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五日。
中芯國際召開臨時董事會,董事會表決通過關於委任副董事長蔣尚義的決議。
蔣尚義是臺積電高層,早就是知名的半導體教父級人物。他曾經出任中芯國際的獨立董事,在武漢弘芯被坑夠了後,他的回歸也在很多人預期之內。
但是,偏偏中芯國際有一個高層,在會裡默默投下了棄權票,並於同日發出辭呈,憾動中國以至全半導體產業。
他就是把中國晶圓產業拉扯到能與英特爾爭一日長短、中芯國際的聯席 CEO,蔣尚義的「學生」,梁孟松。
圖片來源:阿斯達克。
這兩種從臺積電跳槽過來的半導體大神一鬧,中芯國際股價瞬間插水,在香港也暫時宣告停板。今天前沿技術周報,就來聊聊這次中芯內訌事件。
臺積電兩大巨頭
先來說說背景--為什麼蔣尚義和梁孟松的一上一落,對半導體產業如此重要?因為他們兩人,同樣曾是目前臺積電的兩員大將,也是臺積電能成為目前全球最先進晶片代工廠的重要功臣,而且,真的是最最最重要的其中一批功臣。
蔣尚義,前臺積電研究發展資深副總經理,在內部被稱為「爸爸」,被視為臺積電近兩年策略轉向高資本支出、高研發策略的主要推手。2003 年,他帶領臺積電與美國 IBM 在 130 的製程大戰上漂亮勝出,奠定了今天台積電先進位程的領導地位,更曾被視作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的接班人。
梁孟松,前臺積電資深研發處長,當時是蔣尚義的下屬,業內把它們視作「師徒」。臺積電在 2003 與 IBM 的製程大戰勝出後受到政府表彰,當時蔣尚義的貢獻名列第一,而梁孟松的貢獻名列第二,大家就能想像到,這兩個人對臺積電的重要性。
左:蔣尚義,右:梁孟松。圖片來源:新智元。
後來在 2016 年開始,兩人相繼來到當時還在浮浮沉沉的中芯國際後,中芯的研發能力就像吃了金坷拉一樣,攻克關鍵的 FinFET 技術,突破 28nm 製程後實現 14nm 製程,工藝技術直逼英特爾。
但是偏偏在這節點,突然橫生枝節。先說蔣尚義。他在 2016 年任職中芯國際的獨立董事,但在 2019 年突然甩下中芯,去了「看起來」很高大上的武漢弘芯擔任 CEO,拿著號稱高達 1,280 億元資金(中芯的兩倍),要比中芯國際早一年挑戰頂級的 7nm 製程工藝,然後.....武漢弘芯爛尾了。《南華早報》曾採訪蔣尚義,他的回應是:「不是,我在弘芯的經歷是一場噩夢! 很難用幾句話來形容。」
結果當師傅的蔣尚義要回歸中芯國際之時,卻變成當徒弟的梁孟松不爽了。
中芯內鬥,但絕不是你所想的宮鬥
到底梁孟松為什麼這麼不爽,搞得要辭職呢?
根據他在辭呈裡的說法,他是覺得不受專重才離職:
接獲董事長電話告知:蔣先生即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一職。對此,我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因為我事前對此事毫無所悉。我深深的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
中芯國際和很多大公司一樣,表面相當和諧,但內裡的鬥爭一直相當嚴重。在蔣尚義短暫離開中芯之前,兩名聯合 CEO 早就有鬧過離職傳言,負責研發梁孟松早在 2018 年年底就鬧過離職,說要去自己搞晶圓廠;負責管理的聯合 CEO 趙海軍,後來據稱要跳槽到紫光集團;兩個聯合 CEO 分別鬧離職,然後兩次中芯國際都出聲明譴責。
兩名 CEO 爭著出走,據消息指出,由於政府對於推動先進位程的專注,已使得梁孟松變得不可取代,趙海軍則被認為是可以犧牲,所以一直覺得很鬱悶。另外,趙海軍與粱孟松的管理風格大不同,以管理為主的趙海軍,偏向以傳統軟性的方式來帶領公司,而以技術出身的梁孟松則是相信嚴格規定與標準來管理員工,因此,過去就經常出現彼此命令相衝突的情況。
沒想到兩個 CEO 都沒離職,反而是蔣尚義被坑去搞了個爛尾的武漢弘芯。為什麼蔣尚義要走呢?這幾年來,產業界並沒有蔣尚義與梁孟松師徒不和的消息,但有消息指:他們兩師徒倒不是因為權力鬥爭而不和,而是因為研發路線上的衝突。
據深科技消息指出,梁孟松主要推進的技術方向是先進位程,而目前由於美國的限制,中芯國際發展先進位程受限,特別是EUV光刻機的無法到位,中芯國際將止步於7nm。而蔣尚義想要推動的先進封裝技術與小晶片技術方向 (Chiplet),則相對不受製程上的限制,可在現有的製程下,通過先進封裝和小晶片技術來實現晶片性能的提升。
蔣尚義的小晶片路線
小晶片技術被視為解決摩爾定律限制的好方法,也被視為更適合物聯網技術的全新晶片技術。
梁孟松的先進位程之路
作為徒弟的梁孟松,由始至終都不贊同師傅蔣尚義的小晶片路線。
又是制裁的鍋?
美國卡住中芯國際的並不僅僅是 EUV,而且沒有先進位程支持的中國,一樣也會被人卡住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