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開始,咳嗽的寶寶就多了起來,在治療過程中,有些寶寶因為病情需要,得做霧化,這不免讓爸媽們擔心起來:
聽說霧化比輸液還可怕?
霧化藥物是激素,不能給娃用?
是不是咳嗽都能做霧化呢?
......
霧化有那麼可怕嗎?今天vivi媽就和大家聊聊霧化這件事兒。
什麼是霧化治療?
霧化治療是利用霧化吸入裝置,把藥物製成極小的液體顆粒,通過呼吸進入到氣管、支氣管以及肺部中。
和吃藥打針輸液一樣,霧化也是一種給藥方式,而且霧化的給藥精準,用量小就能發揮很好的效果,比起和娃打針吃藥「鬥智鬥勇」,孩子對霧化接受度更高。
什麼情況可以做霧化?
雖然霧化的效果好,不良反應少,但不代表所有和呼吸道有關的疾病都能做霧化。
>>>不需要做霧化情況
普通感冒,是不需要霧化治療的。
一般5~7天就能自愈,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如何緩解vivi媽也講過(文末可點擊閱讀),如果要用,也要在醫生診斷指導下進行。
>>>可能需要霧化情況
● 哮喘
● 過敏性咳嗽
● 肺部炎症(支原體肺炎、毛細支氣管炎、急性喉炎等)
● 治療或手術需要插管時
……
總的來說記住:別自己瞎判斷,孩子需不需做霧化聽醫生的。
霧化藥物哪些能用?
在醫生診斷下,寶寶需要霧化治療時,一定要跟醫生確認所需藥物名稱和劑量。別按自己的感覺隨意用藥。
>>>常見可以用的霧化藥物
1. 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
主要作用:減輕氣道炎症,可以用於寶寶哮喘、喘息、支原體肺炎、急性喉炎等情況。
常用藥物: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
2. 支氣管舒張劑
主要作用:舒張支氣管,用於治療寶寶哮喘、喘息等。
常用藥物: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異丙託溴銨
3. 粘液溶解劑(祛痰藥)
主要作用:降低痰液粘稠度,方便娃把痰咳出來。
常用藥物:N-乙醯半胱氨酸。
>>>不能使用的霧化藥物
1.非霧化吸入劑型藥物
有些家長覺得:既然霧化這麼好,那孩子不肯吃藥,洗鼻器的生理鹽水,都倒入霧化機給藥。
這種方式是錯誤的!
如果藥品使用說明書沒有明確可以霧化吸入,是不可以隨意改變藥品服用方式,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比如靜脈注射製劑、傳統「呼三聯」方案(地塞米松、慶大黴素、α-糜蛋白酶)、中成藥物以及無霧化吸入劑型(如抗病毒藥物)等都不能用來霧化使用。
2.自行使用霧化藥物
寶寶每次生病的實際情況不同,是否用霧化以及藥物用量,都需要經過醫生診斷指導下使用,不建議父母把原來剩的霧化藥物繼續給孩子使用。
長期霧化治療的寶寶,要定期隨訪,在醫生建議下調整用藥,不要自己隨意增減用量或停藥。
做霧化時,這些細節要注意
為了讓霧化效果能發揮好,幫助寶寶更快恢復,在做霧化時,媽媽們要注意這幾點:
>>>霧化前
●霧化前一個小時,不吃東西。
●霧化前記得先清潔口腔。
●不給孩子塗抹油性面霜(避免藥物吸附皮膚上)。
>>>霧化時
●霧化期間,面罩要貼緊口鼻,避免藥物噴到眼睛。
●觀察孩子狀況,如果出現呼吸異常、皮疹等不良反應,要及時就醫。
>>>霧化後
●及時清潔臉部、漱口,避免藥物殘留在口腔和皮膚上。
●給娃翻身拍背,幫助痰液排出。
常見霧化碎碎問
Q:
霧化比輸液副作用更多嗎?
A:
霧化藥物通過藥物吸入,直接作用病灶(呼吸道、肺部等),屬於局部用藥,而輸液需要通過血液循環作用到生病部位,屬於全身吸收,不存在霧化吸入比輸液副作用更多的說法。
醫生會根據孩子實際病症來判斷是用霧化還是輸液,在合理用量範圍內是安全的。
Q:
霧化用的激素藥,會不會對孩子不好?
A:
激素藥物只要在合理範圍內使用,是不會對孩子有副作用的。
不要一聽到激素就十分拒絕,如果寶寶反反覆覆的咳嗽、哮喘等沒有及時用藥治療,也會影響睡眠和吃飯,長此以往對生長發育也有影響。
Q:
在家可以做霧化嗎?
A:
優先推薦在醫院做霧化,尤其是剛開始做霧化的寶寶,在醫院能及時觀察情況,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需要多次霧化,在醫生許可的情況下,根據醫生指導的藥物及用量,選擇醫用的霧化機器,才能在家裡進行。
Q:
寶寶不配合做霧化怎麼辦?
A:
不建議在孩子哭鬧情況下帶面罩進行治療,可以先緩解寶寶情緒,如帶娃看動畫片,看繪本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在幫孩子調整好位置。
Q:
多次霧化會不會有依賴性,效果就不好了?
A:
霧化沒有依賴性這個說法。
寶寶生病時,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藥物的用量和治療次數,和前一次的治療沒有關聯。
Vivi媽總結:霧化沒那麼可怕,也不是啥情況都能用,能不能用霧化一定要聽醫生的,一定要聽醫生的,自己別隨意亂用!
希望每個寶寶們都能健康過冬~
參考文獻:
[1]霧化吸入療法合理用藥專家共識(2019年版)
互動話題
關於寶寶霧化還有哪些疑問?
來留言區vivi媽幫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