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南京地鐵通車通車裡程超過374公裡,超過深圳,位居全國第四,僅次於北上廣。2020年底,成都預計通車裡程達513公裡,超過南京,深圳,武漢等城市。僅次於北上廣,位居全國第四。作為國內四大一線城市,乃至國際一線城市為何,深圳地鐵通車裡程會落後於。南京,成都呢?官方資料顯示,深圳在建地鐵通車線路達五六條,規劃線路十幾條。預計2025年通車裡程達600多公裡!
作為國內四大一線城市,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經過這麼多年的高速發展,地方財政收入僅次於北上,高於重慶、天津等兩大直轄市。深圳並不缺錢,那麼為何地鐵規劃修建速度如此之慢呢?作為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不要說拿來跟北上對比了,就是比省內兄弟城市廣州,深圳地鐵通車裡程都遠遠低於廣州。廣州2020年底預計通車裡程將超過600公裡,而深圳目前還沒有到400公裡!
小編上下班經常需要坐地鐵,經常出差北上廣寧成武等城市。我感覺,深圳作為對外開放前沿,深圳地鐵設計理念相對落後於幾大兄弟城市。作為深圳市的經濟龍頭人口大區,南山區西部北部地鐵站點線路覆蓋相對較少,而作為原有關外的幾個區,雖然經濟發展比不上,福田南山羅湖幾個區,卻缺乏東西向的地鐵,而且很多線路都是繞彎,沙井福永西鄉片區去龍華還需要繞道到前海灣換乘地鐵5號線才能到達。在規劃的線路當中,也只有深圳18號線是東西向走向,作為深圳科技走廊之一的,光明至南山明顯基礎設施落後很多。原關外地鐵覆蓋率遠遠低於,南山羅湖福田幾個區,即便是人口產業大區龍華區也比較缺少地鐵線路。
作為一座新興的濱港城市,深圳地理環境構造比較複雜,多山多灘涂,西部珠江口以及深圳灣,蛇口半島許多土地都是由填海而來,北部東部山多,增加了地鐵線路規劃修建難度。地鐵12號線,經過幾次停工,重新規劃,反反覆覆,整整修了幾年都還沒有好。再經過這麼多年高速發展,城市發展比較快開發密度高,居民區工業區商業區比較密集,造成徵地拆遷成本過高。這些都是造成深圳地鐵修建緩慢的原因之一!也許很多人會說,上海廣州也是沿海城市,地質構造也複雜,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點,上海地形以平原為主,市區內地鐵線路規劃已經相當完善,廣州雖然南部也是水鄉灘涂密集,北部也是山區為主,但我們忽略了一個地方,廣州其實主城老八區地鐵線路已經相對完善,新城區許多地方還是待開發偏遠的地區,徵地拆遷成本相對低很多。深圳城鎮化水平比北上廣都高。
很多人會說,北上廣比不了,但是成武寧應該比得了吧,成武寧,地理構造遠遠不如深圳複雜,管轄面積也比深圳大幾倍,開發密度也遠遠低於深圳,修建速度肯定快於深圳那是必然的!不過相對於以上幾大城市,深圳的地鐵密集程度是最高的。畢竟深圳人多地少,國家也大力支持深圳基礎設施建設!
相比較關注深圳地鐵通車裡程,我認為,深圳更加應該加強地鐵線路科學規劃,加快完善原關外區域的地鐵線路規劃修建,才能加快關外關內一體化進程。接入東莞的地鐵線路,把地鐵線路延伸至惠州,才能發揮更大的效應。成武寧本身管轄面積也比深圳大,確實需要更多的地鐵線路,而深圳則不一樣,深圳管轄範圍也就相當於普通的一個縣。只有地鐵線路規劃完善,提升地鐵運營能力,才能解決地面擁堵問題。畢竟地鐵時效比較準時,日常出行人民肯定願意選擇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