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娃輸錯藥致死!打針、霧化、口服,這些用藥禁忌不能犯

2021-01-04 科學家庭育兒

最近,有一則新聞是科大大持續關注的,相信很多家長也有耳聞:10月15日,宜興市人民醫院一位5歲的男寶因為護士輸錯藥而導致其死亡。

看到這條新聞的科大大,心太痛了。

在之前的文章中,科大大曾科普過關於輸液的問題,對於這樣一種【侵襲式】的操作,很多家長有話要說了:

孩子從小到大,難免有個頭疼腦熱,所以問題來了,口服用藥、打針、霧化,到底怎麼選擇呢?怎樣把副作用降到最低呢?

今天科大大就來好好說道說道!

在神秘的兒科臨床,流傳著一句八字真言,那就是能口服儘量別注射!

要知道,這可是世界衛生組織大力提倡的哦!

口服用藥的給藥方式是通過腸胃吸收進血來發揮作用,但是藥三分毒,正確口服用藥的姿勢是什麼呢?

沒病用藥預防——沒必要!

最常見選手有板藍根、利巴韋林噴劑、口腔消毒液,各種維生素。

這些藥物對於疾病的預防並沒有用,反而還會在服用的過程中收穫副作用哦。

自行給娃用藥——風險大!

想問為什麼的家長,先接受科大大的靈魂拷問:

家長不具備醫學常識,對於用藥的劑量、成分,以及是否對症等,都難以做出很正確的判斷,很容易對寶寶造成傷害。

甚至還有一些家長會把成人的藥劑量減半給孩子吃,這是堅決不可取的!

花樣吃藥——不可取!

給娃餵藥太艱難,有些家長就想出了很多方法,比如把藥放在果汁、飯菜裡喂,但食物中的成分可能會降低藥的療效,最好不要這樣做。

膠囊咽不下去掰開來餵也不可取。

如果一定要混合喂,最好先諮詢醫生。

口服用藥雖然比打針更值得推薦,但也需要家長規範使用才行,心中一定要牢牢記住三個大字!

在神秘的兒科臨床,還流傳著一句11字真言,那就是能肌肉注射就不靜脈注射!

首先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

如下圖所示,肌肉注射是指針頭90度將藥物注射入肌肉層,一般注射部位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肌及三角肌。

實際上,在兒童常見疾病中很少採取肌肉注射的給藥途徑。

只有預防新生兒出血使用的維生素K注射液,治療維生素D缺乏引起佝僂病的維生素D注射液,檢查需要或抽搐中使用的鎮靜劑以及疫苗接種採用的多是肌肉注射。

其他的肌肉注射,不可取!

最常用的是退燒針,比如賴氨匹林,16歲以下兒童慎用,3歲以下兒童禁用,但在這裡,科大大並不推薦給孩子使用。

還有2類注射劑:

激素類注射劑:比如地塞米松注射劑。

中成藥注射劑:比如清開靈注射劑。

通通不推薦!

靜脈注射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掛水」。科大大在以前的文章裡曾強調過,輸液不是你想輸,想輸就能輸。只有在以下這些情況,才考慮輸液:

當孩子沒出現這些情況,但醫生要求輸液時......

如果你還無法判斷,ok,記住在門診和急診,以下情況【不需要】輸液:

如果確實要輸液了,好,記住科大大給你的「保命指南」:

不要隨意調節輸液速度。護士調節好的速度家長不要為了節省時間而隨意調節。

密切觀察,不要放鬆。輸液更容易產生不良反應和過敏反應,比如發熱、紅疹、噁心,嘔吐腹瀉等,嚴重會休克甚至死亡,家長不可掉以輕心。

輸液前最好不要空腹。空腹狀態下機體代謝比較弱,更容易出現不良反應。

輸液結束後不要馬上回家,適當觀察一段時間,以免發生【遲髮型】的過敏反應。

堅決不自行要求輸液。

醫生要求輸液時要問清楚:

「是否已經到了需要輸液的程度?」

「口服用藥不行嗎?」

醫生解釋後確實需要輸液,家長一定要配合。

當然,科大大要再次強調:用藥原則是能口服儘量口服,注射並不是首選的治療方案。

在神秘的兒科臨床,還流傳著一個可怕的謠言......

那就是:霧化比輸液更危險!

科大大隻想替霧化問一句:憑什麼?

霧化和輸液一樣都是給藥方式,他們適應不同的病情,各有長短。

霧化適用於呼吸道疾病,比如哮喘、感染後咳嗽、肺炎支原體肺炎急性期和感染後恢復期、喉炎、急性喉氣管支氣管炎等。

霧化時,藥物直接作用於呼吸道,和口服或者注射這種全身用藥的方式相比,霧化的用藥量少,進入血液循環的藥物也少,因而全身副作用也更小,怎麼會比輸液危害更大呢?

但儘管如此,選擇霧化時的一些事項也需要家長注意:

藥物選對:認準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祛痰藥,其他的藥,統統不可以!

首選在醫院進行:如果後期得到了醫生許可並掌握了霧化藥物、劑量和注意事項等,可以嘗試在家做。

規範操作:嚴格遵循醫生給出的指導方法操作,吸入前吸入後都要漱口。

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密切觀察寶寶是否有異常反應,如果出現口唇發紫、呼吸不均等情況要立即停止就醫。

給藥方式好多條,唯有安全最重要。

為了娃的安全,家長們心中一定要牢記小心小心再小心!

相關焦點

  • 闢謠丨別讓這些誤區耽誤孩子治療 寶寶做「霧化」 這些必須懂
    由於霧化吸入可直接作用於發生病變的呼吸道和肺部,對比口服或靜脈輸液,它起效更快、效果更好;局部藥物濃度高,但總體用藥劑量小,僅為全身用藥的幾十分之一;不良反應少。  打個比方:  口服藥和靜脈給藥如果是「狂轟亂炸」,霧化吸入就是「定點打擊」,見效快,全身副作用小。所以,完全不必「聞霧化而色變」。
  • 每年20萬人因用錯藥死亡!這些用藥誤區你還在犯
    這次我們邀請到了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藥學部主任李根做客《名醫大講堂》,給我們科普家庭安全用藥小知識~ 一 「是藥都有三分毒」 用錯「常見藥」,警惕變「毒藥」
  • 如果醫生用這些藥給寶寶霧化,一定要說不!
    01霧化藥物用量小卻能做到精準打擊 霧化治療直擊病灶。與吃藥、打針不同的是,霧化治療可以直接作用於呼吸道和肺部,給藥更精準,見效速度快。 霧化治療用藥量小。歐洲呼吸協會(ERS)和國際醫學氣溶膠協會(ISAM)指出,霧化的精準給藥讓它與吃藥和注射相比,總體用藥量小。但與此同時,局部用藥濃度卻高,減少其他器官對藥物的吸收,進而避免或減少了全身給藥可能給人體產生的潛在不良反應。 霧化治療無痛苦。相較於打針的疼痛和吃藥的煎熬,霧化不會給寶寶帶來身體上的痛苦,更易於被寶寶接受。
  • 抗新型病毒藥: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及幹擾素霧化使用「指引」
    2、口服溶液口服,必須與食物同服。管飼患者可以選用口服溶液,但不得使用聚氨酯材質管道,可以使用 PVC 和矽膠管。輔料中含有乙醇(42.4%)和丙二醇(15.3%)。——可能與某些頭孢菌素、甲硝唑、替硝唑合用時引起雙硫侖樣反應;——兒童用藥過量可導致致死性的酒精或丙二醇中毒,使用口服溶液時須精確地計算劑量,必要時可用校準的劑量注射器給藥。
  • 霧化比輸液可怕?孩子一咳嗽就做霧化?關於霧化的幾個誤區,媽媽們別...
    入冬開始,咳嗽的寶寶就多了起來,在治療過程中,有些寶寶因為病情需要,得做霧化,這不免讓爸媽們擔心起來: 聽說霧化比輸液還可怕? 霧化藥物是激素,不能給娃用? 是不是咳嗽都能做霧化呢?
  • 月嫂科普:給小寶寶做霧化危害大?能給幾個月的小寶寶做霧化嗎?
    然而很多家長一看到霧化的設備,內心就自帶牴觸情節,再加上寶寶不配合,總擔心會有副作用,認為霧化不如吃藥打針安全。寶寶霧化,有沒有副作用呢?吃藥:口服藥物後,首先會經過消化器官處理吸收後,才會再通過血液循環將藥物輸送到肺部,但對局部治療的作用並不大。打針:靜脈注射後,藥物會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肺部,且對局部治療的作用不大。
  • 假期給娃備藥,請認準這些
    儘管我國兒童藥品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但濫用藥、錯用藥的情況依然存在。 已經放寒假啦,為了每個娃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過年,小編今天給各位娃爸娃媽再講講兒童用藥的那些事!
  • 日本兒童感冒藥被召回775萬瓶,真的別再用這些感冒藥坑孩子了
    就咱這三瓜倆棗的外文水平,給寶寶用這些看不懂成分的藥,你真的放心嗎? 風險二: 用藥劑量確定都是明白的? 而且,說明書上的醫學常識、服用禁忌也似懂非懂,還沒有得到醫師、藥師的專業指導。 那麼用藥劑量咋用? 況且,不同國家的用藥規定和劑量單位不同,哪怕是相同的藥物,國內外的說明書標註的用法都是不一樣的。
  • 霧化有毒危害大?關於霧化的 3 個真相,家長一定要知道
    原創 梁世佳 丁香媽媽 一到冬天,咳嗽喘息的孩子就明顯增多,有的醫院會推薦用霧化的方式來給孩子治療。關於霧化的謠言,也日漸猛烈:霧化都是激素藥,不能用!孩子用多了會有依賴性的!
  • 霧化就是吸毒嗎?有一種愛~~叫無知的傷害!
    家長說霧化就是濫用抗生素比輸液對孩子的傷害更大真是這樣豈不是坑了娃然而真相真的是這樣嗎霧化可怕還是霧化的成分可怕?當您的孩子氣喘發作時不願吃藥和打針有這麼一種快速起效的治療方法與口服用藥及輸液相比霧化更加安全副作用小且療效更顯著您會拒絕嗎
  • 霧化用藥有講究!
    問 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為4.2%,患者總數超過4000萬,遠超以往估計。當哮喘患者前來就診時,醫生會根據病情,為患者開具個體化的用藥劑量。
  • 2大感冒神藥致癌、畸形!毒性大!醫生開了也別用,快扔
    恨不得立刻有一劑「神藥」能給寶寶治好! 但你知道嗎?比生病還可怕的是用錯藥。 之前有一個5歲女娃,就是因為用錯藥,再也聽不見任何聲音了:
  • ​兒童用藥黑名單更新,又有3類藥禁用
    一般只有發熱嚴重,需要積極退熱的情況才需混合用藥,且要在醫生的嚴格指導下進行。3. 止咳藥&化痰藥這兩種藥就像「連體兒」,在不少家庭同時出現。但你知道了化痰的原理後,就知道錯得多離譜了:化痰藥是稀釋痰液,讓痰液更易排出,而咳嗽正是排痰的方式。
  • 因嚴重副作用,又一退燒藥被禁!附:發熱用藥攻略!
    最近,經典退燒藥「安乃近」終於被禁用的消息不知道媽媽們聽說了沒: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除了口服劑型,其他類型的安乃近均被禁止了;並且國家藥監局在《關於修訂安乃近相關品種說明書的公告》中明確指出:安乃近類藥物禁用於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
  • 除了口服,有哪些花式給藥途徑?
    等一下,您吃過藥嗎?我估計回答百分之百是吃過的。這麼大了,誰還沒吃過藥呢?頭痛發燒的感冒藥,或者拉肚子時候的止瀉藥,可能是咳嗽咳痰的止咳化痰藥。我們都吃過藥,我們通過口服藥物達到吸收藥物的目的,但是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其他方式嗎?
  • 因嚴重副作用,又一退燒神藥被禁!附:發熱用藥攻略!
    ,其他類型的安乃近均被禁止了;並且國家藥監局在《關於修訂安乃近相關品種說明書的公告》中明確指出: 安乃近類藥物禁用於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即使針對成年人,安乃近也不得作為首選用藥。
  • 對付娃溼疹、鼻炎、咳嗽的激素藥,咋選?咋用?
    娃還能用嗎?不一定,說到激素的副作用,要看咱們怎麼用。有些疾病需要長期使用激素,且劑量較大,就很難避免副作用。而更多的原因,是用藥指徵把控不嚴、選擇藥物品種不適宜或使用劑量、時長不合理等,總結就是——➭ 局部用藥(如塗抹或吸入):只要按照醫囑用藥,一般都利大於弊,副作用常常微乎其微。寶寶是能用糖皮質激素的,它在很多病症的治療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兒科應用中也非常廣泛。所以,當醫生提出要給孩子用糖皮質激素時,不要盲目拒絕。如果害怕副作用,想減量或停藥,也別腦子一熱,自行調整。
  • 9種兒科明星藥禁用,能用的是這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儘管我國兒童藥品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但濫用藥、錯用藥的情況依然存在。科大大不放心,今天還得給你們上上課!1黑名單:這些藥品必須鎖!含可待因成分藥物可待因是一種跟嗎啡差不多的阿片類藥物,有成癮性,多用於鎮定止咳,國家規定:18歲以下青少年禁用。當然,除了以上這些藥物外,以下這些對症藥物也要慎用/禁用哦!
  • 霧化治療有沒有危害?家長別再擔憂,提前了解這些,對孩子有好處
    我們可以發現,現在兒科採用霧化治療代替打針輸液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什麼是霧化治療?霧化治療是一種新型的氣溶膠吸入治療方法,主要是利用相關設備或裝置將藥物分散成懸浮於空氣中的微粒或者氣霧,然後再讓患者將這些懸浮的藥物吸入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主要是起到阻塞式疾病)的目的。
  • 揚州京城皮膚病醫院提醒皮膚病用藥時別犯這些錯
    在皮膚病的治療當中,外用藥還是佔據了相當重要的一個地位,不過在選用外用藥進行皮膚病治療時,還需要依據具體的病因、個人病情、皮損特點來進行外用藥的選擇。不過很多皮膚病患者在外用藥的臨床應用上,常會出現各種誤區,致使病情無法得到解決,還加重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