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化準確來說,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被稱為霧化吸入療法。用這種方法治療時,孩子們通常需要佩戴專用的霧化裝置,也就是一個面罩。這種面罩能把儲存著的液體藥物像霧一樣散出來。相比於口服和輸液,霧化療法可以通過呼吸讓藥物直達肺部(而不需要經過全身,被身體吸收後再產生效果)。這樣,治療所需的藥物劑量會更少,副作用和出現不良反應的可能性都會大大降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00VR:1分鐘3D視頻還原霧化怎麼做
一、霧化要不要做
與口服或靜脈注射療法不同,霧化療法將藥物直接遞送至氣道內腔並進入治療部位。因此,與口服和靜脈內治療相比,大多數霧化藥物的全身劑量減少。
所以,有需要的時候霧化肯定可以做,而且如果適應症合適,它比起口服、靜脈副作用更小,而且用更小的藥量可以起到同樣甚至更好的效果。
二、什麼時候需要做霧化?
普通感冒做霧化?NO!普通感冒一般一周時間就能自行痊癒。
一咳嗽就做霧化?多數時候不需要。別把霧化吸入藥當止咳藥。很多時候咳嗽是不需要太擔心的,它是在幫身體排出痰液。
而霧化藥物雖然相對安全,但畢竟還是有一定副作用。是否需要用,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可能需要霧化治療的情況:
1.哮喘急性發作
2.喘息相關的呼吸道疾病
3.急性喉炎
4.肺炎支原體肺炎
5.感染後咳嗽,咳得影響生活
6.氣管插管術中和術後
三、霧化器的種類
市場上常見的有兩種,分別是超聲霧化器和噴射霧化器(就是我們常說的空氣壓縮泵霧化器)。
超聲霧化器體積小巧、聲音小、攜帶方便。但劣勢是易發生藥物變性、吸入過量水分,易影響水溶性不同的混懸液濃度。
噴射霧化器結構簡單、經久耐用、臨床應用廣泛。雖然聲音比超聲霧化器大,不如超聲霧化器攜帶方便,但勝在藥液性質穩定。
所以如果家用,噴射霧化器更合適一些。
四、哪些藥物可以霧化?
中華醫學會《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對霧化藥物做了特別說明:
目前能夠用於霧化吸入的藥物主要有:擴張支氣管的沙丁胺醇等藥物、氣道局部抗炎的布地奈德等激素類藥物、具有祛痰作用的乙醯半胱氨酸等藥物。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藥物、所有的情況都可以霧化。
霧化吸入的應用、給藥,都應該經過醫生診斷指導。根據個體的差異,方案也會有所不同。
任何治療方法和藥物都不能隨意濫用。
在此提醒廣大家長:
如果經過醫生診斷,需要霧化治療。那麼你一定要跟醫生確認所需藥物名稱和劑量。千萬不要按照常規或者自己的感覺隨意用藥。
五、霧化比輸液還可怕?
1.靜脈輸液是將大量液體、電解質、藥物等通過靜脈輸入,進入體內的治療方法。
可以這樣說:靜脈輸液在治療病症的同時,也使身體原本封閉的血管系統開放了。
這意味著,一些異物(比如工業製備過程中混入的添加物、細菌殘骸等)都會隨著輸入的液體,進入到孩子的靜脈血管裡。
這些異物對孩子來說就會成為一種不良刺激,尤其是易過敏的孩子,很可能會出現輸液反應,比如高熱、寒顫等異常反應。
2.霧化的具體方法就是:霧化器裡快速流動的氣流,將將藥物「打」成微小的霧滴,讓孩子通過呼吸的方式將藥物吸入到相應部位,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而人體的呼吸系統本身就與外界相通,所以我們可以這麼理解:霧化就是充分利用呼吸系統開放性的特點,在孩子呼吸的空氣中加入一些液體或者藥物,來達到緩解病症的效果。
很明顯可以看出,霧化一方面不影響孩子正常的呼吸系統功能,另一方面,也不會像靜脈輸液一樣,對孩子的封閉系統造成影響。
3.特別提醒
雖然霧化吸入的方式風險更小一點,但在面對具體病情時,醫生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到底使用哪種治療方式。
因此,家長千萬別盲目拒絕任何一種治療手段啊。
六、霧化要注意這些!
1.霧化前,不要給孩子塗抹油性面霜。
2.進食一小時後,再進行霧化(注意:吸入前,讓寶寶漱漱口,清除口腔內分泌物及食物殘渣)。
3.整個霧化過程大概在10-15分鐘,這期間不要鬆開寶寶的面罩,儘可能密封、貼合面部。
4.一旦寶寶出現臉紅、呼吸急促、頭暈、皮疹、心悸等過敏反應,一定要及時中止霧化,並且及時看醫生。
5.做完霧化,及時讓寶寶漱口,並且清洗臉部,避免藥物殘留。