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新方法大顯身手!一招製備多種單原子催化劑

2020-12-19 孜然學術

單原子金屬催化劑具有獨特的配位環境和100%的原子利用率,已經成為催化研究的前沿領域。熱力學上,單原子具有高表面能,容易導致原子團聚和催化劑不穩定。常規的單原子合成方法具有能量消耗高、條件苛刻、程序繁瑣、不可控和負載量低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單原子催化劑的發展。因此,在常溫常壓下,如何簡單高效地製備高負載量單原子金屬催化劑是當前的一個重要挑戰。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夏興華團隊潛心於二維層狀材料的設計和性能研究。他們提出在二維材料硫化物的特異性位點上欠電位沉積金屬單原子的新方法。不同於常規電化學沉積單原子法,特異性位點欠電位沉積法具有"自限制生長"效應,不受長時間沉積和高濃度金屬前驅體的局限。該方法簡單易行,可快速實現常溫常壓下可控地製備高負載量金屬單原子,為單原子催化劑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提供了有效合成路徑。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論文第一作者為南京大學2018級博士畢業生施毅。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8430-8

利用二維硫化物材料上分散的硫族原子作為電沉積位點,通過銅原子的欠電位沉積和隨後鉑原子的置換,在二硫化物載體上成功製備出單原子Pt(Pt-TMDs)。以Pt-MoS2為例,(圖1),該工作強調特異性位點的單原子欠電位沉積法需要同時兼顧以下考慮:1)載體的合理選擇,載體上需要具備高度分散的沉積位點,這些位點原子通常為具有孤對電子和合適電負性的元素,使得形成熱力學穩定的金屬-載體鍵;

2)沉積電位的合理設置,金屬-基底相互作用大於金屬-金屬相互作用,使得在該電位下,只能生成金屬-載體鍵,隨後的金屬-金屬鍵自動被熱力學禁止。

圖1. 金屬單原子材料的形貌和結構表徵。

該方法還可以延伸製備不同金屬單原子,如Pd、Rh、Sn、Pb、Bi單原子催化劑(圖2)。電催化性能研究表明,Pt-MoS2材料對HER電催化活性大幅度提高,單位質量比活性是商業化Pt催化劑的114倍,超過目前報導的Pt單原子材料(圖3)。

圖2. 電化學可控合成的普適性研究及機理探索。

圖3. 金屬單原子HER電催化活性。

該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7YFA02065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902076, 21635004)、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BK20190289)和南京大學卓越計劃(ZYJH004)等支持。

本文來自「南京大學」。

相關焦點

  • 今日科技話題:「尖峰水玉杯」、單原子催化劑、植物、兒童新冠肺炎...
    中國林科院熱林所研究員、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原站長李意德說,尖峰水玉杯的形態像一個紅色燈籠,在分類學中隸屬於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的一個新物種。水玉杯屬植物在全球約有40多種,主要分布在泛熱帶地區。
  • 科研人員提出電弧放電法一步合成高穩定性單原子催化劑的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北京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和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合作,提出一步法合成單原子催化劑的新策略,該單原子鉑催化劑顯示出高效的液相選擇加氫性能,高溫合成過程有利於單原子催化劑穩定性的提高,相關研究成果以One-Step High-Temperature-Synthesized
  • 研究發現單原子催化劑中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喬波濤和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在單原子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發現Pt單原子能夠與TiO2載體間發生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但其所需發生溫度較Pt NPs更高,且Pt單原子失去
  • 中科大&高能物理所:高達10wt%的單原子催化劑通用合成方法
    原子分散催化劑的合成挑戰在於固體載體上難以穩定無配體的單原子,因為隨著顆粒尺寸的減小,表面自由能急劇增加,金屬原子往往聚集成較大的粒子。提高金屬利用率的局限性在於金屬在多孔固體載體上的原子分散,這是近幾年來的研究熱點。
  • ...氦舶科技」率先切入高性能電子印刷化學品、單原子催化劑市場
    Hyperion氦舶科技關注的另一個方向是單原子催化劑的研發和生產。在工業催化領域,單原子材料被譽為未來催化材料的發展方向。材料在催化過程中能夠擁有接近100%的原子利用率,且擁有極高的催化選擇性。但單原子催化材料的研究多處於學術階段,Hyperion氦舶科技是首家具備穩定規模化生產單原子催化材料能力的公司。
  • Rev.最新綜述關於合成單原子催化劑
    在原子尺度下精準調控催化劑的活性中心可謂是化學合成催化劑的聖杯。單原子位點催化劑(Single atomic site catalysts,SASC)具有最大的原子利用效率和均一獨特的結構,為研究者在原子分子尺度設計催化劑的合成創造了機遇,成為未來催化劑重要的發展方向。
  • Wiley能源催化領域最新進展 | 單原子催化劑、雙殼層Ni-Fe LDH增強...
    「屋簷」式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ORR單原子催化劑是近年來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以往的研究多集中於提高金屬負載量以增強催化性能。通過改變催化劑的形貌以促進其層間傳質,增加活性位點的利用率,也被認為是一種有效方法。
  • 單原子催化劑、雙原子鐵催化劑、FeN4位點、中空層狀雙氫氧化物...
    01 單原子催化劑的結構調控和支撐偶聯效應 單原子催化劑(SACs)集成了均相和非均相催化劑的優點,並在近些年獲得了廣泛的關注。
  • 單原子催化劑、超薄羥基氧化物納米片、異質結層狀納米棒、多殼二...
    01 非均相單原子催化劑用於電化學還原CO2 CO2RR可由可再生能源驅動,從而生產出珍貴的化學品和燃料,而此過程的實施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低成本和高效電催化劑的開發。最近,一系列含有非-貴金屬(與資源豐富的元素配位)的非均相、潛在具有低成本優勢的單原子催化劑(SACs)潛在地能夠進行CO2RR。不幸的是,真正的催化活性中心和控制這些SACs催化性能的關鍵因素仍不明確。
  • Nature Chemistry:史上最簡方法合成單位點催化劑,不服來戰!
    然而,從強氧化性溶液浸漬合成或pH控制沉積合成的催化劑往往金屬負載含量較低。而且,以往的合成步驟比較繁瑣,不利於大規模生產,簡單方法合成單原子催化劑是很多化學家夢寐以求的目標。 成果簡介 卡迪夫大學Graham J.
  • 科研人員製備出液體中穩定存在還原態單核鉑原子
    團隊還和美國德拉瓦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白實教授合作,對製備的含高濃度單核鉑原子的液體和將該液體進行固載後的樣品進行了系統的表徵和理論計算。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上。固體負載型單原子催化在近些年成為研究的熱點。然而,由於還原態金屬單原子在溶液中很容易聚集為金屬納米粒子,在溶液中製備穩定的金屬態單原子催化劑具有極大的挑戰。
  • 阿德萊德大學喬世璋教授Angew:單原子配位環境調控反應選擇性
    研究背景 單原子催化劑(SACs)是一類非常重要的電催化劑,其獨特的單分散結構集均相催化劑和多相催化劑的優點於一身,擁有最大的金屬利用率、優異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
  • 氮化硼和石墨烯片夾心的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非強非弱極化電場用於...
    氮化硼和石墨烯片夾心的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非強非弱極化電場用於高效固氮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9 13:33:06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Jun Jiang小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Co單位點催化劑助力高靈敏葡萄糖檢測
    由於葡萄糖檢測時會伴隨著雙氧水的生成,因此高靈敏、高選擇性的葡萄糖傳感器需要尋找能夠高效電氧化痕量雙氧水的催化劑。 鑑於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宇恩教授等人通過選擇性地控制碳基體不同面的蝕刻速率, 構建了Co單位點修飾的凹形氮摻雜碳骨架(Concave Co SSC), 這種凹陷的骨架有利於分析物的擴散和接觸。
  • 單原子層溝道的鰭式場效應電晶體問世
    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科研人員與國內外多家單位合作,首次演示了可陣列化、垂直單原子層溝道的鰭式場效應電晶體(FinFET)(圖1),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題為「單原子層溝道的鰭式場效應電晶體」(A FinFET with one atomic layer channel)的研究論文。
  • 3月19-21日*南京*2021全國催化加氫工藝及催化劑技術開發與工業應用交流研討會
    1、微反應器加氫技術及其在製藥行業的應用2、加氫反應的工程放大問題和連續化及工業案例3、連續微管式反應的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4、加氫催化劑的選擇及工業應用5、微通道反應器技術加氫工業化的應用6、新型二茂鐵三齒配體的開發及其不對稱催化氫化應用7、非臨氫條件下催化生物基多元醇轉移加氫新技術
  •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Fe單原子活性中心的配位結構變化
    作為連結多相催化與均相催化的「橋梁」,單原子催化劑為從原子層面闡明催化劑的構-效關係、揭示催化反應機理提供了契機。然而,單原子催化劑在實際反應條件下活性位點的精準探測仍具有挑戰性。因此,單原子催化中心微環境(配位環境和電子結構)的精細調控和高分辨原位表徵裝置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科大利用原位同步輻射發現單原子近自由催化動力學行為
    其中,單原子催化劑由於其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優異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成為了近年來能源催化領域的明星材料。單原子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高度取決於其金屬原子的局域原子和電子結構,及其與載體間的相互作用。然而,單原子催化劑在實際反應狀態下,受到溫度、電場、光照等外界環境激發,會發生結構演變的響應,因此,原位實時在線表徵這種特殊的結構響應行為對於理解單原子催化的本質並發現新的催化現象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