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萊德大學喬世璋教授Angew:單原子配位環境調控反應選擇性

2020-12-24 騰訊網

研究背景

單原子催化劑(SACs)是一類非常重要的電催化劑,其獨特的單分散結構集均相催化劑和多相催化劑的優點於一身,擁有最大的金屬利用率、優異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同時,SACs的活性位點(金屬-配體-基底,M-Lx-C)相對簡單確定且易於調控,如通過改變中心金屬原子、相鄰的配位元素和配位數可以有效地調控材料的電子結構和催化性能。這種獨特的結構和性能可調性使得SACs成為了一個非常理想的催化機理研究和性能優化的材料平臺。近年來,多電子轉移的電催化反應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如氧還原(ORR)、二氧化碳還原(CRR)和氮還原(NRR)。這些反應有望通過小分子的活化,實現可再生能源的轉化存儲和化學品的綠色製備。然而,多電子轉移帶來的複雜反應路徑和較低產物選擇性極大地限制了該領域的發展。針對這一問題,SACs被寄予厚望。

成果簡介

以最簡單的ORR為例,Fe-Nx-C是研究最廣泛的4電子催化劑,而最近有很多報導發現Fe-Ox-C和Co-Nx-C等SACs的2電子選擇性可以超過90%。因此,深入理解SACs的配位環境與反應選擇性之間的關係,開發新型高效的SACs合成方法和調控策略,對於進一步推動SACs的發展和多電子轉移的電催化反應的研究至關重要。有鑑於此,阿德萊德大學喬世璋教授課題組以2電子ORR為研究體系,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單原子催化劑及其合成方法,並研究了配位環境的影響

圖文導讀

以MgO為模板,碳源/金屬鹽/配體源的混合前驅體在高溫熱解後得到介孔石墨烯負載的單原子催化劑,如該工作中的Mo-O/S-C催化劑。由於葡萄糖螯合效應和石墨烯缺陷錨定效應的協同作用,所得SACs的金屬負載量可超過10 wt%。球差電鏡和同步輻射表徵確認了SACs的局域結構和配位環境,並明確指認出其獨特的氧硫雙配位結構。與傳統的SACs不同,該催化劑在0.10 M KOH中ORR反應表現出明顯的2電子路徑,雙氧水的選擇性高達95%。理論計算表明配位環境的變化(如增加硫的比例)可以顯著改變中心金屬原子Mo對於OOH*的吸附能力,從而調控反應的活性和選擇性。該工作為SACs的合理設計、合成與調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同時也為電催化反應選擇性的優化指出了一個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2電子ORR產雙氧水(O2+ 2e-+ 2H+H2O2)的反應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應用意義。雙氧水是一種環境友好的大宗化學品,在化工合成、造紙、紡織、環保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雙氧水的工業生產主要通過蒽醌法,工藝複雜,且產生大量的酸性廢水和有機廢水。同時,工業所得雙氧水的濃度很高(70%),在保存和運輸中非常危險,而大部分應用所需的濃度較低(因此採用氧氣和水直接電催化合成雙氧水無疑是一條環保、綠色的工藝路線,特別是對於小用量、低濃度的現場應用場景(on-site, on-demand production)非常有吸引力,如水體淨化、日用消毒等。

圖1. 單原子催化劑Mo-O/S-C的形貌表徵

圖2. 單原子催化劑Mo-O/S-C的配位環境表徵

圖3. 單原子催化劑Mo-O/S-C的ORR性能測試

圖4. 單原子催化劑Mo-O/S-C的ORR反應性能的DFT計算

文獻連結:

Coordination Tunes Selectivity: Two‐Electron Oxygen Reduction on High‐Loading Molybdenum Single‐Atom Catalysts

Cheng Tang, Yan Jiao, Bingyang Shi, Jia‐Ning Liu, Zhenhua Xie, Xiao Chen, Qiang Zhang, Shi‐Zhang Qiao

Angew. Chem. Int. Ed.,2020, DOI: 10.1002/anie.202003842

作者簡介

喬世璋教授,現任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化工與先進材料學院納米技術首席教授,主要從事新能源技術納米材料領域的研究,包括電催化、光催化、燃料電池、電池等。作為通訊聯繫人,在Nature、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Angewandte Chemie、Advanced Materials等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超過410篇,引用超過61600次,h指數為131。同時,喬教授擁有多項發明專利,並從工業界和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ARC)獲得研究經費超過1280萬澳元。喬世璋教授已獲得多項重要獎勵與榮譽,包括2017年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桂冠學者(ARC Australian Laureate Fellow)、2016年埃克森美孚獎、2013年美國化學學會能源與燃料部新興研究者獎以及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傑出研究者獎(DORA)。喬教授被評為國際化學工程師學會會士、澳大利亞皇家化學會會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等。同時,他擔任國際刊物英國皇家化學會雜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副主編,也是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 湯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化學及材料科學兩個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Fe單原子活性中心的配位結構變化
    、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合作,從實驗和理論上揭示了Fe單原子材料催化中心電子態和配位結構在電催化氧還原反應(ORR)中的動態循環。    作為連結多相催化與均相催化的「橋梁」,單原子催化劑為從原子層面闡明催化劑的構-效關係、揭示催化反應機理提供了契機。然而,單原子催化劑在實際反應條件下活性位點的精準探測仍具有挑戰性。因此,單原子催化中心微環境(配位環境和電子結構)的精細調控和高分辨原位表徵裝置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 南洋理工大學樓雄文教授Angew. Chem:單位點反應中心應用於電催化...
    研究背景單原子催化劑作為新興的催化劑,具有最高的原子利用率以及不飽和的配位環境。由於其獨特的電子和結構特性,單原子催化劑通常在各個化學反應中具有優異的催化性能。然而,與此同時單原子催化劑具有很高的表面能,致使其具有極易團聚的趨勢,使得合成並在反應過程中保持穩定的單原子催化劑充滿了挑戰。因此如何合理設計並且製備出穩定的單原子催化劑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 ...教授Angew. Chem:單位點反應中心應用於電催化水裂解和CO2還原
    研究背景單原子催化劑作為新興的催化劑,具有最高的原子利用率以及不飽和的配位環境。由於其獨特的電子和結構特性,單原子催化劑通常在各個化學反應中具有優異的催化性能。然而,與此同時單原子催化劑具有很高的表面能,致使其具有極易團聚的趨勢,使得合成並在反應過程中保持穩定的單原子催化劑充滿了挑戰。
  • 研究發現單原子催化劑中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
    CO吸附能力的原因與Pt NPs不同,不是載體的物理覆蓋,而是配位飽和。SMSI對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有顯著的影響,從而引發了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前期研究中,喬波濤和張濤團隊與王軍虎團隊發現了金和鉑族金屬納米催化劑的多種SMSI效應(J. Am. Chem. Soc.,2016, 138, 56;Angew. Chem. Int. Ed.,2016, 55, 10606;Sci. Adv.,2017, 3, e1700231;Chem.
  • 中國科大利用原位同步輻射發現單原子近自由催化動力學行為
    其中,單原子催化劑由於其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優異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成為了近年來能源催化領域的明星材料。單原子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高度取決於其金屬原子的局域原子和電子結構,及其與載體間的相互作用。然而,單原子催化劑在實際反應狀態下,受到溫度、電場、光照等外界環境激發,會發生結構演變的響應,因此,原位實時在線表徵這種特殊的結構響應行為對於理解單原子催化的本質並發現新的催化現象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 湖南大學張世國教授團隊在碳基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碳基單原子催化材料具有高的導電性和結構明確且高效的活性中心,在諸多電化學反應體系中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然而,一般傳統碳基單原子材料中同時存在雜原子摻雜缺陷、本徵缺陷等多種功能化物種和潛在活性位點,如何精確調控非金屬中心功能化物種並深入理解其催化作用機理仍然比較複雜。
  • 單原子催化劑、雙原子鐵催化劑、FeN4位點、中空層狀雙氫氧化物...
    01 單原子催化劑的結構調控和支撐偶聯效應 單原子催化劑(SACs)集成了均相和非均相催化劑的優點,並在近些年獲得了廣泛的關注。
  • 王少彬課題組: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苯甲醇選擇性氧化新體系
    第一作者:李嘉權(科廷大學)通訊作者:王少彬教授(阿德萊德大學),敖志敏教授(廣東工業大學),劉少敏教授 (科廷大學)通訊單位:科廷大學,阿德萊德大學,廣東工業大學DOI: 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9b05273 全文速覽
  • 6月21日上午|孫學良、喬世璋與您相約Carbon Energy 線上學術沙龍(轉發有禮)
    2020年6月21日(周日)上午9:30,Carbon Energy 主編王舜教授邀請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孫學良院士、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喬世璋教授和Wiley集團中國區科技出版及學會合作副總監張大平博士,共同出席Carbon  Energy 線上學術沙龍,就固態電池和電催化能源轉化研究和大家進行線上交流
  • 阿德萊德大學:幫助學生在全球範圍內求職
    澳大利亞一直穩居中國學生最青睞留學國的前四位,怡人的氣候環境,優質的教育水平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有了赴澳留學打算,值此留學選校的大好時機,同時也是搜狐出國澳大利亞留學主題月之際,我們系統的採訪了澳大利亞政府教育組織,以及澳大利亞多所中學、大學以及職業教育類院校,旨在讓中國學生對澳大利亞院校的教育情況有個全面的認識
  • .: 單原子Ni修飾, 大幅提高Pt質量比活性
    ;通訊作者:段鑲鋒,黃昱, Philippe Sautet;通訊單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亮點速覽1. 從PtNi合金納米線出發,基於電化學dealloying(去合金化)過程,得到單原子Ni位點修飾的Pt納米線。2.
  • 用電噴霧質譜法觀察反應過程中的單原子催化位點
    用電噴霧質譜法觀察反應過程中的單原子催化位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1 21:03:53 加州大學洛杉磯化學與生物化學Ning Yan研究團隊發現用電噴霧質譜觀察反應中的單原子催化位點方法
  • ...正/郭寅龍團隊三劍合璧,實現Co催化聯烯的區域及立體選擇性硼氫化
    對於傳統無催化劑參與的硼氫化過程,反應的選擇性一般依靠底物及硼氫化試劑本身的電子特性及空間位阻差異進行控制,反應條件相對苛刻,轉化效果也不夠理想。過渡金屬催化的硼氫化過程則主要通過底物修飾特定的導向基團及選擇合適的配體來調控,相比於前者,反應效率得到明顯的改善。
  • 一招製備多種單原子催化劑
    單原子金屬催化劑具有獨特的配位環境和100%的原子利用率,已經成為催化研究的前沿領域。熱力學上,單原子具有高表面能,容易導致原子團聚和催化劑不穩定。常規的單原子合成方法具有能量消耗高、條件苛刻、程序繁瑣、不可控和負載量低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單原子催化劑的發展。
  • 阿德萊德大學參與COVID-19嗅探犬訓練工作!
    阿德萊德大學動物和獸醫學院的Anne-Lise Chaber博士和Susan Hazel博士與參與了此項研究,並在澳大利亞農業、水利和環境部、澳大利亞邊防部隊(ABF)以及南澳州消防局的支持下,從各州共抽調了14隻狗狗,目前已完成了阿德萊德大學和澳大利亞國家嗅探犬方案中心內的訓練。
  • 今日科技話題:「尖峰水玉杯」、單原子催化劑、植物、兒童新冠肺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物理系曾傑教授、周仕明副教授研究團隊,發展出了一套利用電化學沉積製備單原子催化劑的普適性方法,利用該方法研究人員成功製備出了
  • 中科大&高能物理所:高達10wt%的單原子催化劑通用合成方法
    當金屬被縮小為亞納米級團簇甚至原子分散時,由於具有較高的原子利用率和獨特的電子性質,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催化活性和選擇性。然而,在固體載體上負載高含量的原子分散的金屬以在實際催化中應用仍然是一個合成瓶頸。原子分散催化劑的合成挑戰在於固體載體上難以穩定無配體的單原子,因為隨著顆粒尺寸的減小,表面自由能急劇增加,金屬原子往往聚集成較大的粒子。提高金屬利用率的局限性在於金屬在多孔固體載體上的原子分散,這是近幾年來的研究熱點。
  • 阿德萊德大學牙科專業攀升至全球第28位!
    阿德萊德大學的牙科專業在最新出爐的2020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表現極為亮眼,位居世界第28名。QS學科排名評分項目中的僱主聲譽獲得了81.5分的好成績,取得這項優異的成績離不開大學、全體教職工和師生的共同努力。
  • 單原子催化合成過氧化氫過程中金屬中心的本徵活性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Yuan Chen團隊揭示了金屬—氮—碳(M-N-C)單原子催化合成過氧化氫過程中金屬中心的本徵活性。相關研究成果於12月17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