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很多人看完模電書上的三極體放大電路原理後,了解到三極體是怎麼「放大」電流的,但是讓他自己設計一款合適的放大電路,基本上是沒有思路,不知道從哪裡下手。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來學習一下如何用三極體設計放大電路,本文以共設放大電路為例進行講解。
直流分析
1. 如圖2所示電路中由於三極體的Ib很小可以忽略,所以基極電位就是R1與R3分壓得到的。
2. 由於VBE的電壓為0.6V左右,因此發射極電位是基極電位減去0.6V。
通過發射極上電位就可以求到發射極上流動的電流。
3. 由於IE=IB+IC,IB很小,可以忽略,則IE≈IC,所以可以通過IE求得Vc。
交流分析
1. 由於基極與發射極之間可以看成一個二極體,而二極體在導通情況下,由於壓降一定,則二極體兩端的電壓變化是一致的,因此基極端的交流電位vi的變化與發射極端的交流電位ve的變化是一致的,因此Δve=vi來求得發射極變化的電流。
另外,集電極電流的交流部分為Δic,通過Δic就可以求得集電極交流電壓。
由於Δib很小,所以可以認為Δic=Δie,從而得到集電極交流電壓計算公式。
2. 因為C1將vc的直流成分去掉了,輸出信號vo就是Δvc。則放大倍數為RC與RE之比。
由上面公式可知,放大倍數與直流電流放大係數β(hFE)無關,是由RC和RE決定的。RE增大,放大倍數減小,由此可見RE引入了負反饋,有抑制因β的分散性和VBE的溫度變化而產生的發射極電流變化的作用。
電路設計
1. 確定電源電壓
因為要輸出5Vp-p的電壓,所以需要5V以上的電源電壓。因為有vb和vbe的存在,所以發射極電阻RE上最低加上1~2V的電壓,由於要滿足靜態工作點的要求,Vce一般取電源電壓的一半,所以電源電壓取15V。
2. 電晶體的選擇
因為電源電壓是15V,所以要選擇VCEO與VCBO要大於15V的電晶體,由於沒有其他的特殊要求,所以就選擇常用的NPN三極體9013。
3. 確定發射極電流的工作點
根據需求設置IE,但是本設計沒有要求,所以IE取值不要超過最大額定值就行了,這裡為了方便取值1mA。
4. 確定RC和RE
為了滿足靜態工作點在中間位置,保證不出現飽和失真和截止失真,所以取VCE為一半的電源電壓,即7.5V,因為IE為1mA,所以RE+RC為7.5KΩ。
因為AV=5,所以RC為6.25KΩ。
那麼RE為7.5KΩ-6.25KΩ=1.25KΩ。
但是E24系列電阻中沒有這兩個值,則取RC為6.2KΩ,RE為1.3KΩ。當前參數的放大倍數為4.7倍。
通過計算得到電晶體的靜態損耗PC為7.5mW。
5. 基極偏置電路設計
由於VE=1mA*1.3KΩ=1.3V,VBE為0.6V,所以基極電位VB必須是1.9V。假設β為100,那麼Ib就等於0.01mA。要想Ib有0.01mA,那麼流過偏置電阻的電流應該是Ib的數倍,這裡取10倍,所以流過偏置電阻的電流為0.1mA。那麼R1為131k,R3為19k。但是E24系列電阻中沒有這兩個值,所以需要重新取值,只要能讓VB為1.9V,且偏置電流不低於0.1mA就行,這裡取R1為110K,R2為16K。
6. 確定耦合電容C1和C2
C1和C2的目的就是隔直通交,僅讓交流成分通過。C1與C2和輸入輸出電阻分別構成高通濾波器,為了滿足隔直通交的目的,這裡取值為10uF。
總結
圖6可知,AV=8.981V/1.968V=4.56倍。由於我們忽略了Ib的存在,所以更理論值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
通過圖7可以發現,靜態工作點更理論值差不多,有一定的偏差是因為我們忽略了Ib的存在。
因此,我們這種設計的思路是可行的,也是有理論依據的,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方法就在評論討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