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在伽利略逝世300年後出生,他們分別做出了什麼貢獻?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1642年1月8日,在物理學史上是個不平凡的日子,年數已高的伽利略·伽利雷在義大利佛羅倫斯溘然長逝。3個世紀後的1942年1月8日,一個新生兒降生在英國牛津,被父母命名為史蒂芬·霍金

伽利略與霍金 前者的忌日與後者的生日相隔整整300年 | Wikimedia Commons

伽利略和霍金同為劃時代的物理學家,前者的忌日與後者的生日正好相差整整300年,這一美妙的巧合一直為物理學界津津樂道。也正是在這300年間,歷史見證了樸素的經典物理學向以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為支柱的現代物理學的跨越,伽利略和霍金也正是經典和現代物理學的傑出代表。回顧和比較兩人的學術成就以及身處的時代大背景,我們能更真切地體會到物理學在這300年間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月球環形山到黑洞

伽利略和霍金都對我們頭頂的浩瀚星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只是兩人的研究方式可以說是大相逕庭。

伽利略對宇宙的探索,主要依靠他親手改造的望遠鏡,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用望遠鏡觀察天體的人。在望遠鏡中,他發現了月球上的環形山、繞著木星轉動的四顆衛星、土星環還有太陽黑子,每一項都稱得上是天文學的重大突破,這也讓伽利略被後人稱為「觀測天文學之父」。

伽利略向威尼斯總督展示他製作的望遠鏡 | Wikimedia Commons

伽利略手繪的月面草圖 | Wikimedia Commons

伽利略的天文發現對當時主流的古希臘宇宙觀構成了嚴峻的挑戰,推動了地心說向哥白尼日心說的發展。在亞里斯多德的設想中,天上的星體應當是完美無缺的,月球環形山和太陽黑子否定了這一想法。支持地心說的託勒密學派則認為只有地球才可能有天體繞著運動,木星四顆衛星的發現更是說明了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

時間來到霍金所處的20世紀,伽利略發現的月球環形山上已經留下了人類的足跡。天文學觀測宇宙的工具從可見光拓展到了紅/紫外線、X射線等整個電磁波譜,天文學家以此來研究宇宙中數千億顆恆星的光譜與構成,發現了脈衝星、類星體等特殊的天體。廣義相對論甚至預測了一種全新的天體:黑洞。黑洞質量如此之大,密度如此之高,以至於光線都無法逃脫它的引力。

霍金學術成果集中體現在他對黑洞理論的巨大貢獻,他與彭羅斯共同提出了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並根據量子效應提出黑洞內部存在輻射(後來被命名為霍金輻射)。然而,與伽利略的望遠鏡裡肉眼可見的月球環形山不同,霍金研究的黑洞一開始是從廣義相對論方程推導出來的。廣義相對論提出了半個世紀,人類才在6000光年外的天鵝座X-1裡首次確認了黑洞的存在,又過了50多年才拍下了第一張黑洞的照片,可以說人類最先是利用數學方程而不是望遠鏡這樣的實驗儀器發現了黑洞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 Wikimedia Commons

物理與數學的相愛相殺

同為窺探宇宙奧秘,伽利略的工具是望遠鏡,霍金的工具則是高度形式化的數學,這也反映了300年間物理學研究方法的巨大轉變

就物理學思維而言,伽利略已經站在了時代最前列,他是最早嘗試用數學語言描述物體運動規律的科學家之一,比如用坐標描述拋射物體的運動軌跡。用數學定量描述物體運動的思想後來被牛頓發揚光大,發展出了以微積分為數學。

對於伽利略和牛頓那個時代的物理學家來說,物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先做實驗記數據,然後嘗試用數學方程來描述和歸納實驗結果,最終總結出一般性的物理理論。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讓一個小球自由落下,測出小球下落的距離和落地的時間,發現距離和時間的平方是成正比的,那麼就不妨用一個數學公式來描述這種自由落體運動:

數學公式描述自由落體 距離和時間的平方成正比| keisan.casio.com

然而,經過3個世紀的發展,數學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大有反客為主之勢。物理學家將以前的研究方式顛倒了過來,開始從數學結構中推導出物理理論,最後再用實驗結果來檢驗。廣義相對論中的愛因斯坦場方程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不像上面的自由落體公式,這個複雜的方程沒有參考實驗數據幾乎完全是從數學變換中構造出來的。要是讓兩三個世紀前的物理學家來看這個公式,即使能搞懂所有的數學符號,他們恐怕也只會認為這只不過是數學家的奇技淫巧,脫離了我們的現實世界。

牆上的畫表現光線受引力作用彎曲,下方的公式就是愛因斯坦場方程 | Wikimedia Commons

出乎意料的是,後來物理學家發現,愛因斯坦場方程真的能夠描述宇宙中的引力場,黑洞的概念就來源於這個方程的一個解。霍金的主要成果之一,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討論的也是方程解的一類特殊問題。除了黑洞以外,愛因斯坦場方程還預測了引力波的存在,並最終在2016年得到了證實。經過3個世紀突飛猛進的發展,數學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單純用來記錄和擬合實驗數據的工具最終化身成為發現物理規律的重要依據。

霍金(左)與彭羅斯(右)

彭羅斯因對黑洞的研究榮獲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IAI TV

邁向科學時代

在伽利略逝世和霍金出生相隔的300年間,人類社會發生了多次科學革命,對待科學技術的態度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伽利略和霍金的作品受到的待遇上就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這一點。

伽利略所處的時代對他的科學探索並不友好。那時候科學還沒能從哲學和宗教中完全分離出來,相比起實驗結果,主流思想界更願意相信古希臘的先哲和《聖經》。

為了宣揚哥白尼的日心說理論,伽利略完成了天文學著作《關於託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以下簡稱為《對話》)。這本書採用了對話體的形式,書中的兩名角色分別為伽利略和亞里斯多德學派的代言人,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潮汐等科學問題進行了辯論。說是對話,其實也就是伽利略借用別人的口吻來反駁亞里斯多德的觀念。書裡亞里斯多德的代言人辛普利丘(Simplicio)漏洞百出,而伽利略的代言人薩爾維奧蒂(Sagredo)則是據理力爭。

《關於託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 | Wikimedia Commons

因為宣揚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對話》出版沒幾個月就被教會列為禁書,伽利略本人被傳訊到宗教法庭審判,最終被判處終身軟禁。這是科學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審判之一,直到3個多世紀後,羅馬教皇才為伽利略正式平反,代表教會承認當年對伽利略的判決是不正當的。

表現伽利略被教會審判的油畫 | Wikimedia Commons

與伽利略的遭遇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霍金的科普作品《時間簡史》直至今日仍然是人類社會最暢銷的讀物之一,書中描述的浩瀚宇宙與背後的物理規律讓無數人著迷。不僅《時間簡史》成為了一種流行符號,霍金也成為了當代物理學的代言人之一,甚至每當霍金髮表關於人類社會或外星生命的觀點,都會引來人們的關注和爭論。《時間簡史》的風靡和霍金受到的尊崇也側面反映出當代人類社會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對於科學事業的關注。

《時間簡史》 | Wikimedia Commons

事實上,把伽利略的《對話》放到今天出版,假如能拋去落後於時代的表述方式,這本書同樣是一本不錯的科普作品。書裡沒有冗長的證明,而是以你一句我一句的對話形式證明了地心說的荒謬。伽利略也可能像霍金一樣成為受大眾喜愛的物理學家,而絕不是被某個國家機器審判和軟禁。社會主流對待科學思想與科學家的態度可能是伽利略和霍金所處時代最本質的差別之一。

一脈相承的科學家精神

拋開伽利略和霍金的學術成就,如果將更多關注點放到他們的生平事跡上,兩人在科學探索中表現出的精神屬性同樣值得後世銘記。

伽利略能在思想封閉的大環境下取得突破性的成就,核心原因之一就是他絕不迷信權威。在伽利略看來,不管你是教皇還是亞里斯多德甚至是《聖經》中的上帝,如果你的理論和我的觀測結果相悖,那麼我就要向你提出質疑。教會的審判和軟禁更使他成為遭受不公待遇的代表科學家之一,提高了他在人類科學史中的地位。

油畫中面對羅馬宗教裁判所的伽利略(右一) | Wikimedia Commons

對於霍金而言,他對抗的不是鉗制思想的教會,而是壓榨生命的病魔。霍金年輕的時候患上了罕見的漸凍人症,病情最終惡化為全身癱瘓,他只能依靠機器表達自己的思想。即使是在如此惡劣的身體條件下,霍金仍然憑藉頑強的意志在理論物理學領域做出了突破性貢獻,並致力於將科學傳播給更為廣泛的大眾。

霍金沒有被病魔擊倒 | Wikimedia Commons

霍金本人在《時間簡史》裡寫道,「我對伽利略之所以有一種強烈的認同感,其部分原因是剛好我出生於他死後的300年!」一位是近代科學的先驅者,一位是現代宇宙學的天才理論家,伽利略和霍金不僅在逝世和出生日期上有著奇妙的巧合,兩人的科學成就、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也是物理學家中當之無愧的典範

參考文獻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lileo_Galilei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ephen_Hawking

[3] Singer, C. (1941). "A Short History of Science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larendon Press: 217.

[4] Rose, Charlie. "A conversation with Dr. Stephen Hawking & Lucy Hawking". charlierose.com.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March 29, 2013.

[5] 吳國盛.科學的歷程[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相關焦點

  • 霍金在伽利略逝世300年後出生,這天分別是他們的生日和忌日
    伽利略與霍金 前者的忌日與後者的生日相隔整整300年 | Wikimedia Commons伽利略和霍金同為劃時代的物理學家,前者的忌日與後者的生日正好相差整整300年,這一美妙的巧合一直為物理學界津津樂道
  • 霍金誕辰是伽利略忌日,愛因斯坦誕辰又是霍金忌日,預示著什麼?
    霍金輻射等科學理論為人類認識宇宙打開新的大門,他所寫的《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等著作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科普巨作,為人類科普做出巨大貢獻。身殘志堅的霍金當然最令人欽佩的是霍金在患上肌肉萎縮這種絕症後,並沒有消沉,而是憑藉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創立了這些科學理論和科普巨作,是現代身殘志堅的典型代表,可是就是這樣一位身殘志堅、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終究逃不過命運的安排,在2018年3月14日這一天,與命運搏鬥了半個世紀的霍金與世長辭了,享年76歲,一代科學巨星就此隕落,霍金的去世日子本來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如果深入研究這個日期
  • 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霍金四位物理學家的「糾纏」
    要說近代比較有名的物理學家,想必有四位大家都聽過,他們是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霍金。伽利略論證了日心說;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霍金髮表了《時間簡史》。他們靠著自己天才的頭腦為人類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值得所有尊重。
  • 伽利略忌日那天,霍金出生;愛因斯坦生日這天,霍金走了……
    霍金被譽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子女露西,羅伯特和蒂姆在英國新聞社協會通訊社發表的聲明中說:「我們深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聲明稱,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響將會持續多年。巧合的是,3月14日是愛因斯坦的生日,這一天霍金走了。而霍金出生的那天,卻是伽利略去世的日子。
  • 霍金離去:懷念霍金,可以看看電影《萬物理論》
    霍金出生當天,正好是現代科學之父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而離開之日,正是愛因斯坦生日。/01史蒂芬霍金是科學界最耀眼的明星,他的見解塑造了現代宇宙學,激發了全球數百萬觀眾的眼球。關於霍金此生的疾病是怎麼得上,以及他為什麼不能說話等,都在以霍金為原型的傳記電影《萬物理論》中有涉及。
  • 世界為之悲傷,跨時代傳奇物理學家霍金去世!
    霍金是當代最著名和最有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也是二十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一大偉人,霍金出生於1942年一月八號英國的牛津,出生當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他的父母都是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父親是熱帶病專家,母親是畢業於牛津研究政治和經濟。
  • 霍金是騙子嗎?為什麼很多人罵霍金?
    但要說霍金是不是騙子,得看霍金具體說了什麼話,這些話是不是靠譜。這些年,霍金確實有過一些似乎挺「出格」的言論,那是我們把霍金看成「完人」,在「完人」的角度上對他的言論予以審視。其實,霍金的言論即使「出格」,如果拿到普通人的言論標準上衡量,也其實就一般般,和普通人說的話一般無二。你看,網絡上這麼多扯淡的,他們說話的靠譜程度還遠遠不如霍金呢。
  • 霍金去世的那天,還發現了一件「神奇事件」,是巧合還是傳承?
    科學為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貢獻這些科學的科學家們則是科學界的瑰寶。而且好像某些科學家從出生那天起註定就是為科學事業而奮鬥終身的。天賦這東西,不可否認,還真有。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只是可能有些人還沒發掘出來。
  • 霍金去世前留下神秘預言:百年後地球會消失,這會成為現實嗎?
    霍金對於黑洞的研究是非常透徹的,他也改變了我們對於黑洞一定是漆黑一片的看法。在霍金去世之前曾留下了一個神秘的預言:百年後地球會消失,那麼大家認為,霍金這是在危言聳聽嗎?霍金五大預言1、2032年地球進入冰河時代2、2060年人類離開地球移居火星3、2100年人類進入外太空4、2215年地球面臨災難性毀滅5、2600年地球變「火球」霍金的預言是否有道理?霍金曾經表示過人類在2600年的時候將會消失,同樣的地球也將成為火球。
  • 物理學家霍金,為何多次提醒人類離開地球?難道他知道什麼秘密?
    物理學家霍金,為何多次提醒人類離開地球?難道他知道什麼秘密?提起霍金很多人並不陌生,這個一生都被神化的物理學家,享年76歲,在伽利略死亡的那一天出生,在愛因斯坦誕辰的那一天去世。這些冥冥之中的巧合,仿佛都在暗示著什麼。
  • 世界級的科學家有多強,伽利略在他們當中排名靠後,第一當之無愧
    ——科林伍德(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906字,閱讀約2分鐘在世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們為世界做出了太多的貢獻。那麼他們有誰?經過查閱和統計,小編將為您分析這些極為突出的人物。四是伽利略,他最傑出的貢獻是推翻了亞里斯多德、多德的物體下落速度與力成正比的理論。面對當時信仰上帝的亞里斯多德,伽利略也進行了反駁。
  • 霍金在輪椅上,癱瘓半個世紀,那霍金的孩子從何而來的呢?
    霍金曾說過一個人如果身體有了殘疾,絕對不能讓心靈也存在著殘疾。沒有絕對的完美無瑕,只有相對而言。"宇宙之王"的霍金在他21歲時便癱瘓了,命運戲弄了霍金一下,使霍金癱瘓在輪椅半個世紀,那霍金的孩子從何而來呢?仰望星空"宇宙之王"霍金出生的時候,那一天正好是伽利略(現代科學之父)300逝世年的忌日,很多人說史蒂芬.威廉.霍金是伽利略的轉世。
  • 近百年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排名第一,霍金只能屈居第二
    物理學對人類的發展至關重要,物理學家對物理學的貢獻更為重要。沒有物理學家的辛勤奉獻,就不會有這麼大的科技進步。要說近百年來最著名的物理學家,當然是愛因斯坦和霍金。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霍金有他那個時代的簡史,其實他們對世界的貢獻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 世界上智商最高的5個人,霍金墊底,愛因斯坦第二,第一是個華裔
    霍金墊底,愛因斯坦第二,第一名更是意想不到。第5名霍金,被稱為「宇宙大王」,據說讓他的智商高達160。霍金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他臨終前曾留下的三大預言,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第一個就是人類徹底開發人工智慧最終會導致人類滅亡,第二個地球都將毀滅在人類的手中,最後一個就是2032年人類會徹底的進入冰河時代。
  • 霍金弟子吳忠超追憶恩師:霍金是一個完全以思維為存在方式的生命
    2018年3月14日,史蒂芬 · 霍金逝世,享年76歲。他永遠離開了這個他無比熱愛的世界,而這一天恰好是愛因斯坦139年誕辰。此後的幾天裡,我急切地等待霍金的葬禮日程安排,希望向他做最後的告別。3月17日我收到劍橋大學的通知,說他們很快就會發出通告,但沒有透露任何具體信息。在這之前,霍金的前妻簡已經去過劍橋城西北萬靈巷的升天教區墓園勘察並選址。
  • 霍金再次預言:這次不是2012而是2032滅亡,這是真的嗎?
    史蒂夫.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他出生的當天有一個彩旦,他出生的當天結算伽利略300年的忌日。他的父親是熱帶病的專家,母親也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研究哲學,政治和經濟。霍金對於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是做出了很多的貢獻的,他自小就是一個很聰明的人!
  • 如果霍金看過《三體》,那他應該會感到很欣慰
    2018年3月14日,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史蒂芬·霍金在家中逝世,享年76歲。這位傾其一生都在研究宇宙的科學巨人終於完全地融入了他所迷戀的永恆宇宙之中。霍金逝世的消息確認後,引發了全球性的悲痛。
  • 霍金預言已過10年,等待我們的到底是什麼?人類最終何去何從?
    霍金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後的整三百年,去世於愛因斯坦的誕辰日,身為牛頓、狄拉克的接班人——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註定是輪椅上的一位物理學傳奇。一本時間簡史成為了大多數人的科學啟蒙手冊,加上堅韌不息的生命力,使霍金成為了全球最有名望的科學明星,名氣甚至已經超過了物理學大咖楊振寧。
  • 伽利略被迫屈服教廷後,說了一句話,讓人重拾敬佩
    一提起伽利略,我們對他絕對不會陌生。他證實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宇宙學的發展也不過短短幾百年,但就在這短短的時間裡,我們對這個宇宙的了解是非常迅速的,出現了比如牛頓,愛因斯坦,霍金等一些偉大的宇宙學家。他們幫助我們慢慢地拓展著對宇宙的了解。
  • 愛因斯坦生日這天,霍金走了 他出生的那天,是伽利略去世的日子
    霍金在只有13 歲的時候,他已經知道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了:」物理學和天文學為我們了解自提從哪裡取為什麼會在這裡提供了希望。我想探究宇宙的浩瀚。簡維爾德在知道霍金的病情的情況下毅然嫁給了霍金。霍金後來所著的《時間簡史》就是獻給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