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焊盤寄生電容的計算公式與設計標準

2021-01-16 電子發燒友

PCB焊盤:元件通過PCB上的引線孔,用焊錫焊接固定在PCB上,印製導線把焊盤連接起來,實現元件在電路中的電氣連接。引線孔及周圍的銅箔稱為焊盤。

焊盤種類

方形焊盤——印製板上元器件大而少、且印製導線簡單時多採用。在手工自製PCB時,採用這種焊盤易於實現。

圓形焊盤——廣泛用於元件規則排列的單、雙面印製板中。若板的密度允許,焊盤可大些,焊接時不至於脫落。

島形焊盤——焊盤與焊盤間的連線合為一體。常用於立式不規則排列安裝中。比如收錄機中常採用這種焊盤。

淚滴式焊盤——當焊盤連接的走線較細時常採用,以防焊盤起皮、走線與焊盤斷開。這種焊盤常用在高頻電路中。

多邊形焊盤——用於區別外徑接近而孔徑不同的焊盤,便於加工和裝配。

橢圓形焊盤——這種焊盤有足夠的面積增強抗剝能力,常用於雙列直插式器件。

開口形焊盤——為了保證在波峰焊後,使手工補焊的焊盤孔不被焊錫封死時常用。

PCB盤寄生電容的計算

PCB焊盤大小為4.29平方mm,焊盤所在層(TOP)到最近的平面層(GND)的距離為4mil,板材(FR4)的介電常數為4.3。

這個可以用平面電容的計算公式,由於距離非常接近,近場效應明顯,因此,

可以等效於兩個4.29平方毫米的平面導電板構成的電容。

公式是:

C=ε *ε0* S/d; 全部採用國際標準單位制主單位;

式中:電容C,單位F;相對介電常數為4.3;

ε0真空介電常數8.86×10^(-12)單位F/m;

面積S,單位平方米;極板間距d,單位米 ;記得40mil為1mm,因此4mil就是0.1mm

折合10^(-4)米;

代入可得:

C=4.3*8.86*10^(-12)*4.29*10^(-6)/10^(-4)=1.63*10(-12) 法拉;

也就是1.63pF(皮法)

PCB設計焊盤設計標準

一、PCB設計中焊盤的形狀和尺寸設計標準

▪ 應調用PCB標準封裝庫。

▪ 所有焊盤單邊最小不小於0.25mm,整個焊盤直徑最大不大於元件孔徑的3倍。

▪ 應儘量保證兩個焊盤邊緣的間距大於0.4mm。

在布線較密的情況下,推薦採用橢圓形與長圓形連接盤。單面板焊盤的直徑或最小寬度為1.6mm;雙面板的弱電線路焊盤只需孔直徑加0.5mm即可,焊盤過大容易引起無必要的連焊。

▪ 孔徑超過1.2mm或焊盤直徑超過3.0mm的焊盤應設計為菱形或梅花形焊盤

▪ 對於插件式的元器件,為避免焊接時出現銅箔斷現象,且單面的連接盤應用銅箔完全包覆;而雙面板最小要求應補淚滴;如圖:

▪ 所有機插零件需沿彎腳方向設計為滴水焊盤,保證彎腳處焊點飽滿。

▪ 大面積銅皮上的焊盤應採用菊花狀焊盤,不至虛焊。如果PCB上有大面積地線和電源線區(面積超過500平方毫米),應局部開窗口或設計為網格的填充(FILL)。如圖:

二、PCB製造工藝對焊盤的要求

▪ 貼片元器件兩端沒連接插裝元器件的應加測試點,測試點直徑等於或大於1.8mm,以便於在線測試儀測試。

▪ 腳間距密集的IC腳焊盤如果沒有連接到手插件焊盤時需要加測試焊盤,如為貼片IC時,測試點不能置如貼片IC絲印內。測試點直徑等於或大於1.8mm,以便於在線測試儀測試。

▪ 焊盤間距小於0.4mm的,須鋪白油以減少過波峰時連焊。

▪ 貼片元件的兩端及末端應設計有引錫,引錫的寬度推薦採用0.5mm的導線,長度一般取2、3mm為宜。

▪ 單面板若有手焊元件,要開走錫槽,方向與過錫方向相反,寬度視孔的大小為0.3MM到1.0MM;(孔徑的50-70%)如下圖:

▪ 導電橡膠按鍵的間距與尺寸大小應與實際的導電橡膠按鍵的尺寸相符,與此相接的PCB板應設計成為金手指,並規定相應的鍍金厚度。

▪ 焊盤大小尺寸與間距要與貼片元件尺寸相同(1:1)。

▪ 對於在同一直線上焊盤(焊盤個數大於4)間的距離小於0.4mm的焊點,在加白油的基礎上,元件長邊與波峰方向儘量平行的,則在末尾那個焊盤處增加一個空焊盤或將末尾那個焊盤加大,以便吃下拖尾焊錫減少連焊。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EDA365:通孔的阻抗控制對PCB信號完整性會觸發什麼樣的影響?
    信號延遲主要由通孔的寄生電容引起,可通過以下公式得出: 在該式中,d 2是指焊盤直徑(mm)在地面上,d 1是指焊盤通孔的直徑(mm),T為PCB板厚度(mm),εr 參考層的介電常數C到寄生電容( pF)。
  • PCB布局的DC電阻,寄生電容和寄生電感
    PCB布局的DC電阻,寄生電容和寄生電感 上海韜放電子 發表於 2020-12-31 12:01:41 許多設計人員習慣於根據電路模型來思考系統行為。
  • PCB布局時去耦電容擺放經驗分享
    通常晶片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電源和地引腳的排列位置,一般都是均勻分布在晶片的四個邊上的。因此,電壓擾動在晶片的四周都存在,去耦也必須對整個晶片所在區域均勻去耦。如果把上圖中的680pF電容都放在晶片的上部,由於存在去耦半徑問題,那麼就不能對晶片下部的電壓擾動很好的去耦。 電容的安裝 在安裝電容時,要從焊盤拉出一小段引出線,然後通過過孔和電源平面連接,接地端也是同樣。
  • PCB布線的基本原則與操作
    同時pcb的複雜度和密度也同時在不斷的增加,從鋪銅的通孔設計,到微孔設計,再到多階埋盲孔設計,現在還有埋阻、埋容、埋藏器件設計等,高密度給pcb布線帶了極大困難的同時,也需要pcb設計工程師更加深入的了解pcb生產加工流程和其工藝參數。   布線方式分為自動布線和手動布線,自動布線目前在很多方面不能滿足硬體工程師高標準的要求,所以一般是手動布線來實現的。
  • 10年老司機傾囊相授,貼片晶振的PCB layout需要注意哪些?
    所以在PCB設計時,晶振的layout顯得尤其的重要,有如下幾點需要注意。 晶振負載電容的計算公式是: CL=C1*C2/(C1+C2)+Cic+Cp> Cic為集成電路內部電容,Cp為PCB板的寄生電容,寄生電容過大,將會導致負載電容偏大,從而引起晶振頻偏,這個時候減小匹配電容C1和C2可能會有所改善,但這也是治標不治本的措施。
  • 答題|過孔上焊盤,電源笑開顏
    (以下內容選自部分網友答題)採用此方案減小了電容焊盤到過孔的距離,減小了安裝電感,所以PDN阻抗會比普通的好 @ 兩處閒愁評分:3分1.電容管腳通過過孔連接到電源和地上,過孔的大小、位置、數量決定了濾波效果。為什麼原理圖上一段直線一個接地,畫圖時這麼複雜?因為電源線、電容有寄生電感,過孔、走線有安裝電感。
  • 硬體工程師面試概率最高的題目:晶振的匹配電容計算公式
    Author: Jackie Long很多硬體工程師面試官都會問一些"看似比較偏"的技術問題,比如,晶振的匹配電容計算公式。然而,看似偏的技術問題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偏,是因為真正(去)理解的人比較少。有些讀者說:我就是不會這個計算公式,也不需要知道這個知識,但我的水平依然還是Biang Biang聲厲害,你咬我?其實,這就是普通工程師與優秀工程師之間的區別!有太多的東西實際應用起來差別並不大,優秀工程總會比普通工程師要懂得多一些,比如晶體,51、AVR、STC、PIC、STM32等單片機典型應用電路一大堆,照著畫原理圖就是了,無論是大牛還是菜鳥,使用起來大家都一樣!
  • 乾貨| 解決PCB設計阻抗沒法連續的問題,讀這篇就夠了!
    但是,正如羅永浩所說「人生總有幾次踩到大便的時候」,PCB設計也總有阻抗不能連續的時候。怎麼辦?可以同時採取兩種方法改善:首先將微帶線介質變厚,其次將焊盤下方的地平面挖空,都能減小焊盤的分布電容。如下圖。
  • 電巢:射頻和數模電路PCB一般布局設計指南
    標準補償方法為角斜接,如下圖所示。最佳的微帶直角斜接由杜維爾和詹姆斯(Douville and James)公式給出: 式中,M為斜接與非斜接彎角之比(%)。該公式與介電常數無關,受約束條件為w/h ≥ 0.25。 其它傳輸線可採用類似的方法。
  • 乾貨| PCB板上的那些「特殊焊盤」到底起什麼作用?
    其作用是減少焊盤在焊接中向外散熱,以防止因過度散熱而導致的虛焊或pcb起皮。1 當你的焊盤是地線時候。十字花可以減少連接地線面積,減慢散熱速度,方便焊接。teardrop的作用是避免信號線寬突然變小而造成反射,可使走線與元件焊盤之間的連接趨於平穩過渡化,解決了焊盤與走線之間的連接容易斷裂的問題。
  • PCB技術:電源與地之間接電容的原因
    pcb技術:電源與地之間接電容的原因G.高頻濾波電容應儘可能靠近IC電路的電源引腳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27141.htm濾波電容焊盤至連接盤的連線應採用0.3mm的粗線連接,互連長度應≤1.27mm2.低頻濾波電容的配置A.每5隻高頻濾波電容至少配接一隻10μf低頻的濾波電容;B.每5隻10μf至少配接兩隻47μf低頻的濾波電容;TC.每100cm2範圍內
  • RF和混合信號PCB布局最佳指南(專家應用筆記)
    > 短路器連接元件的接地 IC接地區域(「焊盤」)   引言 本應用筆記提供關於射頻(RF)印刷電路板(PCB)設計和布局的指導及建議,包括關於混合信號應用的一些討論,例如相同PCB上的數字、模擬和射頻元件。
  • PCB設計中過孔可不容小覷!
    在普通PCB 設計中,過孔的寄生電容和寄生電感對PCB設計的影響較小,對1-4層PCB 設計,一般選用 一、影響 高速PCB多層板中,信號從某層互連線傳輸到另一層互連線就需要通過過孔來實現連接,在頻率低於1GHz時,過孔能起到一個很好的連接作用,其寄生電容
  • 與阻焊開窗等大的「D」字型異型焊盤PCB電測工藝研究
    具有小型化,高品質,高能量儲存和低電阻之特性的徑向型電感、電容、電阻等PCB表面貼裝元件在現代通訊、高端光電、智能設備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此類元件的PCB焊盤與阻焊開窗設計尺寸基本等大(如圖1中綠色部分為焊盤),因焊盤四周無阻焊開窗溝槽擋錫,鋼網與焊盤可處於同一水平面上讓元件引腳具有更加均勻的上錫性能、更加優良的電接觸性能和散熱性能。
  • 乾貨| PCB設計中的過孔知識
    在普通PCB 設計中,過孔的寄生電容和寄生電感對PCB設計的影響較小,對1-4層PCB 設計,一般選用0.36mm/0.61mm/1.02mm(鑽孔/ 焊盤/POWER 隔離區)的過孔較好,一些特殊要求的信號線(如電源線、地線、時鐘線等)可選用0.41mm/0.81mm/1.32mm 的過孔,也可根據實際選用其餘尺寸的過孔。
  • 開關電源PCB布線設計技巧——降低EMI
    電感通常存在等效並聯電阻(EPR)和等效並聯電容(Cp)二個寄生參數。圖6是電感在不同工作頻率下的阻抗(ZL)。 二、電源排版基本要點2:電感的寄生並聯電容應儘量小,電感引腳焊盤之間的距離越遠越好。 1.3 鏡像面 電磁理論中的鏡像面概念對設計者掌握開關電源的PCB排版會有很大的幫助。圖9是鏡像面的基本概念。
  • 基於Protel DXP軟體的PCB板設計布局原則
    常用的焊盤尺寸:  焊盤孔直徑/mm  0.4;0.5;0.6;0.8;1.0;1.2;1.6;2.0  焊盤外徑/mm  1.5;1.5;2.0;2.0;2.5;3.0;3.5;4  設計焊盤時的注意事項如下:  1)焊盤孔邊緣到PCB板邊緣的距離要大於1mm,這樣可以避免加工時導致焊盤缺損。
  • PCB設計當中<過孔>的設計規範
    從設計的角度來看,一個過孔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中間的鑽孔(drill hole),二是鑽孔周圍的焊盤區,這兩部分的尺寸大小決定了過孔的大小。很顯然,在高速,高密度的PCB設計時,設計者總是希望過孔越小越好,這樣板上可以留有更多的布線空間,此外,過孔越小,其自身的寄生電容也越小,更適合用於高速電路。
  • PCB三種特殊走線技巧:直角走線,差分走線,蛇形線
    布線(Layout)是pcb設計工程師最基本的工作技能之一。走線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的性能,大多數高速的設計理論也要最終經過Layout得以實現並驗證,由此可見,布線在高速pcb設計中是至關重要的。下面將針對實際布線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情況,分析其合理性,並給出一些比較優化的走線策略。
  • 漏電流和寄生電容引起的DRAM故障識別
    虛擬製造平臺 SEMulator3D® 可使用設計和工藝流數據來構建DRAM器件的3D模型。完成器件的「虛擬」製造之後,用戶可通過SEMulator3D查看器從任意方向觀察漏電路徑,並且可以計算推導出總的漏電值。這一功能對了解工藝變化對DRAM漏電流的影響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