聯華電子開展技術合作,專注於DRAM產品領域。預估2018年9月正式投產,到2019年底一廠一期項目可實現月產6萬片12英寸晶圓的產能,到2020年底一廠二期也將達產6萬片。並適時啟動二廠的建設,到二廠達產時,總產能將達24萬片。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國內首臺商用12英寸全自動晶圓探針臺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國內首臺商用12英寸全自動晶圓探針臺 2020-06-25 0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唯一高端晶片晶圓生產巨頭!12英寸矽晶圓:助力國產芯崛起
    【1月4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們所使用的晶片產品全部都是矽晶圓所生產出來,而矽晶圓片又是從沙子提純(達到11個九純度),再形成矽錠—矽棒(切片、打磨)—矽晶圓(可製造晶片原材料),而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矽晶圓片尺寸只要有12寸、8寸以及6寸等,其中12寸矽晶圓片產銷量最大,達到了驚人的80%
  • 新陽半導體關鍵材料二期、露笑科技碳化矽產業園項目落戶合肥
    圖片來源:安徽居巢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合肥晶合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二期項目合肥晶合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是安徽省首個12英寸晶圓代工的企業、合肥市首個百億級集成電路項目,2017年12月6日正式量產,今年7月產能達到2.5萬片,月產能再創新高。
  • 預計明年12月底完成中試,安徽微芯長江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碳化矽...
    預計明年12月底完成中試,安徽微芯長江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碳化矽項目開工
  • 8英寸晶圓供不應求,18英寸晶圓仍在路上
    前言:8英寸晶圓被認為是落後產線,更關注12英寸晶圓產線的建設和量產。然而,就是這一比12英寸晶圓「古老」多年的產品,目前其產能依然很緊張。同時,在從6英寸轉向8英寸過程中,部分IDM的主要產能專注於12英寸線,沒有額外增添8英寸線,這樣就不得不將8英寸產品外包。因此,大部分IDM擴產幅度比需求增長幅度低,外包的比例會越來越高,這樣就加劇了代工廠訂單供不應求的局面。而恰恰相反,近年來8英寸晶圓廠和產線數量的正在逐漸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